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方害怕龙的技术民族主义

2012-08-09

环球时报 2012-08-09
关键词:民族主义新兴产业竞争力

印度《金融快报》8月8日文章,原题:为什么西方害怕中国龙的技术民族主义   去年12月,中国结束了政府采购中偏向本土创新产品的政策。此后,西方以为中国的“技术民族主义”将成历史。然而,北京最近又在强调战略新兴产业,这令西方警惕起来。

中国希望减少对进口技术的依赖以及专利费的大量外流,因此决定鼓励本土创新。使用本土公司技术的产品,将在政府高科技产品采购中享有优先地位。这种歧视造成本土和外国公司的分裂。北京还投入大量资源,推动研发和本土创新,旨在确立脱离全球品牌的“中国”技术标准。

中国的战略新兴产业包括7个领域:新能源汽车、节能和环保、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设备制造、新能源和新材料。显然,这些产业将成为该国的“核心”领域。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在中国经济下滑的背景下尤显重要。预计它们会刺激增长,提升工业附加值。

但是,北京这么做,会像西方所担心的那样,令国家主导的技术民族主义上升到一个新阶段吗?

西方认为,中国的技术和创新政策只是个幌子,类似于维持出口竞争力的做法,如补贴企业、提供优惠贷款等,目的是提高中国企业的全球竞争力———在西方企业看来,这些国家主导的刺激措施及货币政策是中国出口成功的主要原因。

这些看法正确吗?鉴于中国政府历来在经济增长中充当主角,上述看法完全可能是对的。不过,为什么国家参与推动技术和创新会让别国企业不满呢?

从7大战略产业来看,中国迄今尚无建树。这些领域的全球优势多数在中国境外,主要是在西方。对西方企业而言,中国国内市场代表巨大的商业前景,但若进入该市场受限,他们的未来前景会暗淡很多。长远而言,北京对战略新兴产业大规模投资,提升本土企业竞争力,超过西方同行,那么市场准入会变得更加困难。

在全球化世界中,国家可成为打造实力和促进增长的最大推动者。西方对此还不太适应。北京当然不会在乎。它将继续推动战略新兴产业,鼓励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就像以前在所有其他经济领域所做的那样。(作者阿米坦都·帕力特,乔恒译)

猜你喜欢

民族主义新兴产业竞争力
浅析民族主义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产业经济学及新兴产业群发展的思考探讨
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主义(观察家)
责任竞争力:企业可持续发展 的必选项
“民族主义”的老问题与新困惑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
三只猴子与新兴产业
避开新兴产业陷阱
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表
煽动民族主义情绪 被疑与政府演双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