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突破瓶颈,促进农技协健康发展

2012-07-22谢红英

海峡科学 2012年8期
关键词:农技协协会农民

谢红英

突破瓶颈,促进农技协健康发展

谢红英

福建省技术经济与管理现代化研究会

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简称“农技协”)经过30多年的发展,形成遍布全国多元化、多层次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成为社会各界服务“三农”、促进科普、服务民生的重要阵地。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农技协的发展出现了瓶颈,如何解决当前的困境,该文提出了加大政策扶持、做好人才培养、加强自身建设、明确法律地位等建议。

农村专业技术协会 瓶颈 发展建议

1 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发展及作用

实行家庭承包制,分产到户,农村生产经营高度分散,一家一户的小生产虽然满足了农村目前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需求,但也与商品化、市场化和专业化生产的需要相脱节,迫切需要社会提供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以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以下简称“农技协”)的出现正是顺应这一形势的要求,它把分散的农户家庭经营和统一的大市场有效地连接起来,提高农民独立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

农技协是广大农民在自愿互利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互助合作性质的技术经济组织。协会以自愿结合、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和民主管理、互利互惠、共担风险等为特色,具有广范的适应性和旺盛的生命力,充分体现了广大农民作为生产的主人的自主创业精神。这种组织形式一出现便得到广大农民的认同。

农技协是农民自己的组织,广大农民通过联合实现在共同利益基础上的共同目标,即增强农民参与市场竞争和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同时“自愿结合、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和民主管理、互利互惠、共担风险”的组织原则又很好地适应了农民自主经营、自由发展的生产模式。农技协的这种组织制度对农民有强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形成以科技示范户、专业大户为骨干的稳固的协作团体。协会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和会员需要,从专业技术着手,以专业技术带动农民的专业生产,帮助农民获得技术和市场信息,提供专业化生产和经营过程中的各种服务,提高农民科学文化水平,带领农民有序进入市场。

农技协的出现和发展,为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科技示范户、专业大户带动下,农技协有组织地进行先进适用技术的交流和推广,创造了有利于消化、吸收、推广先进技术的环境和条件,逐渐形成了与市场体制相适应、与农民经济利益密切相关的信息和技术供求机制,促进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农技协通过开展以市场为导向、以主导产品为龙头的产前产中产后系列服务,在技术、资金、物资、销售等各个环节帮助农民解决了一家一户办不了或办不好的事情,把农民分散经营与市场连接在一起,带领农民有序进入市场,成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中一支重要的力量;农技协通过项目、龙头、基地、会员和市场等的引导,进而推广“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几村一品,几乡一业”的生产格局,促进了农村的经济结构调整,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农技协在服务农民、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为农村带来了科学文化知识,促进了农民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成为农村开展科普活动的重要阵地。农技协作为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一员,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的发展壮大,得到了国家的肯定和支持,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培育和支持包括农技协在内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广泛参与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这为农技协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

2 农村专业技术协会面临的发展困境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以及现代通讯的普及,农技协的发展也出现了瓶颈,传统的科技示范户和专业大户在技术、市场方面的优势越来越不明显,农技协法律地位不明确,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也浮出水面。

首先,现在农技协发展的主要问题是缺乏资金。农技协从成立之初,就得到了各级科协的大力支持,将其作为服务“三农”的公益性社团组织扶持培养,“公益性”作为农技协发展初期的优势,也成为制约其发展壮大的一个重要因素。农技协作为集示范、试验、生产、服务、科研于一体的专业性组织,需要一定的资金保障,但作为一个公益性的社团组织,根据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其本身不能开展经营活动,经费来源只能是会员缴纳的会费,即使有时也直接收购产品,对外销售,所得利润也是会员共有,不能成为协会的收入,农技协无法从市场获取利润来支撑和推动自身发展壮大。

其次,人才的缺失也是农技协自身发展面临的一道坎。专业技术人才是农技协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无论以何种组织形式存在,农技协自身都需要拥有一定数量来自农村、扎根农村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特别是需要一些既有专业技术又有生产经验的科技带头人和既有市场经济知识又善于经营的管理人才,但近年来,因粮贱伤农,农村大部分青壮劳动力都离开土地,外出打工,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大部分是老年人,他们既无心也无力参加农技协,农技协发展壮大的内核出现危机,农村科技和管理人才匮乏将日益严重。

第三,现代通讯技术的普及和农民合作意识的淡薄,降低了农民加入农技协的积极性。现代通讯技术的普及方便了农民与外部的联络,了解市场的动态,弥补了农民生产与市场脱节的不足,减弱了农技协作为农产品与市场之间的桥梁作用。同时,由于农民小农生产意识的作怪,对农技协认识的不足以及农技协自身发展的局限,农民觉得加入农技协受益不大,加入热情不高。

第四、农技协的法律地位不明确,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政策的支持,在发展过程中无法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良性竞争,并有被农民专业合作社同化并取代之势。

第五、依“自愿结合、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和民主管理、互利互惠、共担风险”的组织原则形成的松散型的组织架构在适应了农民自主经营、自由发展的生产模式的同时,也造成了协会与会员之间的责权利不明确,导致农技协的凝聚力不强,无法实现健康良性发展。

3 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出路及对策

3.1 加大对农技协的政策倾斜和扶持力度

农技协作为一个主要为会员提供服务活动的非营利性民间社会组织,承担了科技兴农的重大责任,有力支持了政府服务“三农”工作,它的活动已经与政府很多部门密切相联,建议政府要适当考虑给予农技协一定的运行经费,同时,建议各级政府应出台一系列有利于农技协发展的政策措施,从资金、技术、税收等方面对农技协的发展给予优惠和倾斜,特别是农业部门应尽可能将农业开发、农业产业化经营等项目资金优先安排给农技协,解决因其“公益性”而产生的资金不足问题,为农技协的健康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3.2 积极做好人才培养和引导工作

政府一方面要出台鼓励农业生产,发展农村经济的政策,如通过设立粮食收购保护价等措施,努力减少“粮贱伤农”等,积极引导鼓励进城务工人员回乡从事农业生产。另一方面,政府要加大投入力度,通过农技协的渠道,开展农业生产技术的培训,让回乡人员能留得住。同时要以农技协为支撑,加强对农村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骨干会员的培养,为他们创造条件,促进“土专家”向真专家的转变,让回乡人员能发展。

3.3 加强农技协的自身建设

首先要保持农技协的公益性,公益性是农技协的生命力;其次要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在加强政府对农技协指导、扶持,增强农技协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同时,避免公权力介入农技协的正常管理和运作;再次要加强内部规范建设,开展农民合作意识教育,引导建立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运行机制;此外还要改变单一技术咨询、技术培训服务的模式,充分发挥协会自身的优势,积极争取政府有关部门的资金、项目,开展社会各种经济、技术合作,形成强大的辐射力。

3.4 要明确农技协的法律地位

建议相关部门开展研究,及时出台相关的法规或条例,填补其法律地位的空白,并针对其公益性的特性和作为科技兴农的重要阵地,应从制度上允许、鼓励并支持基层农技协经营实体,弥补非营利性造成发展的先天不足,促进农技协发展壮大,使之成为进行农村和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发展农业产业化的龙头组织,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做到“办一会,带一片,兴一业,富一方”。

[1] 福建省技术经济与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地位与作用[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2] 牛旭天,张鹏.促进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组织健康发展研究[C]. 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 2009.

[3] 张存岭,等.发展壮大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思考[J].安徽科技,2010(8): 24-25.

[4] 李凤伦.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建设与发展[J]. 新农业,2010(2):6-7.

猜你喜欢

农技协协会农民
娄底市翻译协会简介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酉阳县农技协联合会召开一届四次理事会
璧山区农技协联合会开展脐橙种植实用技术培训
饸饹面“贷”富农民
我省取得中国农技协两项转型升级项目试点
协会 通联站
协会 通联站
协会 通联站
加快农技协发展步伐 鼎力湖北农业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