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了维护妇女的尊严——第九次《红楼梦》问卷调查

2012-08-15赵瑜山西大学太原030006

名作欣赏 2012年26期
关键词:凤姐红楼梦

⊙赵瑜[山西大学, 太原 030006]

作 者:赵瑜,山西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元明清小说和戏剧文学。

这是第九次《红楼梦》问卷调查,调查的题目是:你对“王熙凤毒设相思局”怎样评价?为什么?这个题目所指的故事内容,出自第11回“庆寿辰宁府排家宴 见熙凤贾瑞起淫心”和第12回“王熙凤毒设相思局 贾天祥正照风月鉴”。

这份调查问卷发出的时间是1996年、1997年两个年度内。共发出134份,最后收回129份,缺5份。这129份答卷,分别来自下列单位的青年人:山西大学中文系93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64人份;93级新闻专业本科生(含双招班数人)27人份;96级影视专业专科生18人份;山西省各地自动来函索卷者,包括农民、编辑、中学教师、党政机关干部等20人份。

在129份的有效答卷中,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种观点:

第一种是完全理解、肯定、赞扬王熙凤毒设相思局的举动,甚至为此“勇敢之举,拍手称快”,在整个毒设相思局的情节中,可谓“凤辣子的辣味十里飘香”。持此观点的人有58人,占总人数的44%强。他们一致认为:“王熙凤毒设相思局”,一般评价都以为足以表现王熙凤的心狠手辣,口蜜腹剑,正应了“最毒不过妇人心”的古话。这诚然是有它一定的道理,但我们认为,如果仅仅局限于这一点,就不太公平了。事实上,王熙凤这种行为是对封建男权社会一着有力的鞭挞,她“毒害”的并非贾瑞一人,而是对整个封建社会男性阶层的控诉。

试看《红楼梦》中的王熙凤,风华绝代,处事果断,大有“巾帼压倒须眉”之势,她曾独掌宁荣二府权柄,两府主奴,上上下下,莫不折服。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叱咤风云的女子,对其夫贾琏一次又一次无休止的寻花问柳之举,做出的反应也虽不过是在贾母面前哭诉一番,求得一时的安宁罢了。在封建贵族世界里,像贾琏玩弄女性,像多姑娘、鲍二媳妇、尤二姐等被蹂躏的女性,她也见得多了,也只好作罢。在强大的男权社会里,她其实也不过是一介弱女子,又能作出什么别的反应呢?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针对贾瑞对她的淫心,她内心的火山喷发了,她最终整死了贾瑞。然而,她心底流淌出的却是一个弱女子的悲声:为什么为什么生在这样一个男权至上的社会?为什么为什么女子是这样一种地位?这种心态显然是埋藏在她的心底里,从未能也不敢说出来,但她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不得不毒设相思局,让想吃天鹅肉的癞蛤蟆贾瑞死于自己的手下,这明明显显地是她的“变相”反抗的印迹。

从这个角度来看,王熙凤毒设相思局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她代表了一种女性的觉醒,力图在男权至上的社会中为女性争得一点立足之地,不愿甘做男性的玩偶。作为封建时代的女性,王熙凤具有超出那个时代和社会制度的思想,她精明强干,左右逢源,与中国传统女性的温良恭俭让不同,她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具有强烈的反叛和斗争精神,她敢于回击那些对她人身、人格进行侮辱的人。因此站在新时代的立场以当代的眼光来看,王熙凤是一个现代女强人的形象。她的“毒”,是作者以封建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来界定的,应当重新审视。

第二种是完全批判并否定王熙凤毒设相思局的。在“毒设相思局”中,凤姐一本正经地将好色之徒贾瑞戏弄了一番,这并不能说明王熙凤真的很正经。持此观点的有38人,占总人数的29%强。他们的看法是:王熙凤在曹雪芹笔下,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反面形象。她追求权势,贪婪爱财,肆无忌惮地追求享乐;在私生活方面也纵情无度,与贾蓉、贾蔷也有暧昧关系。她的“毒设相思局”并不能增加其清白。在贾府中,除贾母是她掌权的靠山,尚能尊重外,其他主子在她心目中,皆不屑一顾,“凭什么事,我说行就行。”因此,凤姐便确立了她在贾府中的实权地位,也助长了她为所欲为、说一不二的气焰。而贾瑞只不过是一名破落子弟、劣等书生,与凤姐出身名门、得宠专权的地位相比,实在是有天壤之别。在等级森严的贾府中,贾瑞的行为自然是对凤姐的大不敬,于是她处心积虑,毒设机关,置贾瑞于死地。而贾瑞只不过是一名自不量力、色迷心窍的登徒子而已,罪不该死。凤姐却一计紧接一计,采用了非常男性化的方法——“诱而陷之”,让贾瑞步步上钩,足见其凶狠毒辣的本性。王熙凤的确是一条美丽的毒蛇。可以设想,如果凤姐平时生活作风比较严肃而正派,那贾瑞再好色,他也不敢公然拦路调戏贾府里的当家少奶奶。从全过程来看,她对他不是正言厉色地批评,也不是好言相劝,循循善诱;却是调情、挑逗,使贾瑞在邪恶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卑劣的行径。

第三种是认为有对的一面,也有错的一面,对“王熙凤毒蛇相思局”的评价,应持一分为二的观点。持此观点的有31人,占总人数的24%强。

答卷人有的说:王熙凤是个正邪两赋之人,既是女儿国里的英雄,又是女儿国里的毒蛇。

有的说:“毒设相思局”虽然表现了王熙凤性格中狠的一面,但不能称其为“毒”,只能说是王熙凤争强好胜、泼辣个性的极致发挥。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通览《红楼梦》,王熙凤的性格总特征是一个“辣”字,但“辣”既含有泼辣干练、争强好胜的褒义,又含有心狠手辣、歹毒阴险的贬义。我们虽然说凤姐对贾蓉有暧昧之情,可那是人家凤姐的私事,不能因此就说她风流淫荡。既然凤姐不是那种水性杨花之人,又素有威仪,那么你贾瑞去调戏招惹,岂不是自讨苦吃?至于贾瑞之死,顶多问王熙凤个“防卫过当”之罪,不能因此而指责她“毒”。更何况贾瑞之死也有自己的责任,挨冻受惊之后,不好好养病,偏要照那个“风月宝鉴”,且不听道士之言,非要照背面不可,于是泄精丢神,招致呜呼哀哉。

有的认为脂砚斋批语说得好:“阿凤之为人,岂有不着意于‘风月’二字之理哉?若直以明笔写之,不但唐突阿凤声价,亦且无妙文可赏,若不写又万万不可,故只用‘柳藏鹦鹉语方知’之法,略一皴染,不独文字有隐微,亦且不至污渎阿凤之英风俊骨,所谓此书无一不妙。”(见第七回双行夹批)“毒设相思局”的情节,也正体现了这种创作特色。因此,我们对王熙凤“毒设相思局”的评价,不能一边倒。

第四种是两份批评作者写法的答卷,他们认为在“毒设相思局”的描写上有败笔,虽然在刻画王熙凤的思想性格方面,栩栩如生,但在情节设计上具体写法上,却不能令人满意。他们说:首先,从凤姐的整个性格来看,有许多不合情理的地方,例如:贾瑞向凤姐求爱,凤姐完全可以以封建卫道者的面孔对其斥责;如是,则贾瑞谅他也不敢想入非非,凤姐为何要背负一个暗害别人的罪名呢?其次,凤姐在“毒设相思局”的全过程中,一直未让他人得知自己的计划,而是以淫欲诱人,步步得逞。与贾瑞有约,假使贾瑞一旦自愿或者被迫说出凤姐与他有亲诺约会,那时岂不是凤姐也有口难辩了吗?精明干练出众的凤姐,却为何要冒如此大的风险而做出于己无益的事情呢?再次,尤其是贾瑞反复照专治邪思妄动之症的“风月宝鉴”,这种构思更落俗套,宝鉴正面是骷髅即空,背面是美人即色,且跛足道人又规劝贾瑞只照正面,莫照背面。说到底,这个情节的设计带有“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色彩,更有色即是空的佛教虚无主义,而且描写得又那样露骨粗俗,这就把中国小说传统的含蓄美丢掉大半,因此对王熙凤毒设相思局的描写,实在不该肯定。持此观点的只有2人。

此次问卷调查的结果,综合一观,发现有如下特色:

第一,不论持什么观点的答卷,对“王熙凤毒设相思局”的艺术成就,都一致肯定,评价极高。他们认为:这一章回的描写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从艺术价值来看,曹雪芹对王熙凤的刻画是相当成功的。作者通过丝丝入扣的细节描写,将一个封建贵族妇女阴险毒辣、工于心计的性格特征表现得入木三分,但作为一个女人,特别是一个长得漂亮、有才干、掌实权的贵妇人,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和尊严,她没有把这件事交由贾琏、贾政去处理,也没有痛斥贾瑞令其悔改,而是设下一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计策,通过不断给贾瑞期望,然后再捉弄、迫害之,用挨冻、勒索、泼粪等手段将其推向死亡的边缘,最后又用几钱人参末子去敷衍前来讨药的贾代儒,却又去向王夫人谎报是二两上佳的人参,用此方式断了贾瑞的生路。王熙凤的形象,活灵活现,跃然纸上。

从社会价值来看,这一故事情节又深刻地揭示了封建贵族家庭腐朽没落、道德沦丧、人伦败坏的现实,反映了人与人之间尔虞我诈、相互迫害的人际关系;同时也看到了王熙凤不甘心沦为另一个封建贵族的玩物,为了维护女性的尊严和地位,给予男尊女卑不平等的封建制度以猛烈一击,这正是封建社会里女性反抗精神的一种表现。如此描写,正体现了曹雪芹创作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即主张男女平等,反对男尊女卑。

第二,在完全理解、肯定、支持王熙凤毒设相思局的答卷中,有两份答卷写得语言流畅,论证有理。这两位答卷人,在全面详细地分析评论了王熙凤和贾瑞的思想性格之后,指出:这个情节写得非常出色非常成功。凤姐的安排极为稳妥,既斩断了贾瑞的非分之想,也保全了自己的名节,更维护了贾府的尊严。整个过程中除了她的几个亲近而不敢外传的人了解内情外,贾府里的其他主奴都是一无所知的。王熙凤能够智勇双全地巧设相思局,实在是为女性解放树立了一面光辉的旗帜。因而他们认为回目应改为“巧设”或“智设”。笔者认为这个建议不无道理,颇为独到。

第三,不少答卷人,能够联系个人实际或社会实际加以评价。例如,有一位女性青年如是说:

王熙凤作为女性,面临这样尴尬局面,采取这种方法保护自己,而又不张扬出去有失体面,如此安排,真正十分得体。她的行为只是为了惩戒贾瑞,因他屡教不改才逐步加重处罚,否则面对死缠活绕的贾瑞,凤姐怎能保全自己的清白呢?对于色欲熏心、卑劣无耻的人,这样的处罚毫不过分,而且还能警诫世人,至少可以警诫贾府里的男人们。现代女性虽然现在能和男性一样公平参加社会竞争,但在日常生活中工作中不免会有来自方方面面的骚扰或侮辱。对于当代女性来说,王熙凤的处理方法确有可借鉴的地方。

那么,究竟如何评价王熙凤“毒设相思局”的举动呢?是耶?非耶?首先就要弄清楚王熙凤在《红楼梦》中的地位及影响。

学名王熙凤的凤姐,人称“凤辣子”。她是贾琏的夫人,贾母的嫡孙媳妇,王夫人的内侄女,荣国府的当家奶奶。是小说中最主要的人物之一,全书竟有一半以上的回次写到她,回目见名的就有16处之多。其中11次属于前80回,5次属于后40回。首先在第2回中便有约略介绍;第3回正式出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第5回“凡鸟偏从末世来”一首判词和“红楼梦”曲(聪明累)一支,概括了她的身世及命运归宿。因为她有“男人万不及一”的才能,“模样又极标致,言谈又爽利,心机又极深细”(第2回)和“少说些有一万个心眼子”(第6回),所以才有“王熙凤毒设相思局 贾天祥正照风月鉴”的描写(第11回、第12回)。她是“脂粉队里的英雄,连那些束带顶冠的男子也不能过”她,从小“就有杀伐决断”的气概(第13回),曾经治理荣国府,协理宁国府,“威重令行,心中十分得意”(第14回),充分表现了她的才干魄力。第15回“弄权铁槛寺”,可看出其权术计谋、心狠手辣,闹得“张李两家没趣,真是人财两空”,她却坐享了赃银三千两(第16回)。贾府里的管家奶奶们,个个难缠,“坐山观虎斗”、“借剑杀人”、“引风吹火”、“站干岸儿”、“推倒油瓶不扶”,都是全挂子的武艺,而王熙凤却敢“闹了个马仰人翻”。“王熙凤正言弹妒意”,贾环只有“唯唯”,赵姨娘也不敢则声(第20回)。就是她的丈夫贾琏,也要让她一射之地,她软硬兼施,管得贾琏服服帖帖,所以才能上演一出“俏平儿软语救贾琏”的故事(第21回)。哪怕是唱戏摆酒、组织诗社、宴请刘姥姥等,都少不了凤姐的插手(第22回、第24回),甚至“贾芹管十二个小沙弥并十二个小道士”,贾芸管种大观园中的花木等,走的都是凤姐的后门,求贾琏没用(第23回、第24回)。第43回“攒金庆寿”和第54回“斑衣戏彩”,可以看出凤姐在老祖宗贾母心目中的地位和作用。谁知在大家凑份子为她做寿之际,却发生了贾琏与鲍二家的丑事,于是“变生不测凤姐泼醋”,又是贾母做主让贾琏赔了不是(第44回)。从第67到69数回,集中地描写了凤姐摆布害死尤二姐的全过程,包括“讯家童”、“大闹宁国府”、“借剑杀人”等重要情节,更加充分地生动地揭露了她“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的心机和手腕。是的,在贾府里上上下下,没有不恨王熙凤的,邢夫人、尤氏、林之孝家的、赵姨娘、费婆子等都以不同的方式表示了不满。“魇魔法姊弟逢五鬼”,赵姨娘要借马道婆之手除掉凤姐(第25回);“辱亲女愚妾争闲气”时她已无力处理,还被人咒为“巡海夜叉”(第51回);“嫌隙人有心生嫌隙”,连她正经婆婆邢夫人都嫌弃她(第71回)。从此以后,王熙凤急剧地从权位的顶峰滑到低谷,即便如此,“天天还是察三访四,自己不再肯看破些且养身子”(第72回)。在参与了“抄检大观园”(第74回)的大举动之后,便一蹶不振,走向败亡了。以及后四十四回中因坐利放债而致祸抱惭和家族败落心劳力拙等情节,都表现了她的遭际和结局是十分悲惨的。此外,机智、幽默、诙谐也是凤姐性格中的一个鲜明特色,她无论是与姑嫂姐妹,以至长幼尊卑各色人等的言谈交际当中,在整个《红楼梦》中俯拾皆是。

以上我们把王熙凤在小说中的地位和影响,做了个梗概叙述,可以明确地说:她是一个贯穿全书的主要人物,是贾府里年轻的当权派,是小说中女性人物群体里与男性世界关联最多的人物,是写得最复杂、生动、新鲜的女性形象,也是《红楼梦》塑造得异常成功的人物之一。因此任何一个读者读了小说之后,都认为凤姐是全书很引人注目、深刻脑海的一个代表趋于没落的封建阶级的典型形象,作者对她那做什么和怎样做的描绘,是最最出色和最最成功的。可见,在作者的创作构思中王熙凤占着显赫的位置,如果抽去了这位“台柱式”的人物,贾府将“忽喇喇似大厦倾”,《红楼梦》的艺术结构和思想倾向也就失去了平衡。那么,曹雪芹对王熙凤究竟是褒还是贬?是赞美还是批判?是作为正面人物来写,还是作为反面人物来写?

长期以来,在红学界尤其是一度时期在整个社会上,是把王熙凤当做彻头彻尾的丑恶的个性鲜明的反面人物的典型看待的,当然也有少数人坚持王熙凤是正面人物典型的观点。我们认为,这种只见森林、不见树木,或者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观点,都是片面的,因而也是错误的。笔者在长期的《红楼梦》教学与研究中,也曾是持前一种观点的,经过此次问卷调查的整理、综合、分析、研究之后,发现当代青年的红学观,颇为发人深思,他们提出的某些观点值得借鉴。

平心而论,就全书来看,作者刻画王熙凤不是为了某种观念的东西而忘掉了现实主义的东西,他没有把王熙凤的思想性格简单化、脸谱化、概念化、漫画化,而是用语言和行动体现在形象之中而不是形象之外。因此,就形象的总体看,作者基本上是贬不是褒,是批判不是赞美,但有时又贬中有褒,批判中有赞美,具体到某个场合某种事件上又是全褒全赞美。通览《红楼梦》,可看出作者表现了她的“辣”性,她口辣、手辣、心辣。但她的“辣”性,有的地方是泼辣干练,有的地方是辛辣幽默,有的地方则是毒辣残忍。那么,针对“王熙凤毒设相思局”这段故事情节来说,应当如何评价呢?笔者完全赞成第一种观点,答卷人的见解相当深刻,也很有说服力。

最后,还是借用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鲁迅的话来作结:“至于说到《红楼梦》的价值,可是在中国的小说中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其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总之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王熙凤,就是这样塑造出来的“真的人物”。

王熙凤,作者描写她时“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好中有坏,坏中有好,这是一个“真的人物”。既是真的人物,我们就应当按真的艺术来评价,笔者兴之所至,情不自禁,于是,写下了下面的“真的人物赞”:你自幼假充男儿教养,还起了个“学名王熙凤”,你的绰号真多,什么“凤姐”、“泼皮破落户”、“凤辣子”、“给事中”、“巡海夜叉”、“破落户”、“辣子”、“烈货”等等,每个绰号都有深刻的意蕴。

论你的外貌,模样非常标致,“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平时打扮总与各位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是一位出挑的美人。

论你的口才,伶牙俐齿,十个会说话的男人也说不过你。不管什么场合说的话,总是说得那样得体:有时说得很甜蜜,有时说得很泼辣,有时说得很诙谐,有时说得很粗野,有时又说得非常典雅。你堪称18世纪的语言大师。

论你的气质和思想,你“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都占全了。”“凭是什么事,我说要行就行。”说一是一,说二是二,没有人敢拦你,这就是你的思想模式。

论你的才能,确是“脂粉队里的英雄”,“心机又极深细”,无论是在“王熙凤毒设相思局 贾天祥正照风月鉴”(第12回)中,还是在“尴尬人难免尴尬事 鸳鸯女誓绝鸳鸯偶”(第46回)中,都体现了你是贾府里的精英,事情处理得可谓应对进退,有理有节,举措得体,料事如神,化险为夷,无懈可击。尤其是“协理宁国府”那样纷繁复杂、困难重重的大事,一个二十来岁的少妇,你竟然处理的得心应手,很快使宁国府由乱走向治的局面,充分显示出你的组织管理才能。难怪伟大的历史人物毛泽东曾经赞赏说:“王熙凤有总理之才。”

论你的欲望,却是五毒俱全,欲壑难填。一是媚上压下,诡计多端;二是唯利是图,贪污受贿;三是残忍狠毒,两面三刀;四是剿抚两用,应对自如;五是放荡市侩,极度权势。一言以蔽之,你确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啊!

总之,在大观园里,你在哪里出现,哪里的空气就活跃起来,就常常有了热闹和欢笑,或者是悲哀和嚎叫。作者用如椽大笔把你刻画得宛如真的人物,奇呀,真奇呀!“其描绘人情,雕刻物态,真能抉肺腑而肖化工,以为文章之奇,莫奇于此矣!”(孙桐生《妙复轩评石头记叙》)是的,曹雪芹是一位“奇人”,《红楼梦》是一部“奇书”,王熙凤则是一位“奇妇”。人们爱你,人们又恨你!

猜你喜欢

凤姐红楼梦
势均力敌,也有友谊
《红楼梦》处处都是慈悲
论《红楼梦》中的赌博之风
从《红楼梦》看养生
《〈红楼梦〉写作之美》序
续红楼梦
别样解读《红楼梦》
续红楼梦第十二回 张金哥拦舆投控状 夏金桂假馆诉风情(1)
人心买卖
也拿凤姐来说“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