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文要学会“三吃”

2012-08-15丁利伟董光彬

政工学刊 2012年4期
关键词:渔翁骨气郭沫若

●丁利伟 董光彬

时下,常听到一些从事新闻工作的同行反映写稿难,似乎没什么规律可循。作为机关干部尤其是新闻宣传干事,写材料是必不可少的事情。凭多年工作经验,笔者认为写稿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必须学会“三吃”。

学会吃“苦”。俗话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们并不是一开始就适应某项工作,而是需不断地磨合与矫正,才达到要求,这个过程就是吃苦的过程。人们往往羡慕成功者获得掌声与鲜花,殊不知光环的背后他们承担了多少鲜为人知的苦痛。曹雪芹笔耕不辍,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终有经典巨著《红楼梦》的问世;陈景润蜗居6平方米的小屋,每天工作超过16小时,眼睛高度近视、身体极度虚弱,最终摘得世界瞩目的数学明珠。同样,一名新闻报道骨干如果能够坐得住冷板凳,吃得下清贫、寂寞之苦,一心一意念书,扑下身子写稿,必定大有作为。知识丰富了,基础牢固了,写作水平自然也就上去了。此时再来作文,岂不是水到渠成、信手拈来?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说法亦有此意。

及时吃“药”。讳疾忌医是很多人的通病。有的人写稿害怕别人评说,一则敝帚自珍,二则不想听别人的意见。殊不知,一篇优秀文章的出炉,不经过千修万改是不行的,很多时候还需要别人的指点和帮助。只有换一种心态看待自身不足,正确认识别人的批评,虚心接受他人的意见,自己能力素质才能得到提高。历史剧《屈原》中渔翁的扮演者,曾经建议郭沫若将台词“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改为“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郭沫若听后觉得有道理,不但欣然修改,还拜“渔翁”为一字之师。此事传开后,郭沫若先生也更加受人尊重。当然,我们说吃“药”,要吃对症的“药”。对待别人的意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仔细甄别对错,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会逐渐成熟起来。

乐于吃“亏”。乍一看,作文与吃亏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件事,然而实际生活中,二者却又有密切的联系。我们搞新闻报道,有时需要集体作业、合力创作,这就牵涉到谁是“主笔”和署名先后的问题。有的人在写稿过程中出了力,限于出版规定没有署上名,感觉吃了亏,逢人便阐明自己对此文的贡献,言语中不免带有抱怨。其实,这样做反而更“亏”,听者可能会觉得此人“拿得起、放不下”。这时不妨做个“清心寡欲”的人,换个思路看,我们参与采访或研究稿件的根本目的是锻炼自身素质。以豁达的心态看问题,在一次次吃“亏”中,我们的写作能力会越来越高,写作技巧也会越来越妙,这样看,吃亏就是福了。

猜你喜欢

渔翁骨气郭沫若
郭沫若书法作品分享(二)
郭沫若书法作品分享(一)
富则讲脸面,穷则说骨气
朽木颂
天宫院
郭沫若佚诗一首
拓展延伸
富则讲脸面,穷则说骨气
神秘的“渔翁”
最会打鱼的渔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