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网络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012-08-15

科技视界 2012年32期
关键词:教育工作者政治思想

赵 跃

(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盐城 224005)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在全球迅速扩展,并深入到社会各个领域,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娱乐方式甚至是语言习惯产生了深远影响。大学生作为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思维活跃的特点,渴望知识的需求,与互联网信息传播的新颖丰富、方便快捷相契合,“上网冲浪”已日渐成为大部分在校大学生的经常性的课余活动,互联网也日渐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交流沟通的主要渠道和场所。自1994年我国正式接入国际互联网以来,网络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心理等方面造成的全面影响,使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从此进入网络时代。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我们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全面加强校园网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利用网络为大学生学习、生活提供服务,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引导,不断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空间。

1 网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促进和挑战

互联网形式多样,有各种类型的网站、BBS、博客等,更新速度快、时效性高、图文并茂、声色俱全,能够极大地吸引大学生的注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据不同需要利用网络资源,营造积极健康的舆论氛围,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渗透其中,对学生的思想行为进行潜移默化地引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可以通过E-mail、QQ、MSN等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信息交互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接受学生的问询,将思想政治教育由传统的“填鸭式”教育变为学生主动参与思想交流,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够真正了解学生所想,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同时,互联网也是一把“双刃剑”,既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拓展了媒介,又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互联网纷繁复杂、良莠不齐的各种信息,特别是含有色情、暴力、反动、敌对的不良违法信息充斥着整个网络,各种国外敌对势力更是把互联网作为思想文化渗透的主阵地,而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形成的关键阶段,极易受到不良信息的误导,诱发违反公民道德的行为,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另外,网络为人们提供的高仿真虚拟世界,容易让涉世未深的大学生沉溺,使大学生不愿意面对现实,缺乏必要的人际交往和沟通,从而引发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因此如何利用网络优势,进行积极健康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

2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观念存在误区,传统教育内容滞后于时代发展

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处的背景是新的,挑战是新的,但是有部分教育工作者的观念却是陈旧的甚至是悲观的,他们认为书本和课堂应该作为受教育者接受知识的主要途径,网络只能作为信息获取的辅助,更有甚者视网络为洪水猛兽,过分夸大学生上网的危害性,对网络极度恐惧。这种认识上的误区,只是传统教育理念的一个缩影,面对网络的挑战,思想政治教育无论是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建设等环节的改革上,还是在教育理念、教育政策、教育方式等方面的创新上均落后于时代的发展。

2.2 学校重视不够,软硬件投入均显不足

目前,全国高校中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经费、技术、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的现象普遍比较突出,投入的人力、物力与其所承担的责任不成正比,特别是需要花费较多的智力和精力的软件投入相当薄弱,这与学校管理者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够重视密不可分。以网站建设为例,国内高校对校园网建设十分重视,几乎都建立了校园网,但其中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的学校不足54%,已经建立的也大多数网页制作粗糙、内容陈旧,仅提供思想政治理论资料查询、校园新闻速览等基本功能,缺乏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不能与学生进行互动,发挥不了应有的育人作用。

2.3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质有待提高

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信息传播的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书本、言传等传统教授方式已受到网络媒体的巨大冲击,网络信息传播所特有的即时性和便捷性极大地拓展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来源,使其不必再拘泥于书本和课堂这种传统获取知识的途径。自网络普及以来,大学生对网络学习这种新型方式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惊人的接受速度,他们在网络上获取的知识甚至有时还会超越教师,逐步的他们开始抵触以教师主体的灌输式教育,教师传统的信息发布权威地位正受到动摇。在这种转变中,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感到难以调节并适应新的角色,使得教育效果大大折扣,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转变观念、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技能,与时俱进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3 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探索

面对网络带给我们的严峻挑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清醒地认清形势,认真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点、规律和方法,在创造性运用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好传统的基础上,探索新模式、新方法,取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动权。

3.1 统一思想认识,建立健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保障机制

高校应建立健全学校信息化领导小组,实行校党委一把手负责制,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列入学校的重要议事日程,制定相应得工作方针,在技术、资金、政策、人员配备上给予大力支持,通过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办法,逐步建立网上思想政治工作平台。同时,高校还应从学校的具体实际出发,根据网络技术特点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建立健全校园网信息监管制度,制定出一整套校园网管理的规章制度;建立和完善校园网络安全防控体系,由校领导牵头,以学校网络技术部门、院系政工人员和学生干部为主要负责人,将技术管理和内容管理各项职责逐条细化,责任到人,具体到岗,以保证安全稳定、健康向上的校园网络环境与氛围。

3.2 加强网站建设与管理,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

推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要的任务是加强阵地建设,要加强校园网、院系网、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以及学生论坛等网络平台的建设,使网络德育具有可操作的运行载体,形成高校网络有效持久的育人系统。其中,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的建设,应使其内容具有理论性、时代性、形象性、互动性等特点,要组织专业老师、网站技术人员以及大学生共同协作,形成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的信息来源和技术保障。需要注意的是,网站的建立要符合大学生的接受心理和功能需求,要以新颖活泼的网络界面,思想性、艺术性兼备的文字、图片、视频信息,来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切不可生搬硬套、机械教条,要讲究渗透、熏陶。同时,网站还要兼顾一定的服务功能,设立人文关怀、就业指导、心理咨询、勤工俭学等与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专题为学生提供服务信息,及时解决大学生关心的实际问题,使网站真正成为大学生喜爱、受大学生关注的重要媒体,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最终形成网上网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

3.3 建设高素质网络工作队伍,为网络载体运用提供人才支持

网络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可靠、知识丰富、作风正派、技术过硬并熟知大学生网络语言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舆论引导团队,为高校思想教育网络载体运用提供可靠的人才保证,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高校应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网络管理员,随时关注校园网络舆情,关注大学生思想动态,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观和方法论对各类社会热点问题作出正确判断,主动撰写博文、贴文,吸引学生点击、跟帖,在遇到敏感话题时,应认真剖析错误观点,或巧妙转移话题,帮助大学生理性看待问题,实现正确的舆论导向;学会运用网络特有语言与学生互动交流,及时帮助学生解决所提问题,让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务实、更加深入人心。同时,网络管理员还要通过不断学习和培训,掌握最新的网络信息技术和多样化信息技能,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和运用研究,大胆迎接挑战,甘于奉献,勇于进取,努力将自己打造成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和延续性。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EB/OL].人民网,http://www.people.com.cn/GB/jiaoyu/1055/2920198.html,2004-10-14.

[2]刘俊彦.当代青少年与青少年工作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6.

[3]石国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指引[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教育工作者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