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宁建设民族理论多媒体数据库的思考

2012-08-15王学艳

科技视界 2012年26期
关键词:辽宁数据库民族

王 波 王学艳

(1.大连民族学院图书馆 辽宁 大连 116605;2.大连民族学院宣传部 辽宁 大连 116605)

辽宁建设民族理论多媒体数据库的思考

王 波1王学艳2

(1.大连民族学院图书馆 辽宁 大连 116605;2.大连民族学院宣传部 辽宁 大连 116605)

辽宁是民族大省,少数民族人口绝对数居全国第五,而专门的民族理论网上宣传平台在主流传播媒体仍一项空白。作者首先分析了在辽宁率先打造民族理论宣传平台的重大意义,然后阐述了创建该平台的大致思路,最后强调了平台建设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民族理论;多媒体数据库;对策;辽宁省

1 建设多媒体数据库的重要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我们做好民族工作的根本遵循。在推进民族进步事业的伟大征程中,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现实背景下,党的民族理论始终占有重要的指导地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上信息量呈爆炸性增长,但与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相适应的民族理论传播平台尚不完善,有的只是一些文本格式的政策文件,不仅内容不全面,而且载体形式单一,检索功能薄弱,设计上也满足不了对民族理论全面快速的了解和全方位多角度的解读需求。目前,专门的民族理论网上宣传平台在主流传播媒体是一项空白。

构建多文种、多类型、多载体的具有科学性、实用性、通用性、完整性和标准化的民族理论宣传平台是贯彻党中央关于在网上建设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思想文化传播平台的重要指示精神,也是为促进民族地区更快更好发展的重要举措。辽宁本是民族大省,是全国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省份之一。全省除汉族外,还有满族、蒙古族、回族、朝鲜族、锡伯族等51个少数民族成分。少数民族人口670万,占全省总人口的16.02%。少数民族人口绝对数列全国第五位;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比例,居全国第十位。如在我省率先打造民族理论宣传平台,占领新媒体传播制高点,不仅可以系统整合及有效传播民族理论资源,加深人们对民族理论政策的深入理解,而且可以提高我省党员干部的民族理论政策水平,促进我省民族工作的深入开展,尽快缩小民族地区和沿海开放地区的差距。这对于解决民族问题、促进民族文化传承、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构筑和谐社会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2 创建多媒体数据库的大致思路

2.1 建库原则

民族理论资源数据库应坚持思想理论性、公益服务性、规范权威性的功能定位和鲜明特色的原则,突出四个服务重点,即服务中央和各级领导机关、服务广大党员、党政干部;服务理论工作者和青年学生;服务民族地区干部群众;服务国内外民族理论研究工作者。打造技术含量高、创新点多、适用性强的高质量、标准化的民族理论数据库,要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数据库的建设应由省相关的新闻主管单位负责,选择技术比较成熟的网站作为民族理论传播平台,并将民族理论以多媒体数据库的形式呈现,这将是用科学技术传播中国民族理论的重大创新工程。可以和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数据库互为补充,丰富互联网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内容。

2.2 主要内容

建设中国民族理论多媒体数据库,需要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整合党的民族理论资源入库,包括图书、报刊文章、音频视频、图片等。主要内容可包括以下方面: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民族事务与民族问题、民族宗教事务与宗教问题、民族区域自治、民族法制、民族历史、民族知识、民族习俗、民族统计数字、民族精英、省民委与各地民委、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民族问题等方面的论述、对经典著作的学习与研究等。这些内容也可合并为几个专题。

针对民族理论研究文献资源多文种、多类型、不同载体形态的特征,以建立书目数据库、专题全文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为研究思路,进行从二次文献到一次文献,从文本格式到多媒体格式,从单一语种到集多语种于一体的逐次深入和多元化的数字化建设与整合,创建包含多种文献类型的综合性数据库。

2.3 建设目标

在数据库的建设中,要开发出一系列功能强大、喜闻乐见的服务功能,形成自己鲜明的特色,如“语意查询功能”,即能够对民族理论文献资源实现从篇目章节、段落层次到语句等知识点的查询。又如“自动对比功能”,即用户能在网上把所要引用的经典论述与电子书进行自动对照,可以迅速发现引用对错,等等。还有民族理论“著作导读视频”可供利用,即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按卷次对民族理论经典文献作以通俗易懂的讲解,制成录像上网传播;或拍摄访谈式民族理论经典著作导读片,对相关专家学者作专题访谈,利用网络进行传播或以电子出版物的形式出版。还有“经典诵读”可供学习与鉴赏,即邀请省市电台播音员对民族理论经典著作进行诵读,并嵌入书中上网传播。另外还建立民族理论“知识题库”,党员干部、青年学生参加民族理论学习后,可以进行理论学习自测,检验学习效果。也可以采取有奖征答等形式让网民自觉参与到民族理论的学习中。

2.4 建库模式

一个资源丰富、检索功能强大、用户界面友好的多媒体数据库的建设周期大约为2-3年。这是在技术、设备、人员、资金相对到位的前提下。关于技术和人员,可以由省政府相关部门抽调或招聘有数据库建设经验的技术人员和对民族理论有深入研究的专家学者,组成精英团队,集中精力、全力研发,力争及早上线。也可以委托数据库开发公司,借助他们成熟的技术和经验,尽早实现对民族理论多媒体数据的建设工作。例如,现在知名的北京超星数据库开发公司有比较雄厚的技术基础和丰富的开发经验,加之他们拥有的庞大的电子图书资源,是值得信赖和委托的开发商。由第三方负责技术培训,经过培训的工作人员承担数据库日常维护和日后升级等工作。采取这种“技术外包”的形式,可以节省时间、人力,加快民族理论上线工作。

3 建设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3.1 突出重点,彰显特色

在建库选题过程中,首先要与民族理论研究专家进行充分沟通,选择文献类型和文献范围,力求把握民族理论方向,彰显地方民族特色和资源特色,同时立足于服务民族工作实际需求。制作专题数据库,在选题的时候确保专题性和独特性尤为重要,这是数据库的生命力所在,是实现其存在价值和可利用价值的基础。

3.2 重视规范,确保通用

建库的标准化、规范化程度决定数据库最终能否实现共享和通用。民族理论研究多媒体数据库元数据全部采用国际DC标准,尤其在描述语言和标引语言方面,同样采用国内通用的著录标准、格式标准、标引标准、规范控制标准及协议进行系统化、逻辑化组织。这样既有利于实现多媒体数据库与其它数据库之间的转换、互联、互访,同时又提高了数据库的检索性能和访问效率,达到共建、共享的目标。

3.3 保证经费,加强维护

数据库的建设是一项可持续发展的长期性工作,在创建民族理论多媒体数据库的同时,一方面进行平台设计、数据选择、数据录入等技术工作。另一方面,需要建立较完善的日常维护机制,主要包括技术支持系统、后台管理系统和人员配备;而且要成立专家组,把握数据库专题研究动向和学科发展的脉膊,推荐资源,指导选题,由技术人员及时更新、调整数据,从而保证数据库旺盛的生命力。民族理论多媒体数据库承担传播党的民族理论的重要使命,建设资金应由国家及政府承担,而且不是一次性投入,要考虑后期维护仍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

[1]李娟.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的思考[J].兰台世界,2010(4).

[2]金海燕.加强辽宁省民族政策建设的思考[J].满族研究,2005(3).

[3]龚学增.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体系[J].民族研究,2008(2).

[4]李春,等.海南省“CALIS 高校学位论文数据库”建设[J].大学图书馆学刊,2008(4).

辽宁省社科联百项课题、千名专家学者服务新辽宁建设调研活动立项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宣传平台——民族理论多媒体数据库建设构想》(2012lsldykt-16)阶段性成果。

王波(1968—),女,辽宁锦州人,大连民族学院图书馆,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为民族文献学、文献编目。

王学艳(1969—),女,辽宁新宾人,大连民族学院宣传部副部长,副研究馆员,主要从事民族文献研究等。

王洪泽]

猜你喜欢

辽宁数据库民族
我们的民族
读辽宁 爱辽宁
读辽宁 爱辽宁
辽宁舰
多元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