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乡村体质健康及体育开展状况对策研究

2012-08-15田应福

运动 2012年6期
关键词:健身器材体育事业体质

田应福

(云南农业大学体育学院,云南 昆明 650201)

云南乡村体质健康及体育开展状况对策研究

田应福

(云南农业大学体育学院,云南 昆明 650201)

随着国家“三农”政策的不断深化,农村、农民的诸多问题已经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农业、农村已经获得较大发展,但农民身体素质较城镇差距较大,农民身体素质普遍不高这一重要问题一直未受到应有的关注。因此,关注农民身体健康,关注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是有必要和积极意义的,也将是今后国家关于“农民”问题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云南乡村;体质健康;体育开展;对策;研究

1 前 言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是我国政府今后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和方向。由于国家政策的倾斜、资金、技术的大力扶持及各级政府的不懈努力,农业、农村问题较以前有了极大改观。人是发展最重要的资源和动力,特别是农民是农村建设最重要的力量,因此拥有良好的体质是开展农村建设工作的有力保障。但是农民自身的健康状况却长期没有得到有关部门相应的关注。通过比较云南地区城乡居民体质健康状况,不难看出城乡居民体质健康状况存在很大差异,农村居民特别是偏远地区的乡村村民的体质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癌症、肝脏、心血管等死亡率极高的疾病近几年在农村频发,并向青壮年人群蔓延。因此,关心农民、关注云南农民体质健康是云南政府相关部门关于“三农”问题今后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与焦点。此外,发展农村体育事业,提高村民身体健康还对祖国边疆的和谐发展及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利于促进我国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及国务院全民健身计划的顺利实施,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最终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

2 结果与分析

通过大量的资料集数据分析比较发现,云南地区城乡居民身体素质存在很大差距,由于我国长期的城乡二元建设思想,导致我国城乡在医疗卫生服务、医疗保障及其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长期将资金严重倾向于城市建设及城市居民,造成二元失衡现象,农村长期缺乏相应的资金及设施,农民长期未受到相关部门相应的关注。因此,城乡居民在身体健康状况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本文按照卫生部以人均期望寿命和患病率等指标作为衡量人群健康状况的标准为来对云南城乡居民身体健康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对比结果显示,云南农村居民因病死亡率是城镇居民的2倍;膳食营养结构普遍不及城镇居民水平;患心血管等与身体机能密切相关的疾病较城镇居民高,且向青壮年人群扩散,因心血管等疾病死亡年龄趋于低龄化;农村体育基础设施状况不及城镇,无基础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村落占96.8%,极少数村落有寥寥无几的体育健身器材;农村居民年体育健身投入不足,绝大多数农村居民无体育健身投入;绝大多数村落从未组织开展任何体育运动及体育比赛项目;96.8%的村落无相应的健身指导人员,村卫生员文化水平低下,专业知识严重匮乏,几乎不能为村民提供任何健康咨询。云南城乡居民健康水平差距如此,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城乡体育事业发展的严重不平衡造成的。

3 云南省乡村体育健身事业发展制约因素分析

3.1 云南乡村居民身体素质健康低下是由多方面因素长期作用造成的,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城乡二元社会造成的乡村体育事业发展严重落后。由于农村经济长期严重落后,发展不足,云南广大农村体育经费投入不足,农村体育专项基金缺位,乡村组织缺乏相应的经济能力配备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场地、购置健身器材。多数自然村落无任何体育健身器材及场地,农民由于收入本身低下,用于基本生活及生产支出占据家庭收入绝大部分,几乎无余力投入健身,因此基本不进行体育锻炼及娱乐活动。

3.2 农民是农村体育健身事业的参与主体,发展云南农村体育健身事业归根结底是为了提高云南农村村民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但是广大云南农村没有形成良好的体育健身氛围,广大村落农民没有形成良好的身体锻炼的思想,即使少数村民有体育锻炼习惯,但也未形成经常性的活动。中老年村民特别是女性村民在思想上放不开,即使有的自然村有健身器材,但由于缺乏同伴或健身指导人员不好意思去健身。

3.3 广大云南农村缺乏相应的健身指导人员,特别是广泛受年轻农民群众喜欢的篮球等项目由于缺乏相应的指导人员,并不能形成规模,更无技术可言,最终导致这部分群众丧失了运动的积极性。

3.4 村干部特别是体育相关部门人员工作不力,有的村落几乎从来没有组织过于体育相关的基本赛事或带有农村色彩的趣味性比赛活动,没有通过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带动广大村民进行健身运动。

4 对策研究

4.1 政府方面

云南各级乡镇政府及村落组织应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自觉以科学发展观推进农村体育工作,坚决做到“以人为本”,把广大农民群众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关心农民身体健康问题。从思想上要开始“城市反哺农村”,彻底改变城乡二元建设思想,在今后政府的规划工作上要有所侧重,大力发展农村公共服务,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认真落实新增教育、文化、卫生、计划生育、体育等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的规定,确保用于县以下的比例不低于70%。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卫生和体育事业,提高乡村居民健康水平;同时增加投入,改善农村健身条件,深化内部改革,强化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提高乡村公共体育事业服务质量和水平;三是整合体育资源,合理布局体育健身场所,健全乡村体育事业,加快培养农村健身指导人才培养,营造良好的健身氛围;四是抓好农村自然村为重点的全民健身运动,提高农民竞技体育水平,增强农民体质。

4.2 体育事业部门

4.2.1积极开展工作,与政府、企业积极沟通争取专项资金,拓宽资金渠道,同时做到专款专用,增加体育健身基础设施财政支持,逐步保证乡村基本健身器材的购置,合理配备健身器材,建设健身场地。

4.2.2相关部门加强思想宣传,努力营造全民健身良好氛围,打破村民思想上的障碍,通过逐步开展定期及不定期富有地方特色的体育活动,如趣味篮球、担粮比赛等帮助村民养成良好的健身锻炼的习惯。

4.2.3整合乡村体育资源,特别是乡村中小学体育场地、器材及体育教师方面的资源,加强对村民的开放,充分利用好公共体育资源,特别是体育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设计成套、成体系的适合村民的健身方法及活动。

4.2.4加强城乡中小学,特别是农村学校的体育师资力量;建设一支结构合理、人员充实、业务水平较高的农村体育师资队伍,加强健身指导,是提高农村居民的体质健康的有力保证。

4.3 村民个人方面

4.3.1彻底转变观念,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和习惯,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自身体质和抵抗力,为繁重的农活提供一个好身体。

4.3.2通过参加政府及村委会组织的技能学习班,增强自身技能,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积极寻找出路,增加收入,为体育健身增加投入,保证最基本的身体锻炼需求。

4.3.3增强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农村全民健身的良好氛围的营造主要靠农民自己营造,积极为村委会献计献策,在农闲时筹划富有地域特色的体育比赛活动。例如,挑担、弹弓、抵棍等农民喜闻乐见的富有情趣的比赛项目,从而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带动大家自觉参与进来,在活动筹划过程中既锻炼了农民的个人能力,又提高了农民群众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的意识;另一方面还强化了农民群众吃苦耐劳、敢于拼搏的良好精神;这对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丰富农民群众文体生活,又具有深远的意义。

[ 1 ] 冯奇荣.我国农村体育的现状与对策[ J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17.

[ 2 ] 杜文银,白永芳. 云南村落体育活动与文化现状调查及对策[ J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

[ 3 ] 李继伟.新农村建设中村庄重组与和谐乡村社区体育的构建 [ J ].体育与科学,2006(4).

[ 4 ] 任保国.建设新农村应重视规划发展农村社区体育[ J ].滨州学院学报,2008(1).

G804.49

A

1674-151X(2012)03-155-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2.03.078

投稿日期:2011-12-11

田应福,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猜你喜欢

健身器材体育事业体质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北京冬奥会“备战办”模式对河北体育事业发展的启示
“十三五”成绩单
——示范区建设中的云南体育事业
新店:健身器材特色产业“化蛹成蝶”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我国体育事业财政支出:规模、结构与空间效应
野地健身
当前形势下的新发展理念与全民健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