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宁波市“2011·06”持续性暴雨分析

2012-08-14颖,许

浙江水利科技 2012年6期
关键词:雨量宁波市降水量

王 颖,许 洁

(宁波市水文站,浙江宁波315016)

1 问题的提出

宁波是浙江省城市化程度最高、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异常现象不断出现,宁波市也频繁出现台风性暴雨、梅雨期暴雨、突发性暴雨和风暴潮侵袭等异常天气。2011年6月,受高空西南暖湿气流和低空切变影响宁波市连遭4场暴雨袭击。

本文根据4场暴雨发生的时空分布以及暴雨特点等方面为切入点,结合历史资料对4场暴雨的特性及重现期进行了分析。经过对比分析,对掌握该地区梅雨期暴雨成因及特点有了进一步认识,为宁波市以后的防汛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2 区域概况

宁波市位于浙江省东部,长江三角洲南翼。地势西南高,东北低。西南部为天台山和四明山区,东北部和中部为甬江平原,南部为象山港、三门湾港汊地区。姚江、奉化江为甬江2大溪流,在宁波三江口汇合后称为甬江。流域面积为4 518 km2,主流长133 km。气候特点是:季风交替规律显著,气温适中,四季分明,光照较多,热量丰富,雨量充沛,空气湿润。同时,因濒临海洋,受明显的海洋影响,温、湿条件比同纬度内陆季风区优越,是我国自然条件最优越的地区之一。但也易受台风影响,产生洪涝或干旱,平原地区受季风影响明显,容易出现干旱缺水等灾害。

3 “2011·06” 暴雨情况

3.1 暴雨成因

2011年6月,受高空槽发展东移、西南暖湿气流加强和地面低压发展等有利的天气环流形势,以及从地面到高空不同高度和不同尺度的天气系统共同作用的影响,为暴雨的发生提供了充足的水汽和热量,造成宁波市从6月3—21日普降暴雨,局部发生特大暴雨 (以下简称 “2011·06”暴雨)。6月正是该地区梅雨期,雨量本来就较充足,加上此次连续暴雨,引发了多地区洪涝灾害,给防汛工作带来较大压力。

3.2 暴雨时间分布

本次降水历时较长。6月3日开始降雨,6月21日结束,宁波市面平均降水量396.0 mm,是同期多年平均降水量 (127.1 mm)的3.1倍。这期间共有4场明显强降雨,第1场6月3—7日,平均降水量114.1 mm;第2场6月9日,平均降水量24.2 mm;第3场6月11—19日,平均降水量242.1 mm;第 4场 6月 21日,平均降水量 13.7 mm。“2011·06”暴雨中心区各代表站过程降水量见表1。

表1 “2011·06”暴雨中心区各代表站降水量统计表 mm

3.3 暴雨空间分布

此次暴雨空间分布不均,从流域分区看,姚江、奉化江及甬江干流区、入曹小区降水量较大,象山港及三门湾区降水量相对偏小,全市流域分区降水量与同期多年平均比较情况见表2。

表2 全市流域分区降水量与同期多年平均比较表mm

从行政分区看,降水主要分布在余姚、慈溪、奉化山区一带,降水量在400~500mm,部分站点大于500 mm。市区、宁海、象山降水量较小,降水量在300 mm左右,部分站点超过400mm,全市行政分区降水量与同期多年平均比较情况见表3,全市降水量等值线见图1。

表3 全市行政分区降水量与同期多年平均比较表mm

图1 “2011·06” 降水量等值线示意图

3.4 暴雨中心及强度

“2011·06”暴雨中心位于甬江流域姚江段,此次暴雨中心区内14个雨量站有1个站最大1 h雨量超过30 mm;6个站最大24 h雨量超过100 mm;2个站最大1 d雨量超过100 mm,暴雨中心区各站时段雨量见表4。由表4可知,此次暴雨强度不大,主要由于属于梅雨期暴雨而不是台风雨所致。

表4 暴雨中心区各站时段雨量表 mm

4 暴雨重现期估算

4.1 不同时段降水量

此次降水为长历时暴雨,暴雨量大且范围广,本文选取甬江流域姚江段的庵东站、余姚站,奉化江及甬江干流区域的东岙站进行统计分析,余姚站最大7 d雨量排在历史第4位、最大15 d雨量排在历史第2位;庵东站最大7 d雨量排在历史第3位、最大15 d雨量超过该站历史最大值(见表5)。

表5 代表站各时段最大降水量表 mm

4.2 暴雨重现期

此次暴雨持续时间较长,并且与梅雨期叠加,使得部分地区降水量较大,选取暴雨中心带雨量较大的3个站为代表站分析此次暴雨重现期,具体计算成果见表6。

表6 代表站各时段雨量重现期表 a

从计算成果可见,“2011·06”暴雨在甬江流域姚江段的重现期较高,由于本次暴雨不是台风雨,降雨强度不大,所以最大1 d、3 d的重现期较小,在3~5 a一遇左右;但由于降水历时较长所以导致最大15 d雨量重现期较大,在50 a一遇左右。东岙站位于奉化山区,所以与一般台风暴雨相比并不是很突出,重现期在10 a一遇以内。

图2 余姚站年最大15 d雨量频率曲线图

图3 庵东站年最大15 d雨量频率曲线图

5 结 语

宁波市“2011·06”暴雨是一场比较特殊的暴雨,虽然暴雨强度不大,但具有历时长、总量大、分布范围广、暴雨中心分布不均并且与梅雨期降雨叠加等特点,实属罕见。通过 “2011·06”暴雨分析,对掌握该地区梅雨期暴雨成因及特点有了进一步认识:

(1)要正确认识暴雨的突发性、偶然性,即使在春季也应预防暴雨洪水的发生,居安思危,警钟长鸣。

(2)必须加强水文站网建设,提高水雨情信息采集和传输的时效性,建立暴雨洪水预报系统,最大限度地减轻特大暴雨引发的灾害损失。

(3)随着宁波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洪涝灾害带来的损失会越来越大,因此,应加强流域性洪水预报方案的研究,尽快建立和完善流域性特别是中小流域洪水预报预警体系。

猜你喜欢

雨量宁波市降水量
1958—2019年新兴县汛期降水量的气候特征
宁夏红柳沟流域水沙变化及产沙分析
成都市年降水量时空分布特征
资水流域及各分区面雨量及雨季特点分析
雷州市早稻稻纵卷叶螟迁入发生情况
一图看懂2020年宁波市政府工作报告
农业气象谚语在汛期降水气候预测的应用
1956—2014年铁岭县降水变化趋势分析
1970—2016年吕梁市离石区降水量变化特征分析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