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南水乡入瓷画

2012-08-15刘滨鸿

陶瓷研究 2012年4期
关键词:昌江江南水乡景德镇

刘滨鸿 刘 畅

(景德镇陶瓷艺术研究院 景德镇市 333000)

“陶舍重重倚岸开,舟帆日日蔽江来”。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景德镇,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山青水秀,具有美妙的江南水乡景色。我出身于陶瓷世家,从小就是在昌江边长大,小时候,经常在放学后与同学们一起在江边玩,捡起江边的渣饼往江心扔“打水漂”,成为我们竞技的一项游戏。那时候,昌江上经常有舟船飘弋,波光帆影。

景德镇地处鄱阳湖水域的昌江之滨,昌江上溯安徽倒湖,下接鄱阳湖,全长182公里。“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昌江两岸,山水青翠,美景如画,山明水丽,景色天成。“昌江河水育艺人”,有一位外地艺术家在考察了景德镇以后,刻下了这枚篆印。他说:“景德镇的瓷器精美,与昌江水、高岭土有着渊源关系。”昌江河的东河流域,是瑶里、高岭、东埠等中国陶瓷历史胜地,南河流域有三宝水碓、湖田古窑。从明代一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景德镇瓷器一直是由昌江水路运输出境,从昌江到鄱阳湖、长江,再由长江运往五洲四海。“重重水碓夹江开,未雨殷传数里雷。”曾经是南河两岸的独特景观,到现在,仍然有粉碎瓷矿石的水碓日夜不停地舂击矿石,成为中外来宾心往神驰的一道风景线。

我的陶瓷艺术创作,以山水、人物为主要创作题材,以“江南水乡”为主题,以得天独厚的家乡景观与长江、太湖等江南美景为素材,经过深入观察,写生拍照后,先在纸上构图,画出初稿后,再经过调整,进入陶瓷胎质上进行设计创作。大自然胸怀广阔,气象万千,我们面对幽雅的峻岭幽溪,飞瀑清江,会被美妙的自然风光陶醉。大自然是艺术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我多次赴长江流域采风,在自然风景里陶冶情操,开阔视野,收集创作素材。在名山大川里尽情观赏自然美景,不仅能陶冶心灵,通过在山谷、河滩的漫步观察,对山川地貌有了更深的感受。

对江南水乡的一往情深,使我的山水瓷画有了大自然的蒙养灵气。长江、太湖中的舟帆,昌江边上的古代民居建筑,拱桥、村庄、山野、瓷乡,那质朴典雅的传统民居,“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无不引起人们悠长的思念,我的“江南水乡”系列山水瓷艺作品,把长江、鄱阳湖、昌江流域的优美人文景观与幽雅自然秀景相融汇,以历史文化意蕴与现代审美情趣相结合。在作品中,既继承了优良的陶瓷装饰技艺,又揉进了独特的装饰手法。

传承“成器、造化、传情”的中国艺术精神,采用“弃用、索义、求新”的现代艺术风格,是当代陶瓷艺术创作的一大特征。器皿是陶瓷装饰的媒介、载体,陶瓷艺术作品的一大特点,就是“适器装饰”,而陶瓷造型的传承演变过程,就是设计师和制作者不断师造化的过程。情感是艺术创作的动力,只有具备了深沉的情感,才能在创作过程中不断激发旺盛的热情,并在创作过程中获得灵气。

艺术陶瓷与日用陶瓷的一大区别,就是实用与观赏的不同。古代陶瓷中,有不少是在日用陶瓷器型上装饰绘画的。而现在的艺术陈设瓷,虽然也讲究“艺术瓷日用化,日用瓷艺术化”,但是,两者之间还是有明显区别的。日用瓷多用图案装饰,多在器具上进行点缀装饰,而艺术瓷多采用绘画装饰,以主题、主体为特点。索义,就是在作品中有内涵、含意。求新、变革是陶瓷艺术作品不断产生艺术生命力的源泉。虽然有的陶瓷艺术工作者可以靠名家画谱,前人成果进行移植临摹,但是,在别人作品基础上的复制,是不能取代艺术创作,成不了大雅之堂的力作。

传统陶瓷山水瓷艺作品,有两种模式:国画形式、图案形式。国画风格的作品,有不少人也情有独钟,从元明清一直到现代,有很多瓷艺作品,都是采取国画形式绘制,在“芥子园画谱”中找画面,年复一年地用老祖宗留给我们的画稿,画到花瓶、碗、罐上。采用现成的画稿装饰,最大的好处就是省事、便捷,但是,古代的画谱毕竟有其历史局限性,古色古香的东西也并非尽善尽美。

作为一个陶瓷艺术家,既要继承传统艺术精华,又要与时代步伐俱进,创造出具有时代特色的作品。与古人相比,我们的工作条件要优越得多。只要打开电脑,进入工艺美术资源网,点击“中瓷网”等网站,就能看到大量的陶瓷艺术作品信息、图片,这些资料对于我们进行创作有一定的帮助;但是,又不能取代深入生活,收集第一手创作素材。

在《江南水乡》系列瓷艺作品中,我注重自然生机、乡土气息,把瓷乡山水的人文景观与自然相融汇,把江南的地域特点与生活风情相结合。经过几十年的出外采风,写生作画,拍摄图片,提炼取舍,形成了瓷乡风情、水乡船歌、情系江南、峻岭幽溪四大部分,这四个部分既自成体系,相互之间又有联系,是“江南水乡”系列的连续延伸。

山环水绕的家乡景德镇,自然条件优越,山水田园宜人,瓷都城乡,有赏不够的幽境美景。尤其是瑶里、高岭、东埠、三宝这四处名胜风景,既是景德镇陶瓷文化的发源地,又是闻名遐迩的王牌景点,犹如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独具天姿。来到瑶里,犹如置身于“世外陶源”。东河两岸的民居建筑,梅岭瀑布的银涛雪浪,令人心旷神怡。参天的苍松、古樟,满山的杜鹃红叶,逸散出国色天香。“群峰倒映山浮水,无山无水不入神”。瑶里的四大景观古窑遗址、明清建筑、梅岭瀑布、原始森林,是中外来宾心驰神往之地,也是艺术工作者朝圣写生的创作基地。我经常去瑶里,既观赏风景,又写生作画,东河两岸的古老房屋,绕南的水碓、窑址,多次被我画进速写本。高岭与东埠紧密相连,山水与楼亭融为一体,这些幽境美景,成为“瓷乡风情”的主题,以民居、石桥、古镇、家园中的人文风情、生活情趣为主体,把乡村老农肩扛锄头、手挽水牛,村姑在河边洗衣,牧童在树下玩耍等人物为衬托,生动地展现出瓷都水乡的地域风貌。

水乡以船为交通、运输、捕鱼的重要工具,水光波影,帆船迎风扬帆,成为江河湖海的壮观景象。我对江河帆船很熟悉,也曾经坐过帆船观赏江景。渔民在江上,以船为家,衣食、住行、劳动都在船上。我的“水乡船歌”系列作品,以渔民的捕钓,船舱上晒衣等细节,反映出水乡独有的生活气息。

“江南好,淳朴是父老,青山绿水连天际,家园秀色分外皎”。我的“情系江南”系列,突出人物与景物的和谐共济。乡村景,田园情,作者与观众心心相印。在江边交谈心曲的恋人,张网捕鱼的渔民,村庄上的袅袅炊烟,迎风起舞的丹顶鹤,无不散发出江南水乡的生活气息。

“峻岭幽溪”,是山水艺术作品中的两大元素。山水画只画山,就会显得枯寂;仅画水,又会显得单调。只有把山的峻峭与水的灵动相衬托,才能给人以丰富的观感。“碎玉飞溅青山间,苍松翠竹千万点。高峰瀑布涧谷跃,风光奇妙胜桃源。”山高坡陡,飞瀑潺缓,峰廻路转,曲径通幽,漫步在原始森林,置身于绿色环境中,空气清新,景色迷人。回归自然,会令人流连忘返,乐不思归。

在“江南水乡”系列瓷艺作品的创作过程中,我经历了由传承到变革的阶段。创作初期的时候,也采用过国画形式。不久,就改用水彩、水粉、油画与国画风格相揉和的形式,注重吸收西画创作风格。在山水瓷画的创作技艺探索上,有不少德高望重的艺术家都进行过试验。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锡良先生,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就创造出“流霞彩”技法。他灵巧地将粉彩颜料与油料结合使用,在绘画时,利用油料的稀释状态,在瓷器上进行泼彩,油料在流淌的过程中产生的纹理丝线肌理,形成了山石、峰峦筋脉的自然天成质感,比用笔勾线所出现的山脉纹理更美妙动人。后来,徐子印大师等艺术家,又多次运用“流霞彩”作山水画,尤其是在山坡、岩石、老树枝干上,适当采用“流霞彩”装饰特技,能产生流光溢彩,云蒸霞蔚的奇妙纹理。

我在系列山水瓷艺中,发挥了“流霞彩”的流变丝线痕迹的特色。与别人不同的是,我是将“流霞彩”运用到天空、云彩、江岸沼泽的表现中,而在山峰、岩石的绘制上,则采用扁笔刷搨技法,以表现峰峦块面的立体质感为主,省略细部描绘。有一位艺术评论家欣赏了我的瓷板画“晨光曲”时,被深深地吸引,他说:“真美,象仙境一样”。是的,美妙的艺术作品就象一条无形的纽带,把观众与作者心灵紧密相连,心心相印,情感相通。

在艺术创作中,不仅需要娴熟的表现技巧,还要有较高的悟性,才能“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博采众长,迁想妙得,创造出动人心弦的精品。

猜你喜欢

昌江江南水乡景德镇
景德镇陶瓷夏令营
Molecular mechanism study of Astragalus adsurgens Pall synergistically induced by plasma and plasma-activated water
昌江流域9次致洪大暴雨的空间分布与天气系统分析
海南昌江核电二期工程项目建设进展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
景德镇明清御窑厂遗址保护区
江南水乡
江南水乡古镇保护与发展的量化研究
我在景德镇遥望耀州瓷——两个“瓷都”相距千里
家在江南水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