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谁在逼我们不讲良心

2012-07-13

世纪人物 2012年5期
关键词:皮鞋明胶底层

Who is forcing us to speak of conscience

毒胶囊事件爆发后,“皮鞋很忙”的段子火了,“胶囊新吃法”的帖子也火了,现在发生在身边的太多故事耐人寻味,现实让我们不得不反思,我们身处的这个社会到底还有什么不能吃?还有什么不可能?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今天这个结局?鲁迅曾说过:忠厚就是无用的别名。无能,无用,不敢冒险,有时候可以认为是贬义词,但是,有时候又可能是褒义词,因为它们意味着忠厚,善良,守法,遵纪。

毒胶囊掀起的舆论风暴已经引起了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然而,这一起毒胶囊事件和以往被曝光的食品安全事件没有什么不同:不法生产商违法生产在先,继而是媒体曝光引发舆论聚焦,最后是监管部门出面善后。对于公众而言,类似事件中这样的“起伏”路径已算不上跌宕,人们似乎已经习惯了监管部门滞后的监管。滞后的监管中存在的渎职与不作为一定是该被问责的。可是如果“问责”能靠得住的话,三聚氰胺事件爆发后,“问题牛奶”也不会依旧被媒体曝光。

一次又一次的震撼不禁要拷问我们所有人,我们的道德底线在哪里,人心都是肉做的,是什么原因让这些人的良心集体沦陷了?乳制品行业中,往原奶中添加各种“辅助剂”的奶农们都是底层劳作人民,在大多数人的认知里,底层人民都有着天然的“道德优势”,但是他们不可能不知道添加剂对人体的危害,在利益的追逐下他们一样可以抛开道德与良心的约束。毒胶囊事件中,从皮革厂到明胶制造厂再到药企,那些生产车间的底层工人也不可能完全不知道这些“烂皮革”的去向与用途,他们依旧“默默无闻”地继续着他们的工作只是为了养家糊口。底层的“沉默”与“不作为”,一方面可能源于他们对社会监管已经丧失了信任,另一方面可能源于他们“心存侥幸”,他们笃信这些“毒胶囊”不会流入自己口中?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经济浪潮逐渐汹涌,31年过去了,我们除了钱还有什么?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到哪里去了?现如今,“事不关己”的思想已高高挂起,腐蚀着人心。

当道德、规则甚至法律通通被无限度地破坏和践踏,中国社会俨然已经迎来了必须深刻反思的“底线时分”。把“不丧良心”作为社会道德底线,是不是标准太低了?或许,每个人的兜里都揣着一颗毒胶囊。那颗毒胶囊便是,我们丧失了对良心最起码的敬畏与坚守。

如果我们都有良心,社会就不会有这么多的假冒伪劣;如果社会没有这么多的没有良心的人,社会也不会这么两极分化。良心就像一双眼睛,在观察着每一个人。做了好事的人,因为无愧于心而获得精神的快慰。做了坏事的人,因为深感内疚而受到良心的谴责。

回首,近些年来,我们有过“德”的课程和教育吗?哪怕是自身说法。

现在如果谁像雷锋那样做件好事,这在改革开放前看似再正常不过的事,现在却被人们说成傻冒、有病等等。

其实,许多有良知的中国人已经不敢奢求太多,只想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但是,现实的阻力让我们却步,堂堂正正做人举步维艰,一部分人在沮丧失望过后,只好和社会同步前进,同流合污。现今精神无法寄托的人们,内心无比的空虚和无奈,于是,人生变得苦短起来。

“想吃果冻了,舔下皮鞋,想喝老酸奶了,舔下皮鞋,感冒要吃药了,还是舔下皮鞋。”可悲!道德沦陷到如此地步。人们对道德的衡量标准已随价值观改变,这个改变,让我们感到担心。担心下一代人的道德趋向何方?在只有金钱谈化“德”教育的课堂里,这些喝着“问题奶”吃着“毒胶囊”的90、00后们,能否坦然恬然地面对物质更为丰盈的未来世界?因为它决定了一个社会如何面对现代化的挑战──与自由市场能否接轨、对全球化的竞争能否适应、政府治理的清廉与否、公民意识是否建立等。一个缺乏恒定统一的价值观、缺乏信仰的民族,不可能成为一流的民族。

或许,每个人心底都藏着一颗毒胶囊。那颗毒胶囊便是,我们丧失了对良心最起码的敬畏与坚守。这与我们的职业、地位无关,无论你是监管部门的高官还是小作坊里的工人,抛弃了对良心的敬畏,我们都是一颗毒胶囊。在道德没落的年代,我们只有靠良心来衡量是非曲直。

【终,以观后效】

9家药企被查,被曝“毒胶囊”陆续召回,在我们思索“毒胶囊”该如何销毁时,未被曝光地方也频现大量被丢弃的空心胶囊,出现“彩虹河”,网友将其戏称“投河自尽”。而“明胶龙头”青海明胶又曝出从废品站收购骨头制明胶的消息,虽然青海明胶极力否认,称“报道严重失实”。但“毒胶囊”的事件在一点点地发酵,我们唯一的希望是:让本来相爱的鞋子破镜重圆,让本该治病的胶囊不再使病患痛苦。各归其位,各守其责。

猜你喜欢

皮鞋明胶底层
“喝水长胖”的QQ糖
航天企业提升采购能力的底层逻辑
会唱歌说话的红皮鞋
豌豆笑传之皮鞋
超高压明胶理化性质分析
回到现实底层与悲悯情怀
复凝法制备明胶微球
中国底层电影研究探略
略论“底层”
浅谈明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