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博弈论的区域物流竞争力评价模型研究

2012-08-15周亚蓉重庆科创职业学院重庆402160

物流科技 2012年12期
关键词:局中人竞争力物流

周亚蓉(重庆科创职业学院,重庆 402160)

ZHOU Ya-rong (Chongqing Creation Vocational College,Chongqing 402160,China)

区域物流是相对国际物流而言的物流系统,同时也是宏观物流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区域物流的发展是影响区域经济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区域物流系统是个复杂庞大的系统,因此我们需要进行针对性的影响因素研究,做出科学的评价模型才能对其进行比较客观的评价。更重要的是科学的评价区域物流不仅仅能促进各地区物流行业的发展,提升区域物流竞争力,同时还能形成新的产业状态,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辐射周边区域,缩小区际间成长差距,推动整个区域经济健康发展。

构建评价模型的第一步是分析合理的影响区域物流发展的因素,目前大多数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只考虑到区域物流的基础设施水平,没有考虑到区域物流产出情况方面的指标,并且在评价指标的选择多数为绝对数值型指标,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些指标能反映区域物流的发展水平,但不能直接体现区域物流竞争力水平。

1 区域物流竞争力的博弈论分析

“竞争力”是个很受争议的概念。然而在博弈论看来,竞争力就是局中人作为博弈参与者的博弈能力。由于博弈就是抽象和模拟的竞争,因此博弈论就是抽象化和模型化的竞争理论。从这个意义上说,博弈能力与竞争力基本上是等同的。

博弈由局中人、信息、行动策略和利益支付这四个最基本的要素构成。其中,局中人是主体,利益支付是目的,信息和行动策略是实现目的的条件和手段。对于理性的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每一个局中人来说,博弈的目的就是在既定的信息条件下选择最佳行动策略以获得最大的利益支付 (侯经川,2005)。因此,它的博弈能力就是它博取最大化利益支付的能力。

然而,由于各局中人的利益相互关联甚至存在冲突,每一方利益最大化的实现要以其他各方的利益最大化为条件,因而博弈各方的博弈能力并不完全取决于他自己,而是与其他各方的博弈能力相联系。只有当博弈达到均衡状态,各方的利益支付才能确定,与之相应的博弈能力也才能进行评估。可见,博弈能力是一个与博弈均衡有关的概念:博弈能力是指局中人博取最大化均衡利益支付的能力。也就是说,如果某局中人在博弈均衡的状态下获得的最大化利益支付高于其他局中人,那么我们就说他的博弈能力强;反之,就说他的博弈能力弱。

首先,博弈能力 (竞争力)与局中人密切相关,局中人是博弈行为的主体,当然局中人自身的情况及素质也就成为影响博弈形势的基本要素。

其次,博弈能力 (竞争力)与局中人的行动策略有关,局中人的策略选择与构造能力直接影响了其博弈能力 (竞争力)。

再次,博弈能力是局中人博取最大化均衡利益支付的能力,因此客观的支付函数也影响了博弈能力的强弱。

最后,信息条件作为局中人选择行动策略的基础和依据,因此局中人对信息的获取、处理和利用的能力也影响到其博弈能力(竞争力)。

因此,局中人的博弈能力 (竞争力)是由其自身素质、支付函数、策略能力和信息能力这四者共同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综合能力。并且四者之间不是加和关系,而是乘和关系。因为这四者之中只要有一个为零,即使其他三个再强大,总的博弈能力都将为零。即:

博弈能力 (竞争力)=主体素质×信息能力×策略能力×支付函数

2 区域物流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区域物流竞争力的博弈表达式解释了区域物流竞争力的构成要素与构成方式,为区域物流竞争力的评价研究提供了一个理论基础,但它只是给我们指明了一个方向,并没有为我们提供一个具体的可操作的评价方法。要真正进行评价,还必须把区域物流竞争力诸要素分解、落实为具体的可量化的指标。

既然区域物流竞争力由区域物流主体的素质、区域物流信息能力、区域物流策略能力和区域物流支付函数这四大竞争力要素以乘和方式共同决定,那么,区域物流竞争力综合指数也应该由区域物流主体的素质、区域物流信息能力指数、区域物流策略能力指数和区域物流支付函数指数这四大竞争力指数来构成。

2.1 区域物流主体素质指标选取

区域物流主体主要是指区域物流企业,包括仓储企业、运输企业、配送企业和第三方物流企业等。这些区域物流企业专门为本区域、跨区域或国际物流市场提供专业化、综合性或功能性的物流服务。因此,区域物流主体的数量、基础设施的供给以及人力资源水平等都是区域物流主体素质的主要影响因素,这方面选取的指标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法人单位数、铁路密度、内河航道密度、公路密度、仓储密度、物流相关行业从业人员比例、各地区本科毕 (结)业生比例和各地区专科毕(结)业生比例。

其中,铁路密度=铁路营业里程/各地区省级行政区划面积,内河航道密度=内河航道里程/各地区省级行政区划面积,公路密度=公路里程/各地区省级行政区划面积,仓储密度=企业厂房、仓库房屋建筑竣工面积/各地区省级行政区划面积,物流相关行业从业人员比例=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就业人员数量/从业人员数,各地区本科毕 (结)业生比例=各地区本科毕 (结)业生数/常住人口数,各地区专科毕 (结)业生比例=各地区专科毕 (结)业生数/常住人口数。

2.2 区域物流信息能力指标选取

所有的区域物流策略选择都必须建立在区域物流所占有的信息基础之上。因为根据博弈论的定义,策略就是既定信息条件下的行动规则。正如区域物流策略选择是区域物流支付函数的自变量一样,区域物流信息条件也是区域物流策略选择的自变量。

由于整个物流过程中对于信息获取的依赖,因此在本文中,区域物流信息结构更侧重于区域物流信息发展水平,即某区域信息水平和信息化程度的高低。而某区域的信息情况在硬件方面主要体现在电话和互联网两个方面。由此引申出来的指标主要包括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其次区域信息能力还体现在人力资源捕捉、消化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上,因此区域信息情况在软件方面主要体现在人的因素上,即表现为网民数。当然网民数只是个绝对数值概念,此处选取更加具有表现力的指标——互联网普及率。

2.3 区域物流策略能力指标选取

我们都知道区域物流是区域经济的一部分,区域经济的发展带动着区域物流的进步。区域物流的发展环境,也就是区域经济对于区域物流的促进与支持才是区域物流进一步发展的源动力。因此,在区域物流博弈过程中,区域物流策略能力就是由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及与区域物流的紧密关系决定的。这种紧密关系主要体现在区域物流增加值对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作用、政府对于区域物流相关行业的投资、投入和区域经济对于区域物流的需求情况等。

在这个方面我们选取的指标有物流业增加值对于区域生产总值的贡献率,物流固定资产投资率,公路货运密度,铁路货运密度,水运货运密度以及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其中,区域生产总值贡献率可以物流业增加值来计算,物流固定资产投资率是某地区对于物流相关行业的投入占该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公路货运密度=公路货物周转量/公路里程,铁路货运密度=铁路货物周转量/铁路营业里程,水运货运密度=水运货物周转量/内河航道里程,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常住人口。

2.4 区域物流支付函数指标的选择

在区域物流博弈中,我们把区域物流博弈的支付确定为 “越来越多的区域财富”,而区域经济是区域物流存在的基础,同时区域生产率水平是区域物流发展的根源,也是决定区域财富获得量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因素,因此衡量生产率水平的指标将构成区域物流支付函数的测度基础。其中我们可以选取的指标有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区域物流生产率。其中,区域物流生产率=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生产总值/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从业人员。

从另一方面,区域物流博弈的支付函数不仅仅包括了物质财富,还包括了区域物流的发展速度及水平。区域物流的发展速度与水平是区域物流发展情况的重要标志,也是体现区域物流竞争力的关键指标。同时,区域物流的发展速 度也就是区域物流增加值的增长速度,某地区的区域物流增长值增长的越快,那么该区物流发展速度也就越快。因此,本文区域物流发展速度由GDP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来表示。

3 总 结

本文以博弈论理论为基础,在避免指标选取的基本问题后,建立了区域物流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区域物流竞争力评价分析可以为区域物流规划提供参考,对于区域本身优势和劣势的掌握是进行区域物流规划的前提条件。同时,还可以避免盲目建设造成的浪费。

[1]侯经川.基于博弈论的国家竞争力评价体系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管理学 (博士学位论文),2005.

[2]邹书利,王亚芳.区域物流竞争力研究[J].科技和产业,2009(4):30-32.

[3]张绿.区域物流系统发展综合评价研究[J].中国市场,2009(22):100-102.

[4]叶琪.区域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国内外研究综述[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91-96.

[5]于亦文,周荣虎.区域物流业综合实力评价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7(11):70-72.

[6]魏修建,解芳.区域物流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商界 (下半月),2008(12):61-62.

[7]吴庆军,李学工,关英华.区域农产品物流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J].消费导刊,2007(9):238.

[8]赵英姝.我国区域物流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特区经济,2009(8):301-302.

[9]吴文一,刘丽.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在区域物流中心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物流技术,2009(12):164-168.

[10]肖艳,白桦,蔡媛媛.我国区域物流竞争力评价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9(1):105-106.

[11]于亦文,周荣虎.区域物流产业综合实力评价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7(11):70-72.

[12]欧阳小迅,黄福华.区域物流竞争力评价指标、方法和实证[J].湖南商学院学报,2010,17(2):69-74.

[13]刘明菲,张君.区域物流中心城市选址的综合评价方法[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7,29(8):78-81.

[14]李玉民,李旭宏,毛海军,等.主成分聚类分析在省域物流规划中的应用[J].东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4,34(4):549-552.

[15]高惠璇.应用多元统计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265-280.

[16]朱杰,秦惠林,刘军.多元数据分析方法及应用[M].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2009:127-138.

猜你喜欢

局中人竞争力物流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2×2型博弈决策均衡的归一化解法
超对策模型中多形式结局偏好认知信息融合的0—1规划方法
日本竞争力
具有失真认知信息的两层冲突环境建模与分析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
集体行动的博弈分析:基于相对公平相容约束
在联合中提高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