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86例胃镜下胃溃疡患者的诊断与治疗体会

2012-08-15印义华

中国卫生产业 2012年24期
关键词:溃疡面胃溃疡胃镜

印义华

重庆市合川区大石中心卫生院,重庆 401546

胃溃疡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1],主要病因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胃酸分泌过多所致。此外,遗传因素以及情绪波动、过度疲劳、饮食失调、吸烟、酗酒等也会造成胃溃疡[2]。如治疗不及时往往会导致病情加重,发生出血、穿孔、幽门梗阻以及癌变等症状[3]。因此尽早诊断和确诊是防止发生癌变的主要措施。随着胃镜检查的逐步推广,胃溃疡的检出率逐年在增加[4]。临床上通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可减少疾病进一步恶化。为探讨和分析胃镜下胃溃疡患者的诊断与治疗措施,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009年1月—2011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胃溃疡患者,采用胃镜下清创术联合药物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2011年12月来该院就诊的胃溃疡患者186例,其中男100例,女86例。年龄35~67岁,平均年龄41岁。就诊时主要临床症状为上腹部出现节律性疼痛、灼痛、反酸以及呕吐、呕血、腹胀等临床症状。溃疡面直径为0.6~2 cm,深度为0.2~0.6 cm。病程4~15年,平均病程为6年。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有93例。93例对照组患者男50例,女43例。年龄35~66岁,平均年龄40岁。溃疡面直径为 0.6~2 cm,深度为 0.2~0.6 cm。病程4~14年,平均病程为6年。93例观察组患者男50例,女43例。年龄35~67岁,平均年龄42岁。溃疡面直径为0.6 cm~2 cm,深度为0.2~0.6 cm。病程4~15年,平均病程为6年。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溃疡面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枸橼酸铋钾,1 g/次,餐前30 min服用,雷尼替丁0.15 g/次,2次/d。羟氨苄青霉素每次 1 g,3次/d。甲硝唑每次0.4 g,3次/d治疗。共治疗2周。观察组患者在进行胃镜检查后实施清创术。可将溃疡表面坏死的组织刷净,清除白色瘢痕组织。采用肾上腺素进行冲洗,冲洗后喷洒凝血酶溶液进行止血。胃镜下观察有无明显出血,无出血后退镜。术后给予枸橼酸铋钾,每次1 g,餐前 30 min服用,雷尼替丁每次 0.15 g,2次/d。羟氨苄青霉素1 g/次,3次/d。甲硝唑0.4 g/次,3次/d治疗。观察和比较2组不同治疗方法对胃溃疡的临床疗效。

1.3 疗效评价标准

按以下标准评价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治愈:胃溃疡引起的临床症状逐渐消失,胃镜下溃疡为瘢痕期。复发:溃疡症状再次出现并胃镜下为活动期溃疡。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

对统计学数据录入SPSS 12.0录入统计数据,并对统计数据进行χ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组患者治疗6周后,对照组患者治愈65例,治愈率达69.89%;观察组患者治愈84例,治愈率达90.32%。经χ2检验,2组患者的治愈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对患者追踪观察2年,观察患者有无疾病复发。对照组复发20例,观察组复发5例,2组患者的复发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论

通过临床观察对比发现,胃镜下实施清创术有利于提高胃溃疡的治愈率,降低疾病的复发率。主要是在实施手术的过程中率先清楚了坏死的组织和痕迹组织。镜下清创术联合药物治疗胃溃疡提高了胃溃疡的治愈率,降低了疾病的复发率,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1]肖承文.胃镜下清创术联合药物治疗胃溃疡的临床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07,1(19):44.

[2]谌玉华,黄宜定,溶小安.超声对胃溃疡和胃癌诊断与胃镜病理对照观察[J].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5,3(6):225-226.

[3]王洪波.60岁以上老人胃镜检查胃溃疡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08,17(6):293-294.

[4]磨勇,周稻淑,梁光春,等.286例胃溃疡患者临床检查与胃镜分析[J].中外医疗,2010(19):161.

猜你喜欢

溃疡面胃溃疡胃镜
探讨慢性胃炎及胃溃疡患者进行中医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
蒙脱石散可治口疮
胃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肝硬化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评价
治消化性溃疡、溃疡性结肠炎
维生素C片治疗口腔溃疡
奥美拉唑与西咪替丁在应激性胃溃疡治疗中的临床探讨
抗生素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活动期胃溃疡的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溃疡46例
电子胃镜引导下放置螺旋形鼻肠管
消疡饮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