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理科专业大学生人文素质存在的问题及思考——以南昌师专为例

2012-08-15许艳平

科技视界 2012年32期
关键词:理科人文精神人文

许艳平

(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江西 南昌 330103)

1 人文素质含义之探讨

人文素质,作为人素质的一种,尽管学术界对其内涵没有统一的解释,但对于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意义,学界则没有太多的争论。绝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在对学生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是现代教育的应有之义,也是极其重要的。那么何为人文素质?人文素质究竟应当如何培养? 当前各高校展开的人文素质教育究竟存在哪些不足?对于这些问题,若要有一个科学的解释,则有必要对“何谓人文”做一番理论上的梳理, 以使我们对这些问题在理论上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人文”一词,在汉语中最早出现在古籍《易经》中,《易经》中有“刚柔交错,天文也。 文明以止,人文也”的说法。 《后汉书》中也有“舍诸天运,征乎人文”的句子。 《辞海》和《辞源》则对“人文”一词的解释则是:“泛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 通过考察汉语“人文”一词的源流,我们可以看出在汉语中“人文”一词乃是指“各种文物制度和社会教化”的现象[1]。 在西方“人文”一词来源于拉丁语humanitas,原意是指“人性,人情,万物之灵”。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一词更多指的是反对神权,侧重人自身的价值。综合东西方关于“人文”一词的解释,我们可以将“人文”一词大体上可界定为“人之所以为人的各种属性”[2]。而“素质”一词,按照现代教育学的观点,它一般是指“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经过后天的教育和环境的影响,通过个体和自身的认识和社会实践活动,养成的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或素养”。 而人文素质,多是指通过人类文化成果,人文知识的传授,环境熏陶,养成的关于人的基本的人格,气质和修养[3]。 1998 年,教育部在下发的《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首次提到了“人文素质”一词。这个文件强调要“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工作,重点指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笔者综合各种对人文素质的解释认为,人文素质的内涵应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一、人文精神;二、人文品质;三、人文知识;四、人文方法。所谓人文精神,它是指人在各种认识和实践活动中体现出来的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注,是一种以人为对象,人为中心的价值追求。所谓人文品质,它是指人文精神的升华,是人文精神外在的一种表现,人文知识是指各种和人有关的自然和社会知识。人文方法则是指判读外界事物的一种价值准则。 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应当包括上述四个方面的教育,既有人文知识的传授,又有人文品质的塑造,还有人文精神的培养和人文方法的掌握等。

2 当前理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及成因分析

对当前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的调查应当包括两个方面:一、人文知识的调查;二、人文精神、人文品质和人文方法的调查。 为便于问卷的设计和调查的方便,笔者分两部分来分别进行调查:一是,对人文知识的调查;二是,对人文精神,人文品质和人文方法的调查。 在人文知识调查部分,笔者设计了5 套试题库,每套试题库大约100 个和人文有关的知识题目①。调查采用试题库随机抽查的方式进行,以保证题目涵盖的范围尽可能广泛。 每次调查人数在100 个人左右,涉及不同的专业。 最后,笔者将调查情况划分为四个等级:优秀(得分在90-100 之间)、良好(得分在80-90 分之间)、一般(得分在60-80 分之间)、较差(得分在60 分以下)。在第二部分调查中,笔者主要通过一些典型案例收集当代大学生的看法,以对他们的人文精神,人文品质和人文方法做出评估。 在这两种调查方法的基础上,笔者还有计划的通过一些个人访谈,以印证调查结论。②

在人文知识调查部分, 在校理科大学生人文知识得分普遍较低,根据笔者调查统计,获得优秀的学生所占比例不足5%,为4.75%,获得良好的不足10%,为9.25%;获得一般的学生为41%,而较差的则接近50%,为45%,这组调查数据从一定程度上揭示出当前我国高校理科学生的人文知识是十分匮乏的, 急需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知识教育。在人文精神、人文品质和人文方法的调查上,笔者精选了10 个网络上的热门事件, 譬如你是如何看待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硫酸泼熊事件,你怎么看待南京彭宇案件等。笔者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来了解大学生的价值观,精神追求,以及对外部世界的看法。通过调查,笔者发现,当前理科院校的大学生价值观呈现多元化的趋势。(譬如,在对近100 个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中, 有近半数的学生居然表示如果老人摔倒了,在没有其他人在场的情况下,自己不会去扶。 但也有近一半的学生表示自己会去扶。)更加注重物质利益,对道德标准的判断往往差异很大等特点。

上述调查结果在揭示出当前我国理科专业大学生人文知识匮乏的同时,也揭示出理科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人文品质的粗糙和人文方法的紊乱。而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在笔者看来主要是由于多年来实施应试教育造成的,在我国高中阶段,实行文理科分科教育,很多理科学生把绝大多数精力都投入到自然科学知识的学习上,对人文知识缺乏应有的重视。 学校对理科生的人文知识传授也不重视,这直接导致高校理科生人文知识的匮乏,很多常识性的人文知识学生居然都不知道,这是笔者在调查中深感震惊的。另外,学校在教育过程中的唯分数论,则直接导致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重视考试分数,对于如何做人,如何与外部世界相处,如何加强道德修养,如何培养责任感、民族感、爱国心,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等问题则不太关心。而这种唯分数论英雄的做法直接导致了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

3 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几点建议

基于上述调查和原因分析,并结合许多高校的教学实际。 笔者认为, 高等院校理科专业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3.1 增加人文类通识课选修课程的开设,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

在当前的大学教育实践中,学生的课程安排一般分为选修课和必修课两部分,为增加学生丰富人文知识的渠道,建议高校开设更多的人文类选修课程,以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机会。 同时还可以硬性规定学生必须选修一定数量的人文类课程。这样可以一定程度上弥补学生人文知识的不足。

3.2 适当增加人文类的讲座,增强学生对人文知识的兴趣

在理工科院校,关于自然科学的讲座相对比较多,理工科专业的学生关注的往往也都是自然科学类讲座,对人文类讲座关注较少。 因此,如何在学校内部开展人文类讲座并吸引学生的兴趣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笔者认为,对理工科学生而言,不必讲授过于专业的社会科学知识,应当以普及为标准,在普及人文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塑造人文品质。

3.3 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在实践中熏陶学生的人文情怀

在我国的高等教育教学实践中,学生社会实践教学是其中重要的一环。然遗憾的是,我国很多高校的社会实践课往往形式大于内容。他们往往以暑期社会实践取而代之。 这种暑期社会实践,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导致参加的学生人数少,实践过程走马观花,难以对学生起到真正的锻炼作用。笔者认为,为加强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应该加强对学生的社会实践课教学。 在实践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社会参与意识,社会公德意识,以真正培养学生的现代公民意识,从而达到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目的。

3.4 改革现行的教学方式,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融入人文素质教育

理工科学生所学习的知识,大部分是自然科学类知识,如果在教学过程中仅仅是传授知识,不对学生进行人文情怀的熏陶,我们培养出来的可能仅仅是一批掌握着现代科技的人,他们不知道科技应当服务于什么,更不会有社会责任感和人文情怀。 因此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让学生对社会,对他人,对家庭,对伦理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从而培养人格健全的人。

培养理工科学生的人文素质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也是现代教育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它涉及到教学中的方方面面,有些是体制方面的改革,有些是具体制度方面的转变,还要一些方法上的创新,不过笔者深信,只要将人文素质的理念深深的扎根到教育教学当中,我们一定能够培养出既能掌握现代科技知识,又具有很高人文素质的现代大学生。

[1]任继梅.大学生人文素养提高途径探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0(11).

[2]田照军.论人文素质内涵的维度思考[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9).

[3]李晓林.谈开放教育中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几个问题[J].教育探索,2010(7).

注释:

①笔者调查所选用的试题主要来源于网络上的一些人文知识竞赛题目,并参考了部分人文学者的意见,力图做到题目范围的广泛性.

②文中所进行的调查对象主要涉及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并结合部分其他南昌高校的调查的结果,在这些学校中,笔者选取了5 个不同的理工科专业,尽量保证调查结果的客观性.

猜你喜欢

理科人文精神人文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2017年天津卷理科第19题的多种解法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不服输的理科男
寻找历史的缝隙——关于“人文精神讨论”的述评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