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汝城古祠堂的特点及其旅游开发

2012-07-30赖某深

城市学刊 2012年4期
关键词:汝城祠堂乡土

赖某深

(长沙理工大学 文法学院,长沙 410076)

祠堂是族人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是我国乡土建筑中的礼制性建筑,是家族的象征和中心。目前关于祠堂的研究,除了通论性的著作外,学者们主要集中于安徽徽州、广东岭南、江苏无锡的古祠堂研究,而对于湖南古祠堂的研究可谓屈指可数,对汝城古祠堂的研究更是廖若晨星。本文不揣浅陋,对汝城古祠堂的特点及旅游开发作一初步探索,以求方家教正。

一、汝城古祠堂的特点

(一)汝城古祠堂的第一个特点就是它是传统乡土社会生活的“活化石”。首先,汝城的古祠堂具有浓郁的乡土特色,乡土气息十足,古朴的建筑与山野、田园景观相互融合,互为衬景,是顺应自然、装点自然的典型代表。其次,从汝城的古祠堂能见证传统乡土生活之一斑。长期以来,人们所了解的历史,都是上层社会的历史,是帝王将相的历史,直到1947年,费孝通出版了《乡土中国》这部著作,该书被认为是运用西方社会学方法对中国乡土社会进行研究的奠基性著作。费孝通认为,“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该书从乡土本色、家族、男女有别、礼治秩序、无讼、长老统治、血缘和地缘等方面描述了传统乡土社会生活的特点。也许是费孝通写作此书时见到的古祠堂很少,也许是他对古祠堂在传统乡土社会的作用认识不足,在此书中对古祠堂只字未提。事实上,古祠堂作为乡村的公共建筑,见证着历史变迁,记载着一方土地的历史记忆,是传统乡土社会生活的“活化石”。

祠堂原本是同族人祭祀同一个宗祖的场所,到后来功能越来越多:

1.祠堂是乡土社会的公共建筑和公共空间,是族人活动的中心。祠堂一般位于村落中央,族人的私宅分列于祠堂左右。族中凡有红白喜事,节日庆祝,娱乐演戏,都在此举行活动。

2.祠堂是乡土社会同族中人加强血缘联系的纽带。通过祠堂祭祀祖先,凝聚人心。有的宗族还成立各种救济会,以扶贫济困。

3.祠堂是乡土社会家族势力的象征,是行使族权的场所。中国封建社会一般是皇权不下县,县以下宗族的族权起着重要作用。家庭成员之间发生冲突、争端、兄弟析产等,都由族长调节解决,一般不上衙门诉讼。族内出了叛逆不孝子弟,就要执行族规家法,将其捆绑于祠堂,轻者鞭打训斥,向列祖列宗忏悔,重者开除族籍,以维护家庭秩序。这些族规家法大多数载于族谱,有的则以碑文形式刻于祠堂内墙,让族人永记,并按约惩罚,如外沙高村宋氏祠堂的“永禁赌碑志”,碑文显示,嘉庆十八年(1805年),由于赌博泛滥,“族众目击心伤”,“公举头人,日夜巡查,凡遇赌博之人,无论老少,一经拿获,定行鸣鼓众罚,倘有刁强不服者,鸣官究治”。对犯禁赌博者,采取重罚,罚演戏一本(一本戏少则七八场,多则十几场),或宰猪示众。

4.祠堂还是乡土社会努力劝学的场所。为宗族的发达和光宗耀祖,各家族都很重视后代的教育,族规都规定子孙务必要读书,有的宗族还置办学田,以田租资助学子学费、应试赴考等费用。子弟取得功名,一律载入族谱,举人以上,在祠堂门前立旗杆石竖旗,祠堂大厅悬挂牌匾,春蒸秋尝与耆老同列,并且可以多分胙肉,极其荣耀。

总之,汝城古祠堂曾经长期有效地维持了乡土社会的生产和生活秩序,是传统中国乡土社会生活的“活化石”。

(二)汝城古祠堂的第二个特点是它是古代民间建筑艺术的博物馆。威严庄重的气势,高大挺拔的造型,雕梁画栋的装饰,粗壮有力的梁柱,这一切似乎都在向人们诉说着那曾经有过却已逝去的繁荣与昌盛,同时也在显示着族内先人们当年的奋斗和辉煌。祠堂作为一种民间建筑,受到中国古代建筑等级制度的限制,不可能在规模、式样、色彩等方面与皇家、官式建筑相比,然而为了炫耀或相比攀比的需要,又必须尽可能建得宏伟壮丽,于是便在建筑的造型、风格、材料、装饰等方面下功夫。造型尽可能巧妙,风格尽可能独特,材料尽可能高贵,装饰尽可能华丽,总之集中国民间建筑艺术的一切成就,成为中国古代除以宫殿建筑为代表的皇家建筑和以园林建筑为代表的文人建筑外的民间建筑艺术的最高成就的代表。

(三)汝城古祠堂的第三个特点是数量多、建筑年代早且成建筑群。作为“祠堂之乡”,汝城的古祠堂数量特多。一是汝城古祠堂在历史上建得很多,二是汝城古祠堂至今基本保存完好的很多。据田野考察实地统计,汝城县境内目前尚存707座祠堂,其中627座为清代所建,约占总数的89%,19座为宋、元、明三代所建,约占祠堂总数的2.7%,原址原状保存或修复较为完好的304座,约占祠堂总数的43%。

表1 汝城部分古祠堂始建年代一览表

以上这些古祠堂在地方志、族谱或祠堂碑刻中都有确切的始建年代,充分证明汝城古祠堂建筑历史悠久。

汝城的古祠堂不仅多,建造年代早,而且成群分布。祠堂作为耕读文化和农耕自然经济的标志,通常单一地分布在一个家族、一个聚居地或一个村落之中,缺乏密集分布的祠堂群落形态。然而,在汝城土桥镇金山村,在一平方公里范围内,就分布有六处古祠堂,分别为三个姓氏的家庙,土桥镇土桥村也建有明清古祠堂五座,形成风格各异、蔚为大观的古祠堂建筑群,也是各姓氏和谐相处的历史见证。

一般说来,汝城古祠堂的分布具有几个规律:第一,大姓多建,小姓少建或不建。第二,宗族政治和经济实力越强,祠堂建得越多且精美。衡量宗族强弱的标准主要有:宗族培养的科甲人士、入仕官僚的众寡、宗族财产的厚薄、宗族先主的功业大小、宗族血统的高低及人口多少等。第三,地形封闭、地势险要地。第四,名臣、硕儒、巨贾后裔聚居地。俗话说人杰地灵,名人和祠堂的兴建有着密切的关联,地方上文化昌盛,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文化氛围,的确能造就很多本地人才,即便他们外出为官了,家乡依然是他们衣锦还乡的祖籍。而旅居此地,或讲学,或供职留任,或云游至此的名人总会雁过留名,他们的千古佳话、华彩诗文、典故传说又能为该地平添几分人文色彩,从而使此地闻名于世。

(四)汝城古祠堂的第四个特点是价值高。汝城古祠堂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艺术、科学价值。对古祠堂价值的评估可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历史价值,按悠久、知名、稀有程度评定等级。年代越久远者历史价值越高,与相关名人、历史事件、建筑设计者的关系体现了知名程度,稀有表明某个或某组祠堂建筑虽非最早或唯一的,但稀少使其具有突出的美学和文化意义。第二个层次是科学价值,按完整、典型、合理评定等级。祠堂原址未有大的迁址变动,具有一定的建筑规模,保持了相当程度的完整性。祠堂具有典型的地方、民族、时代特点。空间合理布局,合理利用地形。第三个层次是艺术价值,指古祠堂的表现力、感染力和吸引力,反映在建筑造型、比例、尺度上完美,总体布局与建筑形态相得益彰,和谐生动,装饰精美,具有特殊亮点等。

表2 汝城古祠堂的价值评价标准

以上述三个标准来衡量,汝城古祠堂大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规模宏大,巍峨壮观;装饰精美,古朴典雅。其价值与安徽徽州、广东岭南、江苏无锡的古祠堂相比,毫不逊色。

二、汝城古祠堂的旅游开发

丰富的旅游资源只是发展旅游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要想把现实的旅游资源转化成旅游产业优势,是需要进行一系列旅游开发的。所谓“旅游开发”,就是指为发挥、提高和改善旅游资源对游客的吸引力,使潜在的旅游资源优势转化成为现实的经济优势,并使旅游活动得以实现的技术经济活动。也就是说要以满足旅游者需求为指导原则,以旅游资源为“原材料”,以挖掘、加工和完善其价值为手段,从而达到促进旅游业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三大效益的目的。

汝城旅游开发的有利条件是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既有山水景观,又有人文景观,还有不可多得的驰名中外的温泉。当地政府和居民旅游开发的热情非常高,我们每到一个祠堂参观,祠堂负责人或宗族长者总是热情向我们介绍祠堂的特色及历史,有的祠堂还印制了精美的祠堂介绍宣传品。许多官员有着很深的人文素养,甚至在公务之余著书立说,对本地的历史文化有深入研究。但是汝城旅游也面临着一些不利条件:汝城远离大都市,交通不便,旅游缺乏区位优势,汝城古祠堂在全国的知名度不高,汝城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等。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设想:

(一)在制定旅游发展规划时,要主打“古祠堂之乡”的品牌,明确提出“以古祠堂建筑文化为特色,以观光生态农业为配套,以温泉度假为依托”的理念。因为古祠堂是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是先人们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建筑艺术特色,相对于温泉和自然风景,古祠堂对游客更具有魅力和吸引力,是旅游业生命力的源泉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据统计,在我国入境旅游收入名列前茅的旅游城市中,有七成是历史文化名城。而我国首批公布的4A级旅游区中,以文化遗产或仿文化遗产作为吸引物的旅游区占了六成之多。可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文化遗产旅游的需求将继续增长,文化遗产在旅游资源开发中的基础性作用也将得到进一步的发挥和提升。

(二)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汝城古祠堂的知名度,打造汝城旅游品牌,建议制定并实施“八个一工程”。即一批文章,一个电视专题片,一个网站,一句口号,一张光碟,一套画册,一张地图,一次评选活动。一批文章是指组织撰写一批深入挖掘汝城历史文化内涵的文章,如毛泽东与汝城,朱德与汝城,汝城大土匪胡凤璋的传奇人生,彭德怀三打汝城大土匪胡凤璋等,首先扩大汝城在全省乃至全国的知名度。一个电视专题片以汝城古祠堂为主题,建议制作成探索或揭示历史之谜的形式,精心设计一些观众感兴趣的引人入胜的问题,而不是泛泛而谈地宣传介绍古祠堂。一个网站即办好汝城旅游网,目前汝城旅游网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信息量不丰富,信息更新不快,旅游景点介绍不全面且缺乏深度,更没有汝城古祠堂的专栏介绍和专题研究。目前无锡办有专门的《祠堂博览》杂志及网站,对惠山古祠堂群进行研究和介绍,其栏目设置有祠堂文化、祠堂研究、祠堂揽胜、谱牒研究、谱牒荟萃、姓氏文化、祠堂艺苑、专家学者、政策法规等,值得借鉴。特别重要的是要安排专人搜集网友提出的各种关于汝城古祠堂的问题(也可自己设计,自问自答),如汝城有哪些精美的古祠堂,汝城古祠堂有什么特点等,最好是图文并茂。一句口号即面向全社会征集一句特色鲜明、形象生动、寓意深刻、认知度高、具有强烈冲击力和震撼力的汝城旅游宣传口号,获奖口号在主要客源地的媒体上、在黄金时段播出,让口号深入人心,叫响汝城旅游。一张光碟即在对汝城旅游资源进行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制作一张精美的汝城旅游宣传光碟,在主要客源地的电视上播放,同时上传到互联网上,供网友查询、点击欣赏,扩大汝城旅游的宣传面。一套画册即举办全国性的汝城旅游(或汝城古代建筑)摄影大赛,把获奖作品制作成为一套反映汝城旅游名胜、自然风光、人文风情的精美画册,同时也可以把获奖作品制作成为明信片、台历、挂历等宣传载体,全面提升汝城旅游促销品位。一张地图即编制出一份内容新、信息全、专业性强、方便实用的新版旅游地图,中英文对照,力争系统、充分地展示汝城的旅游资源、文化名胜、风土人情、民俗风貌、交通状况以及食宿、购物等方面的实用性信息。强化国际性特色,宣传汝城旅游,推介旅游企业,服务广大游客。一次评选活动即举行一场全县古祠堂“十佳”评选活动,从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及保存完好程度等方面进行评选,一方面扩大古祠堂的知名度,另一方面更进一步提高当地居民认识古祠堂、了解古祠堂、珍惜古祠堂、保护古祠堂的自觉性。

(三)要将古祠堂的旅游开发与当地居民的切身利益结合起来。只有给当地居民带来实惠,从根本上改变贫困落后面貌,才能使古祠堂得到更好的保护,使旅游开发获得可持续发展性。国外风景区的居民多以依附旅游产业为生,我省各地也创造了许多宝贵经验,如怀化中方县荆萍古村与益阳等地普遍发展农家旅舍,着力开发有地方、民族特色的旅游商品,发掘组织民间传统节目表演,村民集资入股成立自己的公司,接纳大批农村劳动力转移到旅游产业中来等等。为此,某些地方以极优惠的条件招商引资,甚至将旅游景点“卖断”的做法是不值得效仿的,旅游开发当然要招商引资,但应该只限于交通、服务、旅游产品等方面的项目而不是出让资源。旅游开发更重要的是形成产业规模,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同时使包括当地居民在内的多方受益,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扶贫。

(四)要加强对汝城古祠堂的深入研究,挖掘其历史文化内涵,为突出汝城古祠堂的特色和产品的文化性打下雄厚的学术研究基础。目前,关于汝城古祠堂的研究成果廖廖无几,还远没有进入学术界的视野,除了《汝城古祠堂》一书外,只有《湖湘壁画》对汝城古祠堂的壁画有所涉及。今后应当组织人力,整合力量,和社科院、高校、文物部门合作,成立古祠堂研究所,对有关古祠堂的文献(包括家谱、族谱、名人碑文、楹联、家训)进行搜集、整理,对古祠堂进行详尽细致的田野调查,为抢救、修复和保护古祠堂出谋划策,从历史学、文化学、建筑学、民俗学、美学、社会学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需特别注意的是:第一,发展汝城旅游需要省内外各重要景区的相互依托。要精心设计旅游线路,将汝城古祠堂的旅游线路与其他景点(特别是韶关丹霞景区和郴州市的其他景点)联系,加强可进入性。第二,汝城古祠堂旅游资源应分期开发,首先选择建筑精美、有代表性、保存完好、交通便利的祠堂群对外开放,而不要遍地开花,将较为普通的古祠堂也对外开放,这一方面有利于积极探索旅游开发模式,另一方面积累经验,而且避免给旅游者带来“不过如此”的错觉。第三,要使旅游者停留时间较长,增强对古祠堂和宗族的认识,避免走马观花,就必须组织一些原生态的、与古祠堂密切相关的民俗表演。如汝城古代流传下来的香火龙表演就值得向旅游者充分展示。第四,除了旅游观光外,为增强古祠堂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可否打造成高校建筑院系的科研实习基地、影视拍摄场地、儒家文化的研习基地、寻根问祖的“圣地”?

猜你喜欢

汝城祠堂乡土
重视培育多层次乡土人才
铸造汝城精神
梁家祠堂史话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睚 村
深度贫困地区推进精准扶贫的汝城案例与对策研究
乡土中国
鱼生于水
读《乡土中国》后感
沈家祠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