APP下载

《北齐书》“带领”的成词与非成词研究

2012-08-15杨义凤

文教资料 2012年34期
关键词:成词同义大词典

杨义凤

(南京师范大学 文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7)

词和短语的区别看似很简单,是两个不同层级的语法单位。实则由于二者界限的模糊性,词或短语的判定一直是学界争论不休的问题。现代汉语中较为常见的区别方法是“扩展法”和“插入法”。 如,“白马”是“白色的马”,插入“母”变成“白母马”也是成立的,理所当然是词组。“黑板”并不是“黑色的板”,也不能加词变为“很黑板”,自然为词。但是这些属于词、短语的典型范畴,尚有许多数量的形式相同的词或短语存在辨析的必要性和难度。而词与短语的区分在古代汉语中亦是纷争不断。

在对中古语料库之《北齐书》语料切词的过程中就遇到一些词或短语,对其作何切分举棋不定。现在所做的前期工作主要分两步:第一步,将语料以句切分,委以编号。第二步,将句以此词切分,并注明词性、意义和语法地位。切词主要依据《现代汉语大词典》,对《大词典》未收的形式慎重看待。下面以“带领”为例,展开说明,这一次“扩展法”和“插入法”似乎失效,更多的依赖文义,再用史料论证。

例1《北齐书·刑卲传》“累迁太常卿、中书监,摄国子祭酒。是时朝臣多守一职,带领二官甚少,卲顿居三职,并是文学之首,当世荣之。”

上句刑卲因才授官,皇帝更是对他恩宠有加,使其一人身兼三职——太常卿、中书监、国子祭酒。而当时朝中大臣多任一职,兼二职已是少之又少了。“守一职”与“带领二官”对应,“守”与“带领”意义应相近或相关。二动词的常用宾语应与官职有关。《大字典》中“守”义项“犹摄。暂时署理职务。多指官阶低而署理较高的官职。”符合文义。《大词典》中收录“带领”两个义项1.率领。2.谓带路。与此处“带领”相去甚远。有必要重新审视“带领”为词的想法。其实,忽视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的事实,势必会犯先入为主之毛病。“带”早在《世说新语·言语》中就有类似用法“谢为太傅,长史被弹,王即取作长史,带晋陵郡。”(兼任)。“领”亦有如此表达。《汉书·昭帝纪》:“大将军光(霍光)秉政,领尚书事。”例1“带领”是个同义连用的词组,临时组合词组的形式与词“带领”偶然同形,之间并没有什么关联。

《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97)中“带领”①在前面带头使后面的人跟随着;②领导或指挥。翻阅其他字典如《现代汉语同义词典》、《现代汉语常用字典》等也是无大的出入。但是我们不禁有些疑问:“带”与“领”还分别都有“带领;引导”相近的意义,为什么同样是同义连用,最后成词与非成词的命运却有天壤之别呢?在“带领”成词化的过程中为什么没有将兼任、摄这样的意思包罗其中呢?为方便解释,暂将词组标为“带领1”,词标为“带领2”,同理,带1,带2;领1,领2。下面来讨论二者的成词化的问题。

第一,“带领2”为什么会成词?

1.语言发展内部规律的发展

“从有文字材料可供考察的汉语词汇史上看,单音节词的复音化,就是词汇内部矛盾的必然结果,是词汇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引自刘川民《汉语复音词成因刍议》)其一,明确表义的需要。我们知道,古代汉语中单音节词数量众多,单音节词承载的义项非常多,“带”在《大词典》中就有包括“带领;引导”和“兼任”在内的26个义项。 “领”包括“带领;引导”和“汉代以后,以地位较高的官员兼理较低的职务,谓之‘领’。也称‘录’。”在内的18个义项。如此复杂的意义群无疑会加重人们的记忆、使用负担。带2、领2同义连用,使连用的词之间可以相互限制,使词义确定在一个共同的义位上,从而消除了因为单音词一词多义造成的表义不明确的特点,减少了歧义的可能,让语义更加准确。另一方面,这也暗合了人们去繁就简、语用经济的心理需求。其二,韵律表达的需要。一方面,同义连用如迭床架屋般可以避免遣词造句的重复,而且在表达上也可以协调文句音节,增强语意和语势。这样的词在词汇发展史上不胜枚举。如“疾病”、“恐惧”、“教诲”等等。带2、领2在单用时,基本上也能够满足表达意义的需要,但是语气略显薄弱,如果连用就会增强语势。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同音词造成的听觉混淆,达到语音简化的效果。

2.语言外部因素的影响

其一,重新分析的作用。“带领2”的构词语素在最初也是单用的,当时是临时性的,但是由于经常同义连用,经常处于同一语法地位,人们对它们和其他成分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不自觉地“捆绑”在一起使用,促使词组到词的转变。但这需要漫长的时间,并且在使用频率上有足够的证据,我们通过汉籍检索工具光检索史部“带领”共8840次,其中表示“带领、领导”义占到了约百分之八十。其二,行文习惯的影响。古人在行文时习惯采用一些字数相等、结构相同的语句前后对应,这也是“带领”成词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新元史·定宗本纪》“八月,命野里知吉带征西域。抽诸王部众十之二,使野里知吉带领之……”上句中用“带征”,下面用“带领”,正是这种行文习惯的表现。

第二,“带领1”为什么没有成词?

根据上面的分析,我们对“带领1”没有成词就不难理解。除了上述条件不符合,还有几点值得考虑。其一,成词还得考虑词义消失的情况。我们知道,词义的发展变化还受同一范畴类的词的词义变化的影响。带1、领1在语言发展过程中对“兼任”这一义项舍弃,与表示“同时具有或涉及几种事物或若干方面”为主要词义的“兼”词义变化息息相关。“兼”意义扩大,吞并了带1、领1“兼任”义。因此,词义系统内部的重新规整以至平衡自然也会影响词组的意义。其二,时代变化的影响。以“带”为例,《说文·巾部》“带,绅也。男子鞶带,妇人带丝。象系佩之形。佩必有巾,从巾。”“带”是古时束衣用腰带,以长条皮革或丝缕制成。相传为黄帝始作,先秦多用以指贵族束腰的大带。(《中国古代名物大典》济南出版社,1993)后常用作官服腰间的系带,带的质地视官阶高低而定,官服之带是为官等级的重要标志。(《中国历代国家管理辞典》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故而“带”由腰带词义缩小到官带,再意义引申到动词兼职,与官职相关。“带”表示“兼任”义开始于南北朝时期,受到这一时期特殊的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换句话说,魏晋南北朝时期,九品中正制的选官制度给一人兼任多职现象提供了丰沃土壤。社会重门第,重贵族,职务清闲或重要的文职主要就委任给可信赖的贵族文士。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官职选用制度的完善,“带”不再与官职、身份、地位挂钩,“带”的“兼任”义消失也是在情理当中。

董秀芳在《词汇化:汉语双音词的衍生和发展》中对如何确定双音词源头时提到的其中一个标准——非词形式与词形式必须有足够的相关性,这里的相关性是指语义的相关性。

“带领2”连用的例子有:《水浒传》第五四回:“只见庄客来报说,有本州岛知府带领三五十部汉到庄。”《水浒传》第五四回:“只见庄客来报说,有本州岛知府带领三五十部汉到庄。”

“带2”单用的例子有:

《宣和遗事》前集:“见宋江带得九人来,吴加亮等不胜欢喜。”

“领2”单用的例子有:

唐韩愈《李花》诗之二:“夜领张彻投卢仝,乘云共至玉皇家。”

“带领2”作为词组和词的意义是很容易挂钩。是对语素义的组合,词义对带2、领2义的凝固化使用。

与此相反,“带领1”就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带领1”组合只是个临时性的,在有文字记载中,使用频率也是很低的。在例1中,带1、领1同义连用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人们行文习惯使然。其一,是为了凑足偶数音节,协调文句音节,增强句势和句义。其二,因为带1和领1意义相近,表达的事物在性质、功能、作用等方面密切相关,常用在涉及官职问题上。虽然没有凝结成词,但是人们头脑中已建立起相关的联想,因此,人们在使用带1时,可能领1自然就带出来,下笔为文。

综上所述,“带领1”是带1、领1的临时组合,使用频率不高,又因带1、领1词义的消失,社会变迁的影响,在漫漫词汇发展长河中并没有成词;“带领2”则是在语言内外部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完成了成词化的过程。这也提示我们,我们在语料库切分词时,不能望文生义,不能因为《大词典》中“带领”没有符合所切分句子的意思,就轻易下结论,该义项为《大词典》失收义。还得首先从词与词组的判定开始做起,方能更符合语言的面貌,减少语料库信息的错误。

[1]祝总斌.魏晋南北朝官制述略[J].承德大学,1997(4).

[2]刘川民.汉语复音词成因刍议[J].川北教育学院院刊,1989(1).

[3]冯英.复音词产生的动因与复音词产生的条件--汉藏系语言词汇复音化思考[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6(2).

[4]周琳娜.古汉语复音新词判定标准刍议[J].社会科学家,2009(2).

[5]刘海燕.古汉语同义连用的特点[J].宜春学院学报,2010(5).

[6]董秀芳.词汇化:汉语双音词的衍生和发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猜你喜欢

成词同义大词典
Dale Carnegie
《汉语大词典》“籀”释义辨证
西夏文《同义》重复字研究
西夏文《同义》考释三则
再论“睡觉”成词的时代
“企业”的成词及词义内涵考释
关于《突厥语大词典》汉字译写偏误研究
《汉语大词典》漏收宋代笔记词目补释
商务印书馆推出《新华成语大词典》
同义句转换专项练习50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