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文化视角下的反腐倡廉工作

2012-08-15常景珊

支部建设 2012年18期
关键词:官本位腐败现象腐败

■常景珊

论文化视角下的反腐倡廉工作

■常景珊

中国共产党自1949年取得执政党的地位后,在很长一段时期,一直以清廉、高效、自爱的形象闻名于世,因而也取得了很多伟大的成就。但不得不承认,现阶段“党内腐败问题”已成为妨害社会和谐融洽之大敌,“如何根治党内腐败问题”也是一个困扰党内建设的重大课题。20世纪以来,风风火火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表明,共产党在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国家面临的最大的挑战之一就是如何防治党内出现的腐败现象;腐败问题不仅使我党执政的合法性、庄严性受到不同程度的侵蚀,更有可能导致党的执政根基丧失殆尽。

文化,作为一种对现行政治的隐性制约,与具体政治制度相比,其发挥作用更具有间接性,往往是渗透于政治制度与体制内来发生影响。文化通过知识体系的传承、思想信仰的规范来达到教化社会成员、规范人们行为的目的。维系共同的社会认知,成为人类社会发展包括反腐倡廉进程的精神底蕴。腐败行为具有极强的毁灭力,严重影响着人们对社会主义理想的信仰和坚持,尤其是党政机关和党员干部的腐败行为更会导致公众法律信念的淡薄和道德水平的下降。腐败现象的滋生与腐败文化的发展紧密相连。有鉴于此,我们加强在文化视角下反腐倡廉,真正在党员的观念深处种下廉洁勤政的种子,或许会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具体到我国而言,腐败现象的滋生有其深刻的历史文化根源。笔者认为,腐败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中国传统的封建主义和改革开放后泛滥的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支持。

封建文化传统在中国人思想深处根深蒂固。中国五千年的华夏文明中有两千余年是在封建社会中度过,时间不可谓不长。在这两千年漫漫文化中,等级森严的宗法制度、高度集权的专制制度、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成为了中国文化传统得以产生、发展和延续的深厚的社会经济政治基础。虽然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注重孝道、民本主义等优秀的文化要素,但不能否认的是我们的文化中也有其落后的一面,如家族本位主义、官本位思想等。共产主义思想虽然对其有一定的冲击和撼动,但并没有将其完全消灭,封建制的文化传统在深层结构上仍然存在,依然流淌于中国人的血液中,激荡在每一个中国人的思想和灵魂深处。家族本位主义决定着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种充满着人文情怀的文化。我们注重家族的利益,在人际交往中我们更会注重一种礼尚往来的社交规范。我们相信,天地之大,人与人之间是靠着“情”这个字联系在一起的。固然,人情味让我们的社会充满友爱,但其演变至今也产生了一个非常明显的弊端,人们往往会站在自己所在的圈子内来区别对待圈外的人。这一点在官场上就显示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同时,为了达到自己所谋求的各种利益,人们开始想方设法进入对方的圈子中,这样带来的后果就是请客送礼,腐败滋生。而官本位思想也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有很深刻的影响。自古就有“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说法。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一些党的官员开始了买官卖官、扶植势力的违法活动。

美国学者亨庭顿在《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一书中写道:尽管腐败现象无时不有,无处不在,但有证据表明腐败的程度可能与迅速的社会经济现代化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腐败在现代化最剧烈的阶段更为盛行。可以认为,腐败就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副产品。因为在经济的发展中,西方拜金主义的思想越来越多地影响到相当一部分人的价值观,其中就包括了很多的共产党员干部,他们在金钱欲望的支配下,逐渐放松了自我党性的修养,对共产主义的信念也逐渐淡薄。尤其在改革开放后,经济上发展的要求日益激烈,人们在相对确定的社会财富中要求分配到更多的利益。在这种越演越烈的瓜分中,腐败的行为也由可能转向了现实,由暗处转向了明处。

那么,我们党应当怎样应对新形势下的党内腐败问题,并进一步遏制可能加深的腐败现象呢?笔者认为,除了现阶段党中央大力推进的针对党员的思想理论教育和财产申报制度等具体措施外,我们还应当从文化的深层原因上着手,尽全力扼杀腐败的根源,以达到消除社会不公,实现和谐社会的目的。

首先,要着力反对封建残余思想,排除西方拜金主义思想影响,建立服务全局的意识。搞特权,正是封建残余思想尚未肃清的表现。若要提高党员拒腐防变的能力,拒绝封建主义思想就势在必行。这也是严肃党纪、贯彻民主思想的必行之路。而在潜意识中支撑这种特权意识进行下去的往往是一种拜金主义的思想,正是浓厚的金钱观让他们在贪腐的道路上不能自拔。必须说明,现在很多人把官员是否收受红包、是否贪污腐败看做是一种个人的道德境界,是个人素质的体现。其实不然,这绝不仅仅是一个道德上的问题,更是法律问题。我们国家先后出台了多部法律来遏制官员的腐败,贪官这种官场现象就是一种触犯法律、违背法纪、不履行自身法律义务的行为。只有清楚这一点,清除封建“家本位”、“官本位”思想,树立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才能在根本上坚守社会主义的民主阵地,保障现代化的经济在良性的环境下健康发展。

其次,要加强全体公民的政治文化素养,培养公民的权利意识。我国的传统文化里讲求阴阳平衡、盛极必衰、物极必反的道理。这在公民的政治生活中同样适用。现阶段之所以出现如此大量的腐败现象,与官员的强势地位和百姓的放纵思想有很大的关系。贪官积强,百姓积弱,由此也就产生了极端不公平的现象。要想拨正这种局面,我们就必须调和两种力量的平衡,使权利回归到百姓的手中,使百姓树立起平等的观念,增强当家做主的意识,摆脱数千年来“官本位”思想控制下的“顺民”意识,积极参与到新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中来,勇于与社会不当之风做斗争,使权力与权利相融合,真正达到人与人之间互相理解、包容、团结的理想境界。

最后,要重视法治文化的建设,树立现代的法治意识。无论是从理论还是从实践上来看,法治建设都是遏制腐败的一条最为行之有效的途径。法治的一项最为核心的作用就是划定权力的边界,以客观有形的法律制度去约束和管控主观意动的权力。法学家张文显教授就说过:什么时候法律把权力驯服成了温顺的羔羊,什么时候就有了真正的法治。公民在法律和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党员在党章面前人人平等。历史告诉我们,只有坚定地进行法治创新、法治建设,才能真正制约权力,控制腐败。笔者建议,在不断完善现有的法律框架的同时,尽快落实《反腐败法》的制定,明确法律责任,完善处罚措施。同时,党员的财产申报也应入法,这会起到预防和监督的作用。

猜你喜欢

官本位腐败现象腐败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官本位思想不该在孩子的心田萌芽
水利工程建设领域腐败现象研究
腐败,往往由细微处开始……
扶贫项目成“伤民产业”根在官本位
第一章 在腐败火上烤的三大运营商
“官本位”怎麼治 職級改革打破晉升“天花板”
给企业家腐败现象开“药方”
我国官本位政治文化与“官二代”现象内在逻辑解析
腐败至死怎么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