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施工中发生安全事故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2012-07-03黄锦城蔡桂萍

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 2012年2期
关键词:危险源事故培训

□ 黄锦城 蔡桂萍

一、工程施工中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

在处理各类工程事故的实践中,人们发现,这些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无外以下几种因素。

(一)安全管理体系存在缺陷

企业安全管理缺陷包括:技术缺陷,劳动组织不合理,防范措施不当,管理责任不明确。目前,部分建筑企业负责人对安全生产意识错位,重视不够,粗放的“经验型”和“事后型”管理,造成安全管理工作时松时紧,治标不治本,加之有的施工企业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劳动纪律松懈,给事故发生提供了机会;有些企业对安全生产重视程度不高,借口工程造价低、资金不到位等原因,压缩安全支出,致使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缺乏必要的资金投入,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制度形同虚设,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奖惩制没有得到具体落实;有些建筑企业在改制过程中为减少部门和人员,盲目撤并安全管理部门,致使安全管理工作上下断档,缺乏对施工人员的安全管理教育培训。由于管理体系不健全的原因,造成企业整体上安全生产意识淡薄,安全检查和防护措施流于形式,不能及时发现和消除事故隐患,再加上职工安全教育跟不上,导致企业职工安全知识缺乏,安全意识淡薄,自我防护能力差。

(二)施工现场存在违章现象

目前,建筑业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还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违章违规现象时有发生。一是有些施工企业的设备、装置虽有缺陷,但仍然违章使用。例如,设备陈旧、结构不良、磨损、老化、失灵、腐蚀、安全装置不全、技术性能降低等。这些有问题的设备本应该淘汰或者维修,但在施工现场却屡见不鲜。二是个别企业不配备工人个人安全防护用品,或是虽配备了安全防护用品但不符合国家安全标准。三是部分施工用品材质标准低,作业环境混乱。脚手架、安全网、安全围栏、作业平台、模板支撑等使用的材料低于标准规格,或是设置时不符合安全技术规范标准;违规堆积超重材料、物件;现场临时用电设施和操作使用不符合建筑工程安全用电规范要求;脚手架或物料平台不进行科学的设计计算,或不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搭设。四是工程负责人为了抢时间赶进度和降低成本,违反施工安全规定,违反施工程序,在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情况下强令工人作业或严重超时加班,导致工人疲劳作业。以上违章违规现象是引起建筑事故高发的主要原因。

(三)施工人员安全素质欠缺

由于施工从业人员个人原因导致的生产事故在建筑企业生产事故中占有相当的比重。主要表现为:错误行为,例如嗜酒、追逐打闹、意外滑倒、无意碰撞、误入危险区域等;违纪违章,例如做事粗心大意、漫不经心、注意力不集中、不懂装懂、不履行安全措施、不按规定使用防护用品、玩忽职守、特种工无证上岗等;身体健康状况有缺陷,例如身体有疾病,易紧张、烦躁、疲劳、冲动、兴奋等;智商过低,应变和判断能力差,等等。当然,这种现象既有从业人员自身素质问题,也与建筑企业安全教育开展不力有密切关系。

二、防止发生安全事故的主要措施

从以上分析可知,建筑工程事故实际上是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的综合体。要防止建筑施工中伤亡事故的发生,就要掌握事故发生的规律,采取措施消除人与物的两大不安全因素。建筑企业针对安全管理、安全技术、安全教育等可采取如下措施:

(一)坚持落实“四项制度”

1.落实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度。企业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应当明确责任,实行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挂钩,做到任务到家、责任到人、权力到位、奖罚兑现,防止互相推诿、扯皮现象发生,进一步加强监督检查,及时发现事故隐患,及时整改,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2.落实安全事故警示制度。将建筑施工事故情况通报张贴于施工现场,结合案例进行宣传教育,以血的教训警示企业和职工。

3.落实安全生产分析和事故预警制度。分析研究近年来发生的建筑事故,找出事故多发的类别、部位及施工阶段,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并制订预防措施,针对安全生产的薄弱环节和冬季、雨季、节假日等不同时期的施工特点,及时发出事故预警。

4.落实事故汇报和约谈制度。发生死亡事故后,事故企业、监理单位等有关人员要及时汇报事故经过、原因和措施等情况。

(二)积极采取“五项措施”

1.严格各项施工方案的审批制度。对危险性较大的各项施工方案,必须经建筑企业技术负责人和总监理工程师审批,对深基坑等工程要实行专项施工方案专家论证审查制度。

2.抓好施工现场阶段性重点工作。在基础工程阶段,要重点做好安全技术交底、机械设备进场检测、验收等工作;在主体施工阶段,要重点做好脚手架防护操作、高空作业保护等工作;在装修阶段,要重点做好塔吊等设施的拆除和室内施工临时照明设施的安装等工作。

3.依靠科技进步提升安全生产水平。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和经验交流活动,研究解决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推广应用好的、先进的管理经验。针对建设行业亟待解决的共性、关键性技术难题,组织开展安全科研攻关,以科技进步推动安全管理水平整体提高。

4.推广计算机在安全技术上的应用,推进信息化管理,提高监管覆盖率和效率。

5.严格落实《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等国家、省、市相关建筑安全标准规范,按照ISO9000标准要求,严格操作规程,加强监控,严把工程安全质量关。

(三)强化安全检查消除安全隐患

安全检查是发现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的重要途径,是消除事故隐患、落实整改措施、防止事故伤害、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方法。

施工项目安全检查的重点是以劳动条件、生产设备、现场管理、安全设施以及生产人员的行为为主。企业生产组织者应在全面安全检查中,透过作业环境状态和隐患,对照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查找对安全生产认识的差距。对安全管理的检查,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一是安全生产是否提到议事日程上,各级安全责任人是否坚持施工与安全管理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二是业务职能部门和人员是否在各自业务范围内落实了安全生产责任。三是安全教育是否落实,教育是否到位。四是工程技术、安全技术是否结合为统一体,作业标准化是否严格实施。例如,机器设备、工人生产用具等是否符合安全条件;安全防护措施是否符合规章制度;企业安全资金是否确保及时到位、不挪作他用;安全防护用具是否配备成套等。五是安全控制措施是否得力,控制是否到位。六是事故处理是否符合规则,是否坚持了“三不放过”原则(即找不出原因不放过、本人和群众受不到教育不放过、没有制定出防范措施不放过)的要求。在检查过程中,一旦发现存在危险源,必须果断地消除。对于一些由于某种原因而一时未能消除的危险因素,应逐项分析,寻求解决办法,安排整改计划,尽快予以消除。

(四)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安全培训

“以人为本”是目前我国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的人性化环节。建筑企业要树立“安全无小事”的观念,将安全意识辐射到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一是要尽量合理安排施工组织设计,避免在施工后期为赶工期而延长劳动时间,造成工人身心极度疲惫,从而引发事故。二是要尽量为工人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人的思想问题和实际困难,并给予帮助,使他们心无旁骛地从事工作。三是要加强对建筑工人的安全管理,积极开展安全教育培训。

建筑企业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企业应建立有别于传统教育模式的安全教育培训方式。教育培训应积极研究和推广交互式教学等现代培训方法,采取多媒体技术开展培训,从而解决好建筑施工行业内较大的培训需求和培训资源相对不足的矛盾。二是进行安全教育培训要适时、宜人、内容合理、方式多样并形成制度。对于一般性操作工人的安全基础知识培训,应遵循易懂、易记、易操作、趣味性的原则。应采用发放图文并茂的安全知识小手册和播放安全教育多媒体教程的方式增加培训效果。三是加强项目危险源的识别与分阶段专项安全教育。在工程开工前,要针对作业流程和分类对整个项目涉及的危险源进行评价,确定重大危险源,并制定重大危险源的控制方案和一般危险源的控制措施,针对重大危险源和一般危险源的分布制定培训计划。

三、小结

安全教育与培训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以人为本、提高人的安全素质是该项工作的核心内容。只有通过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提高人的安全意识,增强人的安全素质,才能保障安全生产,真正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有效防止企业伤亡事故的发生,保障建筑施工安全。

猜你喜欢

危险源事故培训
对某企业重大危险源核查引发的思考
学中文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桥式起重机使用环节重大危险源辨识研究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废弃泄漏事故
小恍惚 大事故
铁路工程施工危险源辨识的研究
建筑施工危险源的辨识与管理控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