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吉木乃县乌拉斯特铜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

2012-07-06

科技视界 2012年27期
关键词:铜矿火山矿化

席 蕾

(新疆地质矿产科技开发公司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

1 区域地质背景

普查区大地构造位置属于准葛尔哈萨克斯坦板快古生代弧盆带,由蛇绿岩、火山岩及火山复理石组成。区域成矿区划归萨吾尔金、有色金属成矿带。区内为Cu、Au、Hg、Sn组合异常集中分布区,靶区优选研究认为本区属于Cu、Au(Ag)、Hg、W、Sn、Be成矿远景区。工作区东侧产有浅成低温热液型的阔尔真阔拉金矿,塔斯特以西,有不少与安山岩、辉石安山玢岩有关的铜矿大多为含铜石英脉,但邻区哈萨克斯坦产有与花岗闪长岩有关的斑岩铜矿。显示工作区处于有利金铜成矿的矿集区。

1.1 地层

主要出露石炭系地层,次为泥盆系、二叠系和第三系。

泥盆系主要出露在西部的萨吾尔一带。中统称库鲁木迪组(D2k),均属海—海陆交互相的火山—火山碎屑与陆源碎屑沉积,总厚>8000m。

石炭系分布广泛且主要为下统。萨吾尔山一带出露的称拉斯特组(C1l)与翁格尔阔腊组(C1w)。南、北建造特征可以对比,大体下部为海相火山—火山碎屑岩夹陆源碎屑岩,上部为浅海—海陆交互相的陆源碎屑岩夹凝灰质碎屑沉积。视厚>7600米。

二叠系分布局限,且主要为下统。乌拉斯特一带出露的称卡拉岗组(P1k),为浅海—海陆交互相的陆源碎屑岩夹凝灰质碎屑沉积。

新生代地层以新近系为主,河湖相沉积。其上为第四系覆盖。

1.2 岩浆岩

区内岩浆岩主要为华力西期花岗岩。以两大主岩体(31、34号岩体)分布在立项区及北部地区,岩体边缘相矿化蚀变特征明显,主要为钾长石化、斜长石化、绿泥石化和绢云母化等。 Cu、Au(Ag)、Hg、 W、Sn、Be 成矿元素异常主要与岩体边缘相的蚀变地质环境关系密切,反映在岩体边缘可能有利成矿。

1.3 构造

区内褶皱及断裂十分发育,是区内多金属、金矿化的主要控矿构造。褶皱为东西向控制着岩层和山系的走向,其它方向褶皱较小。东西向的断裂规模较大,延伸稳定,控制着侵入岩的分布和凹陷的展布,主要表现为压性,破碎带较宽,多期活动明显。萨吾尔山断裂是一条控制沉积作用、变质作用、岩浆活动及矿产分布的边界断裂,沿断裂带200米左右的宽度内,碎裂岩、糜棱岩、片理和劈理极为发育,地貌上呈沟谷洼地,热液蚀变极为广泛。北东向断裂规模也较大,压性,均具有较宽的破碎带,其中有绿帘石化、绿泥石化、泥化等。

2 矿区地质特征

2.1 地层

区内出露的地层较为简单,主要为晚古生代的下石炭统和中泥盆统。地层由老到新:

中统称库鲁木迪组(D2k):均属海—海陆交互相的火山—火山碎屑陆源碎屑沉积。

下石炭统翁格尔阔腊组(C1w):凝灰质砾岩夹含砾凝灰质粗砂岩、粉砂岩、安山玄武岩。

下石炭统拉斯特组(C1l):厚层状凝灰质巨砾岩-细砾岩夹凝灰质粗砂岩、安山岩、安山质角砾岩。

下二叠统卡拉岗组(P1k):为一套暗灰色粉砂岩、含炭粉砂岩,以夹劣质煤层为持征。

2.2 侵入岩

华力西中期二长花岗岩(ηγ4):呈肉红色、浅灰褐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斑晶一般为斜长石,少量钾长石,岩体内除局部见发育高岭土化外,其它蚀变作用少见。在与地层接触处见岩体有粒度渐变细的现象,边部为细粒结构二长花岗岩。岩体内围岩包体、深部捕虏体等均较少见。岩体内节理发育,有两组节理较为发育,节理产状分别为340°∠32°、75°∠68°。

花岗闪长岩(γδ4):呈不规则的港湾状侵入闪长岩里,呈灰一灰白色,变余细粒半自形粒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由斜长石、石英和角闪石组成。长石板条状,含量45-50%。石英45-50%,呈他形粒状不规则地分布于长石之间。

闪长岩(δ4):呈东西向不规则的椭园状,岩石呈暗灰色块状,中细粒、自形一半自形粒状结构,主要由斜长石和角闪石组成。

2.3 构造

工区位于西准噶尔萨吾尔山华力西期褶皱造山带,该带以发育华力西期酸性侵入岩体及晚古生代以火山岩为主的地层为显著特征。

构造以断裂为主。主要是拉斯特断裂的次级断裂。走向北北东。

工区南北向地质构造剖面图见下图1。

图1 新疆吉木乃县乌拉斯特地区南北向地质构造剖面简图

3 铜矿化特征

铜矿化地表主要见铜蓝、孔雀石等铜的氧化物,在探槽中均未见原生铜的硫矿物,围岩蚀变主要为绢云母化、绿泥石化和硅化,反映成矿流体形成于弱酸性环境。

对工区中南部的铜矿化勘查结果表明:铜矿化体产于二长花岗岩与围岩的外接触带上,矿化体的走向为近东西向,矿化体倾向北,倾角50°-75°,经地表揭露,以矿化边界品位Cu>0.20×10-2<0.50×10-2、Pb>0.30×10-2<1.00×10-2、Zn>0.50×10-2<1.00×10-2,圈定了两个铜矿化体。矿化体沿岩石裂隙分布,裂隙中主要充填石英脉,裂隙与石英脉总体近东西向—北东东向断续分布,产状340°∠50°-70°。具矿化地段延伸长度约10米,宽度约为0.2米,矿带分布空间明显受北西西向断裂构造控制。带中岩石破碎、糜棱岩化、片理化发育,蚀变矿化强烈,普遍发生绿泥石化、绢云母化、硅化、褐铁矿化及黄钾铁钒化、高岭土化等蚀变,并有黄铁矿、铜蓝、孔雀石、铅矾、胆矾等矿化显示。

利用刻槽取样法分别在工区发现了两个铜矿化体,最高品位为1.29×10-2,为今后找矿提供了进一步工作靶区。

I号金矿体:位于工区北部,近EW向展布,长15m,厚0.6-5.8m,平均厚 2.8m,一般品位 0.4-1×10-2,最高为 1.29×10-2,品位变化系数86%。产状345°∠65°。槽探查明矿体向深部有厚度增大,品位变富的变化趋势,为本矿主矿体。

II号矿体,近EW向展布,长22m,厚0.9-5.7m,平均厚度2.4m,铜品位较低,一般品位 0.2-1×10-2,最高品位 1.2×10-2,品位变化系数为71%。产状350°∠60°。

4 矿化成因类型及找矿标志

矿区出露中泥盆统库鲁木迪组火山碎屑岩和石炭系二长花岗岩,铜矿化产于裂隙石英脉中,显然矿床的形成与区内热液活动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初步分析其成因类型属与火山作用有关的热液岩型铜矿化,具有寻找与火山作用有关块状硫化物矿床前景。

找矿标志有以下几点:

1)圈定的铜矿化体和矿化蚀变带均分布在花岗岩与围岩中泥盆统库鲁木迪组火山碎屑岩的外接触带上,接触带是找矿的重要标志。

2)圈定的铜矿化体地表均有铜兰、孔雀石、褐铁矿、黄钾铁矾等矿化显示,矿化标志明显,可作为直接找矿标志。

3)近矿围岩蚀变类型复杂,见有次生石英岩化、硅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绿帘化,各种蚀变沿矿化体分布呈带状,向上有一定的分带性,可作为间接或直接找矿标志。

4)矿区分布的北西西向、东西向断裂是主要的赋矿构造,矿化带、蚀变带及矿化体主要沿断裂分布,也是重要的找矿标志。

5)激电、磁法物探剖面圈定的极化率异常和磁场的梯度带结合部位和偶极测深的高极化低电阻异常是地表矿化体和深部隐伏矿化体的重要的物探找矿标志。

5 成矿条件与找矿前景分析

1)区内广泛发育的泥盆世及早石炭世火山沉积建造中,金、铜等元素背景值较高,是良好的矿源层。

2)花岗岩体的侵位及形成的接触带既提供良好的热源又是特殊的容矿空间。

3)萨吾尔山断裂及其次级断裂发育,其构造破碎带是热液迁移和容矿的理想场所。

4)热液蚀变规模大、分带良好已经发现的铜矿点,显示本区有利于形成大中型矿床。

5)萨吾尔金、有色金属成矿带,属于准葛尔哈萨克斯坦板快古生代弧盆带,由蛇绿岩、火山岩及火山复理石组成。东侧产有浅成低温热液型的阔尔真阔拉金矿,塔斯特以西,有不少与安山岩、辉石安山玢岩有关的铜矿大多为含铜石英脉,但邻区哈萨克斯坦产有与花岗闪长岩有关的斑岩铜矿。

6)本区工作程度不高,面上的勘查只是少量的1/20、1/50万比例尺的化探工作,矿点普查工作较少,缺少系统的槽井探工程揭露。但已经发现一批有进一步工作价值的矿点,证实本区巨大的找矿前景。

[1]尹意求,李嘉兴,安银昌,郭正林,等.萨吾尔山金铜成矿条件与找矿评价报告[S].2001.

[2]王元龙,李耀增.新疆主要矿产时空分布规律及找矿方向预测[J].新疆工学院学报,1994(2).

[3]张志德.新疆区域地质基本特征概述[J].地质通报,1990(2).

猜你喜欢

铜矿火山矿化
大麦虫对聚苯乙烯塑料的生物降解和矿化作用
全球十大铜矿公司
西部矿业迈向国内铜矿“新巨头”
特大型井下铜矿山采选工程管理与实践
火山
我是火山
氧化铜矿硫酸搅拌浸出工艺研究
不同矿化方式下丝素蛋白电纺纤维的仿生矿化
仿生矿化法制备HA/SF/Ti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