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建筑业产业组织及其优化措施分析

2012-07-24吴晓红方梅香李颖谦

四川建筑 2012年3期
关键词:壁垒集中度建筑业

吴晓红,方梅香,李颖谦

(1.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四川成都610065;2.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建筑节能研究院,安徽合肥230022)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行业。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1978以来,我国建筑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建筑业总产值到2010年增长了190多倍,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978年的3.8%增加到了2010年的23.9%,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而从1995年到2007年我国建筑业企业产值利润一直在1.2% ~3.1%之间浮动,说明我国建筑业已经进入微利时代,并反映了建筑业资产利用效率降低以及粗放型经济增长的产业现实。因此,对建筑业组织结构进行调整已迫在眉睫。

产业组织可以衡量一个行业的竞争程度,甚至决定了行业内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所以良好的产业组织是一个行业具有最佳运行效率的必要条件[1]。因此,利用产业组织理论对建筑业组织进行理论研究,有利于总结经验、发现不足,指导建筑业组织进行调整并逐步走向合理化,从而提高行业的效率。本文运用产业组织的经典研究框架: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范式,分析了我国建筑业的市场结构、企业行为,以及市场绩效,并提出我国建筑业产业组织优化的几点措施。

1 建筑业市场结构分析

市场结构,指企业之间市场联系的特征和形式,反映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消费者之间在交易中的地位和关系[1]。市场结构可以用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别和市场进出壁垒来说明。

1.1 建筑业市场集中度分析

勒纳指数、市场前N家企业集中度(CRn)等等都能反映市场集中度,考虑到资料取得与处理的简便,本文选CRn指标对我国建筑业的市场集中度进行分析。近年来,我国建筑业的市场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我国建筑业的行业集中度有了较大的提高,CR4由2000年的5.32%提高到2008年的13.88%,CR8由2000年的9.76%提高到2008年的19.2%,这表明我国建筑业的整体市场结构发生显著的改变,资源进一步向优势企业集中。但是根据贝恩的市场结构分类,CR4<30或CR8<40的产业结构为竞争市场结构[2],得出我国建筑业仍然属于典型的竞争市场结构。而且从企业数量上看,建设部的统计资料显示,截至2008年,我国建筑业从业人数达到3 253万人,共有建筑企业70 807家。极低的市场集中度和众多的企业,带来了我国建筑业的激烈竞争,导致了整体行业毛利水平持续偏低。

我国建筑产业的集中度低,主要由三个原因造成:一是长期以来的计划体制,造成了不同部门的建筑企业规模、性质相似,严重限制了建筑行业的发展。二是大型建筑企业的结构相似,互补性弱,兼并、联合产生的规模效应难以发挥。三是资质管理对综合总承包的限制以及地方保护主义的盛行,极大阻碍了跨行业、跨领域建筑企业的重组、联合[2]、[3]。

表1 我国建筑业产业绝对集中度[6]

1.2 建筑业产品差异化及进出壁垒分析

首先,产品差异化是指企业所提供的产品与服务之间不完全替代的状况,是企业进行市场竞争的主要手段之一。对建筑施工企业而言,产品差异化主要体现在工程质量、工期、施工管理能力和机械装备水平等方面,但建筑生产方式的特殊性较大程度上削弱了企业间的产品差异化竞争。建筑产品的差异性通常是由业主和设计单位决定的,施工企业的主要任务是在给定的设计方案下提供相应的工程建设服务。因此,现阶段我国建筑业的产品和服务差别并不明显。当然,在一些技术较为复杂的专业工程和大型工程市场,对施工企业的整体实力、资质等级、以往的工程经验等要求较高,所以企业可以发挥其专业特长方面的差异化竞争优势。但总体而言,工程承包压价竞争愈演愈烈的现象说明,大部分施工企业还不具备充分的产品差异化能力来规避价格竞争。

其次从市场性和政策性进入壁垒来说,我国建筑企业规模小、分布散,几乎不存在由于规模经济所自然形成的进入壁垒;长期以来不合理的产业管理体制造成的条块分割和地方保护,形成了建筑业地区间、部门间的高政策壁垒和地区内、部门内的低政策壁垒并存的局面。最后,我国关于建筑企业退出的政策法规不健全,还有地方政府干预建筑企业有效退出等原因,导致了我国建筑业较高的退出壁垒。

2 企业行为分析

企业行为作为市场结构到产业绩效的中间环节,受到市场结构影响或制约,但它又直接影响了整个产业绩效[4]。市场集中度过低,产品差别化程度不高,进入壁垒低的市场结构,造成了我国建筑业供给总量严重过剩,企业往往陷入价格战的恶性循环,导致行业内的无序竞争和过度竞争,阻碍技术进步以及产业绩效的提高。因此,根据产业组织理论,要提高中国建筑业的产业绩效,必须调整建筑企业的市场关系和组织形态,增强企业的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能力。

建筑业市场企业行为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降价和垫资施工、价格协调等以控制和影响价格为基本目的的价格竞争行为;第二,以扩大市场份额的技术创新、提高知名度、提高产品质量、缩短工期等获得较高的利润为主要内容的非价格行为;第三,不正当竞争行为包括挂靠、联合、串标、围标、寻租、逆向选择、和谋、信用缺失等等。

3 产业绩效分析

关于建筑业的绩效,表2进行了建筑业与工业企业绩效的比较。如表2所示,首先看两者之间的产值利润率,从2001年到2007年建筑企业的产值利润率基本上都不到工业企业产值利润率的一半。接着比较两者的人均增加值,2001年建筑企业的人均增加值是工业企业的36.6%,但是2007年建筑企业人均增加值仅是工业企业的21.35%。最后来比较一下两者的人均产值,2001年工业企业的人均总产值是建筑企业的2倍多,2007年工业企业的人均产值是建筑企业的3倍多,建筑人均产值增长速度远低于同时期的工业企业水平。由此看到,我国建筑企业的绩效水平不高,产值利润率水平偏低,远低于同期工业企业的平均水平。

表2 建筑业与工业企业绩效比较[6]

4 产业组织优化措施

(1)完善相关的法律与制度,建立有序的市场体系。必须尽快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市场准入机制,建立和完善市场信用体系,提高市场竞争程度,健全市场监管制度,形成以市场竞争为主要手段优化产业组织结构的机制。进一步强化资质管理,资质划分标准和管理应该体现层次性,并且要提高大型建筑企业的资质评审标准,保证龙头建筑企业做强,提高产业效益;要进一步完善招标投标制度;建立市场形成工程造价机制;建立工程风险管理制度。

(2)转换政府职能,加强监管力度。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少参与、少干预建筑企业的经营活动,特别是工程的分包和承包,而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加强执法和监管上来。加大对建筑市场的监管力度,既要依法对工程招投标活动实施监督,又要加大对中标后工程实施全过程的监督检查,加强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的抽查和监管,依法查处转包、违法分包等违法行为,惩治腐败,并提高自身队伍素质和执法水平。

(3)加快国有建筑企业改革,实现国有资产战略性调整。完善国有建筑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形成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企业运营机制、竞争机制和风险机制,改变国有独资的股本结构,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为产业组织优化与有效竞争塑造良好的微观基础[3][5]。打破条块分割和地区封锁,鼓励国有建筑企业和大型、高资质企业进行重组和战略联盟,充分发挥企业集体技术优势互补,提高科技竞争水平和创新能力,按照市场规律组建大型企业集团,实现国有资产的合理配置和自由流动,优化企业规模结构。

(4)从绩效出发,提高产业集中度。培育一体化经营的大型建筑企业集团,支持中小建筑企业发展,同时合理确定大、中、小型企业和综合专业企业的比例关系,形成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的企业规模结构,提高专业化协作水平。并且提高市场进入壁垒,控制总量;规范各类不同企业的生存空间和市场行为,形成建筑企业的分层竞争格局,达到适度竞争和适度垄断的均衡状态,从而使我国建筑企业结构由橄榄型结构向金字塔型结构转变;由业务趋同型结构向综合总承包公司及专业分包公司的层次性转变。

[1]李小冬.中国建筑业组织及其合理化研究[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

[2]董悦,白玲.我国建筑业的产业组织与产业绩效研究[J].北方经济,2006(4):28-29

[3]李百吉,郭正权.中国建筑业市场发展现状与优化措施研究[J].前沿,2010(19):81-85

[4]郭海兰.基于SCP范式的我国建筑产业组织分析[J].建筑科学,2010(5):38-39

[5]陈建国.建筑产业组织政策的分析和研究[J].建筑经济,2002(12):7-10

[6]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2-2007)[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2007

猜你喜欢

壁垒集中度建筑业
打破发挥失常的壁垒
动物“跨界”建筑业
甘肃建筑业将采用清洁能源降低碳排放
毕赛端 “从事建筑业,我乐在其中”
新广告商:广告业周期性在弱化,而集中度在提升 精读
保险公司资本结构、业务集中度与再保险需求研究
煤炭行业未来在提高集中度
鱼与鱼缸
近36年昌都市降水集中度与集中期时空变化特征
2004~2013年建筑业坍塌死亡事故统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