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国《BTR》杂志概况

2012-07-31卡林温克尔萨瑟编译

演艺科技 2012年5期
关键词:布景歌剧院剧场

文/[德]卡林·温克尔萨瑟 编译/施 端

德国《BTR》杂志(德文Buehnen techn ische Rundschau,意为“舞台技术汇编”,英文Stage Technical Review)创刊于1907年。在过去的100多年间,艺术发展、技术发展和社会发展三者之间相互影响,其程度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历史时期。《BTR》杂志见证了这段历史时期内舞台技术和剧场建筑的发展与变革过程。

杂志创立与发展

《BTR》杂志由德国舞台工程师协会(Association of German stage engineers)主办,该协会成立于1907年,现更名为德国戏剧技术协会(又译德国剧场及舞台技术协会,Deutsche Theatertechnische Gesellschaft,简称DTHG)。杂志的发展历程同协会的发展历程一样饱经沧桑,在某些时期甚至曾被迫停刊——早年停刊由于缺少文章,二战期间则因为缺少纸张且这段时期协会被临时解散。时至1949年,《BTR》杂志的出版开始步入正轨,其内容及版面得到了合理调整,以吸纳更广泛的读者群。

20世纪初,钢结构技术的发展促使舞台向三维空间推进。其中,旋转舞台对剧场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最为显著。一时间,布景能以非常快的速度运动,现实生活中的房间可以被完整地搭建出来。欧洲戏剧史中的自然主义艺术流派正处于这段时期。与此同时,电灯也得到了发展,照亮整个舞台瞬间变为可能。这对营造现实主义和三维空间具有重要意义。从此,舞台变成了游乐场所,舞台设计从手工操作发展成为艺术创作。由此剧场建筑也发生了变化,以适应戏剧新的社会角色。1900年前后的那些变革对当今的剧场样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为由德国州政府牵头出资建设且配备高科技设备的德国式专用剧场系统奠定了基础。

作为《B TR》杂志首批编辑之一的里尼巴赫(Linnebach)教授是著名的剧场主管和技术专家,在20世纪20年代参与建造过许多大型舞台。

1949年~1971年间担任《BTR》杂志编辑的沃尔瑟·昂鲁(Walther Unruh)教授继承了里尼巴赫教授的志向。“二战”期间,他曾担任技术指导。20世纪50年代,德国剧场已经破旧不堪,昂鲁重新创建了DTHG协会,他本人也成为重建剧场的领军人物。这些剧场都或多或少地沿袭了品字形舞台的主要特征,即采用较为复杂的车台系统,有些还带有转台。沃尔瑟·昂鲁教授还是1968年国际舞美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sation of Scenographers,A rchitects and Technicians,简称OISTAT)的联合创建者之一,并担任了首任主席。他在国际上享有声誉,应邀担任过包括悉尼歌剧院、大都会歌剧院和东京新国家剧院的首批工程在内的许多大型歌剧院工程的顾问和演讲嘉宾。他曾在《BTR》杂志上发表参与工程的相关文章。通过这种方式,德国式舞台成为了国际公认的最佳的舞台样式。

探讨技术与艺术

《BTR》杂志目前的首席编辑——卡林·温克尔萨瑟(Karin Winkelsesser)从1998年起担任这一职务。她曾在昂鲁教授创建的咨询公司工作,负责过巴黎巴士底歌剧院等工程的翻译和协调工作。这座歌剧院被视为国际剧场建筑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日本、中国等许多亚洲国家认为这座歌剧院是当时规模最大的歌剧院之一,并规划建造与其样式相同的舞台。然而,笔者认为:建造这类专用剧场舞台是为了能给需要快速迁换布景和道具的固定(长期演出)剧目提供更多的便利。即使在巴黎,这个舞台也显得过于庞大。品字形舞台从巴黎传入亚洲——许多设计师纷纷仿效,却没有考虑其实用性。很多亚洲的决策者、技术专家和戏剧人士也都参观过由高科技武装的大型德国式专用剧场和歌剧院。这似乎说明了一个事实,即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歌剧在亚洲地区已广受欢迎。那为什么不为这类有布景迁换等要求的歌剧度身打造更适合其演出的舞台呢?

在过去的几年里,《BTR》杂志已在着力开拓其他方面的文化和技术,希望向读者展现舞台样式的多种可能性,而不仅仅局限于品字形舞台(事实上,这种技术系统的造价是最高的)。技术系统要为其所呈现的艺术服务,本末不能倒置。为此,《BTR》杂志将刊登有关布景设计和灯光设计方面的信息,以展现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技术正处于飞速发展中,它也影响着艺术的表现与发展。《BTR》杂志希望能在艺术与技术之间搭建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以促进演出艺术品质的提升。

猜你喜欢

布景歌剧院剧场
欢乐剧场
论《日出》的剧场性
布景技术在T台艺术中的运用与创新
舞台布景模块化
天凉了下来
开心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