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普期刊科技类报纸交流经验促进自身加强传播能力建设

2012-08-15宋文芳

科技创新与品牌 2012年1期
关键词:科技类报刊报纸

本刊记者/宋文芳

科普期刊科技类报纸交流经验促进自身加强传播能力建设

本刊记者/宋文芳

2011年12月14~15日,中国科协科普期刊和科技类报纸科技传播能力建设培训交流会在北京召开。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徐延豪、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副司长丁以绣、中国科协科学技术普及部部长杨文志、中国科协科学技术普及部副部长殷皓出席会议。

徐延豪在讲话中指出,大众传媒是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大众传媒也是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重要力量,是科技教育、传播和普及工作的重要平台和渠道。科普期刊和科技类报纸,是数以万计的报纸和期刊中,特色最为鲜明的一部分,肩负着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思想、传播科学方法、普及科学知识的艰巨任务和社会责任。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和文化科技的蓬勃发展,科普期刊和报纸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科学素质纲要》颁布以来,科普报刊进一步发展壮大,成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重要载体。

徐延豪就“提高认识、践行责任”讲了三点意见,一是要坚守阵地,科学为魂,切实履行科学传播社会责任。要坚守科学传播阵地;要紧紧把握住“科学”这个灵魂和生命线;要坚持内容为上,与科学家、文艺工作者有机结合,创作出科学的、严谨的,又富有文学性、容易被读者接受的作品;要以读者为本,稳定并不断扩大读者群体;要利用新媒体新技术,抢占数字出版制高点,拓展传播阵地和渠道。

二是要加强团队建设,不断增强科技传播能力。无论是内容创意开发还是经营开拓创新,人才都是科普期刊和报纸的核心竞争力。各级科协和学会,都要把报刊社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来抓。

三是要引导示范,多方扶持,共同推动科普报刊健康发展。各级科协和学会,首先要认识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作用,认识到科普报刊在科学传播和普及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努力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上来,统一到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来,带领和组织科普报刊在文化建设和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中多做贡献。要按照《报刊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和《关于进一步推动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的精神,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为科普期刊和报纸的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创造有利条件、搭建发展平台、培养精品品牌。

丁以绣结合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在《与时俱进提高办刊办报水平,促进科普报刊改革发展》的报告中,对科技报刊改革发展做出详细指导;杨文志以《提升科技传播能力,推动提升全民科学素质》为题,对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进行了解读,对科普报刊如何参与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提出了期望和要求。

会议期间,中国记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书记处书记翟惠生,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副理事长徐九武,中国科普期刊研究会秘书长张品纯分别作了《科技报道如何更贴近时代和民生》、《科技报道的导向把握》、《科普期刊参与科普资源共建共享的机制探索》的大会报告。

来自全国学会、地方科协科普部的负责同志,全国学会和省级科协主办的科普报刊的负责同志和骨干编辑记者,以及部分特邀科普报刊的负责同志进一步学习了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实施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交流了科普期刊和科技类报纸科技传播能力建设的经验和做法。围绕科普类报刊的指导服务与科普资源共建共享,科普类报刊的科学传播使命与社会责任,科普类报刊的改革、创新与发展等三个专题进行了充分而热烈的讨论。

猜你喜欢

科技类报刊报纸
月度荐书单
百强报刊
报纸
《小学生必读》再次入选向全国少年儿童推荐百种优秀报刊
卖报纸
可以吃的报纸
卖报纸
二维码在科技类学术期刊中应用的思考
我国食品科技类高影响力期刊近年学术影响力动态分析
2009年10月报刊广告刊登额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