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迈向2020

2012-07-13西南

晚霞 2012年22期
关键词:小康社会特色科学

西南

1921年7月,12名代表历尽千难万险聚集上海,秘密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当时的他们代表着50多名中国共产党党员。91年后,全球政治家、企业家和各界学者共同瞩目北京,已成为世界第一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2268名代表出席,今日的他们代表着8000多万名中国共产党党员。

2012年11月8日—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这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胡锦涛同志代表中共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总结和回顾了中共自十六大、十七大以来所取得的成果和经验,也勾勒出中国今后五至十年的全景式蓝图。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

必须长期坚持科学发展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我们党指导思想的三次与时俱进,第一次是党的十五大将邓小平理论列为党的指导思想,第二次是党的十六大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列为党的指导思想。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定位,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又一次与时俱进。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指出,十八大提出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这是实践检验的结果,是人民的愿望,也是国家发展的必然。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所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和繁重性世所罕见,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所面临矛盾和问题的规模和复杂性世所罕见,在前进中所面对的困难和风险世所罕见。特别是十六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出现了一系列的阶段性特征。科学发展观恰恰就是在这个发展进程中,对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作出的科学回答。也就是说,它是在实践中形成的,是从实践中提出来的,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这在科学发展观产生、实践和完善的过程中已经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其科学性、先进性、正确性得以充分印证。十八大代表、陕西省委书记赵乐际认为,十年来,中国社会的发展实践告诉我们,只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往前走,中国社会的发展就可以又好又快,如果背离了科学发展观,那么我们就会面临诸多的挫折,甚至是掣肘。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强调,科学发展观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这就要求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广大党员、干部头脑,不断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领会和把握,形成全党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把党的指导思想转化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精神力量、实际能力、自觉行动。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时期。“新的形势和环境对经济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人民群众对生活改善给予更多期待。”十八大代表、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说,我国已进入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的阶段,广大人民群众在收入增长和分配、社会保障、教育、医疗、住房、环境等方面的生活标准与期望不断提高,人口结构和资源环境条件的变化,使得传统的主要依赖要素投入扩张的外延型增长方式难以持续。这些都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发展之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首次写入党的报告,我们要注意到一个历史背景——三十年前,中国共产党在十二大上提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在三十年的实践中,历经风霜雪雨、艰难探索才开辟出来的一条现代化道路。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紧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战胜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特大地震灾害的降临、入世十年的考验等一系列严峻挑战,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上了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上了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上了一个大台阶。“我们这个时代还有比这更伟大的故事吗?”这是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对中国之路发出的感叹。这个故事之所以伟大,正是因为中国发展的深厚基础,是符合中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代表人民利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十八大代表、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认为,十八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的新概括和深刻阐述,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了鲜明的中国特色,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达到了新的高度。十八大报告基于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判断,鲜明地回答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奔向什么样的目标”这些事关党和国家全局的重大问题。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所研究员颜晓峰认为,这一论述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伟大动员。我们一定要毫不动摇坚持、與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八个基本要求,分别是: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八条要求必将极大地推进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扎扎实实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不懈奋斗,戮力同心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

具体部署:

“五位一体”构成总体布局

十八大的报告首次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五大建设并列,有分析人士指出,这种“五位一体”的新提法是一项重要的政治表述,透露出重大政治信号,它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阶段,体现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新境界。

这五大建设是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经济建设是根本,政治建设是保障,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党建专家指出,“五位一体”总布局不是凭空的理论创造,而是我们党在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在邓小平同志提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两个文明”建设的基础上,我们党提出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三位一体”,五年前的十七大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写入党的章程。“‘五位一体的新布局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产生的,更加强调均衡、可持续和以人为本的发展。”国家行政学院科研部主任许耀桐说。

十八大报告前所未有地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并要求“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许耀桐说,这对中国以及全球实现可持续发展均意义重大。事实上,建设生态文明是我国迫在眉睫的挑战。因生态环境恶化引发的种种问题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影响社会和谐安定的重大因素之一。只有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着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才会不断减少因环境问题而引发的群体事件,也才会更加顺利地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各地各部门一定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治国理政的理念层面来认识,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原则、目标等深刻融入和全面贯穿到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十八大代表、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认为,生态文明建设是巨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协力推进。环保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和根本措施,在保护中发展的中国环保新道路,要遵循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基本要求,加快推进环境管理战略转型,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引领者和实践者。

当然,五大建设要协调推进,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单兵突进”。在经济建设上,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在政治建设上,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在文化建设上,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在社会建设上,要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突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这一重大任务。

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奋斗目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党的十八大报告郑重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要求——努力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与十七大主题中“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表述不同,十八大主题中提出了“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建设”是過程,“建成”是结果,一字之变,体现了我国发展阶段的重大变化。翻阅前十年的两次党代会报告,从十六大提出“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到十七大提出“202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再到如今十八大提出“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不难发现,随着经济社会不断进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也在不断发展、完善,目标更高,标准更严。

“这十年,人民生活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也让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有了坚实的基础和坚定的信心。”十八大代表、四川省巴中市委书记李刚说。事实上,中国不止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扬专门为此算了一笔账——要实现两个翻一番的目标,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只要经济年均增速达到6.9%左右就可实现GDP翻一番的目标,考虑到人口增长因素,要实现人均收入翻一番的目标,粗略测算GDP年均增速达到7.1%左右就可保障,而人均收入年均增速7%左右即可。从国家统计局的数据看,十六大以来,年均经济增速超过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实际增长9.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8.1%,是历史上增长最快的时期之一。而“十二五”规划中已将年均经济增速预期指标设定为7%,将城乡居民人均增长预期指标提升至7%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7%左右的居民收入增速,速度虽不高,但其着力点在于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十八大报告已明确提出,要“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要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为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报告还提出了“两个同步”,即: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这充分体现了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思路。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着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发展等突出矛盾和问题,例如实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同步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人口总量继续增加,老龄人口比重上升,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大;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依然突出;经济体制和其他方面的管理体制还不完善;民主法制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地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

党的建设:

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自我建设和自我完善,作为执政党,五年一次的党代会不仅要讨论如何“治国理政”,更要关切如何完善自身建设。

十八大报告中对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作了全面部署,提出了新要求——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是十八大报告中的最后一部分内容,“这一部分的政治分量之重,是我们每个党员都可以直接感受到的。”著名经济学家、党建研究专家黄苇町表示。

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执政党就必须不断提高科学执政的水平。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就指出,“我们党担负着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由于党的建设科学化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因此,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也将是党的建设的长期任务,是新形势下全党要做好的一篇大文章。

十八大报告对党员干部提出的八条要求中处处可见“人民”二字,这是党建科学化的本质所在。因为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党执政最牢固的政治基础和最深厚的力量源泉。从这个意义上说,是否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检验党的建设是否真正符合科学化的根本标准。从毛泽东同志提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邓小平同志坚持“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的判断标准,从江泽民同志倡导“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到胡锦涛同志提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是一脉相承而又不断发展的,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一贯追求。为了服务群众、联系群众,十八大提出开展以为民清廉务实为主题的群众路线教育,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这将是一场新的教育与实践活动,更是党的建设持之以恒的艰巨任务。

與以往相比,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把党的纯洁性建设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凸显了全党上下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党建专家指出,加强党的纯洁性,首先要严格流程,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其次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严格党员培养、考核、发展各项程序;最后一个步骤尤为重要,即要严格党内的考核评价机制。

十八大报告还首次明确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提出,更突出地强调了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精神状态,突出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党建工作思路,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特色。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施芝鸿认为,这“三型”目标的提出,表明我们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把握更自觉、更全面、更深刻。

形势的发展、事业的开拓、人民的期待,都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十八大有针对性地从精神状态、党群关系、党内民主、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党管人才、基层组织创新、反腐败、党的纪律等八个方面,强调了当前及今后五年的党建工作重心,部署了今后党建工作的总体布局。

“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我们的责任,就是同全党同志一道,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使我们的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这是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新一届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部分讲话内容。这段亲切、实在、朴素并充满激情和力量的话,不仅表达了新一届领导集体的追求目标和责任意识,更体现了锐意进取的豪情和信心。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我国各族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必将迈出更坚实、更雄壮的步伐,全面小康社会必将建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必将在不久的将来完成。

猜你喜欢

小康社会特色科学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习近平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论述摘编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树立发展信心 培育增长动力
科学拔牙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