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不同年龄段体育教师职业心理变化规律

2012-08-15姚连涛

武术研究 2012年11期
关键词:心理特征体育教师心理

姚连涛

(东北大学体育学院,辽宁 沈阳 110000)

体育教师职业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职业。由于户外工作的特殊性,逐渐使体育教师形成了鲜明的心理特征,诸如广泛的兴趣、良好的气质、丰富的情感、综合的能力、坚强的意志等,这些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且其作用深刻而持久。若从微观的角度考察,不同年龄的体育教师在心理特征方面是有较大差异的,这种差异可以通过扬长避短、互通有无的加以改善,以便构成一个老、中、青相结合的体育师资队伍。

体育师资队伍是一个多层次、多结构、多要素的动态综合体。就年龄结构而言,老、中、青三结合是最佳的组合,具体到每个体育教研组或教研室都是如此。根据我们了解的情况:目前,我国体育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呈年轻化趋势,是一种好的兆头。在一个群体中由于年龄差异,自然带来个体需求的不同,以至影响到心理上的变化,在这里将对不同年龄段体育教师的职业心理差异做初步考察。

1 青年体育教师的职业心理特征

1.1 立志心理

青年体育教师思想活跃、工作热情、富有朝气,是体育师资队伍中的未来和希望。青年体育教师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其着眼点就是立志。从生理上讲,立志为衣食之寄托,立身之根本;从心理上讲,立志实为立业,是青年体育教师成长的基本心理特征。调查中发现:立志主要从两个方面表现出来:(1)立志做一名体育教师。近年来,大量调查资料表明:体育院校毕业的学生绝大多数不愿意到中小学去任教,只有少数毕业生有当体育教师的志向。这与办学方向、专业思想教育、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等多因素有关,这里不展开讨论。(2)成为一名体育教师,立志搞好本职工作,期望“三十而立”。青年时代的立志,对于今后的人生都具有重要意义,许多优秀体育教师的成长都具有这样一个鲜明特点。目前,在就业的压力下,体育师资队伍中的流动与流失现象明显得到遏制。

刚参加工作的青年体育教师愿意参与本专业有关的比赛、裁判、研讨会以及各类训练班,目的有两个:(1)为了展示自己在体育方面的才华;(2)为了熟悉业务和提高能力。据调查:青年体育教师的第一需要就是业务提高,要求脱产学习和在职进修的人越来越多,高校的体育教师追求硕士、博士学位;高中学校以下教师逐渐要求专科、本科学历,以适应21世纪学校体育发展的要求。但从基层青年体育教师业务水平看,重技术、轻理论的现象还比较严重。

1.2 顺从心理

由于青年体育教师刚刚走向社会,走向体育工作岗位,缺乏工作经验和实际锻炼,需要过教学、训练和科研三大关口,这往往使他们感到压力大、困难多,书本的知识用不上,角色转变慢。但从另一个角度讲,青年体育教师思维敏锐、虚心好学,能较快地顺从体育教研组或教研室的一般要求。绝大多数青年体育教师服从命令、听指挥,独立性较弱、依赖性较强。多数青年体育教师希望在各方面能得到中、老年体育教师的传、帮、带,做事情时愿意让他们“压阵”,用青年体育教师自己的话说就是:“他们坐阵、我们有底”。这种顺从心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教研组或教研室群体实行“老、中、青”三结合的必要性。

1.3 自由心理

青年体育教师在人生观、世界观及体育观等方面正处于日趋成熟阶段,他们希望“自由”的发展,突出个性,不受或少受条条框框的限制,这是青年体育教师进行创造性劳动的良好开端。这里所说的“自由”不是无政府的自由,而是在“教师规范”的前提下,广开思路、开动脑筋、勇于创新、不断进取。我们所接触的一些青年体育教师多数谈吐自如、落落大方、教学特点鲜明,不落俗套,并发表了一批有学术价值的科研论文,对指导实践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与此相反,也确有一少部分青年教师把当运动员时的某些不良作风带在身上,自由散漫、工作松懈、说话不讲方式方法,难为师表。

1.4 向上心理

刚刚走向工作岗位的青年体育教师都希望自己在事业上大展宏图,从内心深处产生了一种积极向上,不畏困难的良好品质。从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靠进党组织,热爱本职工作,为人师表,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业务上肯钻研,从教学、训练的一点一滴做起,踏踏实实,勇于探索,敢于标新立异。从近年来所观摩的不同层次的“优秀体育课”中发现,绝大多数为青年教师。从中得出两个最基本的结论:(1)以老带新见成效,青年教师的成长离不开中、老年教师的关心和帮助;(2)青年体育教师自身的努力,平时注重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提高和完善。

2 中年体育教师的职业心理特征

2.1 多思心理

进入中年的体育教师从言行中表现出稳重、自信的特点,在思想上表现为成熟、多思的特点,具体地说:第一,中年体育教师年富力强,勤学苦练,勇于探索,讲求实效,这样使得他们比较容易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里仅2011年6种全国中文体育核心期刊第一季度的发文情况看,共发文232篇,按年龄统计有159篇论文出自中年体育教师之手,占68.5%,说明这个年龄段的体育教师在教学、训练和科研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第二,中年体育教师思想比较活跃,思维方式多样化,情感情绪变化复杂化,再加上有一技之长,因此,多数中年体育教师在统一意识和组织观念方面不强,难于集中他们的意志。第三,中年体育教师由于体力和技术上或多或少的在减弱,以及承上启下的社会作用,促使他们多思善虑,常常瞻前顾后。

2.2 自尊心理

中年体育教师是自尊心理最强烈的时期,他们有较强的上进心和求胜欲,希望自己所主持的各项体育工作能走在学校或同行的前边,常常是不动声色地付诸于实际行动之中,具有较高的责任感和荣誉感。近年来,对沈阳体育学院攻读“国内访问学者”和“骨干教师进修班”的部分中年体育教师职业态度调查了解到,绝大部分教师对在职学习和提高持积极的态度,认为不断掌握新知识是自尊、自爱和自强的具体体现。从总体看,中年体育教师自治、自控意识很强,能够严格要求自己,平时特别注意自己的仪表和言行,不愿意听到“某体育老师不修幅度、粗鲁武断”等片面评价。在自我意识不断增强的同时,也反应出一些弱点,其中“主观自我”的砝码偏重,因此,往往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实际水平和能力,甚至会出现“同行是冤家”的不良现象。

2.3 求实心理

中年体育教师从兴趣、爱好、情绪和需要等心理指标看,已进入较稳定的阶段,因而表现在体育工作中讲求实效。在一次谈话中了解到:中年体育教师在工作中一般已形成几套程序化的模式,对自己所分管的工作了如指掌,尽心尽力,承担着较为繁重的教学、训练和科研任务,并占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地位和作用。调查了解到,中年体育教师普遍存在着:趁自己在有利的年龄阶段,尽快把业务搞上去的心理需要。他们希望对自己所取得的成绩给予公正的评价,因此,评定职称对他们有较大的意义,13.5%的人希望破格评职,不愿意留在同行的后面。

一般说来,中年体育教师能力强、水平高,他们不满足于现状,不管场地、器材、设备怎样,不管严寒酷暑,刮风下雨,即使处在最不利的环境中,也总是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克服困难,提高工作效率。这一点在农村学校中年体育教师中表现的尤为突出。在努力奋进中,往往也受到家庭负担的重压,有时有力不从心的感觉。但强烈的事业心和成就感驱使他们努力地去完成超过自身体力的任务。所以,一些中年体育教师的健康状况欠佳。对连云港市90名体育教师患腰病和痔疮的调查资料显示,患有痔疮的占65.08%,而肥大性脊柱炎占71.4%。有关体育教师健康状况的调查工作,在北京体育大学、河南省和重庆市等地也开展过,发现中年体育教师的各种发病率是比较高的,希望管理部门在使用体育教师的同时,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问题。

2.4 独立心理

中年体育教师正处在教学能力、训练能力和科研能力的较高水平时期,他们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无论是独立工作,还是协调工作,都表现出许多鲜明的个性,但他们更希望独立地进行工作,以展示自己的才华,树立威信。一次以“你是一个中年体育教师”为题,我们与几位大学的中年体育教师交谈,他们共同认为:说起工作吗,还算得心应手,在人际关系比较复杂的情况下,我们喜欢独立工作,因为现在的青年教师不好带,老同志又古板,要想协调工作,就得多动脑筋,考虑方方面面的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讲,不如单干。虽说这只是几位中年体育教师的心理反映,我们认为它从一个侧面透视了许多中年体育教师的“独立”原因。

3 老年体育教师的职业心理特征

3.1 青春心理

有人认为:体育教师的职业是“青春的职业”,意思是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将会越来越力不从心,无所作为。这种认识是片面的。诚然,老年体育教师由于生理的原因,不可能象青年时代那样体力充沛,具有很高水平的运动能力,但是,老年体育教师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仍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其中有些人还有某些发展,甚至还有重要论著和科研成果得以发表。在我们所接触的老年体育教师中,发现了这样一个共性问题:多数人仍保持乐观、开朗、直爽、活泼的性格。如果与其他学科教师相比,无论是健康状况,还是心理特征等表现,老年体育教师都占有较大的优势。大约有60%以上的人愿意发挥余热,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这一点在体育院校中表现得较为突出,反聘后继续任教技术课,有的任教理论课,还有的参与对青年教师的指导和培训工作,较好地发挥了老教师的“余热”。

3.2 安慰心理

老年体育教师大多都有30年以上的教龄,那么,直接和间接执教的学生数以万计,一批批学生能健康的走向社会,这本身就是对老年体育教师的极大安慰。我们曾与一些老年体育教师交谈过,他们深有感触的说:在基层工作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确实不高,但我们通过长时间的实干感动了领导,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了肯定,学校开展的一些活动,往往把我们放在较重要的位置上,这对我们是极大的鼓舞。平日里,老年体育教师希望自己的工作和人格能得到同行们的尊重和认可,同时,也愿意听到和看到更多的毕业生在各条战线上所取得的成绩,特别是自己培养的运动员创造了佳绩。这种心理倾向将给老年体育教师以愉快感和舒畅感。

3.3 留念心理

体育教师的劳动与其他学科教师的劳动相比,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造成了老年体育教师固有的一些认为:自己汗洒球场一生,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理应得到某种报尝。但也确有不少老年体育教师老当益壮,勤勤恳恳,始终坚持在教学第一线,他们希望在有生之年做好“传、帮、带”工作,将长期实践中所积累的经验,认真的加以总结,奉献给同行们,以其使人们给予相应的评价。长期以来,社会并没有忘记那些为体育事业做出过贡献的老年体育教师,如体育院校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学生毕业前夕学校总要请几位有丰富经验的老年体育教师,介绍他们从事体育教师的宝贵经验。这种举动目的就是教育毕业生端正对学校体育工作的认识,延续体育教育经验,像老年体育教师那样工作、学习和生活。

3.4 求乐心理

一些老年体育教师随着年龄的增长,引起了某些心理特征的变化,像求安静,忌动乱,教学工作已稳取胜。平时盼望环境优美点,居住宽敞些,福利多一点,自己有健康的身体,不用子女来服侍是最大的幸福。据调查,有63%的老年体育教师仍有锻炼的习惯,如早晨去环境比较好的地方散步、慢跑、指导大众体育爱好者;白天到活动中心打打牌、玩玩台球,也有的打网球和乒乓球,有的去钓鱼或远足等等,他们的实际行动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终身体育的思想。根据性格的不同,有的养花、养鱼、绘画、读报,有的善于品头论足,点评社会现象和问题,以解厌气,增进心理活动。

从总体看,不同年龄的体育教师在心理上都有各自的鲜明特点,老年体育教师经验丰富,在传、帮、带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但体力和技术已明显减退;中年体育教师年富力强,是教学、训练和科研工作的骨干力量,但工作量和家务负担过重;青年体育教师思想活跃,不受固有传统的限制,敢于标新立异,但缺乏工作经验,有时还很浮躁。从上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作为一个最优化的体育集体应由老、中、青三结合的结构,以增强其互补性。

[1]蔡宝忠著. 体育教师新论 [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2]郑日昌,陈永胜著.学校心理咨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猜你喜欢

心理特征体育教师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谈谈“如意提梁”创意色彩与文化心理特征
有这13个心理特征的人,可能有潜在家暴倾向
农村中小学生书法前期心理特征及其应对策略
医疗纠纷不同阶段患方主要心理特征及应对策略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