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气压治疗联合踝泵训练预防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

2012-08-02李桂杰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三医院康复医学科吉林长春30033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年18期
关键词:气压置换术下肢

庞 灵 李桂杰 赵 航 (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三医院康复医学科,吉林 长春 30033)

随着人工关节置换术应用的不断增加,其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日益突出,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因此,及时有效的预防非常重要〔1〕。低分子肝素类药物可有效预防膝关节置换术后DVT发生〔2〕。本文在应用低分子肝素同时联合应用气压治疗及踝泵训练预防DVT的发生疗效满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纳入标准:①年龄≥45岁;②无糖尿病史;③无血栓病史;④术后病情稳定,12 h之内开始康复治疗。排除标准:①术肢静脉结扎、皮炎、坏疽或皮肤移植;②下肢严重畸形;③疑似已出现下肢静脉血栓;④下肢大部分水肿;⑤充血性心力衰竭、肺水肿;⑥血栓性静脉炎;⑦下肢严重动脉硬化:⑧不稳定高血压。根据入选标准,选取2009年4月至2012年3月早期接受康复治疗的85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手术方式均为膝关节前正中入路,均采用骨水泥固定。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43例,男25例,女18例,年龄40~53〔平均(47±5.8)〕岁;对照组42例,男20例,女22例,年龄42~54〔平均(48±4.1)〕岁;两组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术后12 h内开始应用低分子肝素(4 250 IU)皮下注射,1次/d,疗程10 d。观察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SCD expRessTM压力系统进行气压治疗,并联合踝泵训练物理疗法,即患者术后行小腿及足部气压治疗,3次/d,30 min/次,气压治疗结束后2 h进行踝泵训练,时间安排在早、午睡前。对照组患者常规用药基础上仅予气压治疗。

1.2.2 疗效判断标准 纳入患者统一在术后第14天进行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DVT的发生率、血管管径、血流速度、血管壁的情况等。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数据资料以±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观察组的DVT发生率6.98%(3/43)低于对照组〔23.81%(10/42)〕(χ2=4.647,P <0.05)。观察组的股静脉、腘静脉管径小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股静脉、腘静脉管径比较(±s,mm)

表1 两组股静脉、腘静脉管径比较(±s,mm)

与对照组比较:1)P<0.05

组别 n 股静脉 腘静脉观察组 43 9.3±2.71) 5.6±1.61)对照组42 10.1±0.5 7.1±2.2

3 讨论

膝关节置换术属于大型手术,患者经历手术、制动及卧床,具备发生DVT的高危因素〔3〕;如发生DVT将影响患者预后,增加经济负担,严重时可引起肺栓塞,易导致患者死亡,故对高危患者进行积极预防。手术后并发DVT的高发期是术后12~24 h,这一阶段静脉血栓形成后,临床表现不明显,故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应该尽早〔4〕。药物预防静脉血栓(如低分子肝素)副作用小,已普遍应用于预防骨科大手术后静脉血栓,疗效显著,可使关节置换术后并发静脉血栓降低50%〔5〕。

物理治疗包括足底静脉泵(VFP)、间歇气压装置(IPC)及梯度弹力袜(GCS)。为更加有效预防骨科术后DVT,国内外学者尝试各种物理疗法的联合方案,本研究认为气压治疗联合踝泵训练预防膝关节置换术后DVT的效果更好,比单独应用一种机械预防方法更有效。

气压治疗用于预防DVT,相当于从脚开始,由下到上的一个柔和挤压,促进远端的血液和淋巴回流;并且,间歇气压增强纤溶活性,可更加有效预防DVT形成〔6〕。但是,这种方法有其局限性,气压治疗是被动运动,下肢的肌肉没有主动运动,不会增加肌力,因此,应该配合患者有规律的主动运动,即踝泵训练,患者术后在护士指导下进行放松大腿肌肉、主动屈伸踝关节的踝泵训练。在没有引起膝关节疼痛的范围内缓慢用力,最大限度背屈踝关节,并保持10 s,让肌肉持续收缩,然后再最大限度地背伸踝关节,每组20次,每日3组,不能主动活动的患者由护士帮助完成踝泵训练。

踝泵训练在膝关节术后就可以应用,早期的关节活动能使高凝状态的血液流动增快,抑制DVT〔7〕。观察组采用主动被动相结合的物理疗法,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股、腘静脉的管径小于对照组,发挥了气压治疗与踝泵训练各自的优点。

总之,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在常规应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通过气压治疗联合有监督的踝泵训练,比单独使用一种物理治疗方案预防DVT的效果更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1 Lieberman JR,Geerts WH,Prevention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 after total hip and knee arthroplasty〔J〕.J Bone joint Surg Am,1994;76(8):1239-50.

2 杨 刚,吕厚山,高 健,等.低分子肝素预防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J〕.中华外科杂志,2000;38(1):25-7.

3 董纪元,李国宏,胡永成,等.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手术期的治疗分析〔J〕.中华骨科杂志,2000;20(8):476.

4 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预防骨科大手术深静脉血栓形成指南(草案)〔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9;17(2):118-9.

5 Heit JA.Low-molecular-weight heparin:the optimal duration of prophylaxis against postoperative venous thromboembolism after total hip or knee replacement〔J〕.Thromb Res,2001;101(1):163-73.

6 Pitto RP,Young S.Foot pumps without graduated compression stockings for prevention of deep-vein thrombosis in total joint replacement:efficacy,safety and patient compliance〔J〕.Int Orthop,2008;32(3):331-6.

7 别明波,赵志彩,田翠英,等.系统康复治疗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疗效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9;31(1):33-5.

猜你喜欢

气压置换术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看不见的气压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压力容器气压端盖注射模设计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反肩置换术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电渗—堆载联合气压劈烈的室内模型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