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光绪间浙江志怪传奇小说集十种叙考

2012-08-15张振国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光绪

张振国

(南京大学文学院,南京210093)

光绪间浙江志怪传奇小说集十种叙考

张振国

(南京大学文学院,南京210093)

晚清光绪年间,浙江地域除了俞樾的《右台仙馆笔记》外,还出现了像夏曾传的《四海记》、见南山人的《茶余谈荟》、杜求煃等人合撰的《客中异闻录》、吴绍箕的《四梦汇谈》、孙德祖的《寄龛志》、王嘉桢的《在野迩言》等数量众多的志怪传奇小说集,我们选取其中的十种进行考查。这些作家和作品的发掘研究不但对浙江地域文学具有创新意义,对整个中国文学史料也具有补充价值。

晚清;光绪朝;文言小说;浙江;地域文学

随着国内地域文学研究日趋繁荣,各省基本上完成了地域文学史的编撰工作,其中成就最大的是浙江。近年来浙江先后出版了王嘉良主编的《浙江文学史》(杭州出版社,2008年版)、韩洪举著《浙江古代小说史》(杭州出版社,2008年版)、徐志平著《浙江古代诗歌史》(杭州出版社,2008年版)、聂付生著《浙江戏剧史》(中国戏剧出版社,2008年版)、沈善洪主编的《浙江文化史》(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等,对浙江地域文学和文化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和总结。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浙江文学史》还是《浙江古代小说史》对浙江地域文言小说的发掘和研究仍然不够,尤其是晚清时期。在浙江古代小说史上产生了数量众多的文言小说,仅晚清光绪前中期的1875至1900年间就产生了十余部志怪传奇小说集,除俞樾《右台仙馆笔记》外,还有钱塘夏曾传的《四海记》、海宁见南山人的《茶余谈荟》、姑蔑寓公合撰的《客中异闻录》、会稽施山的《姜露庵杂记》、会稽孙德祖《寄龛志》、会稽吴鉴芳《绘图古今眼前报》、归安吴绍箕的《四梦汇谈》、吴兴王嘉桢的《在野迩言》、镇海王荣商的《槐窗杂录》、仁和许善长的《碧声吟馆谈麈》等。从数量上看,光绪前中期浙江志怪传奇小说集超过了道光后期和咸、同两朝,这跟当时江南社会的相对稳定和经济文化的逐渐恢复有关,也反映了整个晚清文学的发展态势。下面我们就对其中十种志怪传奇小说集及其作者进行初步的查考。

一、夏曾传《四海记》

《四海记》一卷,今有清光绪四年(1878)上海中华图书馆石印本、光绪间《申报馆丛书》本,作者原署“虎林醉犀生”,这是钱塘夏曾传的号。夏曾传(1843—1883),字笏林,号薪卿,别号醉犀生,浙江钱塘(今杭州)人。生于清道光癸卯年(1843),殁于光绪癸未年(1883)[1]。曾捐纳双月太常寺典簿,改江苏试用通判。夏氏出身钱塘世家,书香门第,父夏凤翔、叔父夏鸾翔,虽未做高官,但均为当世名流。曾传“学于叔父,然文章憎命,屡试不第,屈志为江苏通判,抗尘走俗,自放于酒,竟损天年。生平所著有《音学绪余》、《在兹堂集》等。”①夏曾传《音学绪余》卷首,民国十五年杭州胥山朱氏刻本。其文言小说集《四海记》是光绪间让人耳目一新的作品。今北京大学图书馆还藏有其《钱塘夏氏杂稿》手稿,其中收录的《随园食单补证》是夏曾传为我国饮食文化保留的一份珍贵资料。

作者在《题记》中说:“《山海经》而后,东方朔《神异经》、《十洲记》继之,余尝览其文,多怪诞无稽,因思既无徵矣,曷若有所讽喻可以砭世,因仿其体作《四海记》。分苦海第一、欲海第二、恨海第三、宦海第四。”如记“苦海”云:“苦海中有兽焉,尾如牛,首如马,性善跳,名曰牢骚。与钱神斗,三日不胜,入于无奈河,化为鳖焉。”“海中有树焉,实大如瓜,名曰没结果。”“海中有台焉,曰债台,周赧王之所筑也,四方常有讨债之鬼守之,人不能登,登之则体顿轻。”“苦海之滨有航焉,曰慈航,常在中流自在行,有能渡者,其人必显,天帝令神守之,名曰孔方。”“海中有桑焉,是名穷桑,民取以饲蚕,百结之衣出焉。”其实作者是用谐谑、隐喻的形式来表达人的种种痛苦:满腹牢骚、穷困潦倒、求而未果、债台高筑,在这几种情况下,人都会生活在苦海之中。而摆脱苦海的唯一途径是“孔方”所守之慈航,只要有了钱,似乎人就能不再受苦。作者没有直接说出,而是让读者自己领悟,达到幽默诙谐而又意味深长的效果。《欲海》篇其实是写到人的种种欲念。其中有云:“海中有山曰巫山,海中有田曰情田,以金银为粪,朝种暮收,其利甚丰。海中有虎曰胭脂虎。海中有怪物,似人非人,能攫人,饮以醋则力愈猛,名曰母夜叉。海中有山焉,曰撮合山。山多马拉之则至。又多鹰,与鹁鸽放之则不返。”描写在欲海中,情感也是需要金钱作为基础,连媒婆都要自抬身价,有的媒婆还与女方一起骗取钱财,得钱后溜之大吉。《恨海》篇则写到人的种种遗憾,作者写道:“海中有山焉,山小而险峻,人罕能登者,名曰孙山。山巅有鼋焉,解之则味酸。山中多桂树,一花名曰新桂。山下多白苎,有虫焉,鸣声嘈嘈,如泣如叹,如诉如骂,厥名曰康了。”该条写秀才们名落孙山之外时的痛苦,自然是生活在恨海之中了。《宦海》篇云:“宦海在九幽之下,水至秽浊,人不能渡,渡辄糜烂。”写出人一旦踏入官场,必然近墨者黑,很少有洁身自好,全身而退者。其他种种多类于此,作者以谐谑的形式表达身处人世间的种种烦恼,社会的污浊,人性的弱点,都以一种讽喻的手法表现出来,让人在会心一笑的同时达到讽世的目的。在《四海记》后还附《科场焰口》,作者以焰口的形式讽刺科场中的种种人物,如主考、房官、监临、号官、供给所、秀才、老生、新生、官生、校生、廪生、贡生、捐贡、监生、誊录生等,颇具诙谐效果。《四海记》模仿《山海经》《神异经》《十洲记》体例,同时借谬幽之谈,针砭世俗,在志怪小说的写作手法上有所突破,在模拟之气过浓的晚清,作者的这种开拓和创新无疑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二、见南山人《茶余谈荟》

《茶余谈荟》二卷,署“见南山人”撰,存光绪五年(1879)《申报馆丛书》本。书前有同年六月朔日作者《自序》云:“古人小说谓纪事实、探物理、示劝惩、资谈助,非苟焉已也。余自幼好读异书,及长,遨游大江南北,雪泥鸿爪,渐深阅历。每客窗风雨,旧友频来,谈述既多,见闻遂夥。”友青来山人见而好之,请付剞劂,并且说:“今子所撰述,奇而不诡于正,丽而不近于诬,无世俗小说诸病,而有合于古人纪试试、探物理、示劝惩、资谈助之旨。”见南山人“乃即旧稿删去十之六,次为二卷。上卷仿列传之体,敷畅厥词;下卷则随闻随录不加修饰,以存其实而已。”

关于作者“见南山人”的籍贯生平等情况,我们可以从作品中找到一些线索。如《茶余谈荟》卷下《许珊林先生》云:“吾乡许珊林先生梿,余之姻戚也。……道光某年以知府需次江苏。”此处的许珊林即许梿,字叔夏,号珊林,浙江海宁人。由此我们知道作者是海宁人。据书中自记经历来看,与《茶余漫录》作者杜求煃经历相近。《茶余谈荟》卷下《青蛙神》中提到“兵燹后迁居衢州之龙游”,此地为古姑蔑地。而杜求煃在与人合撰《客中异闻录》时联署“姑蔑寓公”。作者还在《茶余谈荟》卷下《半榜》提到“余戚汪君子坚工举子业,文名冠一时,兵燹后,秉铎衢州”,清代龙游县属衢州府,这可能是作者选择龙游避难的一个原因。

《茶余谈荟》卷上共收《王秋石》《宋生》《罗浮续梦》《赠镜》《顾生》《胡孝廉》《钱芷蘅》《陈海石》《谢芝庭》《陈敬之》《姗姗》《林香樵》《狐劫》《丽仙》《黄秀英》《周蕊卿》16篇小说,多记男女情事,杂狐鬼异梦情节,篇幅较长,属于比较典型的传奇文体,虽叙事过平,但总体上文笔流畅,交代清楚,与同时之志怪琐事小说较,差胜一筹。作者有意模仿《聊斋》,痕迹明显,如《钱芷蘅》中提到:“壬申之岁,余与友人宋子卿同客袁浦,偶读蒲柳泉《聊斋志异》,戏谓子卿曰:‘苟得美人,虽狐何害?’宋曰:‘然。子不闻钱泽江事乎?’”故事写钱芷蘅遇狐女结为知己事,叙述了人与狐女之间的纯粹的友情。后以“见南山人曰”评论道:“晨夕相对不及于乱,非生不足见狐之奇豪,非狐不足成生之高雅,始知《青凤》一传犹未能免俗也。”《宋生》篇写宋生挑舟中女子情节亦近《聊斋》之《王桂庵》。可见作者是有意模仿《聊斋》中的传奇故事而力求出新者。卷下共收《五星聚奎》《粤匪》《杭州初陷》《何制军》《罗塔二公》《钱江》《匠人作魇》《骗术》《青蛙神》《许珊林先生》《狐仙》《鬼替》《巨蝎》《蜈蚣》《神画》《奇缘》等72篇志怪杂事小说,以新奇而取胜,但与上卷的传奇相比明显篇幅短小、文笔简练的多。光绪五年的《申报》刊载“印售《茶余谈荟》”的广告中评价其:“笔意秀丽,其摹绘风情处尤栩栩欲活,正不徒谈狐说鬼,为足动人寻味也。”[2]

三、姑蔑寓公《客中异闻录》

《客中异闻录》,署“姑蔑寓公合撰”,今有光绪间《屑玉丛谈》四集本,不分卷。前光绪五年(1879)碧桃红杏词人(林怿炜)《序》云:

说部为史家别子,始于唐,盛于宋,至本朝而操觚之士各自成书,汗牛充栋,几不暇尽读,然或记时事,或述异闻,苟奇而不诡于正,识者深有取焉。杜君晋卿以海昌词客作姑蔑寓公,余十年前诗社旧交也。今年春邮寄《客中异闻录》一册见示,展阅之,知与西江陈君仰山、次岩昆季,杨君斗南,易君静之为文字交,歌咏之暇各就见闻所及,凡事之新奇可资谈助者,一一笔诸于书,都为一册,消客里之羁愁,记人间之轶事,洵足乐也。至其结构之工,叙述之妙,读此编者自能知之,无俟余之赘述矣。

由《序》可知“姑蔑寓公”乃杜求煃、陈仰山、陈次岩、杨斗南、易静之五人合称。杜求煃,海宁人,字晋卿,别号饭颗山樵,室名浣花吟馆[3],著有《茶余漫录》、《浣花吟馆诗钞》等。陈仰山、陈次岩兄弟为西江人,即二仰山人与次岩居士;杨斗南即斗南词客;易静之即心斋主人。《客中异闻录》共收《菶姝》(二仰山人)、《魂游冥中》(斗南词客)、《丽云》(饭颗山樵)、《张子诚》)(次岩居士)、《朱生》(心斋主人)、《雷大猛》(次岩居士)、《诗媒》(饭颗山樵)、《屠贞女》(心斋主人)、《珮秋》(二仰山人)、《林霞客》(浣花词人)、《清莲》(次岩居士)、《宜阳易翁》(斗南词客)12篇传奇小说,每篇后分别有饭颗山樵、二仰山人、宾月楼主人、浣花词客、镜园主人、漱芳子、次岩居士、斗南词客、静之等人交互评论。作品“基本主题是劝惩和婚姻爱情”[4],篇幅较长,叙事仔细,有别于多数志怪杂事随笔小说,但技法上缺乏变化,已经很难做到自出机杼超越前人。

四、施山《姜露庵杂记》

《姜露庵杂记》六卷,施山撰,今有光绪间《申报馆丛书》本。施山(1835—1882),原名学宜,字子山,更名山,字寿伯,号望云,别号骈渠道人,会稽仁渎(今绍兴皋埠镇有仁渎村)人。民国《绍兴县志资料》第一辑《人物列传》云:“八岁即能诗,家贫力学,年甫冠,课徒养母。既而徒步寻父于楚,遂游幕湖北,惟时当咸丰季年,干戈扰攘,所历多艰难困苦之境。其母在绍,不克迎养,每望家乡陨涕,故改号曰望云。迨奉亲至楚,所以色养者甚至。与其友监利王子寿、巴陵杜仲丹、恩施樊云门、望江倪豹岑诸名士相唱和,其诗益工,中年游荆襄道府幕,著有《通雅堂诗钞》并《姜露庵杂记》,子煃手写印行之。卒年四十八。”[5]梁淑安《中国文学家大辞典》(近代卷):“施山(1835—1901?)……咸丰中,为监生,尝游京师。然终以贫故,弃举业。同治初,侍父宦游鄂中,以笔耕为养。同治八年(1869),奉母移居湖北。佐湖北应城、谷城、光化、天门诸郡县幕。……有《通雅堂诗钞》十卷,《诗续钞》二卷,附词,撰《姜露庵杂记》六卷,另有《望云诗话》(钞本)。生平事迹散见《通雅堂诗钞》、《姜露庵杂记》、倪文蔚《通雅堂诗钞·序》、费行简《近代名人小传》。”[6]329

《姜露庵杂记》为志怪杂事集,书前有骈蕖《序》云:“甲子在谷城撰小说数卷,明年光化,又明年汉川,游迹所经,咸有著述,惟壬申笔于钟祥者尤锐于说诗。自顷客通城,山深水冷,病肺益剧,药前茗后,无可为欢,因复以数年阅历所谙,信笔书之,时在戊寅(1878)己卯(1879)冬春。凡百余日,或一日数条,或数日一条,兼举前此记述,削其繁冗,存什一于千百,附益其间。门人方功阜、儿子棻钞为六卷,约五万言,以其体例不纯,题为‘杂记’。”书中所记多狐鬼怪异故事,篇幅单简,少传奇佳作,然亦有一定的文学史料价值和地域文化研究价值。今南开大学图书馆藏《申报馆丛书》本《姜露庵杂记》的《序言》后附周嵩尧①周嵩尧(1873—1953),字峋芝,光绪二十三年(1897)举人,周恩来总理之六伯父,解放后曾任中央文史馆馆员。手书题记云:“此书是绍兴人施望云所作,语多徵实,有胜于其他说部,其杂录诸人诗尤多佳作。论诗亦多警辟语,惟其名待考,篇中称名为山,未知是单名抑双名也。此公在同光间,仅为幕宾,并无科第,而其学识词章过于所谓翰林进士者万万,知伊古以来真才沦落者不知凡几。”也算是对施山和他的《姜露庵杂记》的比较公允的评价了。

五、孙德祖《寄龛志》

《寄龛志》,孙德祖撰。今有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会稽孙氏刻《寄龛杂著》本,国家图书馆有藏,收甲、乙、丙、丁志各四卷共十六卷。此外还有光绪二十一年(1895)刻本,只收甲、乙、丙三志各四卷,共十二卷。两种刻本均署“清宛委山民著”。“孙德祖(1840—1908),字彦清,别号宛委山民,会稽(今绍兴)人。生而颖悟,十岁能诗词,同治甲子(1864年)院试以第一名入县学,旋即食饩。丁卯(1867年)乡试以第三名中式为举人。其后六上春官不第。光绪庚辰(1880年)大挑二等,授长兴县学教谕。以上官叠保得卓异,辛丑(1901年)升山西右玉县知县。以才力不及辞。壬寅(1902年)改选淳安县教谕。明年到任,则地偏土瘠俗悍民鲁文风士习不逮长兴远甚,力谋整顿,会严州府知府黄公聘主府校讲席,热心教育,阅十余月而惫甚。甲辰(1904)寒假回里遂不复出。以光绪三十四年卒,年六十有九。著有《寄龛文存》四卷,《寄龛文赓》四卷,《诗质》十二卷,《寄龛》甲、乙、丙、丁志各四卷,《长兴县学文牍》二卷,《读鉴述闻》二卷。”[5]此外尚有《寄龛词》四卷[7]等。

光绪二十二年(1896)作者在《寄龛杂著》本的《丁志·自叙》中交代了创作刊刻经过以及十二卷本和十六卷本的关系。《寄龛甲志》为光绪四年(1878)里居逭暑之作;光绪九年(1883)完成《乙志》四卷;光绪二十年(1894)完成《丙志》四卷。三志刊刻出版后,邮之以质伊园(陈彝)先生,受赞赏。后编《余姚县志》,“得假两泛蕙江,搜采同事未经涉猎者,即往时浏览之书,亦或有感于心,翻成新得。至于人事总杂,日出不穷,每当秋宵春曙,问字人希,辄进毛生作消遣法。岁律再周,不觉又得四卷,是为《寄龛丁志》。”由此可知《寄龛丁志》是在前三志出版后又增补的,因此我们看到了目前存世的两种刻本。

《寄龛志》的内容多因果劝惩、忠孝节烈故事,或记地方习俗,或记掌故、物产,间有案狱故事,引史书、方志、前人著述颇多,如《寄龛乙志》引《博物志》《韩诗外传》《淮西见闻》《粤屑》《补世说新语》《宋书·乐志》《洛阳县志》等。《寄龛丙志》引《觚剩》《古夫于亭集录》《履园丛话》。其中多数篇目篇幅简短,叙事平实,缺乏铺排和辞采,可见作者的以消遣和劝惩为主要目的。对《寄龛四志》的价值,周作人1944年曾专门撰文评论说:

孙君文笔颇佳,系清道桥许伸卿刻板,未必精好,而字体多拟古,亦不尽从《说文》,却亦复可喜,其缺点在于好言报应轮回,记落雷或桥坏伤人,必归诸冥罚或前生事以至劫数,嫌其有道士气,此为读书人之大病,纪晓岚之短处亦正相同。但是四志有一特色,即附带说及的民俗资料颇不少,普通文人著作一心在于载道翼教,对于社会间琐屑事情都觉得不值得记录,孙君却时时谈及绍兴民间的风俗名物,虽多极简略,亦是难得而可贵也。

他还举了关系鬼事和俗语的例子证明其地域文化价值,并且说:“上边所记未见于他书,均颇有意思,拣择出来,也是民俗研究的好材料。中国古来是那么一派学风,文人学者力守正宗,唯于不经意中稍或出轨,有所记述,及今视之甚可珍异,前人之绩业只止于此,我们应知欣感,岂得再有所责求耶。”[8]

六、吴鉴芳《古今眼前报》

《古今眼前报》四卷,吴鉴芳撰,今有光绪二十一年(1895)文宜书局石印本,名《绘图古今眼前报》。吴鉴芳(1844?—1895年以后),号兰亭,又号略识子,会稽(今绍兴)人。《绘图古今眼前报》卷四《纪梦》云:“予十六岁时梦见一僧,……至今三十年。”由此可知作者当时四十六岁左右。又此书成于光绪己丑年(1889),则作者生年当在道光二十四年(1844)前后。关于作者籍贯,《绘图古今眼前报》卷四《救民之报》云:“吾乡茹公讳敦和,以进士宰河南……后嗣古香先生大魁天下。”茹敦和(1720—1791),字三樵,号逊来,会稽人。由此可知作者为会稽人。光绪乙未年(1895)吴鉴芳《自叙》云:“己丑夏日胡君雪门及诸同人夜坐纳凉,嘲风弄月,慕晋人清谈,各举所见闻,以资话柄,暇则秃笔纪之,积三月而成帙,因择其善恶报应并狐鬼灵异者分为四卷。……是书也,不及求词采之工,实据所见所闻,或隐其姓名,或易其里居,以寓感发劝惩之意。”

《古今眼前报》全书共收因果报应类志怪故事108篇,如卷一《四川令》《戒子回头》《赵光裕》《袁翁坐化》《孝女》《孝妇》《沈玉》《黄老相公》二则、《陶公盛德》《马太守》《百钱益算》《窖金前定》《雷殛逆妇》《犬被教》《完人夫妇》《莫非前定》《乩仙》《巧缘》《奸谋》《门神当祭》等;卷二《僵尸》《奢侈》二则、《悭吝》《娶再醮妇》《财难强求》《淫为首恶》《鬼嫂作祟》《回煞》二则、《石上白莲》《李老人》;卷三《姑嫂墓》《骗术四则》《乞丐酬恩》《马生》《琵琶蛇》《城隍》二则、《虎五则》《冤鬼现形》;卷四《纪梦》《史氏佳城》《女嫖》《杀蛇》等。故事都带有比较浓厚的劝惩色彩,也有不少是奇闻轶事,除了新奇可读之外,也保存了不少会稽的风土人文资料。

七、吴绍箕《四梦汇谈》

《四梦汇谈》四卷,吴绍箕撰,今有光绪五年(1879)《申报馆丛书》本。吴绍箕(1836—?),字又蕉,号梦谈生,浙江归安(今湖州市)人。一生七试乡闱不第,以秀才终老。《劫梦泪谈》卷二《双烈记》云:“自先母故后,箕年十五,读于外家。”又《笔梦清谈》卷一《志哀》云:“庚戌(1850年)秋八月,三弟生,母以产后染疾,为医者所误,遂至不起,弟相继亡。”由此可以推出其生年为道光十六年(1836)。另据书中叙述我们可以知道其同治七年(1868)客姑苏;同治九年(1870)参加乡试以疾不终场而归,父卒;同治十一年(1872)客金陵;光绪元年(1875)年四十,子阿奇殇,次年秋试决意不赴。

《四梦汇谈》共分《笔梦清谈》《劫梦泪谈》《游梦倦谈》《尘梦醒谈》四卷,记事最晚至1877年。作者经历战乱流离之后,顿悟人生如梦之理,故作此编。光绪四年(1878)《自序》云:“予于生平之阅历,耳目之见闻,辄随笔记之,长夏无聊,汇录成帙,题其卷曰《四梦汇谈》。一曰《笔梦清谈》,则弦诵自如之际也;次曰《劫梦泪谈》,则死生不测之秋也;三曰《游梦倦谈》,则饥驱出走之时也;四曰《尘梦醒谈》,则豁然顿醒之候也。”虽然作者在《自识》中声明“不经无稽之谈概不敢入”,但《笔梦清谈》中还是有不少怪异故事,如《狗皮道人》《无故自火》《水灾》《王之仁》《刘孟涂》《鬼知报恩》《天诛》《术数》《天榜》《志哀》《杀医士》《土地求救》《十七年前口过》《西藏恶俗》《猫异》《扶鸾》《寓生记》等,个别故事讽刺性较强。《鬼知报恩》条记县令某性贪酷,以赃败官,民皆袖瓦砾,焚楮钱,令含愤登舟。忽报有来谢恩者,自言为鬼,生平嗜利刻薄,死后入十八层地狱,县令到任日,掘地皮层复一层,十去八九,鬼得以渐升渐起,最后重见天日。因此,鬼要来谢恩。借鬼故事讽刺贪官搜刮百姓之酷。《劫梦泪谈》《游梦倦谈》《尘梦醒谈》记在战乱中的朝不保夕的生活和困顿流离之苦,如《劫梦泪谈》中的《金陵失陷》《上海城变》《父子主仆殉节》《大营兵溃》《乡试改期》等,多纪实,少虚构,小说意味淡薄,但对于人们了解晚清的江南社会历史和下层生活具有一定的文献价值。

八、王嘉桢《在野迩言》

《在野迩言》八卷,王嘉桢撰,今有光绪丁亥(1887年)孟秋本善堂刊本。王嘉桢(?—1887),字周卿,晚号楳岩山人,浙江吴兴(今属湖州吴兴区)人。自幼文名籍甚,而砥节励行,乡先达素为深器,弱冠补博士弟子员,然屡困于棘闱,未尝以此得失自灰进取之志,同治丁卯(1867年)应京兆试,房师谭公钧培特识力荐,卒为有司所抑,旅食京师五六年。凡踪迹所至,见闻所及,则必录其事于行箧,迨服官吴下,宦途偃蹇,尝以笔墨自娱,著有《经解策论》《天文算学》若干种,虽未能颉颃古人,而词必己出,深愧拾人牙慧也。光绪十三年(1887)五月卒。弥留之际,敦命所有编次急付手民。无何《在野迩言》卷中有《玉儿》一则,被《淞隐漫录》窃刻,其子绍翌遂倾囊付梓①生平参见光绪十三年(1887)王绍翌、王绍端《在野迩言·跋》。。

《在野迩言》共收作品201篇,多记怪异故事,如卷一有《酆都令》《夜行遇鬼》《老友为嗣》《易名》、《铁牌求雨》等。间有传奇佳作,如卷六首篇《玉儿》记绳妓玉儿不畏强暴义不受辱从容赴死事。文后注曰:“此则于光绪丁亥七月中旬被《淞隐漫录》窃刻。男绍翌谨志。”《梦战狼》(卷八)写为民除害者反受谴责,反映当时豺狼当道,主上闇弱,惑于浮议,使正人不容于世的社会现实。还有一些作品表达作者对古人的评论,如《论金圣叹》(卷二)作者云:“金圣叹之事,他书述之甚详,说者每因事而贬其人,并因人而废其言,殊非正论也。”对金圣叹给予了极高评价,也可以从中看出作者的文学观。总之,《在野迩言》是晚清文学价值较高的一部志怪传奇小说集。

九、王荣商《槐窗杂录》

《槐窗杂录》二卷,王荣商撰,今有清末刻本。王荣商(1852—1921),字友莱,镇海(今宁波市镇海区)人。清光绪八年(1882)乡试中举,光绪十二年(1886)中进士、翰林院庶吉士,后历任日讲起居注官、国史馆纂修、文渊阁校理、顺天乡试同考官、四川乡试正考官等职,宣统元年入京纂修《德宗实录》。宣统三年(1911)春,丁母忧,该年冬,清王朝结束,从此再不去京任职,在家整理诗稿文集。民国七年镇海县决定编纂《县志》,公推王荣商任总纂。民国10年去世。著述除了《槐窗杂录》外,尚有《容膝轩文稿》、《容膝轩诗集》等①参见洪锡范、盛鸿焘修:《镇海县志备稿》卷下《人物志》,民国二十年铅印本。。

《槐窗杂录》卷上收《胡宝庭增寿》《顾翁暴富》《亡姑驱贼》《金鞭》《蓝衣妇》《五都元帅麾下》《盛在升遇鬼》《感应篇愈病》《吴某转生》《走无常二则》《巨索自断》《新红桥断》《城隍神断事》《江中鬼》等66篇;卷下收《游魂索食》《雷诛逆子》《大蛇绕床》《溺鬼》《廉官自缢》《十三房》《关庙灵签五则》《余使君庙火》《董某负心报》《朱宅羊妖》《误抱缢鬼》等59篇。书中所记多志怪故事,亦有篇幅较长者值得一读,如卷下《小红》记某生游村庙见所塑侍女颇涉遐想,夜间侍女竟至与生相会,自称名小红,为生点拨文学。后生欲入都会试,小红与生分手,有妖冒小红之名而至,生几乎丧命,究不知其为何怪。作者习惯史传笔法,叙事详明而流畅,但缺乏传奇文笔之曲折变化和藻饰,故更接近纪氏《阅微草堂笔记》一脉。

十、许善长《碧声吟馆谈麈》

《碧声吟馆谈麈》四卷,许善长撰,今有光绪四年刊本。许善长(1823—1889年以后),字季仁,一字符甫,号玉泉樵子、栩园、西湖长,原籍浙之德清县,祖辈移居杭州,故署“仁和许善长”。咸丰二年(1852)进士,授内阁中书。同治奉檄至江西,摄河口镇牙厘局事;十三年,改任湖口牙厘局事。光绪元年(1875)恩科充江西内帘监试;二年,擢江西建昌府知府;六年、十年两任信州郡守;十五年尚在世[9]。许善长出身书香科举世家,祖父许宗彦(1768—1818),乾隆丙午举人,嘉庆己未进士,授兵部主事,后引疾归。工于词章,以经学闻名于世。祖母梁德绳(1771—1847),为陈端生未竟弹词小说《再生缘》的续成者。父兆奎,道光辛未举人;叔父讳延润,己亥举人。许善长著有戏曲传奇《瘗云岩》、《胭脂狱》、《茯苓仙》、《神山引》、《风云会》及杂剧《灵娲石》,诗文集《碧声吟馆唱酬录》、《续录》,志怪杂事集《碧声吟馆谈麈》,又有《端岩集》四卷,合辑为《碧声吟馆丛书》[6]118。

作者在《碧声吟馆谈麈》前的《自题〈谈麈〉》中说:“不续《夷坚》著异书,不拘成例仿《虞初》。随时闻见随时记,免似烟云过眼虚。”由此可见作者更多模仿《虞初志》系列作品的风格,具有随笔记录的性质,多人物轶事,少鬼神,其传奇色彩更为淡薄一些。其篇目如卷一《宝语》《南归见道中题壁》《织锦》

汪泉孙》《冰水》《一榜三鼎甲》《郑千仞先生》《项小鹤先生》《胡孟绅比部》等;卷二《衣鬼》《技勇》《鬼词》等;卷三《短人》《山洞》《父为鹿鸣宴主人》等,多数是记录轶闻,间杂少数志怪类短篇。其中比较具有传奇性的是卷三《盗令》篇:写某县令靠为盗起家,做官后不忘故技,仍然夜出作案,后为捕役所伤,终于原形毕露。咸丰间苏州宋芬的《虫鸣漫录》卷一《道亦为盗》、武进冯晟的《谈屑》卷三《某太守》均写类似的故事,可见在这一故事模式在晚清江南一带流传颇广,同时也反映了晚清社会官盗不分的腐败现状。《碧声吟馆谈麈》记录了不少浙江乃至整个江南一带的名人轶事,文笔亦清新,对于地域文化和文学的研究都具有一定价值。

通过对以上十种文言小说集的考查,我们可以看到这一时期浙江文言小说作家所取得的骄人成绩,虽然总体上来说,晚清的作家们已经很难在文言小说的创作手法上有大的突破,但这些作品除了本身的文学价值外,还记载了与其生活的地域有关的人文轶事和风土信仰等历史资料,因此对于我们研究晚清的社会和文学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只有在对这些地域文学作品进行全面梳理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对浙江的地域文化精神进行提炼和创新,也才能更好地让这种精神为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服务。

[1]张玉范,王淑珍.随园食单补正[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4:1.

[2]《申报》馆.印售《茶余谈荟》[N].申报,1880-01-15(01).

[3]佚名.历代人物别署居处名通检[M].台北:世界书局,1997:172.

[4]侯忠义,刘世林.中国文言小说史稿(下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260.

[5]绍兴县修志委员会.绍兴县志资料(第一辑)[M].台北:成文书局,1983:3045.

[6]梁淑安.中国文学家大辞典(近代卷)[M].北京:中华书局,1997.

[7]叶恭绰.全清词钞[M].北京:中华书局,1982:1342.

[8]钟叔河.周作人散文全集(9)[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312-317.

[9]赵景深.许善长年谱略[C]//明清曲谈.北京: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234-242.

A Brief Study on Ten Collections of Classical Chinese Short Stories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of Zhejiang Province

ZHANG Zhen-guo
(School of Liberal Arts,Nanjing University,Nanjing 210093,China)

There were various collections of classical Chinese short stories in Emperor Guangxu Period of Late Qing Dynasty in Zhejiang,but these works haven't drawn our attention,and many of them were distinguished,such as Si Hai Ji,Cha Yu Tan Hui,Ke Zhong Yi Wen Lu,Ji Kan Zhi,Zai Ye Ei Yan and so on.We should have a general introduction and analysis to these works.This work would do good to our study on regional culture of Zhejiang province.

Late Qing Dynasty;Emperor Guangxu Period;classical Chinese short story;Zhejiang province;regional literature

G127

A

1009-1505(2012)04-0033-08

(责任编辑彭何芬)

2012-04-20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民国文言小说史”(09CZW051);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晚清民国志怪传奇叙录”(20100481129)

张振国,男,山东博兴人,南京大学文学院博士后,主要从事文言小说及相关文献研究。

猜你喜欢

光绪
毓庆宫光绪书房的使用与陈设
简评话剧《德龄与慈禧》的人物塑造
光绪元宝户部库平一两金币
光绪究竟是被谁害死的
光绪《黔江县志》的药学价值
陈莲舫曲线救光绪
论清末三帝无嗣之真实原因
Scholar and East Lake
光绪与珍妃妙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