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市中小学武术课程开展现状调查
——以北京市昌平区为例

2012-08-15丁传伟

运动 2012年5期
关键词:武术课程学校

丁传伟,邱 洁,王 虎

(首都体育学院,北京 100191)

北京市中小学武术课程开展现状调查
——以北京市昌平区为例

丁传伟,邱 洁,王 虎

(首都体育学院,北京 100191)

武术是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学习武术不但能提高身体素质,陶冶情操,培养意志品质,提高道德品质和自身修养,而且能了解、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中小学生武术是武术教育的主要对象,弘扬中国武术应着重抓住中小学生这一群体。本文从武术教师和中小学生两方面着手调查研究中小学武术课程开展现状,有关政府部门加大支持力度,从资金和政策两方面解决武术课程推广难的问题。

北京昌平区;武术;中小学

1 前 言

北京作为首都,理应在弘扬中国民族体育方面发挥主导作用,而昌平区作为北京发展中区县,具有很好的代表作用,昌平区武术课程开展,虽已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很多不足,因此对昌平区中小学武术开展状况及存在问题的调查可以为北京市乃至全国中小学武术课程的开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北京市中小学武术课程开展现状。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本研究查阅了大量武术类的书籍、期刊、论文、报纸以及相关资料。检索了体育类核心期刊中有关中小学武术教学及相关研究的论文20余篇。2.2.2 问卷调查法 本研究针对有教师和学生设计两种调查问卷,抽取昌平天通苑小学、昌平实验小学等10余所中小学校发放留问卷250份,回收有效问卷224份,问卷回收率为89.9%。

2.2.3 访谈法 向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求教,他们就本研究问卷的设计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走访了多名北京市中小学武术教师以及有关方面专家,为本课题的研究获取了重要的实践依据。

2.2.4 数据统计法 运用Microsoft Excel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中小学武术教师的基本情况分析

本研究共发放教师问卷50份,回收有效问卷40份,问卷回收率为80%。教师平均年龄为31岁,其中男教师32人,所占比例为80%,女教师8人,所占比例为20%。受项目影响,男教师比例明显高于女教师。教师学历均为大学本科,武术教师基本由体育教师兼任,其中60%毕业于体育教育专业,大学时候学过武术专项课程,20%因对武术感兴趣而自学过一些,仅有20%教师是武术专业毕业或参加过专业武术培训。由此可见,体育教师中对武术具有深入了解专业的人员较少,武术课程教学推广受师资水平限制影响。

3.2 中小学生的基本情况分析

在接受抽样调查的中小学生中,80.43%的中小学生认为武术是中国功夫,高深莫测;仅3.26%的中小学生认为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12.5%认为武术仅是用来打架的野蛮手段,1.63%认为武术是花拳绣腿,虽然看上去很酷,但实际上没什么用,甚至2.18%的中小学生不知道什么是武术。根据以上数据得出,中小学生对武术了解存在片面性,其片面性在得不到正确引导的前提下,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小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

3.3 中小学校对武术课程教学的基本现状

教师任教学校中有80%已开展武术课程,或将武术作为体育课开展项目,20%学校并没有开展武术教学。在已开展武术教学的学校中,武术项目受重视程度不同,仅将武术作为普通项目开展,没有硬性要求的学校较为普遍,其比例为44%;28%学校比较重视武术课程,因为学校有武术项目特长生,靠他们提供一定的升学率;主要抓文化课,对武术课程不太重视的学校占20%,还有8%学校完全不重视武术教学,武术从未作为学校课程或体育项目开展。

在学校开展的所有体育项目中,96%学校单独开设了跆拳道、空手道、乒乓球、篮球、羽毛球等外来传统体育项目课程或现代体育项目课程。武术课程开展不及其他体育项目课程开展情况普及。

在已开展武术课程的学校中,有32%学校将武术作为一门独立课程开展,60%学校将武术列为体育课程项目之一(所占体育课程比为10%~20%),5%的学校在将武术列入体育课程开展项目之一的同时独立开设了武术课程。65%的体育教师认为每周开设一节武术课程就可以了,毕竟不是高考必考课程,稍微了解就可以,没必要在这上面浪费太多时间;50%教师提倡每周武术课程为2~3节,他们认为武术是中国传统体育项目之一,是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希望武术作为国粹之一,能够很好地传承下去;还有5%教师认为应该抽出更多的时间去学习武术,因为学习武术不但能够传承国粹,丰富体育教学内容,更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道德素质。而在学校开展武术课程的现状中,85%的学校每周安排一节武术课,10%的学校每周安排2~3节武术课程,另外15%将武术安排为每周3节以上。

在抽样调查的中小学中,85%武术课程是在操场开展进行的,仅有5%学校武术课程在铺有薄地毯的训练场馆开展,10%学校武术课程借助篮球场馆等没有地毯的场馆开展训练。中小学武术课程开展普遍存在场地困难,没有专业武术器材设施的问题。

同时,在抽样调查的中小学中,4%的学校是《中小学武术段位制试》点学校,40%的学校目前虽不是试点学校,但正在准备引入试点。部分武术教师表示自己已进行过《全国中小学生系列武术健身操》培训,正计划准备在学校范围内推广。

由此可见,武术课程的开展推广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正在逐步走向更好的发展,笔者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武术课程会得到更好的开展前景。

3.4 中小学武术教师对武术课程教学现状的分析与调查

因教材规范性不足,不同武术教师在课堂上教授的武术内容不同,20%的武术教师只在课堂上教授正踢腿等基本功,15%武术教师仅在课堂上教授五步拳及简单武术动作,而这些教学内容却远远满足不了学生对武术学习的渴望程度;45%的教师授课内容为国家规定基本武术套路,其比例在开展武术课程学校中所占最大;10%的教师武术教学内容为自学拳术或器械,所占比例较小,此类学校多为武术特色教育学校;另外10%的武术教师在课堂上教授其他传统类武术。

40%武术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讲授过有关武术理论知识或武德修养,他们认为武文化是武术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武术教师中有55%偶尔会讲一些武术文化,但是因上课时间有限、课时有限,所以讲不了太多。另外,5%的教师因没有深入接触过武术,自己也不明白武术中蕴含的武文化,因此在课堂上只强调武术动作的学习。

在抽样调查的昌平区中小学武术教师中,40%都使用示范感知的方式进行武术教学,然而因教师自身演练水平限制,武术教学极易造成偏差;使用口令感知进行教学的教师为26%,是武术课堂上较为普遍的一种教学方式;语言感知和思维感知进行教学的武术教师分别为22%和8%,因中小学生受抽象思维限制,以此很难达到预期教学目的;利用现代化设备进行电教感知的中小学教师仅占4%,甚至没有同时利用3种或3种以上教学方式的武术教师。由以上数据可见,武术教师教学方式相对单一。

仅有20%教师非常愿意教授武术,65%的教师愿意教授武术,5%的教师自己也说不清楚是否愿意教武术,不太愿意和完全不愿意教武术的教师分别占8%和2%。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学校对武术教师不重视;二是自身武术水平低,感觉难以胜任。

中小学武术课程被视程度较低,推广普及受到阻碍。认为专业武术教师的缺乏和学校不重视武术是阻碍武术课程推广发展主要因素的教师分别占比例为28.57%和19.05%;认为武术教材陈旧或无教材和场地不足,器材陈旧缺乏是阻碍中小学武术课程推广开展主要因素的教师为16.67%和14.29%;21.43%认为阻碍中小学武术课程开展推广的主要因素是课程无法吸引学生兴趣。剩余2.23%教师认为武术教师不愿承担武术教学等其他因素阻碍了中小学武术课程的推广开展。

3.5 中小学生对武术的基本认识现状分析

通过调查,非常喜欢武术和比较喜欢武术的中小学生分别占比例为25%和26.09%,喜欢武术的中小学生为22.28%,有以上3个数据可见,武术比较受中小学生喜爱。不太喜欢和不喜欢武术的中小学生比例分别为13.95%和1.09%,其原因主要是害怕学习武术太累、害怕弄脏衣服以及害怕自己动作做不好,被别人嘲笑。剩余11.95%的中小学生因没有正确的引导,自己也说不清是否喜欢武术。

调查得知,70.85%的中小学生对武术的认识来自功夫类电视、电影及武侠小说,这种认识途径所占比例最高,可见武术的主要传播途径来自于媒体及书籍,然而这种传播途径易造成中小学生对武术理解上的偏差,使中小学生提起武术就会认为武术就是绝世神功,神奇无比。由学校体育课而认识武术和家人、亲友中有练习武术的中小学生分别占比例为14.13%和9.55%。因此,学校教育与环境影响对武术推广开展也有着重要影响。5.44%的中小学生表示自己本身才加过武术兴趣班的学习,因此而认识并深入了解武术。

3.6 中小学生对学校武术课程开展现状认识的调查与分析

调查得知,50.76%的中小学生表示在体育课上学习过武术,7.07%的中小学生忘记是否学习过武术,42.17%的中小学生从未在体育课上学过学习过武术。在有过武术学习的50.76%中小学生中,46.67%的学生表示老师在课堂上讲过与做人有关的武术哲理和武德知识,在他们中间,58.67的学生知道抱拳礼,并能够准确阐述内在含义,38.67%的中小学生表示老师讲过,但是具体含义不太清楚,2.66%的学生从未听说过抱拳礼);48.8%的中小学生不记得老师曾讲过除武术动作外关于武术的武文化知识;5.33%的中小学生表示老师从未讲解过任何除武术动作以外的武术理论及武术文化。

另外,21.74%的中小学生表示,自己所就读的学校已把武术独立开设为一门课程或在课余进行武术特长培训。

在学校体育课上老师教了武术之后,61.33%的中小学生表示武术很有意思,以后还想学;30.67%的学生表示学习武术之后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谈不上喜欢或不喜欢;2.67%的学生认为以前以为学习武术很好玩的,没想到真正学习了才知道学武术原来那么无聊;3.33%的中小学生认为本来就不喜欢武术,学习了老师教的武术之后,越发对武术没兴趣了。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因素是武术课程与学生内心想象的不太一样,学习后产生一定心理落差。

25.54%的中小学生表示学校每年至少组织参加一次武术比赛或武术表演;4.89%的中小学生表示学校每年会组织4次或4次以上的武术比赛、表演;中小学生中有5.43%表示学校每年会组织参加8次以上武术比赛或武术表演。剩余64.14%中小学生表示学校从未组织过任何武术比赛或武术表演,所占比例较大。根据以上数据可以得出,武术表演、竞赛在中小学校中开展较少,容易造成中小学生缺乏学习武术的目标与动力。

3.7 中小学武术教师自我评价与中小学生对武术教师评价对比分析

昌平区中小学武术教师对自身都有比较客观的评价,42.83%的中小学武术教师认为已尽最大能力去教授武术课程,对自己所教课程比较满意;36.48%武术教师虽然对自己所教的武术课程感到满意,但是他们认为仍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剩余的20.69%武术教师对自己所教课程不太满意,虽然有心改变课堂现状,却因受多种客观因素制约而难以实现。

中小学生中对武术教师教学非常满意者占30.67%,而对武术教师教学现状比较满意和满意的中小学生所占比例分别为18.67%和21.33%;28%的中小学生对武术教师教学现状不太满意;剩余1.33%的学生对武术老师的教学现状不满意。

以上数据表明,中小学武术教师自我评价与中小学生对武术教师评价存在一定差距,中小学生对教师满意率低于教师自我评价满意率。武术教师在教学方面有待提高与改进,以满足中小学生学习武术的需求。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 论

武术是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载体,学习武术不但能使学生更加了解、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更能提高中小学生身体素质,陶冶情操,培养学生意志品质,提高道德品质和自身修养。武术课程在中小学中开展状况已取得一定成绩,尤其是自2009年起,武术成为北京市男女初中生平时体育必考的项目,并被列为北京市中考考试项目。此次虽改革为武术课程的更好开展取得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然而却仍存在许多弊端:(1)政府有关部门支持力度不足;(2)部分中小学对武术课程不够重视;(3)体育教师的武术专业技术及教学水平、武德修养等方面素质薄弱导致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热情双方面的缺失;(4)武术场地条件差,训练时间不足,器材老化也是因学校对武术课程开展长期缺少主观重视而产生的客观不利因素;(5)教学内容不丰富、方法单一。教师上课安排准备活动不充分,极少讲述攻防技击含义。缺少武术利益、武术知识及武德修养方面的教育;(6)一些学校甚至从未组织过相关竞赛、表演等活动,缺乏目标与动力,学生缺乏积极提高武术技术的进取心。

4.2 建 议

4.2.1 有关政府部门加大支持力度,从资金和政策两方面解决武术课程推广难的问题。

4.2.2 学校加大对武术课程的重视程度,促进推广《中小学武术段位制》《武术操》等有关武术方面的系列教程,使其从客观说解决中小学武术课程长期得不到发展及武术教材单一等问题。

4.2.3 师资水平的提高将为武术课程开展普及提供更大的空间。建议定期开展体育教师武术技能培训或招聘专业武术教师;开展教学技能交流评比,促进教师不断学习进修相关武术知识,同时促进教师提高自身武术演练水平。

4.2.4 改进场地设施及在合理时间内安排更多的训练课时,延长训练时间,达到并尽可能地保持一定训练量。

4.2.5 建议部分教师改进不合理的教学方法,延长准备活动时间及改进易受伤动作的教学。教学方法应避免单一枯燥,建议进行武术口令教学、动作示范教学、抽象类比教学、视频观摩和趣味性及实用性攻防技击内容教学等多种教学内容手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4.2.6 增强与学生的课堂互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进来,有意识地让学生进行武术礼仪等方面的培养:上下课须行抱拳礼,在课堂上穿插讲解武术典故及其哲学意义,使学生以文化的思维去看待武术,并将武术中所包含的“刚健有为”“宽仁博大”“严于律己”等思想渗透到日常生活中。

4.2.7 增加武术比赛、表演活动次数,使学生积极进取,充分发挥竞赛的杠杆作用。

[ 1 ] 蒙华,黄鹤.北京市海淀区中小学武术开展状况的调查研究[ J ].搏击·武术科学,2008,11(5).

[ 2 ] 王清明.试论武术课程资源与合理开发利用[ J ].搏击·武术科学,2006,6(3).

[ 3 ] 尹海立.山东省中小学武术教育的状况及发展对策研究[ J ].山东体育科技,2008(12).

[ 4 ] 林英磊,林英艳.中国传统礼仪在武术教学中传播的价值思考[ J ]. 搏击·武术科学,2008,11(5).

[ 5 ] 尹志华,邓三英,汪晓赞.中小学体育学习评价过程中评价者的心理障碍及其调控策略[ J ].体育科研,2010,31(2).

G852

A

1674-151X(2012)05-074-03

10.3969/j.issn.1674-151x.2012.05.033

投稿日期:2012-02-10

丁传伟(1978 ~),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武术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武术课程学校
中华武术
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老外学武术,疫情也拦不住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基于OBE的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学校推介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武术中的寸劲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