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的清真小吃

2012-07-09撰文陈连生编辑赵泽瀛

餐饮世界 2012年9期
关键词:牛街羊头小吃

撰文_陈连生 编辑_赵泽瀛

北京烹饪协会清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北京清真饮食文化专家、北京小吃第一人 陈连生

北京小吃历史悠久、品种繁多、雅俗共赏,有人说,自打有了北京城就有了北京小吃,照这么说起码也有3000多年了。但真正具有北京地方特色的小吃,还要从公元1145年北京作为国都以后逐渐形成。而形成以清真风味小吃为主的这种格局也是有它的历史原因的。

唐永徽二年(公元651年),以第一个阿拉伯使者到唐都城长安见唐高宗为标志,从那时起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后,大批商人到中国做生意经营珠宝药材,还带来了饮食调料中的香料,如豆蔻、胡椒、肉桂等,这些调料融汇原有的各种调味,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烹饪以味为核心的内涵,烹制出的各种食品更加美味可口。

而说起北京的清真风味小吃,就一定会提到北京的牛街地区,牛街的饮食文化早在明朝时就有很大的发展,回族同胞勤劳智慧,充满创造力,在形成自己民族饮食文化的同时,善于吸收兄弟民族烹饪的精华,创造出有别于其它民族的饮食文化,小吃就是其中的瑰宝。

牛街小吃,经过初步统计有200余种,且随着春夏秋冬四季交替变换经营,用蒸、炸、煮、烙、烤、爆、涮、煎、炒、炖、熬、冲的不同烹调方法,制作出甜咸酸辣香等各式各样小吃。

北京小吃的特点是,物美价廉、货真价实、真材实料,做羊头肉讲究用“四六口”的羊,做豆汁讲究用京东八县的绿豆,再加上许多小吃,是当着顾客的面现做现吃,让顾客心明眼亮吃着放心,也是小吃本身的一种招牌。这些特点和它的“讲究”赋予北京小吃以顽强的生命力和吸引力。

为什么北京小吃中回民小吃占了很大的比重?因为解放前小吃是“碰头食”,在旧时大多买吃食的都是小本生意,没有固定的门脸售货,挑担推车,走街串巷,顾客在哪碰见就在哪买。小吃还俗称“小食”“吃食”或“茶食”。那些来京城做生意的,旅途经过的,赶庙会的,逛街景的人们,碰到叫卖的各式小吃,先观形察色嗅味,勾起食欲后,再买点尝尝,图个新鲜,花钱不多,既解饱又解馋。当年生产经营小吃的人都属于无固定职业,处于低层的劳动人民,凑点小本钱,弄点原料,一口锅,一袋面,弄些油盐佐料,做一两个品种,肩挑手提,推车走街串巷或沿街叫卖为的是养家糊口。

回族中过去流传两把刀(羊肉刀、切糕刀)、八根绳(系箩筐的绳子)的口头语,说明生活的清贫与困苦。因为以此为生,也造就了他们的制作工艺越做越细,越做越精,处处体现一个“精”字,外观精致、口味精道,那茶汤冲出来要能“倒挂碗”(即碗倒扣过来,也洒不出来);焦圈则讲究一摔八瓣;白水羊头切出来讲究薄得透亮;爆肚吃在嘴里嚼,脆得能听见咯吱咯吱的声音。据说当年门框胡同“爆肚冯”就凭这一招招徕不少回头客。小小烧饼也能体现出制作的精细,掰开后能看出20多层,芝麻酱与白面均匀相间的薄层、吃起来外酥内软,有蟹黄盖之称,因为太酥,有的要用手捧着吃,否则一咬就碎到一地了。清真名小吃爆肚精细到一个牛或者羊的胃,细分成食信、肚板、肚领、肚仁、蘑菇头、(羊)散丹、(牛)百叶等。北京人讲究礼数、好面子,做小生意的手艺人,他卖的不仅是小吃还是他的脸面,就是穿衣打扮,那身干净得体的行头(工作服)给顾客的印象就是干净利落,这样的人制作出的小吃一定会卫生可靠。卖小吃不仅是他们养家糊口的本事,还是他们立身处世之本。久而久之做出自己的特色,做出名气,后来出现的大家公认的“羊头马”“切糕米”“爆肚石”“馅饼周”等人,就是这些人中间代表人物和制作小吃的佼佼者。

北京小吃品种繁多,什么季节吃什么,就连每天哪个时辰吃什么都有讲究,从元代起,就形成了“正月年糕、正月十五元宵、二月春饼、摊煎饼和糟糕……十月奶皮酥糕,腊八甜粥羊肉包的民俗。

北京小吃在百姓中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那时南来顺展卖在陶然亭公园,由于品种多,质量好,供应量大,受到广大游客和各级领导的好评。再想起“北京小吃九十九,样样叫你吃不够”的“京腔京韵自多情”,怎能不引起遐想和自豪?

猜你喜欢

牛街羊头小吃
羊头木乃伊
电视纪录片《千年牛街》举行开机仪式
我是一个小吃货
怕冷的小吃货
农耕溯源 寻根羊头山
可爱的小吃货
西城区工商分局牛街工商所专栏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节选
西城区工商分局牛街工商所专栏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节选
西城区工商分局牛街工商所专栏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