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跳下“奥数”战车 奔向“运动”赛场

2012-08-15

运动 2012年5期
关键词:田径队奥数特长

石 峻

(浙江省乐清市育英学校,浙江 乐清 325600)

跳下“奥数”战车 奔向“运动”赛场

石 峻

(浙江省乐清市育英学校,浙江 乐清 325600)

1 案例背景

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简称“奥数”,是一项以数学为内容、以中学生为对象的国际性竞赛活动,至今已有50余年的历史。有关专家认为,只有5%的智力超常儿童适合学“奥数”,而能一路过关斩将冲到国际数学奥林匹克顶峰的人更是凤毛麟角。当今,“奥数”已成为中华大地上最有影响力的学科竞赛,从小学到初中,各地各校的奥数培训班如“雨后春笋”,许多孩子迫于家长及老师的压力,无奈地绑上了“奥数”战车,使得“全面奥数”风愈演愈烈,大部分孩子被迫离开“运动”赛场走进“奥数”赛场。强大的精神压力及大量的偏怪难题夺去了孩子们的睡眠和体育锻炼时间,使得孩子们的体质健康水平每况愈下,孩子的运动天赋受到了克制,运动能力、竞技水平逐年下降。面对这一现象,作为教育工作者如何面对,学校体育教育者如何面对,这是摆在我们面前不可忽视的一个教育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

2 案例描述

2.1 案例一:田径组门可罗雀,奥数组人满为患

育英学校是一所民办寄宿学校,为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学校从建校初就开设了兴趣活动课,每周4节,包括活动类、表演类、智力类等30余个项目,供学生选择。当时的热门项目主要集中在田径、篮球等体育活动类项目,来者还要经过班主任推荐、选拔、试训3个环节,一个辅导老师少则要带30来人,多则要带50来人,可谓人满为患。近年来,随着“奥数”热的升温,田径队、篮球队可用门可罗雀的词语来形容,每个小组人数都在10人左右,而且来参加田径、篮球项目的学生大部分是行为习惯差、身体素质差、无兴趣无特长的学生,而一些好的优秀体育苗子被卷进了“奥数”热潮,绑上了“奥数”战车。

2.2 案例二:“往事不堪回首”

教师节期间,一位曾在小学阶段田径队训练的学生来看笔者,他叫郑光辉,是2003年从学校小学毕业的一名体育特长生,如今他高中没毕业就在家继承家业,担当家族企业的老板。1.82米的身高,修长的下肢,是难得一遇的体育人才,可他为什么没走上体育之路?事情还得从小学四年级那年说起。

笔者是他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师,他刚进校的时候便发现了这位与众不同的体育特长生,好动,协调性好,善模仿,各方面身体素质都不错,于是便把他招募到了田径队训练。三年级那年,他的跳远成绩就能同高年级学生抗衡了,到了四年级,他代表乐清市参加温州市田径分龄赛就获得了10岁组男子跳远四项全能第一名。到了五年级,情况发生了变化,因为到了小学毕业的关键年(当时小学阶段是五年制),家长、班主任找到笔者,说孩子数学基础差,因初中招生考试又不考体育,学体育没有用,于是决定放弃田径训练,主攻“奥数”,以应付小升初考试。尽管反复劝说田径训练不会影响孩子学习,要为孩子的前途着想,对孩子来说,有坚实的田径基础,今后走体育这条路是条捷径,但还是无济于事,就这样该同学离开了田径队。小学毕业考试结果公布,郑光辉的数学成绩不仅没有提升反而还挂起了红灯,体育成绩也大幅度下滑。

回想在学“奥数”的情景,这位同学说:“往事不堪回首,那简直是叫折磨,本来数学成绩不怎么样,学奥数无异于将我的不足暴露于同伴面前,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的培养反而是打击。”“在‘奥数’班学习一年,不仅数学成绩没有提高,反而还退步了,真的后悔当时放弃田径去学‘奥数’。”

2.3 案例三:“是否还会重复昨天的故事”

赵一墨是田径队一名队员,今年读三年级,身高不算太高,但有运动天赋,反应敏捷,下肢爆发力好,尤其是短距离项目非常突出,是第14届、15届连续两届校运动会60米金牌得主,运动能力在同龄队员中算首屈一指,一二年级一直在田径队训练,但本学期开学来,没有来田径队训练,“转会”去了“奥数”班。听他同学说,赵一墨本身不喜欢学“奥数”,是那天兴趣小组报名时他妈妈来了硬逼他去学“奥数”的,他当时还哭着不愿去,后来百般无奈还是去了。

一次偶然的机会碰到了他妈妈,问及此事,他妈妈解释说:“孩子到了三年级,感觉他数学基础不太好,升初中时都要考“奥数”题,将来升初中的时候会吃亏的,现在三年级刚好有‘奥数’兴趣小组开起来,我还是让他去学学‘奥数’,为今后早作准备。”

2.4 案例四:“我不学‘奥数’同样也很优秀”

杨杨是今年刚从学校初中毕业的一名体育特长生,今年她以优异的成绩被温州中学体育特长班录取。杨杨的体育特长是田径,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跟随笔者练田径一直到今年初中毕业,整整9年。杨杨没有放弃,也没有退缩,9年间参加的校运会,只要是她参加的比赛项目金牌全部被她垄断,她先后参加过乐清市六届中小学田径运动会,共获得过8枚金牌,参加温州市少儿田径分龄赛、温州市中学田径运动会也获得过4次冠亚军。今年参加浙江省第九届少儿田径运动会获得了200米第二名和100米第4名的优异成绩,用她的一句话说:“别人在学习上有成就,我能在体育上有成就,我不学‘奥数’同样也很优秀。”

杨杨在小学的时候练田径家长也不太支持,也就是她在小学毕业的那一年,她爸爸妈妈看到别的同学都在学“奥数”来应对初中招生考试,心里很着急,也曾经要杨杨放弃田径训练,因为孩子的坚持和执着,不但学习成绩稳居班级、年级前茅,体育成绩也非常突出,就在今年中考,她文化成绩考了640.5分,100米、200米专项成绩也达到了二级运动员水平,省内很多知名高中向她抛出了橄榄枝,她最终选择了温州中学。

3 结 论

奥数无疑增加了孩子的负担,束缚了孩子个性特长发展,剥夺了孩子休息和体育锻炼时间。笔者呼吁解放孩子,让孩子来到操场,来到大自然,来到阳光下,还孩子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

4 案例反思

4.1 别把孩子绑上“奥数”战车

有人把“奥赛”比作一场金字塔登顶淘汰赛,最后登顶的只有少数人,事实也确实如此。用一组数据可以分析“奥数”金字塔的登顶概率:2008年温州市中考考生人数约为8.8万,最后上温州中学数学班人数为30人。也就是说,在所有考生中能够挤进数学班概率不到万分之四。2008年浙江省普通高考报名人数为36.44万人。来自教育部门的信息表明,去年浙江省考生中,因为奥数获奖取得清华北大保送生资格的仅48人,在浩浩荡荡的高考大军中,因为奥数得奖拿到清华北大“敲门砖”的不到万分之二。可见,一些学校为了片面地追求升学率,实施“全民奥数”策略,这样不仅违背了教育规律,扼杀了学生个性发展,还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学习负担及身心压力。参加“奥数”学习,无形地剥夺了学生休息时间及锻炼时间,学生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得不到保障,损害了学生体质健康发展。

但我们绝不能因此把奥数置于死地,因噎废食地彻底告别奥数,我们必须清醒地面对一个事实,自从第一届IMO-“国际数学奥林匹克”1959年在罗马尼亚举行以来,IMO为发现数学人才做出了贡献,许多IMO优胜者后来成了杰出数学家,如沃尔夫奖获得者卢瓦兹、菲尔兹奖获得者德林菲尔德、约克兹、博切兹、高尔斯、马古利斯、拉佛阁等。因此,正常的奥数就应该正常地进行,应该是从发现孩子的数学天赋的时候,而不是人为规定小学、初中、高中,最为关键的是我们不能把不愿意、无兴趣的孩子绑上“奥数”战车。

4.2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体现“课标”理念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及“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两个基本理念。这就要求我们一线体育教师在注意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同时还要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上述案例中,郑光辉、赵一墨同学是典型的有个性的个体,他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重视,他的“兴趣”“特长”没有得到发展,这有悖于新课程理念。郑光辉没有沿着体育这条路走下去,他的潜能没能发挥出来,尽管他已成为私营企业的老板,但在他心灵深处留下的遗憾是无法填补的,但作为一个体育教师对失去一个优秀体育人才也深感内疚。

4.3 坚持以人为本,贯彻“生本”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最重要和最根本的就是要贯彻“生本”教育思想,“生本”教育思想要求我们要把学生具体化为具有不同个性需求的学生,具体考虑不同个体、不同阶段的不同需求,感受每个学生需求的多样性,尽力以我们的教育服务满足他们的多样化需求,从而使他们每个人感受各自不同的愉悦。我们教师工作和服务的对象就是学生,学生是发展的人,发展一方面说明学生拥有无尽的潜能,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相信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潜能,挖掘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跨上新的台阶,获得成功的体验。同时,要求我们树立科学的人才观,不能以单一标准即分数成绩来衡量学生,而结果是培养了大批高分低能的应试型选手。“全民奥数”热现象的出现,正是学校因追求分数或成绩的表现,它扼杀了学生个性特长发展。因此,我们必须首先把自己从分数中解放出来,不以分数去作为衡量的唯一尺度,这样学生才能从分数中解脱出来。让那些不爱“奥数”、喜欢运动的孩子回到运动场、来到太阳下强健体魄、挥洒自己的特长、展现自我。

4.4 重视“全面发展”,关注“特长发展”

笔者认为两者应当是相辅相成的。全面发展是指学生的德、智、体基本素质,是缺一不可的。不存在因强调全面发展而忽视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问题。“奥数”学习的指向是发展智力,只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一方面,德、智、体三者都有不足之处,有人认为德育最不足,而笔者认为最不足的是体育,尤其是学生的体能不强,这与强国必先强身不符,但三者都受到“应试教育”的制约而发生扭曲,学生的个性特长在选择和发展上也缺乏机会和时间,其实学校各类兴趣小组、体育特长班的开设为学生个性特长发展搭建了很多平台,也为学生个性特长发展提供了很多发展机会和时间。因此,针对当前教育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我们教师所该做的就是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身上所存在的特质与专长,并尽可能地创造条件为他们的这一特长提供成长的舞台和机遇,而不是为了单纯追求文化成绩而抹杀了学生的这些特质和专长。

总之,在我们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生为本,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及不同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尽最大的力量帮助他们确立和达到自己所期待的人生目标。

G807.0

A

1674-151X(2012)03-095-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2.03.045

投稿日期:2011-12-19

石俊(1969 ~),中教高级,本科。研究方向:学校体育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田径队奥数特长
2021年最后悔的事
2021年最后悔的事
老板的特长
没有特长怎么办
除田径队俄代表团全数战里约
钱就是特长
奥数是不是数学
如何判断孩子的兴趣与特长
一年级奥数测试题
一年级奥数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