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环境保护创新系统:结构、特征与演化趋势

2012-08-15苏玉娟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子系统环境保护环境

苏玉娟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山西太原030006)

我国环境保护创新系统:结构、特征与演化趋势

苏玉娟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山西太原030006)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构建了由思维、战略、组织、制度、管理和科技等组成的环境保护创新系统,促进了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我国环境保护创新系统体现了整体性、层次性、动态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等特征。从总体趋势看,越来越走向视野的国际化、过程的自觉化、功能的融合化、目标的多元化。

环境保护创新系统;内涵;结构;特征;演化趋势

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生产规模不大,我国所产生的环境问题大都是局部性的。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资源浪费、城市污染、毁林毁草等环境问题日益突出,1972年6月,我国派代表团参加联合国在瑞典召开的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这次会议使我国认识到自己存在着严重的环境问题,从此拉开了环境保护的序幕。4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环境保护创新系统得到了不断建设与完善。

一、我国环境保护创新系统的内涵及结构

40年来,我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环境保护事业围绕对污染的治理和综合利用,实现了思维、战略、组织、制度、管理和科技等方面的创新,形成了环境保护创新系统。

(一)我国环境保护创新系统内涵。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若干要素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40年来,我国环境问题逐步由隐性走向显性,由局部走向整体,影响了人们的健康,加剧了自然灾害,制约了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近20多年来集中出现,呈现结构型、复合型、压缩型的特点。”〔1〕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决定了我国环境保护的系统性。40年来,我国形成了多因素、多层次的环境保护创新系统。具体来说,我国环境保护创新系统指对思维、战略、组织、制度、管理和科技等创新而形成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解决我国环境问题的有机整体。

(二)我国环境保护创新系统结构。系统的组成部分可以是单一的、不可再细分的元素,也可以是一个子系统。子系统和元素都是系统的组成部分,简称为组分。组分之间相互作用,形成系统的结构。我国环境保护创新系统由思维创新、战略创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等子系统组成,具有特定功能,每个子系统又包含其基本元素。

人们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切对创新成果起作用的思维活动,均可视为思维创新。思维创新是创造性实践活动的前提。新中国成立后,随着重工业建设的加速,我国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已经存在环境问题,但由于当时人们的思维创新滞后,仅局限于企业层次的技术规范。1972年,我国通过参加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在思维层次上认识到我国环境问题的严重性,进而在思维层次上实现了环境污染从末端控制到全过程控制与综合利用,从企业扩展到政府和公众,从依靠科技扩展到依靠战略、组织、制度、管理等多方面的创新。思维创新成为我国环境保护系统构建的源泉。

战略指国家、区域、企业等不同层次全局性、方向性、谋略性的纲领。40年来,我国环境问题从局部走向全局,从工业领域扩展到农业和服务业领域,从城市扩展到农村。战略创新有助于从全局性、方向性、长期性的角度协调各方面因素以解决我国的环境问题。从国家战略看,我国环境保护经过了从20世纪80年代的基本国策发展为20世纪90年代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再上升为21世纪的科学发展战略的过程。

组织指人们为实现一定的目标,互相协作结合而成的集体或团体。环境问题是典型的“外部性问题”,表现为“市场失灵”。因此,政府在解决环境问题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根据“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企业作为环境污染排放的主体,也应该是环境保护的主体。早在1989年颁布的《环境保护法》第6条就已规定:“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所以,我们必须进行组织创新,为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提供组织依托。

制度是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是各种行政法规、章程、制度、公约等的总称。人类在生产与消费环节产生废弃物是客观存在的事实,目前的关键是废弃物排放远远超过了自然界的自净能力,所以,我们必须通过制度创新,以规范废弃物排放与循环利用的标准,提高资源利用率,缓解环境压力。

管理指组织形成创造性思想并将其转换为有用的产品、服务或作业方法的过程。管理创新的过程是创新各因素,使其转化为实践的过程。思维、战略、组织、制度等方面创新为我国环境保护提供了现实可能,管理创新将这种可能转化为实践,实现了理论向实践的飞跃。

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装备这个物质基础,环境保护就没有根基。由于技术缺陷,我国环境保护工作最初通过企业技术经济规范来控制。随着环境保护从末端控制向全过程控制与综合利用发展,环保科技创新也从对水污染、土壤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等防治扩展到对其综合利用,并形成环保科技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综合研究三个层次的创新体系。

二、我国环境保护创新系统的特征

一是整体性。我国环境保护创新系统的整体性体现为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经验证明,没有领导特别是‘一把手’的重视,再好的环保措施也难以落实。”〔2〕40年来,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环境保护创新系统实现了整体发展。思维创新为我国环境保护提供可能空间,战略创新为我国环境保护确定发展方向,组织创新为我国环境保护解决人才问题,制度创新为我国环境保护提供制度依据,管理创新服务于我国环境保护实践,科技创新解决我国环境保护过程中的科技需求。虽然各个子系统功能不同,但它们之间不是彼此分离的,而是相互协同,凸显系统的整体性。

二是层次性。我国环境保护创新系统由思维创新、战略创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等子系统组成。每一个子系统又由多个层次组成,体现了系统的层次性特征。思维创新子系统由对我国环境问题、国际环保趋向、国内发展水平等的思维认识组成。战略创新子系统由国家和企业环境保护战略创新组成。组织创新子系统由政府、企业和公众构成三位一体的组织结构。制度创新子系统包括环保法律和各种环保制度的创新,形成国际与国内、法律与制度相融合的制度体系。管理创新子系统包括管理要素、管理手段和管理目标等的创新,形成动态的一体化管理体系。科技创新包括环保科技的研发、转化、应用与服务等环节的创新。我国环境保护创新系统的层次性反映了我国环境问题的复杂性与解决路径的多层次性。

三是动态性。我国环境保护创新系统的动态性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我国环境问题的动态发展决定了我国环境保护创新系统的动态性。我国环境问题由工业领域扩展到农业和服务业领域,由点源扩展到区域,使我国环境保护创新系统的规模不断扩大,组织机构越来越复杂。其二,子系统的动态性决定了系统的动态性。随着管理科学、法学、制度经济学、环保科技等学科的不断发展,我国环境保护子系统创新处于动态发展之中,进而使我国环境保护创新系统处于动态之中。其三,环保目标的动态性也使我国环境保护系统处于动态之中。随着我国从基本小康向全面小康与和谐社会转型,我国环境保护目标从污染源的控制上升到生态环境的全面改善,促使我国环境保护系统向高级化和协同化方向发展。

四是开放性。开放性是系统进化的必要条件。我国环境保护创新系统的开放性与国际环境保护进程、我国环境问题、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发展等紧密相关。“我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于1992年成立,这是国务院的一个国际性高级咨询机构,旨在就环境与发展的综合决策向我国政府提出建议,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3〕我国环境问题的动态演化,使我国环境保护创新系统必须处于开放状态,不断扩展对新污染源的管理,积极吸收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成果,促进我国环境保护创新系统的进步。

五是实践性。我国环境保护创新系统直接来源于解决我国环境问题的现实需要,实践性是它的根本属性。一方面,环境保护过程中出现的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的观念冲突、利益冲突、责任冲突等,为我国环境保护创新系统的构建提供了实践来源。另一方面,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为环境保护创新系统的构建提供了实践可能。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环保投入总量与比例也呈快速上升趋势。“六五”期间环保投入为GDP的0.5%,“七五”期间环保投入提高到GDP的0.8%,“十一五”期间环保投入为2.16万亿元,约占GDP的1.41%,“十二五”期间环保投入要比“十一五”期间至少增加1.5倍,即5.4万亿元。

三、我国环境保护创新系统的演化趋势

从时间维度看,我国环境保护创新系统处于演化之中,演化动力来源于创新子系统的相互作用和外部环境的变化。从总体趋势看,我国环境保护创新系统越来越走向视野的国际化、过程的自觉化、功能的融合化和目标的多元化。

一是视野的国际化。环境问题已成为世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我国同很多国家的政府、国际机构以及非政府组织开展了环境领域的技术、资金和管理合作。“十二五”期间,我国的环保产业投资将达到4500亿。受环保技术不成熟的限制,我国需要大量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与管理方法。行政、经济、法律、监督等越来越成为国际环境管理的通用手段。国际立法是一种强制性手段,无论哪个国家加入国际环境保护公约,都要在法律上承担相关的义务与责任。视野的国际化有助于我国环境保护保持与时俱进。

二是过程的自觉化。我国环境保护创新系统越来越得到政府、企业和公众的认可,环境保护事业越来越走向自觉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其一,政府越来越关注与民生紧密相关的环境问题。其二,环境保护认证体系的国际化,使企业越来越认识到环境保护已成为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责任。其三,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公众越来越关心自己的生存环境,这样一来,创新主体的自觉性得到很大提高,我国环境保护创新整个过程越来越走向自觉化。

三是功能的融合化。我国环境保护越来越同人口、经济、资源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融合在一起。早在1996年江泽民就提出:“经济发展,必须与人口、环境、资源统筹考虑,不仅要安排好当前的发展,还要为子孙后代着想,为未来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决不能走浪费资源、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更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环境资源的综合利用,不仅可以解决环境问题,而且有利于缓解资源压力,减轻生态负担,为经济发展提供新型资源。与此同时,计划生育、生态修复、新型能源开发和经济的生态化,也有利于减轻环境压力,促进环境保护,可见我国环境保护的功能体现了环境与人口、经济、资源和生态等的融合发展。

四是目标的多元化。“环境保护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甚至国际关系等领域,存在于生产、生活、消费等社会生活的全过程,事关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和每一个公民的切身利益。”〔4〕40年来,我国环境保护创新目标从最初的单一环境保护变为环境、资源、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态建设的多元化。环境保护作为一种产业,体现了其经济性;环境保护作为政府、企业和公众等不同主体的行为规范,上升为制度;节能、环保、低碳等文化建设形成观念文化。环境保护客观上要求按照生态学的原理设计产业,实现循环发展,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产业基础。

〔1〕我国环境与发展回顾和展望高层课题组.我国环境与发展回顾和展望〔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7:45.

〔2〕周宏春,季曦.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环境保护政策演变〔J〕.南京大学学报,2009(1).

〔3〕张坤民,温宗国,彭立颖.当代我国的环境政策:形成、特点与评价〔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7(2).

〔4〕刘起军.我国共产党环境保护工作的实践与经验〔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8(2).

F120

A

1009-1203(2012)04-0064-03

2012-05-18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科学、技术、社会视域下民生科技发展的路径研究”(10CZX012);中央党校课题“共产党90年来成功应对生态和环境危机的历史经验研究”(2011年度)。

苏玉娟(1975-),女,山西稷山人,中共山西省委党校现代科技教研部副教授、博士。

责任编辑 梁华林

猜你喜欢

子系统环境保护环境
不对中转子系统耦合动力学特性研究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GSM-R基站子系统同步方案研究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驼峰测长设备在线监测子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动车段(所)控制集中仿真测试平台中TDCS/CTC仿真子系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