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发高校体育隐性课程的意义及途径

2012-08-15刘卫军

运动 2012年6期
关键词:隐性体育锻炼体育教师

刘卫军,韩 晗

(星海音乐学院人文社科部, 广东 广州 510006)

理论与方法探索

开发高校体育隐性课程的意义及途径

刘卫军,韩 晗

(星海音乐学院人文社科部, 广东 广州 510006)

体育隐性课程对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效果,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从宏观的角度叙述了体育隐性课程的基本内容,特别阐述了高校开发体育隐性课程的现实意义,提出了开发高校体育隐性课程的基本途径。

体育隐性课程;高校体育;体育教学

1 体育隐性课程的一般概述及内容

20世纪60年代,“隐性课程”首次被美国学者杰克逊(P.W. Jackson)提出并马上引起教育界的关注。我国出版的《教育大辞典》对隐性课程下的定义是:学校政策及课程计划中未明确规定的、非正式和无意识的学校学习经验,与“显性课程”相对。通俗的说就好比一本“没有文字的教材”。体育隐性课程和体育课程一样是构成体育教学的一部分,大体上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

1.1 体育硬件设施因素

隐性课程的体育物质文化因素包括体育场馆建设、体育设施、与体育相关的雕塑、图书、报纸、期刊等,这些因素体现了学校体育硬件条件。

1.2 体育行为文化因素

体育行为文化的载体主要是主体行为的形象、体育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以及主体之间的交际行为等。主体行为形象主要是学校领导,特别是体育教师的言行举止以及学生的服饰、体育习惯等;体育文化活动包括体育节、体育俱乐部开展的活动等。

1.3 体育制度文化因素

学校体育制度是学校通常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关于体育的法令、礼俗等规范,用来督促学生自觉约束和端正个人行为,以便更好地实现体育教学目标。

2 开发高校体育隐性课程的意义

2.1 促进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

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大学是人生进入社会的最后过渡阶段。在4年的学习生活中,他们不但要学好专业去实现职业规划,而且要保持好良好的精神面貌去面对社会种种考验。“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健康的身体,工作、生活都将受到很大的限制,甚至是空谈。大学体育课程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重要途径。而现在除了体育专业院校,大部分高校的体育课程一周只有两个课时,仅仅一个半小时时间。而在课堂上,真正留给学生身体活动的时间却只有几十分钟,这样的数字远远达不到锻炼的效果。因此,体育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教学大纲里技术动作,而且还要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大学处于人生观、世界观选择和定型阶段,一个良好的体育环境对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起着潜移默化的效果,这和“孟母三迁”的故事是同一个道理,人的内在发展起主导作用,环境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作用。因此,积极发开高校体育隐性课程不但可以促进大学生自觉体育锻炼,而且也影响着他们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形成。

2.2 符合体育教学目标

当前我国学校体育的总目标是开发学生的身心潜能、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促进身心的和谐发展,培养学生从事体育运动的态度、兴趣、习惯和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等。体育教学目标有预期性,也就是说在短期内体会不到教学效果,但通过长期的积累,这种目标的效果终究会体现出来。目前体育课的基本流程是先集合考勤,然后准备活动,再是游戏导入教学,再是学生自己练习,最后集合下课。一次大课上,除去教师讲解、示范,学生真正身体活动的时间寥寥无几,根本达不到锻炼的效果。如果教师不调动学生参加运动,许多学生在体育课上只是走走过场。所以,为了达到体育教学目标,我们要借助体育隐性课程,把课堂教学和课后的自主锻炼相结合,课堂教学引导课后练习,课后练习补充课堂教学。

2.3 符合当代大学生心理

现在的大学生基本上是“80末”“90后”,他们在家中占有特殊的地位,经过艰辛的3年高中生活成为大学生,他们从书堆题库里跳出来,压力突然得到释放。他们不愿再对家长、老师的教导言听顺从,讨厌填灌式的教学,独立性、自我中心感大大增强。他们在心理上有着强烈的平等意识和自尊心,不愿受人摆布,即便是在课堂上。他们活泼好动,兴趣广泛并且精力旺盛,喜欢用批判的眼光看待一切事物,选择自己喜好的东西,对课堂上冗长、枯燥、乏味的的理论知识和老师单一的教学方法感到反感,甚至厌倦。针对大学生这些心理特点,非常有必要借助体育隐性课程对体育教学进行改革,从主导式过渡到引导式、从压迫式过渡到激励式、从说教式过渡到启发式等,以此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程兴趣,使他们自主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从而收到更好的效果。

3 开发高校体育隐性课程的基本途径

3.1 合理有效开发学校的体育硬件设施建设

学校有良好的体育硬件设施建设,其中必然会透露出浓烈的体育文化气息和青春活力,不仅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而且像一位沉默且威严的体育教师一样,使学生获得熏陶和感染,深刻地影响着学生体育行为方式,自觉投身于体育运动当中。客观物体本身是没有生命和情感的,但是经过教育者有目的的设计,也会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设计者的思想。每个学生的爱好不同,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条件,满足学生的追求。建立健全普及的体育项目设施,购买丰富的体育相关报刊、图书等都能很好地促进体育隐性课程的完善。

3.2 积极开发体育行为因素

课外体育活动、俱乐部活动能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异性之间的交往以及校际交往,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除了体育活动的积极开展,学校领导作风、体育教师的言行举止都时刻影响着学生,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可能成为学生的模仿对象。体育教师在课堂上做出的正确示范,还有在学校体育比赛中的表现,都可能改变学生的体育观。良好的学校体育氛围不会自然形成,光强调学生应如何去参加体育锻炼必然不够,更有赖于学校领导、教师起带头和枢纽作用,牵引学生与体育运动之间的纽带。这种文化倾向的凝结,便会渐渐形成一种稳定的体育氛围,学生身临其境,自然而然地选择他们喜爱的体育运动。

3.3 有效促进学校体育制度的实施

由于学校规章制度集中反映着学校领导者、教育者的思想观点、价值观念和培养意向,因此学校制定的相关体育制度必然起到导向、激励、约束、保障的作用。比如,学校根据实际情况选取了体育课程中几个考核项目,教师在教学中将技术传授给学生,为了达标,学生在仅有的课堂时间里加强练习外,也会迫使自己课后去反复练习。学校应合理制定相关制度,给予学生正确导向,激励并保障他们去完成。

4 结束语

体育隐性课程作为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补充已被广大师生所接受,但完善其课程还需很长的路。高校应从实际出发,发挥地域优势,突出学校特色,展示体育教师为人师表的风范,扬长补短,积极开发学校体育隐性课程,必将打开传统体育教学的新局面,迈向一个新的台阶。

[ 1 ] 贾克水,朱建平,张如山.隐性教育概念界定及本质特征[ J ].教育研究,2000(8):37-42.

[ 2 ] 刘美玲,王海波.论校园文化的隐性德育功能[ 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9).

G807.0

A

1674-151X(2012)03-098-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2.03.048

投稿日期:2011-11-12

刘卫军(1984 ~),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猜你喜欢

隐性体育锻炼体育教师
让“隐性课程”会说话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高中生物学中的隐性定理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滇辽两省城镇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比较研究
寻困而学之笃学常行——谈镇江市润州区青年体育教师自主成长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
谈体育教师训练观念的转变
米歇尔.奥巴马与第一夫人的隐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