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市高校武术协会发展现状与教学理念的变革

2012-08-15周亚飞刘小学

运动 2012年11期
关键词:武术大学生体育

周亚飞,刘小学,郭 晴

(1.河南新乡医学院体育部,河南 新乡 453002;2.中国地质大学体育部,北京 100083;3.首都体育学院研究生部,北京 100111)

北京市高校武术协会发展现状与教学理念的变革

周亚飞1,刘小学2,郭 晴3

(1.河南新乡医学院体育部,河南 新乡 453002;2.中国地质大学体育部,北京 100083;3.首都体育学院研究生部,北京 100111)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北京市30多所普通高校的大学生武术教学设置进行了详细的调查与分析。无论就大学生武术教学与武术协会发展效果,还是高校武术协会发展方面,都需要进行深入的教学改革,重点包括在教学理念、武术教学、教学手段与方法、师资情况以及硬件设施等方面。

北京市;武术协会;理念;变革

在新时期中国大力提倡“文化兴国”与“文化强国”大的社会北京下,在当代大学生中传播中华武术的“拼搏奋进”文化精髓,让当代大学生学习和掌握这一中华传统体育知识和技能不仅能满足学生感受过去的体验,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培养其阳光体育运动和培养终身体育爱好的需要,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内涵——武术道德和武术精神,对大学生树立好的道德品质和为人处世都有很好促进作用。

1 北京市普通高校大学生武术教学与武术协会实施的现状

目前北京市大多数普通高校的武术教学与武术协会发展,远远不能满足教学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任务和发展要求。普遍存在着武术教学与武术协会发展理念落后,武术教学教材落后,教学方法简单、教学手段陈旧,并且大部分武术教学内容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武术教材,同现代大学素质教育改革和在大学生中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理念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2 北京市普通高校大学生武术教学与武术协会中存在的问题

2.1 武术教学与武术协会发展目标的盲目性

目前在高校大学生实际武术教学与武术协会发展中,教育目标仍然只是定位在武术基本知识的学习和武术技能的提高和发展上,忽视了阳光体育运动和培养终身体育这一目标。在实践中,大学生武术教学与武术协会发展主要目标往往被确定为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形态和掌握“三基”,因而对于大学生武术教学过程中的运动负荷、运动技能形成备受重视。同样,教师在武术课上过分强调运动负荷的把握和武术技术教学的刻画上,这种武术教学与武术协会发展过程中过分重视教学的基本任务,而忽视了发展学生武术理念和武术精神的培养。于是武术技术使得大学生武术教学与武术协会发展以及大学生武术技术与武术道德发展差距拉大的现象普遍存在。

2.2 武术教学内容不够完善,不能适应新时期武术发展与大学生素质教育改革的需要

武术教学与武术协会发展内容虽然突出了技术性和健身性,但忽视了大学生武术道德与武术精神的培养。众所周知,符合学生实际的武术教学与武术协会发展内容是培养学生武术兴趣以及养成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和培养终身体育习惯的重要条件。调查发现,北京市各普通高校采用的大多是生搬硬套的武术教学内容,而且大学武术教学仅仅是沿用了初级类拳械,杨式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为主的武术教学内容,而攻防(散打)技术演练相对缺乏。不仅使得武术的技击性大打折扣,而且内容上的吸引力也远远不够,当代大学生对当前武术教学内容的满意程度不高。当代大学生喜欢的是适合他们年龄特征的,有挑战性、易于掌握的并能展示武术技术与武术精神的武术套路内容。然而,从当代大学生的选课内容来看,却呈现出明显的多元化倾向,除了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类项目被当代大学生选取得较多外,同时武术散打、擒拿项目也普遍受到当代大学生的渴望。这说明当代大学生对武术精神与武术道德、武术健身及其攻防价值的体会远远超越了我们教材的要求。

2.3 武术教师教学水平、教学理念有待进一步提高

普通高校的武术教学师资队伍的数量和质量是提高武术教学水平和武术协会发展水平的关键。武术教师的教学实施在教学中不仅要求武术技术动作规范,而且还要熟知和能详细地讲述当今中国武术各个拳种的技术风格特点及其武术文化内涵,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比较好地进行武术精神、武术道德与武术技术教学要求。

同时,在部分高校中武术理论课相对缺乏,多数学生不仅喜欢武术健身,而且对于武术技击也有着浓厚的兴趣。而高校武术教师总是在课堂上讲解的是武术功法与技术理论,忽视了当代大学生形成终身思想的健康理论的培养。因此,高校武术教学要面对的是有了新认知能力和体验层次较高要求的大学生,武术教学在突出技术和基本知识理论教学基础上,更应该积极培养学生武术道德、武术精神的形成,也更应该积极发展和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2.4 普通高校对中华武术文化的宣传与发展力度尚显不足

当前高校武术运动,应该以培养大学生武术道德、武术精神与武术技术并重,在取得大学生对武术发展的共识基础上,进而实现大学生的人人参与。在我们加强宣传中华武术文化的同时,积极引入适合当代大学生发展的武术项目。同时,积极成立了武术协会,将课堂教学与课外锻炼相结合,鼓励大学生自发练习武术。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除了正规课堂教学之外,很少有武术教师对武术协会的武术教学和发展进行有计划和有组织的安排。

2.5 场地、器材的增加滞后于高校扩招改革的步伐

从目前调查的情况来看,北京市高校中有武术专业用场地数量较少,武术器材也基本能应付上课教学使用;有一大部分院校武术场地缺乏、武术器材更新缓慢;近1/3的院校武术场地匮乏、武术器材破旧,使武术教学计划、教学任务难以保障。甚至有个别院校已经将武术课程砍掉,这些都极大的影响了高校武术的发展。

3 北京市高校大学生武术教学与武术协会发展改革的思路及对策

高校武术教学目标要促进大当代大学生武术道德和武术精神的培养,积极形成终身武术锻炼习惯的形成,因此武术教学与武术协会发展目标应当反映当前我国发展“文化兴国”战略。在通过改善武术教学环境,发展武术协会整体水平的基础上,增强当代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同时,让当代大学生体验武术精神,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逐渐养成良好以武术为主的锻炼习惯和生活方式也应该成为高校武术的教学目标。

进行武术教学与武术协会发展内容改革,优化武术教学教材的合理化是提高当代大学生学习武术兴趣的重点和难点。因此,高校武术教学与武术协会发展内容应以大学生的兴趣和倾向有的放矢,在武术教学与武术协会发展教学中应插入武术道德与武术精神的培养,同时注重攻防技术等教学内容,通过弘扬中华民族武术精神和优良的传统美德以及体现武术的技击特性来激发当代大学生习武的兴趣。

积极培养高水平的师资队伍,高校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是提升大学体育教学水平的关键。培养和提高武术教师应包括:第一,对武术教学理念进行重新定位,以武术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攻防技能为教学基础,积极培养学生武术道德和武术精神的形成,实现终身武术锻炼观念的形成;第二,课程改革要适应时代的要求,相应新时期“文化兴国”“武术强国”战略,在课程设置上,以体现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精髓的武术项目为主,结合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一些儿时尚的技击元素安排教学;第三,积极提高和维持武术教师专业技术水平,实现定期的培训和学习,补充武术发展过程中所需的新信息和新思维。

在教学软件提高的同时,学校积极加大武术专业场地的修建以及武术器材的更新,在确保教学硬件设施的前提下,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完成教学任务。

[1] 毛振明.探索成功的体育教学[M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2] 李秉德.教学论[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3] 孙长安.发挥知识分子作用实现中国武术科学化[J ].武当,2000(12).

[4] 陈东.武术套路意识探讨[J ].湖北体育科技,2004(4).

[5] 蔡纲.中国武术的分类[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5):66-67.

[6] 王智慧,蔡宝忠.对我国近现代学校武术内容及活动变迁过程的综合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10):1399-1401.

[7] 王智慧.我国学校武术的百年嬗变[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9:30-31.

G852

A

1674-151X(2012)06-106-02

投稿日期:2012-03-18

周亚飞(1978 ~),讲师。研究方向:武术教学。

猜你喜欢

武术大学生体育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老外学武术,疫情也拦不住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我们的“体育梦”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武术中的寸劲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