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苏州吴江区看平原河网地区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2012-08-15金红珍

中国水利 2012年22期
关键词:河网吴江护岸

金红珍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水利局,215200,苏州)

一、苏州吴江区平原河网地区概况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地处太湖下游,属于平原河网地区。境内河道浜港纵横交叉,湖泊水塘星罗棋布,京杭运河贯穿南北,太浦河等横跨东西。全区拥有各类河道2 622条,其中流域性骨干河道3条、县级河道24条、乡级河道 297条、农村河道2 298条。这些面广量大的河道、湖荡分布在全区各区域,具有行洪排涝、灌溉供水、污水排放等综合功能,是城乡生态环境的重要载体。

吴江区地势低平,土壤以黄壤土为主,部分为松软土。多年来虽然采取了一些水利工程措施和水土保持措施,兴建了部分挡土墙和护岸工程,但由于吴江水系发达,大小湖荡、河道面广量大,虽然平原河网地区水土流失强度与山区、丘陵地区等地区相比较轻,但河道岸坡在水流作用下经过长年累月的风浪、船行波、暴雨径流冲刷侵蚀等综合因素影响,平原河网地区水土流失现象比较突出。特别是船只往来频繁的主要航道,两岸为松散性的土质堤防或老挡墙的地段受冲刷严重,如京杭运河、嘉兴塘、紫荇塘等,大湖大荡如澄湖、三白荡、长漾、麻漾等湖漾周边迎风顶浪的地段水土流失、堤防受损、耕地流失现象均普遍存在。

二、吴江区平原河网地区水土流失现状及分析

1.水土流失现状

吴江区以太浦河为界,分浦北片和浦南片两大区域。浦北地区湖荡水面较多,水土流失现象比较普遍,受风浪等冲刷相对较严重。澄湖是吴江同里镇与昆山市交界的一大湖泊。目前湖区水面均用于养殖,同里镇肖甸湖村和合心村位于澄湖南滩,岸线长度为5 km,均位于迎风顶浪地段。由于湖面宽阔,经常遭受风浪肆虐,临近澄湖的耕地损失相当严重。由于村级经济十分困难,建成的防护工程很少。据当地村民反映,每年被风浪冲蚀掉的良田有2~3 m宽。经同里镇农村工作办公室统计调查,自1989年农村土地确权以来,合心村流失土地113亩 (约7.5 hm2),肖甸湖村流失土地202亩(约 13.47 hm2),合计流失约 315 亩(21 hm2)。同里湖在1985年时水面面积4 614 亩(307.6hm2),在 2005 年测量时水面积为 4 934 亩(约 328.9 hm2),20年时间内同里湖湖面增大达320亩(约 21.33 hm2),即湖周边土地流失达320 亩(约 21.33 hm2)。 同时,通过对吴江浦南地区部分湖荡的初步调查,以2005年实测湖泊面积与1985年的湖泊面积作对比,由于长年累月的冲刷受损,湖泊面积呈逐渐变大,周边耕地面积逐渐变少的趋势。据初步统计,由于水土流失,导致吴江区浦南地区20年间损失耕地1.25 km2。

2.水土流失成因

在部分主要航道两侧,如京杭运河等,由于受船行波影响,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大吨位船只、船队的日益增多,往来频繁的船队船行波对两岸形成严重冲刷,造成部分航道地段两岸被不断淘空坍塌,水土流失加剧。

从土质结构分析,吴江区大部分地区的土质以淤泥质砂壤土为主,土粒结构松散,易被冲刷侵蚀。吴江区属于季风气候,降水量集中,5—9月雨季降水量常达年降水量的60%~80%,且多暴雨或梅雨。长年累月的风浪、暴雨、船行波冲刷侵蚀,加上易于发生水土流失的地质条件和气候条件,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其次,由于生态遭破坏,水生防护植物基本消失。20世纪六七十年代,吴江区大部分湖荡边滩都长有一片片茂密丛集的芦苇、茭草等水生植物,芦苇不仅具有较好的消浪防冲护堤固堤作用,还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大面积的芦苇不仅可调节气候,涵养水源,所形成的良好的湿地生态环境,也为鸟类提供栖息、觅食、繁殖的家园。大片的芦苇滩实际上成为防止水土流失的绿色阵地。再次是缺乏护岸工程。吴江区河网密集,湖荡众多。但由于受经济能力的限制,目前,已建成各类护岸工程700多km,约占外河道总长度的15%,绝大多数建在外河外荡,而且有一部分护岸工程始建年代较早,已破旧不堪,受损严重。相对于这些大湖大荡、骨干河道来说,护岸工程配套率还是较低。近十年来,各地涌现大量的建设工地,大多数缺乏防止水土流失的措施,特别是施工期间,大规模开挖土方,导致水土流失现象大量发生。

三、平原河网地区水土流失的主要危害

1.直接导致耕地资源减少和土地肥力下降

吴江区属于水系发达的平原水网地区,水面面积占了总面积的22.7%,可利用土地资源有限,加上当前城镇化、工业化发展迅速,各地建设日新月异,大量土地被开发,人均耕地已低于0.7 亩(0.05 hm2),土地资源十分宝贵。水土流失直接导致了耕地减少,日积月累,是一笔不小的损失。另外,水土流失使土地生产力下降甚至丧失,大片肥沃的土壤和氮、磷、钾肥料被冲走,必然造成土地生产力的下降甚至丧失,并污染河道湖泊水质,影响生态平衡。

2.直接导致河道湖荡淤浅

在风浪的作用下,在没有任何防护措施的地段,特别是对砂性疏松土质的地方,水土流失更为严重。风浪反复袭卷挟带着堤岸上的大量泥土、泥沙冲入河道、湖荡中,经沉淀后直接导致淤积河道、湖荡,抬高河道湖泊河床,降低河道湖泊调蓄能力。虽然平原地区的水土流失程度相对山区而言较轻,但据调查,近20年来吴江区河网水系的河床普遍增高了0.2~1.0 m。

3.直接影响防洪安全

由于水土流失直接导致堤身受到侵蚀,堤岸不断坍塌,同时河床被不断抬高,直接影响河道引排水功能,导致防洪调蓄能力减弱,直接影响区域防洪安全。水土流失的危害性不仅很大,而且具有长期效应。

四、平原河网地区的水土流失治理

平原河网地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要与防洪建设、水资源开发利用、水环境改善等紧密结合,采取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业耕作措施,建设与管理并重,为减少江河湖库泥沙、根治水旱灾害服务,促进本地区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1.基本措施与目标

吴江区已被列入水利部中小河流治理综合整治试点工程重点县之一(2013—2015年),将较大规模地开展河道综合治理工程,按“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功能健全、人水和谐”的总体目标,通过河道疏浚、水系沟通、岸坡整治、生态修复、堤防加固、清障拆违等综合措施,集中投入,整乡推进,治理一片见效一片,着力恢复河道基本功能,提高行洪排涝能力,改善农村水环境。同时,这也是治理水土流失的一项重要治理措施。具体治理目标如下:

①河畅。通过河道水系沟通、清淤疏浚、岸坡整治、堤防加固等措施,河道内基本无阻水障碍物,主要河道保持水流通畅,河势与岸坡稳定。

②水清。结合农村环境保护,通过综合整治,达到水面清洁目标,整治河段保洁率达100%,做到河面、水面无漂浮物,河道两岸无污水直排,河道水质逐步改善。

③岸绿。岸边无垃圾,植物护坡长度占岸坡整治长度的60%以上,农村河道水环境状况明显改善。

④景美。应与自然环境融合,维护河流的整体性、连续性与自然风貌的多样性,充分体现新农村特色。

2.具体手段

吴江区将充分利用中小河流治理综合整治试点工程的契机,努力实施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因地制宜,步步设防,实行预防和治理相结合,以预防为主;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以生物措施为主。

①加强预防,配备先进水土保持监测设备,建立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系统。采用先进的GPS、GIS和RS等先进的监测技术,通过定点观测、抽样调查、相关资料分析等方法,对河岸坍塌、河道淤积、地面土壤侵蚀等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监测,掌握流域水土流失的动态,为制订切实可行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②进一步加大河道综合整治工作力度。船行波和强降雨对河道岸坡的破坏是造成太湖流域平原河网地区水土流失的主要形式之一,因此,必须一方面加强对河道两河护坡的整治,培育植被,建设生态型岸堤,减小水蚀,防止河岸坍塌,同时也不会因浆砌石护岸造成生态环境破坏;另一方面,通过航道部门对河道中行驶的船只加大管理力度,限制航行速度;此外,不断开展河道清淤,保护生道过流面积,减少水流对河岸的冲刷。

③加大水行政执法力度,按照水土保持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要求,严格禁止搭建违章建筑、乱设排污口、乱倒垃圾、任意设障、乱堆积等违法行为,依法加强对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审批和管理,落实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措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制度,减少人为水土流失。

④加强防护林带和生态防冲护岸工程建设。配合河道整治工程和防洪墙管理,建设防护林和草坪,培育植被,涵养土体,防止河道岸坡坍塌和地表雨水冲刷造成水土流失。推广种植芦苇等水生防护植物:芦苇是一种良好的水生防护植物,生长在河荡岸边,对防冲防浪固土护岸等起到很好的作用。同时,它可作为工业原料,根部可入药。除了巨大的经济价值以外,芦苇还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大面积的芦苇不仅可调节气候,涵养水源,所形成的良好的湿地生态环境,也为鸟类提供栖息、觅食、繁殖的家园。大力提高城乡绿化植被覆盖率,特别是搞好河道、河荡、湖泊、沿河村庄等两岸植被绿化,对防治水土流失,保持良好生态环境,美化城乡环境等将起到重要作用。

目前,吴江区境内建设的护岸挡墙工程形式主要有:直立式浆砌块石挡墙、组合式挡土墙、多孔板混凝土护坡、干砌块石护岸、混凝土直立墙、混凝土预制块护坡、植草混凝土块护坡等形式,都在不同程度上起到防冲护坡护岸、保持水土的作用。以后,要进一步研究建设生态防冲护岸工程,加快水利工程建设进度。目前,吴江区境内还有大量河道、河荡未建防洪挡墙。一方面,对防洪造成一定的影响;另一方面,风浪冲刷、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因此,必须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水利规划,按照各地的实际情况,按照轻重缓急,加快水利工程建设进度,加快治理水土流失。

[1]刘震.我国水土流失预防监督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水利,2003(23).

猜你喜欢

河网吴江护岸
加州鲈“遇冷”!端午节后市场疲软,吴江大量出鱼冲击多地市场
浅谈水利工程中堤防护岸工程施工技术应用
预制装配式波浪桩生态护岸研究
高强度塑钢板桩在河道护岸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生态护岸技术在深圳防洪治理中的应用
昆山市平原河网地区活水畅流工程方案设计和效果
基于PSR模型的上海地区河网脆弱性探讨
基于安卓平台的河网建模与可视化研究
娘做的面
娘做的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