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课中实施德育教育的案例与分析

2012-08-15吴晓阳于海涛

运动 2012年5期
关键词:独生子女困难体育课

吴晓阳,于海涛

(山东工商学院体育部,山东 烟台 264005)

体育课中实施德育教育的案例与分析

吴晓阳,于海涛

(山东工商学院体育部,山东 烟台 264005)

我国当前独生子女的比例迅速增长,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体育课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具有德育教育的独特功能,通过对“小事情发现大问题、没有困难创造困难也要练、不抛弃与不放弃、任命你为‘永久捡球员’”等4节体育课中实施德育教育实践案例的回顾与分析,探讨体育课的德育教育功能和德育教育方法。

体育课;德育教育;案例;分析

1 前 言

进入21世纪,大学生生源构成比例发生明显变化,独生子女大学生的比例逐年增长,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以来独生子女大学生在高校中的比例已达到60%以上[1]。独生子女大学生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在性格具有诸多共同特征,但又有其鲜明的个性特征,其个性弱点主要表现为独立性较差、依赖性较强、责任感欠缺、情绪波动较大[2]。对于独生子女大学生的这些个性弱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当前和未来几年都要面对的问题。

体育课与其他课程相比具有交互性强的特点,教师在体育课与学生的互动中很容易发现学生思想中存在的问题和个性弱点,这是体育课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有利条件。2010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四条又专门提出了“坚持德育为先”的战略主题,要求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因此,通过体育课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充分发挥体育课的德育教育功能,是体育教师的职责,每一个体育教师都有希望成为兼职的德育教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一些体育课实施德育教育的经验,下面就列举几个在体育课中实施德育教育的案例,以期与大家共同探讨高等学校体育课的德育教育问题。

2 案例与分析

2.1 以球会友,广交朋友

2.1.1 案例回放 在一次大一新生的排球课上,做练习时教师让学生站成两排,前后两两相对随机组成练习搭档进行练习,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发现有几个同学在场地上没有练习,经过询问得知这些同学和自己的搭档不熟悉,开始练习后搭档就去和别人练了,自己找不到搭档了。得知这个情况后,教师马上将同学们集合起来,对那些私自换搭档的同学做了不点名的批评,随后对大家讲体育课上不要固定一个搭档,每个人的性格和脾气都不一样,在与不同个性的同学搭档的合作的过程中,培养了同学们与人交往的能力;另外,体育课中需要大家的团结协作,私自换搭档首先会造成原来的搭档无法练习,同时自己也失去了结交一个新朋友的机会,并影响了体育课的正常秩序。要求每一个同学都要在体育课上逐步培养自己的协作意识和与人交往的能力,增强团队精神,最后提出了“以球会友,广交朋友”的口号。再后来的练习中,当教师发出“第一排向后转,认识一下搭档”的口令后,前后排的同学面带笑容,有的握手寒暄,有的开开玩笑,杜绝了私自更换搭档的现象。

2.1.2 分析讨论 学生私自换搭档这个平常的小事情,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部分大学生的个性弱点——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协作意识和责任感、与人交往的能力较差等。这个弱点在新生中体现得较为明显,有部分新生只喜欢和自己熟悉的同学搭档做练习,课中教师从这个看似平常的小事情中剖析出了学生思想认识的大问题,运用侧面批评与语言说教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利用体育课交互性强的特点及时予以纠正,并提出“以球会友,广交朋友”的口号,加深印象、巩固了教育效果。

这个案例的关键是“发现”,只有发现问题,才能有的放矢地解决问题。大学生思想和心理中存在的问题其自身不一定能意识到,更不会主动地告诉老师,教师只有运用细心观察和语言交流等方法,从一些小的细节发现学生思想中存在的大问题,抓住时机采用适宜的教育方法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这样有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 没有困难创造困难也要练

2.2.1 案例回放 在2009年春天的一次排球课上,教师向同学们讲解自垫球技术要点时,说明考试要求垫高一米,并做了标准示范,同学们一片哗然:“这么高啊!”教师借机说,我要送大家一句话,“有困难要练,没有困难创造困难也要练。”有同学笑着反驳,“不对啊,应该是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教师随后提问,有没有人知道“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这句话是谁提出来的?结果没有一个人知道。教师简要向大家介绍了铁人王进喜的光荣事迹,告诉大家“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就是王进喜在建设大庆初期著名的“人拉肩扛运钻机”时提出的豪言壮语。教师最后说:“同学们,你们现在缺少的不是条件,而是困难,家长们在家里省吃俭用,学校投入大量资金,为你们创造出优越的学习条件。任何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优越的条件下很容易滋生好逸恶劳的思想作风,如果在学校学习过程中,不注意培养自己克服困难的能力,将来走上社会,离开父母和学校的保护伞,就很有可能成为一个弱者。因此在这里,我要送大家的一句话就是“‘有困难要练,没有困难创造困难也要练’,怎么样?能记住我的话吗?”同学们齐声回答:“能”。在随后的练习中,同学们情绪高涨,有些技术较好的同学一边念叨着“没有困难、创造困难也要练”一边将垫球高度提高到一米五。

2.2.2 案例分析 案例中教师抓住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娇生惯养、畏惧困难的特点,借古喻今,借助当年铁人王进喜战胜困难的英雄事迹,结合体育课教学实践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既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提高了同学们的思想认识。其亮点是针对现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现状,将铁人王进喜的豪言壮语加以创新演化,巧妙地与体育课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增加了体育课德育教育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这个案例揭示的主题是“创新”,在体育课中实施德育教育有理论的创新,运用创新的理论与体育课教学实践活动有机地融合起来,在实践中潜移默化,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参加练习的积极性,又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可谓一举两得。

2.3 不抛弃与不放弃

2.3.1 案例回放 体育课的教学比赛是同学们非常喜欢的内容,通过教学比赛可以有效地提高同学们练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但在现实中的体育课中经常会出现人多场地少的问题,例如,在排球比赛时,一个排球场的练习人数有时会达到十七八人,这样有些技术较差或者缺乏兴趣的同学就自觉地沦为“铁板凳”,在旁边观战。发现这个问题后,教师将学生集合报数,按单双数分成两队,使两队的实力大体均等,每队上场6人,多余的人做为超级替补在旁边观战,将超级替补编号为超一、超二,予以类推,事先对同学们讲清楚,超级替补不是铁板凳,而是动态循环的,每当一个队夺回发球权时,轮到发球的队员就下场变为超级替补,原来的超一上场发球,超二变为超一,予以类推。这样练习一段时间后,发现仍然有少数同学没有执行规则,主动放弃上场的机会,就将同学们再次集合,引入时下热播的励志连续剧《士兵突击》的名言“不抛弃、不放弃”,告诉大家咱们的比赛不是专业队的比赛,而是友谊赛,大家要充分发扬“参加比取胜更重要”的奥林匹克精神,任何队都不要为了取胜而抛弃队中技术差的队员,同时每个队员都要积极主动上场比赛,不能放弃自己的权利。这样,在接下来的比赛中,每个同学都得到了上场比赛的机会,消除了“铁板凳”。

2.3.2 案例分析 在这个普通的体育课堂练习过程中,教师采用“超级替补”的方法解决了“铁板凳”问题,通过引用名言“不抛弃、不放弃”对学生的思想进行引导,在体育课的小课堂里,融入了励志教育的大思想,体现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

这个案例想要点在于“设计”,教师在课前要对课堂练习的内容进行精心的设计,将德育教育的内容融入课堂练习中,并预测课堂练习时容易发生的状况,提前想好对策,采用练习与说教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的思想进行正面的引导。

2.4 任命你为“永久捡球员”

2.4.1 案例回放 在大二体育课的排球发球考试中,因考试需要4名捡球员为大家服务,教师要求每个同学考试完了后都要自觉替换一名捡球员,这样每个人在服务4人后就会有同学来替换他,但在考试过程中总是有一些同学有意无意地忘记替换捡球员,别人又不好意思提醒。针对这个情况,教师事先和同学们讲好如果哪个同学考完试后忘记替换捡球员,就任命他为“永久捡球员”,在同学们的欢笑声中考试开始,不久教师就任命了一名“永久捡球员”,在随后的考试中,大家相互提醒再也没有忘记替换捡球员的了,那名“永久捡球员”在服务了7、8个人之后被教师叫过来,对他说今后要注意提高为别人服务的思想意识,然后就解除了他“永久捡球员”的职务。

2.4.2 案例分析 好玩是还处在青春期的大学生们的天性,加上考试情绪处于紧张状态,所以考完试后忘记替换捡球员是很正常的事情,这时候如果硬性惩罚,会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教师巧妙地用任命“永久捡球员”的办法,变惩罚为奖励,不仅受罚学生容易接受,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其他同学由原来的不好意思提醒变为积极地互相提醒,在练习中提高了同学们为别人服务的意识,增强了团队精神。另外,教师较好地掌握了惩罚的尺度,避免了学生因惩罚造成身体上的疲惫。

这个案例的重点是把握“度”,对于体育课中学生表现出的不良思想作风和不良习气,教师要及时果断地予以纠正,但要注意方式方法和惩罚尺度,不要造成学生身心的疲惫,更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否则会使其产生逆反心理,影响教育效果。

3 结 语

体育课中实施德育教育不是一件难事,但需要体育教师认真细致地去做这项工作,要将德育教育作为体育课一个重要内容,贯穿于体育课教学的全过程;要加强自身修养,学习创新德育教育的理论与方法;要善于观察,把握好教育时机和尺度。只要教师在体育课上细心观察,针对学生暴露出的思想问题,采用恰当的方法,抓住时机适时地进行教育,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总之,大学生的德育教育是关系到国家未来繁荣富强的大事,每一名体育教师都要充分利用体育课交互强的特点,做好大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以“培养既掌握科学知识,又具有人文思想的合格人才”为己任,为我们祖国未来的繁荣富强、为我们社会的文明发展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

[ 1 ] 李天怀.加强独生子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研究[ J ].思想教育研究,2005(5).

[ 2 ] 于兰,高文.独生子女大学生心理特点与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5(2).

G807.0

A

1674-151X(2012)05-083-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2.05.037

投稿日期:2012-02-19

吴晓阳(1967 ~),副教授,本科。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猜你喜欢

独生子女困难体育课
困难中遇见团队
困难我不怕
体育课
独生子女可以直接继承房产吗?
选择困难症
政协委员提议独生子女带薪休假照顾父母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
有困难,找警察
一堂遗憾的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