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移动电子支付业务发展方向及实现技术研究

2012-07-09容光

移动通信 2012年21期
关键词:钱包运营商终端

容光

1 移动电子支付业务简介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和我国3G网络的建设,“一部手机走天下”的愿望将得以实现。时至今日,手机已经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集收音机、MP3、照相机、摄相机、电视机、PDA等多种功能于一身之外,还可以让人们去支付各类消费而无需随身携带钱包。这种金融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银行业务的电子化,称之为移动电子支付业务,即“手机钱包”。

手机钱包是移动运营商与银行等金融部门合作,通过将用户手机号与银行账号(卡号) 捆绑,使用手机短信、WAP、互联网等方式操作,从而完成移动支付的一项业务。

2 移动电子支付业务发展情况

2.1移动电子支付业务开展现状

在发达国家,手机钱包业务发展较为成熟,各大通信运营商都已开展了形形色色的手机钱包业务。日本一些移动运营商把移动支付作为重点业务予以积极推进。由于交易的信号经过了多重加密,安全保障技术近于完美,再加上与各银行间使用专线网,因此,银行和消费者对这一业务的信赖程度十分高。在日本,有接近一半的手机用户把手机当成钱包来使用,仅通过使用手机,人们就能完成购物、游戏、公交出行及取得商品打折。在韩国,消费者也已经把手机作为信用卡使用,目前韩国几乎所有的零售银行都能提供手机银行业务,有几万家餐馆和商店拥有通过红外线从手机读取信用卡信息的终端,使顾客能够通过手机进行消费。在2012年移动世界大会上,沃达丰CEO托里奥·科劳透露,沃达丰将联合威士卡,率先面向英国用户推出基于NFC技术的手机支付服务。

2.2我国移动电子支付业务发展方向

在国内,移动电子支付业务还处于萌芽阶段,业务种类和规模都比较小。其实移动运营商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已试水移动电子支付业务,但因涉及金融政策问题于2003年8月停办,在之后一年基本没有任何进展。2004年下半年,在中国移动和北京联动优势的推动下,鉴于支付手段电子化和移动化发展趋势,手机钱包业务得到推动,地域覆盖范围也越来越广。

随着移动用户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电子信息安全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机钱包也从小额支付、电子化的产品发展到支付在商场、超市的大额购物,移动支付总体上呈现出从小到大、从单一到全面、从简单到复杂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良好态势。手机钱包现在已覆盖在线票务、游戏点卡、保险服务、软件服务、福彩、网络电视和电子杂志等众多领域。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子化和移动化将成为人们消费的重要支付方式。

3 移动电子支付业务的意义

移动电子支付业务因其标准化、自助式、耗时短、效率高、成本低、费用低、不易出现人为差错和全天候服务等特点,越来越受到用户青睐。另外对于移动通信运营商来说,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革新,3G甚至4G网络的搭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带宽资源,伴随的却是传统业务资费一降再降。因此,利用丰富的带宽资源提供多样的应用服务以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是所有通信运营商面临的重大课题。

手机钱包业务是一个开放的市场,其价值链中环节众多,由移动运营商、银行、第三方支付服务提供商、芯片制造商、手机制造商、设备终端提供商、商户和手机用户等组成。其中最主要的参与主体是移动运营商、商业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服务提供商。对于移动运营商、商业银行、第三方支付服务提供商、芯片制造商、手机制造商和设备终端提供商来说,能够在开展移动支付业务中获得切实的利益;对于用户来说,能够简单、方便地支付商品和服务;对于商家来说,对顾客返券或者返点,将增加顾客的黏性,可以通过手机传达商品的信息:产业链的各方在移动支付中能够达到共赢。

4 移动电子支付业务流程及实现技术

4.1手机钱包业务支付流程

手机钱包的支付模式是在购物结束后,将手机对准POS机轻轻晃动即可完成支付,避免了复杂的操作,并且提高了支付的安全性。其具体支付流程(图1)如下:

(l)将智能手机在基于RFID技术的读写器前摇晃,读写器将读写的信息发送给Real处理器终端;

(2)Real处理器终端通过互联网登录到支付平台,对移动支付用户信息进行查询并发出支付邀请;

(3)智能手机通过无线上网技术与支付平台相连,其账户绑定信息在支付平台上进行支付确认;

(4)Real处理器终端在信息查询通过并确认支付后,通过互联网自动登录到银行专线支付系统进行交易。支付之前,用户必须已经完成手机与银行账户的绑定。在支付过程中,Real处理器终端通过手机内置的芯片及无线接入技术登录系统支付服务平台进行交易,消费金额从所绑定银行卡中扣除。

4.2非接触式识别技术

关于移动支付业务的实现技术,国际上非接触式移动支付技术的探索为我国移动支付技术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1)RFID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通称电子标签技术,是一种快速、实时、准确采集与处理信息的高新技术以及信息标准化的基础,是非接触式移动支付应用中的关键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RFID技术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操作便捷。RFID系统由一个询问器(或阅读器)和很多应答器(或标签)组成。

(2)FeliCa

FeliCa是索尼公司推出的非接触式智能卡,只需放在读取终端就可以进行费用的计算等数据处理操作,实现快捷可靠的数据传送。此卡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其技术可以确保数据在高速接收和发送过程中的安全性,而且卡中的数据可以多次写入。FeliCa可以用来管理多个种类的数据,因此可以制作兼有电子货币、公交预付卡、公司职员证和学生证等功能的卡。这些数据在FeliCa芯片中被独立地管理,能够分别设定存取,在不同的场景下可以通用。FeliCa卡通过读取器发出的电波来驱动,工作频率是13.56MHz,工作距离在10cm左右,数据传输速率为100~400kbps。

(3)NFC

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场通信)是由飞利浦公司和索尼公司共同开发的一种非接触式识别和互联技术,可以在移动设备、消费类电子产品、PC和智能控件工具间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NFC提供了一种简单、触控式的解决方案,可以让消费者简单直观地交换信息、访问内容与服务。NFC将非接触式读卡器、非接触式卡和点对点功能整合进一块芯片,它是一个开放接口平台,可以对无线网络进行快速、主动设置;也是虚拟连接器,服务于现有蜂窝状网络、蓝牙和无线802.11设备。

NFC的工作距离为0~20cm,工作频率是13.56MHz。

5 国内移动电子支付业务前景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移动通信市场,而目前国内移动支付业务只是处于起步阶段,手机钱包消费还存在诸多限制,比如商户的普及率、用户的消费心理等。相信随着人们消费心理的日趋成熟,手机钱包业务一定会大有作为,它可以使人们的生活更便捷,更好地享受3G乃至4G生活的乐趣。这一切有待于移动运营商、商家和用户的共同推动。

而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移动支付业务的终端技术瓶颈将可以彻底消除。手机厂家和运营商将智能移动存储卡与手机结合,完全可以解决移动支付安全性问题。手机进一步智能化及其价格大幅下降,也将促进手机钱包业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齐心合,付映霞. 手机钱包引领电子银行发展[J]. 现代经济信息, 2012(1).

[2] 王建. 基于移动签名的电子支付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北京: 北京邮电大学, 2009.

[3] 吕恒. “手机钱包”业务实现方案研究[A]. 中国通信学会. 中国通信学会信息通信网络技术委员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 2009.

猜你喜欢

钱包运营商终端
网上理财陷阱多 捂紧钱包别上当
X美术馆首届三年展:“终端〉_How Do We Begin?”
通信控制服务器(CCS)维护终端的设计与实现
钱包
钱包
多功能北斗船载终端的开发应用
取消“漫游费”只能等运营商“良心发现”?
第一章 在腐败火上烤的三大运营商
三大运营商换帅不是一个简单的巧合
三大运营商换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