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跆拳道专项体能训练方法研究

2012-08-15

武术研究 2012年12期
关键词:步法跆拳道耐力

陈 鸽

(郑州大学体育系,河南 郑州 450001)

前言

跆拳道是一项竞技类体育运动项目,在我国已有15年的光辉历史了。短短的15年内,跆拳道运动员凭借着自身精湛的技术为国家争得荣誉,拥有不俗的成绩。自从跆拳道运动被列入2000年悉尼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后,世界跆拳道运动竞技水平在不断快速提高,竞争也日趋激烈,优秀跆拳道选手大多向着“全面性”的方向发展。随着各项目对体能训练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跆拳道项目的教练员对体能训练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近年来,随着国际间对跆拳道战术的运用越发重视,创新出各种具有灵活性和攻击性的打法,从此运动项目的整个发展趋势来看,已经成功地将原来技巧灵活的跆拳道运动过度到现有的高强度对抗的跆拳道运动,所以我们国家跆拳道竞技运动项目的开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本文通过分析跆拳道项目的特点及技能代谢特点,确定跆拳道项目所需身体素质特点,为选择合适的体能训练方法提供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界定的专项班的学生是郑州大学体育学院运动训练师资方向班跆拳道运动专项的学生。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了解高校跆拳道体能训练方法的现状,以及对体能训练方法的改进。

1.2.2 访谈法

通过对专项班学生面对面地交谈来了解运动员的心理和行为的心理学基本研究方法。

1.2.3 逻辑分析法

运用归纳法对相关资料进行整理与分析,对研究资料进行逻辑梳理,找出研究对象内在的联系,从而得出结论。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高校跆拳道项目体能训练过程的特征

2.1.1 体能训练的诊断和评价特征

对专项班学生运动队存在的共性问题与个体特征进行研究与分析,结合竞技跆拳道项目制胜因素来选取多个指标对运动员的身体形态、运动素质和机能进行测试分析。通过分析认为,应提高运动员的快速力量水平和转型灵敏性;发展均衡能力、提高力量素质和对自身力量的整合能力,比如上下肢、躯干与肢体;力量耐力与快速力量,加强肌肉间的协调性训练;提高专项运动员的有氧代谢水平,而有氧代谢水平低会直接制约机体承受训练负荷的发展和比赛能力的提高,由于膝关节损伤是运动员普遍的伤病,在围绕股四头肌进行系统训练时,建立起加固和养护整体关节的训练理念。

2.1.2 体能训练的周期安排特征

体能训练的阶段主要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恢复性体能训练阶段,主要任务是全面恢复运动员身体各运动器官的工作能力和运动机能,为承受大负荷的运动训练奠定好基础即运动器官工作能力和有氧代谢能力,针对运动员不合理的技术动作和用力结构来改进和学习主要的体能训练手段技术动作,并结合专项技术动作改进肌肉用力结构和协调性,对主要关节的肌群进行基础性的力量训练并改善其柔韧性。第二个阶段是基础体能训练阶段,主要任务是发展各个主要关节肌群力量,重点提高基础力量和耐力,保持对薄弱环节(膝关节和腰)进行加固性的力量训练和伸展练习,防止伤病出现;第三个阶段是专项体能训练阶段,主要任务是保持在最大力量的前提下,重点提高快速力量和快速力量耐力,结合专项技术和比赛需要加强步法和灵敏协调的训练比重;第四个阶段是保持体能阶段,这个阶段是比赛性练习上升为主要训练内容,加大专项体能训练的比例,保持已经获得的基础力量和快速力量,重点提高专项力量,更加突出个性化的训练,重视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重视对伤病的预防。

2.1.3 体能训练的个体化安排特征

个体化体能训练安排主要是对重点队员或者有伤病队员,需要根据重点队员的特点或伤病队员的伤病部位进行有效安排。例如某一同学左膝关节交叉韧带撕裂,则表现在其左膝关节外侧疼痛,跑步、膝关节完全弯曲、侧踢以及左腿支撑旋转身体有疼痛。据此可以分析得出其后交叉韧带松弛和股四头肌肌力不足导致膝关节稳定性减弱,现阶段有轻微炎症,只是负重,以左腿支撑旋转身体时疼痛加剧。针对此情况,在安排训练时采用训练前使用肌内效贴布改善胫骨下垂的现象,增加膝关节的稳定性以保护膝关节;训练后采用冰敷等改善淋巴血液循环来减轻左膝关节韧带疼痛,使用弹力带训练股四头肌、大腿后肌群以及臀部肌肉以没有疼痛为原则;注意上肢肌力增强和下肢柔韧性训练,做以功率自行车和健美操训练为主的有氧训练,加强心律遥测监控。

2.2跆拳道体能训练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2.2.1 身体形态与生理机能训练

2.2.1.1 关于腿法技术的专项体能训练

跆拳道项目取胜的关键是腿法,通过对跆拳道得分的分析,发现横踢、双飞等腿法技术得分占06年跆拳道世界锦标赛总分的81%。因此,我们国家跆拳道训练的重点应放在横踢技术动作上。横踢要有稳定的支撑,要求运动员身体非常稳定的前提下对对手发起快速进攻,这就需要在对运动员训练时加大稳固支撑力的训练,包括运动员能承受的最大力量和最大快速力量训练。而双飞与横踢恰好相反,它不需要有稳固的支撑力,所以比横踢难度更大。对跆拳道运动员核心支撑力、稳固支撑力和全身各部位协调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此运动有一特点,就是无论是连续进攻、高难度技术动作还是最后攻击都要快、准、狠,都要有很高的起速、变速运作要求。还要求运动员有灵敏的反应能力和空间移动能力。因此在专项体能训练时要加大此部分的强度。

2.2.1.2 针对步法技术的体能训练

一系列快速进攻动作或高难度技术动作都不可能离开步法,准确的判断力和战术的发挥都是由运动员步法的灵活性决定的。较为常用的步法有交叉步、前滑步、后撤步、垫步、上步等。首先,准确坚实的步法可使运动员保持身体平衡;其次,可以通过步法调整身体移动的距离,为下一动作的进攻提供合适的距离,也为回访提供载体。在对步法进行专项技术的体能训练时,结合步法的急停、急起、快速变换方向等特点,对全身协调能力和肌肉的反应能力进行专项训练,同时,也要运动员的肌肉能量代谢的调节。有了步法的调整,运动员可在短时间内变向,急停和急起,更重要的是通过调整步法、结合拳法实现高难度的进攻防守技能。

2.2.1.3 针对拳法的体能训练

拳在跆拳道进攻动作中是运用频率相当高的一个,然而拳法在这些年跆拳道的重大竞技比赛中得分并不高,基本得分为“0”。通过跆拳道竞赛规则可知,如使用正确的拳法姿势进攻对方正确身体部位即可得分,因此正确训练拳法是提升我们国家跆拳道队员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之一。体能训练时应该注重运动员使用冲拳进攻和防守的能力培养,尤其是对爆发力的训练,因为冲拳动作是爆发力的良好体现,要求很好的掌握冲拳的等长收缩。

2.2.2 身体素质训练方法

2.2.2.1 力量和灵敏度素质训练方法

跆拳道比赛的最大特点就是以下肢攻击性为主,瞬间的动作速度依赖于全身的爆发性、灵敏性和协调性。灵敏素质是进攻防守快速交替转换的基础只有具备了良好的速度与灵敏素质才能在比赛中处于主动地位,才能更好地为技、战术发挥创造条件。20秒左右提膝是一项反映运动员动作速度和力量速度的重要指标。在跆拳道专项素质训练中经常采用20秒左右提膝和20秒原地高抬腿跑作为力量素质训练和灵敏度素质训练的两个代表指标。立定跳远是测量运动员向前跳跃时腿部肌肉快速收缩的力量,是衡量跆拳道运动员下肢爆发力的一项重要指标,因此立定跳远也是跆拳道运动员爆发力的一个重要训练手段。每一节的身体素质训练课,20秒左右提膝和20秒原地高抬腿跑各做5组,每组间歇2至3分钟,立定跳远2组,每组10次。

2.2.2.2 速度和耐力素质训练方法

跆拳道比赛属于身体直接对抗的近身格斗项目,每场比赛分为3局,每局3分钟。运动员在比赛中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守都会消耗很大的体能,并且在进攻或防守运用的技、战术都有很多随意性和不确定性。转换速度快并且频繁使用各种攻防技术于实战中就要求运动员不但具备良好的快速力量和爆发力,还得具备快速、持续作战的能力。由此分析我们可以把800米和200米跑作为跆拳道运动员速度耐力素质训练的的手段,800米跑可以锻炼运动员下肢耐力的发展,而200米跑又可以作为运动员在快速对抗中具备速度的能力,从实战出发结合项目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速度耐力素质训练方法与手段。建议每周进行一至二次速度耐力素质训练,800米采用间歇训练的方法,共四组;200米采用重复训练法,可以进行六至八组。

2.2.2.3 柔韧素质训练方法

跆拳道是一项以腿进攻为主的竞技格斗类项目,对腿部和腰髋的柔韧性有极高的要求,它是动作质量和动作灵敏的前提和保障。尽可能地提高柔韧素质不但可以扩大攻击的范围和距离,而且有利于动作速度的发挥,由于距离和速度是呈正比例关系,即在同样的时间里,工作距离越长速度就越快。横叉和竖叉是反映运动员髋关节和下肢柔韧性的2个重要指标。因此在训练实践中应不断加强横叉和竖叉为主要训练手段的柔韧性练习。每节课都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柔韧素质训练,并且以动力性结合经历性练习为主。

3 结论

(1)跆拳道专项体能训练必须从实战出发,结合竞技跆拳道比赛的肌肉用力形式、能量供应形式和技战术的特点进行训练。

(2)跆拳道项目的拳法、脚法和腿法快速多变、动作的幅度大,需要加强步法的灵活性、关节伸展性、肌肉的柔韧性和身体的协调性训练。

(3)跆拳道专项体能训练过程,需要根据跆拳道运动员的比赛时间和初始状态对训练序列进行划分、训练方法进行筛选以及确定负荷趋势,注重运动员的个性化训练。

(4)在跆拳道专项体能训练中素质训练、速度训练、灵敏度训练占很大比重,更要加强耐力训练。

(5)在跆拳道专项体能训练中身体体能训练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速度力量柔韧耐力各个方面的结合更是息息相关的。

[1]王 兴,司虎克.体能训练理论与实践科学化探索[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3(01):8-10.

[2]孙晓玲.跆拳道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方法与手段[J].山东体育科技,2008(03):31-33.

[3]冀 琳.高校跆拳道专项学生体能训练方法的研究[J].内江科技,2011(12):172-173.

[4]姚 强,周帆扬.浅谈跆拳道运动员的体能训练[J].山西体育科技,2009(02):11-13.

[5]刘华伟,岳海灵.谈跆拳道体能训练的理论与方法[J].山西体育科技,2006(2):1-4.

[6]周财有,钟 辉,徐海虹.对2006年全国跆拳道锦标赛腿法技术运用的分析研究 [J].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7(1):125-126.

[7]杨煜琳,潘 冬,周 薇,等.跆拳道运动员身体形态机能指标的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9(2):63-65.

猜你喜欢

步法跆拳道耐力
嘻哈跆拳道
嘻哈跆拳道
多面好手 倍耐力全新Cinturato P6
嘻哈跆拳道
学书五步法
学书五步法
学书五步法
品味“翻译六步法”
3000m跑,锺练耐力和意志
如何在小场地上进行耐力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