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是自由,还是奴隶?——论《新民丛报》以自由为武器对中国人奴性的批判

2012-08-15周福振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3期
关键词:奴性国民性新民

周福振

(中共江西省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江西 南昌 330003)

《新民丛报》学人对国民性的激烈批判,起源于梁启超等人用自由批判中国人的奴性的思想或主张。在1900年,梁启超曾经对其师康有为说,中国数千年腐败的根源在于中国人“皆必自奴隶性来”,“而自由云者,正使人自知其本性,而不受箝制于他人”,“今日非施此者,万不能愈此病”。[1]235英国自由主义者穆勒说,“自由原则不能要求一个人有不要自由的自由”。[2]123不能因为一些人习惯了奴役、服从或专制,就不再提醒他们去追求自由。《新民丛报》学人将自由介绍给国人,正是为了提醒那些早已忘记了人的一些神圣权利的中国人去争取他们应该有的权利,以破除一些国人心中的奴性,破除一些国人心中所谓的神圣的愚昧。这些批判有利于中国人解脱奴性,但是也存在着许多绝对化的地方,有许多不切实际的思想。

一、中国人柔媚无骨专以服从为主义

陈永森说中国新知识分子大力批判中国人的奴性是“除传统臣民人格、塑造近代公民人格”。[3]29这句话很有道理。在国民性问题中,奴性与自由的关系最为密切而又最具有相反的性质。《新民丛报》学人看到了中国人的奴性,试图以自由标准来批判中国人的奴性。其中,一篇文章指出,中国人“柔媚无骨专以服从为主义”,“无事则奴颜婢膝以取富贵,有变则奴颜婢膝以媚外”。[4]69蒋智由更是认为“全地球生物类中含有奴隶之根性者舍犬马外”没有“过于中国人种者”。[5]224许多外国人也称中国人是“世界上最易驯伏之人种”。[6]95中国人的奴性表现在两个方面:对内而言,中国人种不能独立自由;对外而言,中国人奴颜婢膝以讨好外国人。

在与日本教育家嘉纳治五郎辩论教育问题时,杨度指出满洲与支那人的两大恶根性:满洲人种善于压制,支那人种善于服从。在杨度看来,正是这两种根性导致满洲与支那人不能自立,没有自由,即满洲人不能自立,又欲压支那人之自立,支那人既不可自立,又不能责望满洲人自立,于是压于上者不能提挈其下,伏于下者不能扶植其上。[7]107-108支那人是日本对中国人的称呼,杨度将满洲与支那人并列,现在看来有些不妥,但是杨度却从一个方面点明了中国不同人种的奴性。

在近代中国,西方人享有许多的特权和优惠措施,受到很多特别的优待,有一些中国人依附于外国人以谋求利益,这是人的本性使然,并没有多少可指责的地方,但许多中国人崇洋媚外过于严重,甚至看不起自己的同胞,则是必须要批判的地方。蒋智由毫不留情地批判中国人的这种媚外性质。他认为,依附于洋人而为仆役者,大都已富贵,或捐功名,中国的高门右族会多有此辈人之子孙。在他看来,中国仕宦之家阀阅赫濯而簪缨联翩者溯其由来,都是秉洋仆之性质:一异种人来,能善事之,则得富贵;今又一异种人来,能善事之则双得富贵,其仕宦犹其为奴隶,其为奴隶亦犹之其为仕宦。[8]27-28在这一点上,即使中国的许多洋务家亦是如此。他们见到外国人就表现得非常崇敬,视之“如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之上帝”,即是一个外国流氓无赖之流的声价也可“埒周孔”,中国的官吏士大夫与他们交往,如得到他们的赞赏,甚至比登龙门还高兴。[9]81这是蒋智由看到了中国人在外国人面前的奴性性质。《新民丛报》的一篇短评也指出,中国人是最恭顺之人民,中国人的特长是察势力之所在而崇拜之,以固全己之势力,自甲午一创,庚子再创,而崇拜日本之热度骤涨,昔之以北京为势利要津者,今则移于东京,下自民间,上迄政府,莫不皆然。[10]76中国人的这种奴性思维导致本身的国家意识不强,甚至没有国家意识。

二、中国人没有国家意识

对于中国人有没有国家意识,一方面来自长期生活在中国的西方人对中国国民性的看法,这是他们以西方国民性的标准来看待中国人。虽然这些看法有一定深刻之处,但由于中西文化不同,也会发生一些不正确的看法。另一方面是中国人对自己民族的看法。这两种看法虽是两不同种类,但都表现得相当激进。中外通商以来,随着中外接触的日益密切,一些外国人逐渐了解到了中国人的特性,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美国人十弥时的《中国人之性质》一书。它从一个外国人的角度,对中国人的国民性进行了描述和批判。十弥时认为中国人没有国家意识,中国政府视公事为等闲,而中国人民亦无少异,而其中最奇怪的是中国人民常任政府处理财政,如对岸观火,若无一毫之痛痒相关。在十弥时看来,这是因为中国人自古不知国家为何物,亦不知政府为何物,中国人只是认为山河(即国土)为皇帝一家之私产业。[6]93十弥时对中国人的看法确实有一定的可取之处,因而马君武在《新民丛报》上发表了此书的若干章节,以供国人了解而改之。

梁启超也说,中国国民“习为奴隶,于专制政体之下,视国家为帝王之私产”。[11]3他还在《新民说·论国家思想》一文中,对国家思想做了论述,认为国家思想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对于一身而知有国家;二是对于朝廷而知有国家;三是对于外族而知有国家;四是对于世界而知有国家。在梁启超看来,中国人“知有天下而不知有国家”,“知有一己而不知有国家”,因而中国人没有国家思想。[12]1-11

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指出,专制国无爱国者,若有之则惟君主一人。没有国家意识也就无所谓爱国心。马君武介绍十弥时的思想也深刻地说明了这一点。十弥时认为中国人决无国粹之感情(national feeling):虽然中国人常骂外国人为洋鬼子,只不过是人种憎恶之外情,而不是纯由爱国心所发出;中国人虽恨恶异种,及异种人以兵力杀戮荼毒之,则中国人即帖然服从,翻然其古圣贤所传下之忠孝美德,以尽犬马之鞠劳,因而中国人虽痛恨洋鬼子,他日洋鬼子苟用兵力大创之,中国人必废然改其旧观而靡然效忠。[6]95梁启超说,中国人爱国心薄弱,甚至无爱国心。[11]3廖仲恺也说,“中国人心奸猾,民质卑弱,无御外志,无爱国心”。[13]110他们的这种认识主要来源于对现实的思考。他们曾看到英法侵入北京,以及八国联军侵华,很多是中国顺民欢迎他们,因而不得不感慨中国人与盎格鲁撒逊人相比,相差甚大。

马君武在《非律宾之爱国者》中对各国爱国者进行分类分析,以给中国人以借鉴:(1)能言之爱国者,能激励民气,抵御异种,敝唇焦舌图利国家,如德摩士电(Demosthene)、甘必大(Ganbetta);(2)能文之爱国者,发挥共和,鼓吹自由,排除王政,九死不悔,如拉马尔登(Lamartine)、雨苛(V.hugo);(3)能行之爱国者,溺爱自由,梦想革命,捐躯弃名,以为民役,如克林威尔、罗拔尼(Robespierre);(4)成功之爱国者,大事已定,声名洋溢,国人讴歌之,万世崇拜之,如华盛顿、维霖惕尔(建瑞士共和国之人);(5)失败之爱国者,鞠劳一生,心力俱瘁,所志不遂,终天饮恨,如马志尼、巴枯宁。马君武分析了各种爱国者后,说莽莽之东亚,沉沉之大陆,虽有忠君之奴仆,却无爱国之豪杰。[14]88-89

《新民丛报》学人批判中国人没有国家意识,有一定的合理之处,但是认为中国无爱国之豪杰,反对外国列强纯粹出于憎恶之感情而非出于爱国心等思想,有些绝对化。他们在批判中国人的这种国民性时,没有想过如果中国人只是如他们所说的那样一无是处,那么如何又能实行自由呢?正是由于他们过多的批判,才使他们后来感觉到由于中国人国民性低不能实行自由,从而发生了用自由解放奴性到奴性太强不能自由的根本转折。这是他们用自由批判中国人奴性时所没有想到的。

三、从自由方面找寻中国国民性差的原因

《新民丛报》学人不仅批判中国人的奴性,而且还从各个角度入手分析中国人为什么会养成如此的品格,从而更好地医治中国人的奴性。这些原因主要有五个方面。

1.习与成积渐而至如今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精神像躯体一样也会衰老。[15]58《新民丛报》学人认为专制体制是造成中国国民性低下的一个根本原因,因为只有使国民素质变低,统治者才更容易进行为所欲为的专制统治。梁启超指出,专制政体使“父子失其爱,兄弟失其亲,母子夫妇失其睦,伯叔甥舅失其和,乃至素所与栉风沐雨共患难之人,或素所抚摩爱惜受豢养之人,一旦肝胆楚越,倒戈相向,恨不得互剚刃于腹而始为快”,因而“天下伦常毁天性、灭人道、破秩序之毒物,未有甚于专制政体焉者也”。[16]27

梁启超在介绍孟德斯鸠的学说时,又详细论述说:立君国(在《论私德》中,梁启超将其改为专制之国)或间有贤主,而臣民之德甚希,朝夕侍君侧号为近臣者大率皆庸陋恶劣,因为彼坐于庙堂,衣租食税,不营产业,其日夕所求,不过爵位、利禄,其气傲、行鄙,遇上于己者则卑屈无耻,遇有直言之士则忌之特甚,听其言则阿谀反覆、诈伪无信,遇仁圣之君则恶其明察,遇庸暗之主则贪其易欺,因而,中华民族数千年生息于专制空气之下,苟欲进取,必以诈伪;苟欲自全,必以卑屈。[17]21[18]3-4在这一意义上,梁启超还举出古代斯巴达的例子,说“斯巴达专制暴威太甚,侵个人之自由权,其民不能政府之外而自成一活泼强立之国民”。[19]22-23

梁启超认识到了专制的危害,熊知白也认识到了这一点。他指出,中国国民性低下皆因专制政体之积久,以致无公德心无责任心,但知有自保性而无进取性,有服从性而无绝少独立性,又加上累代兵燹之叠,遭流离播迁之过甚,人民朝不保夕,苟安旦暮之心情而绝无长虑,却顾永有治安之想望,重以累世帝王愚民之术相沿不绝,上下习于诈欺而举国乐于虚应故事,于是信仰薄弱。[20]19

《新民丛报》学人将专制列为导致中国人国民性低的根本原因,说明他们已经看到了专制的危害。专制是一种普遍状态,一旦形成,将会在社会各个领域体现出来。《新民丛报》学人认为导致国民性低下的其他几个原因,实际上都是专制在不同社会领域的具体体现。因而,反对专制不能仅停留在专制的表面上,而是要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2.正统说之荒谬

中国古代讲求正统,即“天下不可一日无君”,“天无二日,民无二王”。在梁启超看来,中国史学家最荒谬之处就在于谈正统,这是“自为奴隶根性所束缚,而复以煽后人之奴隶根性”,因为它的法门是“成者王,败者寇”。为此,梁启超对正统说的荒谬性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首先,从中国历史事实中分析正统的荒谬性。他认为,中国数千年来哓哓于正不正、伪不伪之辩者,皆当时之霸者与霸者之奴隶,缘饰附会,以保一姓私产之谋,而作史者犹慷他人之慨,龂龂焉辩得失于鸡虫。中国史学则由于陋儒误解经义而煽扬奴性,以为一国之大不可以一时无一圣神,又不可以同时有两圣神,无圣神时则无论乱臣,为贼子、大盗、狗偷、仇雠、夷狄,而必取一人一姓而尸祝之曰圣神;当多圣神时则择取一人一姓而膜拜之,认为是真圣神,而其余皆乱臣、贼子、大盗、狗偷、仇雠、夷狄。这样,即使对同一人而言,甲书称为乱贼、偷盗、仇雠、夷狄,而乙书则称为神圣;甚至对同一人,今日称乱贼、偷盗、仇雠、夷狄,明日称为神圣。因而,在梁启超看来,中国历史上所谓的正统就是成王败寇。

其次,梁启超把西方与中国进行比较,认为西方与中国根本不同在于西方非成王败寇。在梁启超看来,西方各国,如美人抗英而独立,即不成者,如菲律宾之抗美,波亚之抗英,都没有叫寇。但是在中国,兀术、完颜亮,在《宋史》则谓贼、虏、仇,在《金史》则某祖某皇帝,而皆成于中国人之手;朱温、朱棣,始而曰叛、盗,忽而为某祖、某皇帝。因而,梁启超指出,准此以谈,不能不为匈奴冒顿、突厥颉利、汉吴楚七国、淮南王安、晋八王、明宸濠、上官桀、董卓、桓温、苏竣、侯景、安禄山、朱洉、吴三桂、陈涉、吴广、新市、平林、铜马、赤眉、黄巾、窦建德、王世充、黄巢、张士诚、陈友谅、张献忠、李自成、洪秀全之徒悲。梁启超说,这些人与圣神相去不能以寸,如果使其稍有天幸,何患千百年后赡才博学、正言谠论、倡天经明地义之史家不奉以“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钦明文思、睿哲显武、端毅弘文、宽裕中和、大成定业、太祖高皇帝”之徽号!因而,梁启超看来,这是率天下为禽兽,而陋儒却认为这是“天之经、地之义、人之伦、国之本、民之坊”。

最后,梁启超能指出中国正统说之荒谬,在于他受到了西方的自由民权思想的影响。中国古代的人不可能想到国家没有皇帝可以照样存在。梁启超说,正统应在国非在君,在众人非在一人,舍国而求诸君,舍众人而求诸一人,必无正统可言,英、德、日本等立宪君主国以宪法而定君位继承之律,其即位以敬守宪法之语誓于大众,而民亦公认之,这才是真正的正统,因此中国正统“自周秦以后,无一朝能当此名者”。[21]35-44

3.受异种之管辖未能自立

蒋智由从中国历史的角度出发,认为中国人不能自由独立的原因在于受到了异种人的管辖。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当中国人遇到外种人时,亦能竭力抵抗,但是抗之不能则被压服;(2)有一些不甘心受压迫的英雄豪杰努力光复汉室,却不断遭到逮捕与杀戮,甚至家族覆灭,中国人的民族志气不断被摧伤;(3)即使俯首帖耳的人也由于文字不慎而罗织成狱,使谈者箝口,只好“改志易虑蠖屈无声气以求苟全其性命”,“能行尸圤肉饮食男女以延祀姓”,否则只能“耕傭野老以藏身而不愿闻利害治乱当之世事”。于是,中国只剩下一些黠巧之夫、庸懦之辈,“薰心于富贵利禄蝇营狗,苟为虎作伥,挟其小知小能一技一长与其媚悦迎合之技以博取功名势力而不复知天地间有廉耻气节”,“所谓有豪杰英雄之气骨者,既已销亡,不得延其种类而传其性质”,从而“凤凰之雏,鲸鹏之卵”不留遗育于民族之间。[8]23-25

一般而言,不同种族之人往往会产生矛盾,产生奴役与压迫,产生离心力,这是近代西方国家提倡民族自决的一个重要原因。蒋智由受到了它的影响,认为同种人建立的民族国家,人人才能够爱国,才能够爱同胞,异种建国的国家是一种人无权,一种人有权,即使相容,其利害关系亦不同,当遇到外患时,“内之离心力渐生”,只能向强者屈服,而“视弃其向事之主人犹敝屣”。于是,庚子之役,联军所至之处,有高插某国之顺民旗者,有为洋人作向导而假洋人之名以搜杀掠夺各村庄者,有能洋语而向洋人谋事,或为之作翻译,为之作收税吏者,有挽留洋人假定之民政官而送万民伞、德政碑者,有涌管韫山之八股以为洋人侑酒者,有以街上与洋兵或印度人被雇为兵与为巡捕而得其握手以为荣者,有以洋人出入其家为显赫,甚者有出其妻女以献媚者。[8]25-26

蒋智由将中国人的奴性归于异族管辖有一定道理,但是他接受西方民族建国思想后,将满洲排除在了中国人之外。许多中国人都曾有过这样的看法。这种思想虽然不利于中国国内的和谐,但是正是这种思想从反面推动了中华民族概念的形成。

4.中国人是货利的人民,惟要钱而已

西方人常说中国人“辱之袴下,按之泥涂之,中举左右手挞之,彼亦不以为意”,只是“拾其地下之黄金以去”。蒋智由指出,这是因为西洋人是权利的人民,为争权利而不顾生命,而中国人则是货利的人民,为争货利而不顾生命。[22]1由此而论,蒋智由认为中国人格卑下的原因就在于要钱。他说:“中国人性质,一要钱而已,志气卑鄙。惟要钱,故公德缺乏。惟要钱,故习惯龌龊。惟要钱,故趋附势焰。惟要钱,故不惜屈辱。惟要钱,故不爱名誉。惟要钱,故知一身而不知一国。惟要钱,故顾一家而不顾一群。惟要钱,故是卑鄙生活之民,非高尚生活之民,是能饮食男女殖产以长子孙之民,非能建设国家权立事业于世界上有荣誉有价值之民,其终则为驯顺如奴隶而劳动如牛马之民。”[23]93

作为人而言,喜欢钱并有什么不对之处,但是中国人名为要钱,却计算不周,见识不远,不贪大钱,专注眼前。这与日本欧美之富差别甚大。外国富人大都能捐钱以保国家,进而保自身之富裕,而中国富人则“以皲手茧足、万苦千辛所得之钱,而无一安稳生息达银行,无赔偿不测之保险会社,一遇盗贼水火意外不虞之事,朝为千金子,暮作窭人儿”。因此,蒋智由对中国人的这种行为非常痛恨,并用实例来说明中国富人的这种无奈。他说,当甲午以后戊戌己亥之间,国步动摇,北方尤有岌岌之势,有劝京津富人出钱立学校兴一切公众之事业,以救国者,而他们与此言相水火,惟益事蓄积以为保,日后遭联军与义和团之乱身,遭杀戮,妻子被辱而窖藏之黄金白镪悉麕载而去。[23]93-94

蒋智由从现实中找到实例进行分析,认为中国人是货利的人民,从而批评中国人不像西方人一样去争取权利,很有见识。当时,中国人确实也不像西方人那样有公益心,蒋智由的批判也有一定道理。但是,他把中国人理解成为了货利不顾生命,是一种比较极端的说法。

5.以奴隶之道蓄英雄

蒋智由认为中国人开始并未有奴隶性,因为统治者以奴隶之道蓄英雄,从而使中国人有了奴性,最明显的方法就是科举制。蒋智由与早期维新派一样,认为三代之治颇能合于待英雄之礼,因而社会之气运最隆盛,中国实行科举制后,社会寖衰之日而芟锄英雄,于是欲求社会之不隳坏种族之不灭亡不可得。英雄和社会的关系是相互的。蒋智由从英雄与社会的关系出发,论述了英雄是如何产生的。他指出,个人不能离社会而存,英雄而无社会之助力,无以告其成功,社会无英雄,则其社会必为他社会所欺压凌侮,而遂至于灭国,而遂至于灭种。因而,他认为李世民所谓的科举是“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实不外化英雄为奴隶之法”。[24]100梁启超也认为科举取士束缚人民的心思才力,说:“专制政体之国,必束缚其民之心思才力于无可争之地,若中国以科举取士以资格任官,皆是也。”[25]2

另外,《新民丛报》学人在介绍日本思想家的思想时,还提到中国人格卑下的原因在于立法之不善。日本学者江口辰太郎在《教育目的论》中指出,“非中国之人格卑,实立法之不善”。[26]59这就是说,中国人只要设立良好的法律就可以提到国民素质。廖仲恺也指出“中国人士贪婪无耻,无所不为,与其喻之以不可为之义,不若示之以不敢为之法也”。[13]102

总而言之,《新民丛报》学人以西方自由为参照标准,对中国国民的奴性、服从品质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表现出极大的激进性,对中国国民很有警醒作用。《新民丛报》学人并不仅仅停留在对奴性的批判上,而是从更深层次找原因,试图找到医治中国国民性的良药,虽然他们的认识有一些不足,但是毕竟说出了很多深刻的道理,值得我们借鉴。

[1]丁文江,赵丰田.梁启超年谱长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

[2]密尔.论自由[M].许宝骙,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

[3]陈永森.告别臣民的尝试——清末民初的公民意识与公民行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4]教育时评·神户同文学校国文教习之辞职[N].新民丛报,第30号.

[5]观云.海参崴[N].新民丛报,第46,47,48 号.

[6]君武.中国人无公共心[N].新民丛报,第27号.

[7]支那教育问题[N].新民丛报,第24号.

[8]观云.中国兴亡一问题论[N].新民丛报,第31号.

[9]国闻短评·崇拜外国者流看者[N].新民丛报,第5号.

[10]国闻短评·媚外奇闻[N].新民丛报,第3号.

[11]中国之新民.中国国民之品格[N].新民丛报,第27号.

[12]中国之新民.新民说·论国家思想[N].新民丛报,第4号.

[13]夷白.平说[N].新民丛报,第73号.

[14]君武.非律宾之爱国者[N].新民丛报,第27号.

[15]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册[M],张雁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

[16]中国之新民.论专制政体有百害于君主无一利[N].新民丛报,第21号.

[17]中国之新民.法理学大家孟德斯鸠之学说[N].新民丛报,第4号.

[18]中国之新民.新民说·论私德[N].新民丛报,第38,39号.

[19]中国之新民.论教育当定宗旨[N].新民丛报,第2号.

[20]知白.中国教育问题之根本研究[N].新民丛报,第93号.

[21]中国之新民.新史学·论正统[N].新民丛报,第11号.

[22]观云.钱论[N].新民丛报,第61号.

[23]观云.各国人之特性[N].新民丛报,第31号.

[24]观云.论中国人崇拜岳飞之心理[N].新民丛报,第72号.

[25]中国之新民.新民说·论义务思想[N].新民丛报,第26号.

[26]江口辰太郎.教育目的论[N].新民丛报,第67号.

猜你喜欢

奴性国民性新民
《晚清至五四的国民性话语》
浅析《西厢记》中崔莺莺与《琵琶记》中赵五娘形象的异同
多变与奴性:《动物庄园》中人性的探讨
愤青
近年来鲁迅国民性思想讨论再认识※
论面向国民性重塑的现代国民教育*
国民性真的不存在吗?
初中英语单项选择练与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