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粳稻新品种玉稻518及配套栽培技术

2012-08-15胡秀明王书玉姬生栋薛应征刘贺梅孙建权殷春渊王和乐

种业导刊 2012年11期
关键词:粳稻区域试验河南省

胡秀明,王书玉,姬生栋,薛应征,刘贺梅,孙建权,殷春渊,王和乐

(1.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0;2.河南师范大学)

玉稻518是河南省新乡市农科院与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共同培育的常规粳稻品种,具有熟期适中、高产稳产、优质广适、性状优良等优点。2008年参加河南省粳稻联合预备试验,2009-2011年先后参加河南省粳稻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10年申请了品种权保护,申请号:20100576.8,2012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1 特征特性

1.1 主要农艺性状

玉稻518属中熟常规粳稻类型,全生育期156d。根系发达,株型较紧凑,平均株高101.1cm,分蘖力中等,茎秆粗壮,耐肥抗倒;剑叶短、宽、挺,叶色稍深;穗长16.7cm,每穗一、二次枝梗数较多,着粒密度大;颖壳茸毛多,无芒或稍有短芒;谷粒椭圆形,种皮浅黄色;穗粒结构较协调,熟色佳,不落粒,较易脱粒,成熟落黄好;每667m2有效穗18~22万,成穗率77%左右,平均每穗总粒数 138.4粒,实粒数 116.7粒,结实率85.2%,千粒重27.8g。

1.2 主要米质性状

2011年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检测,该品种出糙率84.7%,精米率74.5%,整精米率72.4%,垩白粒率18%,垩白度1.4%,直链淀粉16.5%,胶稠度68mm,粒长4.8mm,粒型长宽比1.7,透明度1级,碱消值6.0级。米质达国标GB/T17891-1999优2级。

1.3 抗性

2011年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接种鉴定,该品种对叶瘟代表菌株的6个小种ZB15、ZC15、ZD1和ZF1表现为抗病(0级),对ZE1和ZG1表现为感病(4级);对穗颈瘟表现为高感(4级);对白叶枯病代表菌株浙173、JS-49-6、PX079均表现较好的抗性,仅对白叶枯病病菌KS-6-6表现为中感(5级);对纹枯病表现感病。大田种植表现为抗病。

2 产量表现

2008年参加河南省粳稻联合预备试验,每667m2平均产量643.9kg,较对照豫粳6号增产8.7%,居参试品种第一位。

2009年参加河南省粳稻区域试验,14点汇总14点增产,每667m2平均产量594.5kg,较对照豫粳6号增产14.2%,达极显著标准,居参试品种第三位(居参试品种常规种第一位);2010年续试,13点汇总13点增产,每667m2平均产量581.6kg,比对照豫粳6号增产19.4%,达极显著标准,居参试品种第一位。两年区试每667m2平均产量588.1kg,较对照豫粳6号增产16.8%,增产点率100%。经丰产稳产性分析,该品种是一个高产、稳产品种。

2011年参加河南省粳稻生产试验,7点汇总7点增产,每667m2平均产量538.4kg,比对照豫粳6号增产8.5%,居参试品种第三位。

3 栽培要点

河南省粳稻预备试验、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以及多年多点示范表明,玉稻518在河南省黄淮稻区均可种植。

3.1 适时播种,培育壮秧

在河南省沿黄作麦茬稻栽培,4月底至5月初播种,南部稻区可推迟到5月中下旬播种;湿润育秧,每667m2秧田播种量30kg左右,秧龄控制在35~40d,稀播匀播,及时加强苗床肥水管理,培育带蘖壮秧。秧苗期注重防治稻飞虱。

3.2 适时移栽,合理密植

6月上中旬移栽,一般中上等肥力地块,栽插规格13cm×25cm(每667m2为2.0万穴),每穴3~4苗;高肥力田块行距可增大至13.3cm×30cm(每667m2为1.7万穴),每穴2~3苗,做到浅插、匀栽。

3.3 合理施肥

本田每667m2总施肥量折合纯氮17kg,其适宜的氮肥基蘖肥与穗肥比为6∶4。在施足底肥的基础上,配施硅、锌等微肥,追肥以尿素为主。早施重施分蘖肥,结合浅水促早发快发,提高穗数,重施促花肥,巧施保花肥,以达到穗大粒多的目的,灌浆期喷活力素、磷酸二氢钾保活熟增粒重。

3.4 科学灌水

薄水栽秧,前期浅水促苗,中期湿润稳长,够苗适当晾田;打苞孕穗期小水勤灌,灌浆成熟期浅水湿润交替,切忌大水长期浸泡;成熟收割前7d左右断水,切忌断水过早。

3.5 防治病虫害

积极做好稻飞虱、二化螟、稻纵卷叶螟以及纹枯病等的防治。

[1]王书玉,张栩,薛应征,等.水稻新品种新稻11号的选育[J].河南农业科学,2003(12):17 -18.

[2]尹海庆,王生轩,王付华.优质高产水稻生产新技术[M].郑州:中原农民出版社,2008.

[3]孙建权,王书玉,薛应征,等.国审水稻新品种新稻20号的选育及应用[J].种业导刊2011(11):19-20.

猜你喜欢

粳稻区域试验河南省
云南省稻品种审定标准(2022年修订)*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我国双季早粳稻实现“零的突破”
解读粳稻品种南方种植播期
新形势下湖北粳稻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思路
甘肃省冬油菜区域试验现状及应对策略
粳稻收购为黑龙江省农民增收5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