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道路景观植物应用初探

2012-07-24以成都市中心城区为例

四川建筑 2012年3期
关键词:绿带古树名城市道路

——以成都市中心城区为例

周 娟

(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四川成都610031)

城市道路植物景观是城市园林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文明的主要标志之一。城市道路景观植物营造水平的高低和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城市环境质量、交通安全和城市形象等,间接的对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生态问题日益严重,城市形象日益被重视的今天,如何全面分析城市道路植物景观存在的问题,构筑合理、舒适、生态的城市道路植物景观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

1 城市道路绿地景观的组成

城市道路的植物配植首先要服从交通安全的需要,能有效地吸引组织车流、人流的集散。现代化城市中,由人行道、慢车道、快车道等道路的植物配植组成了车行道分车绿带、行道树绿带、人行道绿带、交通岛绿地等[1](图1)。

图1 道路绿地的组成

1.1 行道分车绿带

指车行道之间的绿带。具有快、慢车道共三块路面者有二条分隔绿带;具有上、下行车道二块路面者一条分隔绿带。绿带的宽度国内外都很不一致,窄者仅1 m,宽可10 m余。在分隔绿带上的植物配植除考虑到增添街景外,首先要满足交通安全的要求,不能妨碍司机及行人的视线。

1.2 行道树绿带

指车行道与人行道之间种植行道树的绿带。其功能主要为行人蔽荫,同时美化街景。目前行道树的配置已逐渐向乔、灌、草复层混交发展,大大提高环境效益。

1.3 人行道绿带

指车行道边缘至建筑红线之间的绿化带,包括行道树绿带、步行道绿带及建筑基础绿带。此绿带既起到与嘈杂的车行道的分隔作用,也为行人提供安静、优美、蔽荫的环境。

1.4 交通岛绿地

交通岛位于道路交叉路口,也是道路安全最需要注意的地段,交通岛绿地景观的装饰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城市从形成之日起就和交通联系在一起,交通岛地处道路口,为了疏导交通,因此只能种植低矮的灌木及草坪,使司机和行人能准确地观察到周围行车以及环境的变化,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2 城市道路景观植物的景观效应分析

2.1 城市道路景观植物视觉效应分析

城市道路的景观植物所产生的视觉效应不仅体现美学的原则,与园林景观植物相比还增加了交通辅助的效应。

图2 人民北路二段

如图2,人民路的三板四带式道路,相向行驶的机动车道之间并没有分车绿带,不能实现防止眩目的作用,夜间相向行驶的车辆的前照灯灯光会产生眩光,使司机难以辨别道路,当下的交通状况,会在行车安全方面产生一些影响。而蜀都大道则多采用四板五带式,如图3道路中央分车绿带很好地发挥了夜间防眩的作用。

图3 蜀都大道人民东路

蜀都大道的植物配植相比人民路更加丰富,而且多样的灌木造型,也为道路绿化增添了活跃的元素,同一种植物通过不同的造景作用呈现出不同的视觉感受。车辆在道路上行驶,速度快、时间长,驾驶员极易疲劳,通过这些视觉环境中植物的造型、颜色、高度的有规律的变换,可以给司乘人员提供一个良好的视觉空间,提高其注意力,从而利于行车安全。

2.2 城市道路景观植物的时间效应分析

人类在生活中总结出时间的观念,其根源来自于日常生活中事件的发生次序。客观事物的时间关系就是指在时间区间里发生的质和量的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事物呈现出不同的形态。

人们能深入植物景观的环境,享受其视觉、功能以及时间效应。景观植物随时间和季相而变化,它不仅在整个道路框架的范围内而形成的有断有续、有开有放,区间各异的空间,且在一日之间,四季之时,以及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通过季节的变迁呈现出不同的面貌,植物本身的生命力的展现赋予植物独特的时间效应。

例如,图4和图5所示人民南路的皂荚,拍摄于两个不同的季节,冬季的这棵皂荚树给人一种苍劲有力的感觉,春季这棵皂荚以全新的风貌展现出它蓬勃的生命力。同一个植物景观通过四时的变化,使得视觉效果在时间中得到充实和完善,可见步移景异和时进景新是植物景观永远的艺术魅力,这是其它任何景观都无法比拟的。

图4 人民南路冬季的皂荚

2.3 城市道路景观植物的环境效应分析

图5 人民南路春季的皂荚

人民路和蜀都大道位于中心城区,是城市的交通要道,每天的交通量非常大,道路上的景观植物不仅能给行人一个避阳、纳凉的舒适的行走空间而且还能净化空气、降低噪声、调节和改善道路环境小气候以及保护路面防止路面老化。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气颗粒污染成为城市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特别是日益增加的机动车辆,在为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方便的同时,其尾气的排放已成为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占城市大气可吸入颗粒物比例的23.3%。利用道路景观植物滞尘成为缓解城市大气颗粒污染的最为有效途径[2]。据测算,蜀都大道沿线的花木一年可吸收二氧化碳141.28 t,产生氧气105.96 t,吸收和同化污染物2827.8×104t之多,收到十分显著的环境效益。大道东段和西段接口处的人民南路街心花园,避开了大道上的视线和噪音,喷泉、绿化小品和休憩座椅的处理别具匠心,创造了闹市区宁静的公众活动环境[3]。

3 城市道路植物景观营造存在的问题分析

3.1 城市道路景观植物与建筑的关系问题

城市道路植物景观营造必须考虑整个环境的约束条件,不能作为单独的个体只考虑其自身因素,而要协调它与周边环境中必然存在的其他个体的关系。道路空间是由建筑围合的,道路景观植物势必受到建筑对其的影响。

例如图6,人民南路一段的法国梧桐种植过于靠近路旁建筑,建筑遮蔽了一方的光照,由于植物的向光性,在长期只受单方向光照射的情况下,出现了严重的偏冠现象,而且严重的偏冠导致了树身的弯曲倾斜,影响了道路正常的交通功能。建筑与道路景观植物的合理协调搭配,能形成优美的街景,并且使道路、植物、建筑都能正常发挥其功能,并且相互辅助,但如果建筑物与道路景观植物不合理的间距不但会影响行道树种的生长,导致出现不和谐的景象,同时也妨碍建筑物本身。

图6 人民南路一段法国梧桐

3.2 城市道路景观植物对道路公共设施的影响问题

人类不断地对城市空间环境进行创造,使其适合各自的生活方式和行为需求,环境设施伴随着城市的发展而形成,伴随着人们生活的理想而发展,并成为人类文化的物化形态。道路公共设施的设置是为了完善道路功能的辅助物,它效应的正常发挥对道路交通有序安全的进行十分重要。

如图7所示道路照明设施,在道路上设置照明器能为夜间车辆和行人提供必要的能见度。道路照明可以改善交通条件,并有利于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保证交通安全,还可以美化市容。而通过实地调研,很多路段如总府路、人民南路等,由于所栽植的乔木的高度正好与照明设施齐平,树冠遮蔽了照明灯光,造成路面的能见度降低,并且形成很多阴影区域,这势必会对夜间道路的使用者的安全通行产生不利影响。

图7 总府路的照明设施

又如道路交通标识以及红绿灯等交通设施,交通标识以及红绿灯都为道路交通的辅助设施,用以管理交通、指示行车方向或指示行人及车辆通行,以保证道路畅通与行车安全的设施。通过实地调查,某些地方如图8,人民中路一段的一棵小叶榕的树叶遮蔽了路口禁止左转的警示标识,如图9人民中路一段临天府广场路口的行人红绿灯指示器的绿灯倒数时间被树叶遮蔽,这些现象的存在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道路交通,造成误导交通、扰乱交通秩序等后果。

图8 人民中路一段的交通标志

图9 人民中路一段的红绿灯

3.3 城市道路古树名木保护与道路安全问题

古树名木历经数百年甚至千年沧桑,可称是一个城市绿色“领头羊”,古树枝繁叶茂、长盛不衰,营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佳境。建设生态文明,推崇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要为古树名木提供更多更好的生存条件,让它获得充足的阳光、水分、土壤和肥力。

因此,保护古树名木不单单是出于生态环境的需要,更是对泱泱大国古老文明的保护。同时,古树对研究千百年来的气候、水土、空气等自然变化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是十分珍贵的“绿色文物”,理应像保护出土文物一样保护古树。但是由于古树名木不受道路绿化设计的约束,它的位置不确定,使得某些位于道路中央的古树名木会成为道路交通的阻碍,对交通安全造成一定的影响。例如图10,人民南路三段上华西妇二院门口的古树皂荚生长在该路段的分车绿带上,由于树龄已高,该树的冠幅很大,已经大大的超过绿带范围延伸向道路中央。又如图11所示,位于人民中路一段临近 科技馆后的银杏,为成都市林业和园林管理局编号在册的古树名木,这颗银杏树位于该路段的非机动车道的中央,对非机动车的正常行驶造成一定的阻碍。因此,对此类特殊景观植物的设计应用,不仅要考虑景观效果还要考虑安全因素。

图10 人民南路三段皂荚

图11 人民中路一段银杏

4 结束语

城市道路植物景观营造是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研究分析得出,要加强城市道路植物景观营造,必须对城市道路环境合理组织,因此需要协调好城市道路景观植物与路旁建筑、道路设施、历史保护以及城市形象等的关系,从中找到最佳的平衡点,从而拓展和深化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而且也为最终实现城市景观中人与自然的互利共生、持续发展开辟了崭新的局面,并营造一个符合生态良性循环、与外部空间有机联系、内部布局合理、景观和谐的城市生态道路环境系统。

[1]苏雪痕.植物造景[M].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

[2]苟亚清,张清东.道路景观植物滞尘量研究[J].中国城市林业,2008(1)

[3]易旭东.从城市设计看城市道路的设计质量——兼议成都蜀都大道的利弊[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1988(2)

猜你喜欢

绿带古树名城市道路
北京不同道路绿带银杏土壤肥力综合评价
城市道路拓宽改造设计探讨
英国绿带经验对我国城市开发边界管控的启示
“首届古树名木保护摄影大赛”征稿启事
城市道路照明电气设计常见问题探究
福州市主干道分车绿带对骑行通勤者暴露于细颗粒物的影响
城市道路清扫之我见
保护好古树名木亦是文化传承
法兰克福绿带体系规划历程与更新策略
水泥搅拌桩在城市道路软基处理应用中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