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闻阅读服务是“报纸”的核心竞争力——短时期内的报业发展

2012-08-15文丨秦亚堙

中国传媒科技 2012年12期
关键词:报纸受众服务

文丨秦亚堙

新闻阅读服务是“报纸”的核心竞争力
——短时期内的报业发展

文丨秦亚堙

笔者试图结合当下报纸采编出版中的一些现象和经验,对报纸在未来短时期内的发展提出看法,并讨论网络时代舆论的去中心化与多中心化过程中,报纸的定位问题。

网络报纸; 多中心化; 新闻阅读服务; 发展

从广播的出现到网络的繁荣,报纸的危机感步步加剧,报纸改革的呼声在高涨,改革的步伐也在加快。如今的报纸,正在尽力尝试各种手段,追赶新技术的步伐。而0和1的世界正在以更快的速度向前推进,他是否是报纸永远也无法企及的终点。

1 报纸在急着做什么

1.1 报纸电子化

最初,倾向于快速数字化转型的报业经营者认为,数字报业战略转型机遇转瞬即逝,必须迅速实现报纸电子化,即出版介质的改变。当初看似迫在眉睫的重大转型,如今在不断更新的电子排版系统的支持下,已经变得非常方便。以北京晚报即将部署的新的照排系统为例,从排版系统导出到网络版报纸、iPad版报纸甚至特定应用程序版本的报纸,都可以一步操作,同步完成,无需任何人工干预。这种系统可由用户即报业经营者定制,按需形成出版接口,一套系统的部署时间少则数周即可完成。目前,对于报纸来说,在出版介质电子化方面,成本代价和时间代价都已经很低,“电子化”系统已经成为报纸的“必修课”。

1.2 采编网络化

与上述照排系统相对应的是采编系统。互联网已成为报纸记者编辑必不可少的采编工具。同样,内部采编系统也是增进生产力的工具:内外网通联的传稿功能可通过短信即时提醒相关人员稿件收发信息,数据库功能可以共享报社内所有资源以利查询……采编系统如何更加利于工作,也是报纸正在追逐的目标。

1.3 全媒体化

通过视频、文字、图片、音频、动画等对新闻事件进行全方位报道,以美国的网络报纸赫芬顿邮报为代表,国内也涌现出了不少试水“全媒体”的报纸和“全媒体记者”。这意味着在做好图文报道的同时,报纸还要涉足广播和电视更擅长的领域。

总之,报纸目前变化的趋势大致如以上三点:首先,出版方式会从纸质拓展到各类型的电子设备上;其次,生产方式会借助信息技术达到更高效率;最后,内容会多媒体化。在这些趋势中,报纸提供的核心内容并会有太大变化吗?报纸提供的核心内容仍是新闻、写作和摄影以及写作和摄影的呈现方式(排版),这是围绕受众阅读的兴趣、习惯、注意力所做的一系列服务,即针对受众的新闻阅读服务。按目前趋势,印刷变成电子出版、采编效率更高,仍是在提高新闻阅读服务的质量,而并未改变服务的本质,全媒体也仍是该服务的补充。既然针对受众的新闻阅读服务未发生变化,对于见长于图文采编制作的报纸来说,在这一服务上明确竞争力、提高质量,也就应和了报纸的发展方向。这也正是其他类型媒体无法匹敌报纸的地方。

2 报纸可能会成为什么

在认为互联网最终将使报纸消失的观点中,较为可信的是:未来报纸可能转战网络,而只出版少量纸质版本。至于报纸这种内容形态会不会消失,则要看它是否还符合受众的阅读习惯。2011年上半年,多数种类的报纸销售总量略有上升,相关分析认为,原因之一是报纸作为纸质媒体,有自身特有的传播价值,在多数城市拥有稳定的读者规模。

实际上,无论是报纸、广播、电视、门户网站或是知名微博,它们的产生和消失,最终还是媒体竞争优胜劣汰的结果。高知名度、高公信力的生存下来,反之则消失。那么,媒体的形态是否能决定它的生死呢?门户网站和微博会不会挤占报纸和其他类型媒体的生存空间呢?根据2012年5月初的数据,新浪微博排名前10的名人,拥有1.6亿多的粉丝量,排名前30的名人,粉丝数量均在1000万以上。粉丝量居首的知名女星姚晨,当月粉丝量已突破2000万大关。有观点认为,从影响受众数量上,姚晨微博已经超过中国发行量最大的日报、号称读者规模近2000万的《参考消息》,相当于一个《参考消息》量级的媒体;而粉丝数量与报纸发行量相当的微博名人,每个人都在经营一个“自媒体”。在实现媒体价值方面,这些“自媒体”除了直接替代记者见面会、新闻发布会,绕过大众媒体进行信息发布,也在传播诸如公益、慈善之类的个人理念和价值观,甚至常常和大众媒体进行互动。从功能和受众上看来,“自媒体”和之前出现的以门户网站为代表的“网络媒体”一样,会成为其他大众媒体的强劲对手。那么,包括报纸在内的大众媒体,会因此被冷落吗?从社会学角度来考察,可能不会。大众媒体为中心的格局由来已久,但这种中心—边缘结构自身也在发生变化。一方面,新的权威媒体不断地得到确立,一些老的权威媒体则被边缘化。这样的情况也会发生在“自媒体”上。另外,报纸及其他大众媒体与“自媒体”和“网络媒体”等新兴媒体的分庭抗礼,正在把单一性中心—边缘结构改变为多元化的中心—边缘结构。这个过程中,局部性的以报纸等权威媒体为中心的结构还会存在很长时间,也会有“自媒体”为中心的结构,比如围绕在潘石屹、任志强、方舟子周围的大量受众。我们有可能看到的是,报纸与“自媒体”,都只是一个网络社会上的纽结,任何一个媒体,都无法担负起最终的或最高的使命。孤立地看,它们与它们的受众之间仍是中心—边缘。但整体上,它们已经构成一个多中心的网络,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无中心的。在这种网络结构中,每一个媒体的地位,都取决于它与其他媒体之间交流的情况,这种交流可能包括时效的赛跑、新闻内容的互相印证、共同绘制出的新闻事件全景甚至是受众的共享,这种交流会对媒体各自的公信力和影响力产生影响,通过网络,这种影响还会扩大。

因此,无论报纸将存在于何种介质上,它仍将是媒体网络的一个纽结,仍可能是一个权威的存在,保持对一定甚至更多受众的影响力。

3 报纸现在应该做什么

在明确了新闻阅读服务是主竞争力、报纸将成为媒体网络的中心之一的基础上,报纸短期内可以将发展的注意力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坚守传统价值:客观、公正、全面的报道,相比内容质量良莠不齐的网络媒体,这是优势。报纸完全不必理会媒体 “去中心化”论,而应在“多中心化”时代借助网络实现价值增值。(2)利用好新技术:网络时代给报纸带来的并非“丧钟”。大量的新技术可以帮助报纸更快更准确地发现线索,可以帮助报纸与受众即时互动,可以帮助报纸将采访的地域和时间影响降到最低,可以帮助报纸扩大传播范围增强影响力。视频、音频的采集技术虽然日益方便,但不宜过于热心,在多数报纸实际无暇于此的情况下,贪大求全没有必要。(3)适应阅读趋势:报纸的未来取决于“阅读”,“阅读”消失了,被速读或者简读取代了,报纸就会消亡。但事实上,网络媒体、“自媒体”简短的消息虽然很受欢迎,但在大文本和图文并存的信息的发布上,采编方式仍在向报纸看齐,毕竟报纸体现着对新闻图文编辑经验的总结。所以报纸在精力有限的情况下,完全可以只做好新闻阅读服务的事。至于在电子介质上出版,可能按照新的阅读方式和习惯进行改进。这依然是阅读服务。

综上所述,在短时期内,报纸应该明确自己的竞争力所在,明确自己的未来所在,注意力要加重,重在数字时代的新闻阅读服务质量的提高上,眼光要放远,放在媒体多中心时代自身公信力和影响力的塑造上。

[1]彭剑. 报纸微博:对报纸新闻生产机制及竞争力的影响. 新闻界,2011(4).

[2]张康之. 论社会以及组织结构的“非中心化”. 江海学刊,2008(1).

(北京晚报要闻部,北京 100026)

猜你喜欢

报纸受众服务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报纸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卖报纸
可以吃的报纸
卖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