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工程质量过程控制及评价体系研究

2012-07-24王银芳周佳军雷晓勤张振兴

四川建筑 2012年3期
关键词:工程质量主体监管

王银芳,周佳军,雷晓勤,张振兴

(中建三局建设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四川成都610041)

1 背景资料

2008年出现在中国南方的冰雪灾害造成的损失无可估量,令世人关注。其中某些灾害是由于质量问题所造成,如电杆埋深不足,只有标准埋深的70%,同时材料不合格,铁部件断裂、水泥锚块无钢筋等问题是造成电网大面积垮塌的主要原因。

这些现象直接说明,首先是建设质量管理部门虽然参与建设质量的监督和管理,但是缺乏对建设工程质量状况的全面掌控和及时改进措施,往往是出现问题之后,才采取应急措施;其次是建设单位没有从建设的各个环节严把质量关,缺少切实的质量管理手段和方法对整个建设施工过程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只是停留于建设结果和表面质量的检查与验收上;最后是施工单位缺乏质量意识和激励奖惩机制,为追求利润最大化而不惜以牺牲工程质量为代价,这就直接导致了风雪过后质量问题的出现。同样的质量现象同样也大量出现在建筑工程领域。

因此,改善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现状的当务之急就是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真正实现建设工程的过程质量管理。基于过程的质量评价体系就是其中重要的方法之一。

2 建筑工程全面质量评价体系

我国所面临的经济飞速发展与工程质量管理体制改革等新形势,给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为了适应形势的变化,政府管理部门应基于新的管理思路,以积极的态度探索解决我国工程质量管理问题的新方法。这其中,实施建筑工程质量评价,进而建立建筑工程全面质量评价体系就是一种可行的选择。

建筑工程全面质量评价框架体系可总结为:三个体系,两个指示器,一个平台,如图1所示。下面分别介绍框架体系的构成。

2.1 三个质量评价体系

将建筑工程质量的内涵分为实体质量和主体行为质量两个部分。

建筑工程质量不仅涵盖了质量定义的各个方面,同时也涉及到了各个质量主体,包括质量监管部门、建筑企业以及消费者。在此基础上建立的质量评价体系,可以全面反映质量状况,符合现阶段质量监管特点,同时可以满足各个质量主体的不同需求。结合行业主体需求分析以及质量评价的目标,本文从质量内涵出发,建立了过程质量评价、功能质量评价以及主体质量行为评价三个评价体系,如图2所示。

图1 建筑工程全面质量评价框架体系

图2 建筑工程质量评价体系

2.1.1 过程质量评价体系

过程质量评价是指将建筑工程看作为一个个流程组成的过程,即由分部工程、分项工程、检验批等流程构成。每一个流程的加工过程应满足国家质量标准要求的能力,对这种能力的评价即为过程质量评价。

2.1.2 功能质量评价体系

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是教育研究的一个基本问题,在微课设计的实践中,微课作者遵循的理论是建构主义和认知负荷理论。

住宅类建筑的最终使用者为广大的社会群众,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广大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本文提到的功能质量评价主要以住宅类建筑为主。

由于功能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主要用于衡量建筑性能满足居住者的使用要求的程度,本文以《住宅性能评定技术标准》为依据,从适用性能、环境性能、经济性能、安全性能和耐久性能五个方面进行评价。下面以适用性能质量评价为例,如表1。

表1 适用性能质量评价指标

功能质量评价作为过程质量评价的补充,突出了消费者的使用感受,不再仅仅单纯考虑建筑工程验收标准等客观性指标,使质量评价更加人性化,提高了社会公众的参与度,同时功能质量评价体现了建筑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如噪声污染、空气污染、节能节水等指标。

功能质量评价的实施按照《住宅性能评定技术标准》的规定,评价工作由评审机构组织接受过住宅性能认定工作培训、熟悉标准,并具有相关专业职业资格的专家进行。

2.1.3 主体行为质量评价

工程质量行为对保证工程实体质量的重要性。主体行为质量评价专注于项目参与各方责任主体的质量行为的监控,其由良好行为和不良行为构成,数据主要来源于质量监管抽查、巡查结果、顾客投诉、质量事故以及各种奖励等。

考虑到质量行为评判的主观性,笔者借鉴了香港工作表现评分制的评判思想,通过对国家法律、法规中对于质量行为的规定,以及实践中易影响工程质量的质量行为进行客观的归类,制定了标准化的质量行为量化表,通过质量行为的对比实现相对比较客观、真实的评判。下面以施工单位的质量不良行为记录表为例,如表2。

表2 施工单位质量不良行为记录表

2.2 两个质量监管指示器——实体质量指数和主体质量行为指数

针对实体质量与责任主体质量行为不同的监管特点,通过以上建筑工程实体质量和行为质量评价体系,本文分别构筑了实体质量指数与行为质量指数,通过对这两类质量指数的监控与预警,对工程项目进行有差别性、针对性的监管,实现监管资源效用的最大化。

实体质量指数定位于一个短效指数,用于施工过程中实体质量的监控,其随着项目的结束而结束。行为质量指数定位于一个长效指数,作为各方责任主体的一种长期信用记录,对其今后的业务开展都产生重要影响,如图3所示。

图3 实体质量指数与行为质量指数

为了能使建筑工程质量监管真正有效运作,行为质量指数和实体质量指数作为重要的质量指示器,还需要一系列的机制才能使其发挥作用。

2.2.1 行为质量指数与项目监管等级自动分级机制

从我国监管体系存在的问题分析可知,我国监管系统的监管力量相对薄弱,监管资源有限。可采取的有效措施就是放活质量监管模式,提高监管效率。采取行为质量指数累积机制后,监管部门就可以根据各个企业的行为质量指数划分不同的质量监管力度。如果某施工企业质量行为指数很低,监管部门就需要加大监管力度、投入更多的监管资源,及时发现问题。

2.2.2 基于实体质量指数的监管项目质量状况预警机制

本文运用关键成功因素法(CSFs)建立了过程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这样的指标选取不同于其他的事后评价指标,可以通过上一检验批的评价结果,在下一工序中针对此问题进行改进,实现了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的质量预警。在此基础上,可以建立质量状况预警机制,将预警结果及时通知施工单位、建设单位、质量监管单位,各个主体迅速采取措施,避免质量的进一步恶化。

2.2.3 行为质量指数与从业资格、企业资质动态评级机制

由于行为质量指数具有长效累积的特点,同时行为质量指数反映了一个企业诚实守信,重承诺,尊法规,守合同的程度,因此行为质量指数可以作为企业从业资格、企业资质判定的一个重要标准。

行为质量指数与从业资格、企业资质动态评级机制不仅提高了质量监管部门工作的效率与科学性,同时可以作为激励质量主体提高实体质量、规范质量行为的手段,最终促进全社会的重质文化的形成。

2.3 一个质量监管平台

从国外一般的质量评价方法可以看出,国外很多国家都已经建立了质量监控和评价的信息化系统。这个监控系统对实施已设定好的目标的全过程进行全过程跟踪,评价信息系统是对工程项目实施过程的表现和产生的影响进行评估。结合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现状,笔者建议建立基于信息化技术的质量监管平台。

建筑工程质量数字监管平台以信息技术手段,基于各质量责任主体业务过程的信息特征,在异构分布环境(操作系统、网络、数据库)下为应用提供透明一致的信息互访和交互手段。质量监管平台可以打通工程监管各环节,构筑跨部门、跨阶段的建设工程项目监管信息共享与服务平台,实现对工程项目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同时提高监管效率,更重要的是将深化和扩大监管的功能,提升监管水平。最后质量监管平台实现了质量管理数据的有效积累,为质量管理信息挖掘提供基础,辅助决策,质量监管平台框架如图4所示。

图4 质量监管平台

建筑工程质量数字监管平台系统提供建筑工程参与各方沟通的统一平台,实现相关信息的动态发布,促进各个主体之间信息交流与共享。同时整合各参与主体业务系统,实现质量评价体系功能,提取相关重要质量数据,生成相应的建筑工程实体质量指数和建筑工程主体质量行为指数,进行建筑工程质量的实时、动态监控和预警,优化监管资源。

3 建筑工程全面质量评价体系的改进

由于建筑工程本身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建筑工程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实施同样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和不可知性,本文主要是在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建筑工程质量评价体系,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很多现实问题。再者,本文只是重点研究了质量评价体系中过程质量评价体系,对于功能质量评价体系,质量行为评价体系仍然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1]郭汉丁,刘应宗.论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机构改革[J].建筑,2002(1):5-6

[2]徐波,赵宏彦.创新管理体制构筑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工程质量监督保证机制[J].工程质量,2003(12):7-11

[3]孟宪海.中外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的比较研究[J].施工技术,1999,28(4):47-50

[4]孟宪海,王篡正.法国建设管理体制的特点及其研究[J].建筑经济,1999(7):6-9

[5]张巧玲,张红,朱宏亮.新加坡工程质量管理的QUONQUAS体系及其借鉴[J].建筑经济,2003(11):48-5

[6]雷勇.模糊综合评判在建筑工程质量评定中的应用[J].住宅科技,1997(5):41-43

猜你喜欢

工程质量主体监管
公路工程质量监督对工程质量的控制作用分析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PDCA循环在工程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加强测绘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
浅谈如何提高工程质量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监管
监管和扶持并行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
放开价格后的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