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南交大九里与犀浦校区教学区植物环境对比研究

2012-07-24刘娜娜

四川建筑 2012年3期
关键词:教学区教学楼校区

刘娜娜

(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四川成都610031)

西南交通大学始建于1896年,学校现有成都九里、成都犀浦和峨眉三个校区,共占地面积约333 hm2,形成了“一校、两地、三校区”的办学格局。本文以九里校区(老校区)和犀浦校区(新校区)的教学区植物环境为研究对象。

1 九里校区、犀浦校区自然环境条件概况

九里校区紧邻成都市二环路北一段,校区占地面积67 hm2。校园所处的成都市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无霜期长、雨量充沛、日照较少,多年年平均气温为16.2℃,年总降水量为918.2 mm,雨量主要集中在7~8月。适中的气候条件使多种植物适合在九里校区校园内生长。

犀浦校区位于成都市高新西区,地处市外环线500 m生态带,著名的都江堰之水经沱江绕园切角,距西南交通大学成都九里校区约8 km,校区占地面积200 hm2。犀浦校区的气候条件与九里校区相近,不同之处在于:犀浦校区相对九里校区气温偏低,空气湿度更大,昼夜温差更大。

2 九里校区、犀浦校区教学区植物配置概况

九里校区教学区围绕一条主轴和两条辅轴展开。主轴线为南北纵轴,抽线上从南至北依次布局有南门雕塑广场、零号楼、茅以升纪念广场和图书馆。一号教学楼、二号教学楼、三号教学楼、四号教学楼、五号教学楼、明城堂呈对称状分布在主轴的东西两侧。教学区面积较小,建筑布局紧凑,建筑周边的绿地较为狭窄。教学区所用植物主要有银杏、大叶樟、大叶女贞、桂花、天竺桂、山玉兰、腊梅、龙柏、广玉兰、桑树、苏铁、雪松、垂柳、二球悬铃木、黄葛树、榆树、紫叶李等,共计60种。其中乔木占65%,灌木占25%,草本占10%;常绿树种占62%,落叶树种占38%。现状植物环境中,植物品种繁多,但植物配置杂乱,种植密度过高,枯叶、黄叶现象严重,植物体量多小于正常生长状况下的体量。

犀浦校区教学区分布在秋华路和知行路围合的闭合区域内(图1),以明志路为中央轴线,其他教学楼对称分布在中轴线的东西两侧。因校区面积较大,教学楼间距较大,对应的绿地面积也相应较大。中央轴线上无建筑分布,代之的是树阵或块状绿地,这一轴线不仅很好地组织了整个校园的布景,自身也成为了一条优美的景观轴线(图2)。犀浦校区教学区所用树种主要有金桂、银桂、银杏、苏铁、黄葛树、紫薇、秋枫、椤木石楠、杜英、天竺桂、桢楠、广玉兰、黄金槐、雪松、蒲葵、樱花、朴树、大叶樟等。其中乔木占73%,灌木及地被占27%;常绿树种占62%,落叶树种占38%。植物间距合理,植物整体长势良好。

图1 犀浦校区教学区平面

图2 景观轴线

3 九里校区、犀浦校区教学区植物群落环境对比分析

首先,两个校区教学区内的植物配置在物种选择方面都较好地考虑了物种之间的影响,不存在植物因相克而生长不良的现象。

其次,各别微环境下的植物选择没有考虑到植物本身的生长习性,以及植物之间在生长过程中对彼此的生态因子的影响。例如九里校区交大之声西侧的绿地,外围种植有大乔木雪松、银杏等,中央种植有山玉兰、广玉兰、桂花等,雪松等大乔木长期遮蔽阳光,造成喜阳的广玉兰、山玉兰长势不好。犀浦校区明志路中的块状绿地中也存在类似问题,如明志路上的紫叶鸡爪槭因长期暴露在阳光下而长势不好,根据其耐半阴不耐强阳的特性,应栽植在阳性中乔木或者大乔木的下方。

最后,两个校区的教学区在植物配置方面,都比较注重植物群落的垂直空间结构的塑造,具体表现为注重乔木、灌木、草本的搭配,此举增加了植物群落环境的层次感和稳定性。

4 九里校区、犀浦校区教学区植物空间塑造对比分析

两个校区因为尺度大小差异较大,植物环境塑造出来的空间感差异很大。

九里校区教学区建筑布局紧凑,建筑高度与建筑间距之比接近1∶1(个别地方除外),这样的尺度给人以内聚、安定又不至于压抑的感觉。教学区周边的绿地的设计尺度相对小,植物配置注重细节,步行者可以清晰、全面地观察到植物环境的细节。由于绿地面积狭小且贴近建筑的外墙面,植物的空间塑造很注重与建筑在竖向空间上的对比关系。例如,逸夫馆西南侧面向校南门雕塑广场的绿地,为了减弱建筑过高引起的突兀感、空旷感,通过栽植银杏来削弱这种不良感受(图3)。

九里校区教学区植物空间环境塑造中有两个突出问题:一是封闭的绿篱随处可见。绿篱过多,让原本就不大的空间更为狭小,并给人一种封闭感;二是所有绿地的可进入性差,绿地使用效率低,师生的户外交流、休憩空间空白。

图3 银杏与建筑体量关系

犀浦校区教学区的建筑布局通透,东西相对的两个建筑之间的间距与建筑高度之比接近1∶2,人行走在两个建筑之间(即明志路上),会有空旷和不安感,缺乏亲近感。每个教学楼周边的绿地与其临近的道路绿地相互独立而又彼此联系,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教学区绿地布局采用规则式,贴近教学楼的基础绿化种植带与建筑体量相比过于狭窄,无绿篱围合,绿地开敞感强。由于很多植物还未长成,植物的小体量与建筑的大体量不协调。但竖向空间上的悬殊对比被横向空间上的对比调和了,教学楼周边的绿地通过相邻道路中的块状绿地得以延伸,等于增加了教学楼周边的绿地的宽度(图4)。

图4 基础绿地与道路绿地一体化

图5 林下休憩空间

犀浦校区教学区植物空间环境营造的一个特色是为师生提供了很多可利用的林下空间和户外交流、学习、游憩的空间(图5)。但其中也有不足,如图6中的明志路上的某一小品设施,因没有植物的遮蔽,舒适度和私密性考虑不足,大大降低了使用效率。

图6 使用率低的小品设施

5 九里校区、犀浦校区教学区植物功能对比分析

教学区植物环境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几点:显示文化寓意;突出教育主题,为师生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教学环境和户外交流、休憩空间;美化教学环境;发挥生态作用。

在文化寓意的表现上,植物环境一般依托于建筑或者小品来表达。犀浦校区在教学区的主要景观轴上立有“竢实扬华”的石碑,以此来体现交大“竢实扬华、自强不息”的精神,并在景观轴的终端设有大钟,一方面与石碑照应,另一方面与九里校区的“交大之声”相呼应,寓意着交大精神的传承。九里校区的“茅以升纪念广场”(图7)、“交大之声”(图8)也是体现交大文化的一个重要节点。茅以升纪念广场的植物主要以松、柏类的为主,很契合纪念的主题。

图7 九里校区茅以升纪念广场

两个校区教学区的大部分绿化都能满足为师生提供安静教学环境的功能,除个别的节点,如九里校区四号教学楼——逸夫馆西南侧的绿地中植物种植密度过低,没能满足隔离噪音的功能(图9)。

在美化教学环境方面,两个校区都存在因后期管理不善致使植物生长不良而影响美观的现象。

6 九里校区、犀浦校区教学区植物环境改造建议

图8 九里校区交大之声

图9 逸夫馆西南侧绿地

基于上述分析,对于九里校区教学区的植物环境的改造建议如下:适当增加色叶植物、观花类植物,以缓和整个教学区因常绿植物过多而造成的压抑感、沉闷感;移除部分植物,扩大植株间距,改变植物整体杂乱无序的现状;拆除部分绿地的围篱,加设进入绿地的小路,并增加相关的休憩设施,为师生提供户外交流、游憩的绿地空间;加强后期养护管理。对于犀浦校区教学区的植物环境的改造建议如下:加强对空间营造的细部处理,从使用者的环境行为心理出发,布设景观小品;加强养护管理。

7 结束语

大学校园绿化作为校园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应予以足够的重视。教学区作为校园的主体部分,其周边的植物种植环境除满足一般的生态功能、美化功能、提供户外休憩空间等,突出教育主题,表达文化寓意的作用应该更加显著。在进行植物景观营造时,要关注植物的四维空间,考虑植物随时间生长使景观处于动态变化的特性。

[1]黄基传,周荣.高校校园植物景观改造初探——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北院为例[J].科技信息,2009(15)

[2]李利,秦柯.大学校园植物景观空间塑造浅析[J].山西建筑,2008(26)

猜你喜欢

教学区教学楼校区
成都医学院新都校区南大门
成都医学院新都校区一角
山东大学青岛校区
教学楼,作文本里的方格 组诗
高校教学区景观探讨——以西南交通大学犀浦校区教学区为例
基于遗传算法的教学楼智能照明控制系统设计
教学楼自动门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
我校临安校区简介
白城市新区学校教学楼结构设计
建在美国斯坦福大学教学区屋顶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