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厌氧——人工湿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研究进展

2012-07-03蔡秀萍

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 2012年2期
关键词:处理工艺污水处理人工

□ 蔡秀萍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地域辽阔,人口达6.7亿多人,每天生产生活污水数千万吨。根据国家环保部的统计数据,我国农村有3亿多人喝不上安全饮用水,其中超过60%是由于非自然因素导致的饮用水质不达标;据建设部的《村庄人居环境现状与问题》调查报告显示,96%的农村没有排水沟渠和污水处理系统,污水直接就地势排入周边水体,造成河流、水塘等水环境污染,是农村重大的安全隐患。有资料表明,2007年,我国农村污水排放总量已超过90亿吨,而实际处理率尚不及1%。受农村实际经济、技术条件制约,传统二级处理工艺耗资巨大,管理运行困难,不适用于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相较于传统处理工艺,人工湿地具有处理效果好、投资少、运行维护简便、可美化环境等优点。人工湿地进行污水净化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废水处理新技术,是一种生态型污水治理方法,是可作为传统的污水处理技术的一种有效替代方案,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和关注。在国内外农村和小规模生活污水的治理中都表现出了很好的适用性,对人工湿地的合理建设和运行可有效防治农村生活污水的污染。

一、农村污水的特点

农村用水一般以河水、井水和自来水三者结合使用,自来水为饮用水原,河水、井水作为辅助用水用于衣服洗涤、冲刷地面、饲养家禽等,这些用水分散,农村没有任何收集的设施,随着雨水的冲刷,随着地表流入河流、湖沼、沟渠、池塘、水库等地表水体、土壤水和地下水体,其中有机物含量大是其主要的特点。农村生活污水中有机物含量高,氮、磷含量增多。人们无意识的排放和雨水的冲刷,使大量的有机质和氮、磷等物质流入湖泊等水体,如果不加以处理利用,常常会引起富营养化,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不利影响。农村生活污水主要特征如下:

一是农村生活污水排量少。我国农村人口分布广泛,居住分散,且大部分地区没有污水排放管网,居民习惯在溪河中洗刷衣物,而且老旧房屋卫生间绝大部分没有设置标准化粪池,大多数只是设置了简易渗坑。实地调查表明,这类简易渗坑很少有污水流出,污水基本通过渗透作用渗入土壤,因而能收集的污水水量比较小。

二是大部分农村生活污水的性质相差不大。水中重金属和有毒有害物质极低,有机物和氮磷浓度高,可生化性一般较好。

三是间歇性排放,日变化系数大。一般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早晚比白天大,夜间排水量小,甚至可能断流,水量变化明显,变化幅度大。

二、厌氧——人工湿地生活污水处理技术

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应选用投资少、运行管理方便、费用低的小型分散式处理方法为主。人工湿地是一个综合的生态系统,具有缓冲容量大、处理效果好、工艺简单、投资少、耗电低、运行费用低等特点,它应用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和结构与功能协调原则,在促进污水中污染物质良性循环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的再次污染,从而获得污水处理与资源化的最佳效益。

厌氧——人工湿地组合处理技术处理农村污水一般工艺流程如下:

生活污水厌氧处理工艺和人工湿地生活污水处理工艺这两项技术优点比较明显,技术也比较成熟。前处理厌氧发酵充分,有机物的去除效率较高,其主要问题是对悬浮物、氨氮和磷的去除效果差一些。但人工湿地的缺陷是进水要求比较高,必须通过前处理去除生活污水中大颗粒杂质,避免引起湿地滤料的堵塞,而人工湿地去除氨氮和磷的效果却非常好。通过填料粒径级配合理调整,滤清出水,悬浮物定能达标。这两项技术在处理生活污水方面恰好能取长补短,将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处理效果非常好。

陈和平等利用厌氧接触氧化池——垂直流人工湿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二级处理后污水中COD、TN、TP去除率分别达92.2%、75.6%、93.3%。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郑家村利用“厌氧滤池+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艺”处理农村污水,日处理量为120吨,净化后的水质优于《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一级标准。

三、厌氧——人工湿地技术处理农村污水特点

(一)技术优点

1.采用厌氧——人工湿地组合工艺解决了单一处理工艺无法实现达标排放的弊端。传统人工湿地处理工艺有机负荷太高,单独应用其处理农村生活污水一般不能使污水达标,同时,单独采用厌氧处理技术一般也无法达标排放,而应用厌氧——人工湿地组合处理工艺可以大幅度降低污水中有机物含量,减少了人工湿地负荷,可以使污水达到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2.传统人工湿地占地面积太大,而采用这种组合处理工艺由于厌氧处理单元减小了人工湿地的压力,从而可以大大缩小人工湿地的占地面积。

3.厌氧处理单元可以去除污水大量的悬浮物质,避免人工湿地由于长时间运行造成堵塞现象。

4.单独采用厌氧处理技术,出水一般会产生恶臭气味,采用潜流式人工湿地或在人工湿地中设置部分区域为潜流式湿地可以杜绝臭味的产生。

5.可以实现处理和回用一体化。利用污水处理过程,因地制宜地合理选择耐水、根系发达、多年生、耐寒,具有吸收氮、磷量大,兼顾观赏性、经济性的水生或半水生及湿生植物,建造生态景观,美化生活环境。

(二)技术缺点

厌氧——人工湿地处理工艺也有一定的缺陷,如在北方冬季的污水净化效果会受到一定影响等。但综合多种因素分析,它是新农村建设中污水治理较佳的方案。

四、结论

厌氧——人工湿地生活污水处理不需要建居住区外的排水管道,投资省。厌氧处理与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可以分建或合建,可利用河塘边坡、绿化地,不占或少占良地。厌氧发酵后的残留物沼渣每年清掏一次,它是一种优质的有机肥,可作农肥和集中居住小区绿化的肥料,不存在剩余污泥处理问题。

人工湿地可与小区绿化有机结合,栽种观赏植物,成为小区的一个景观,可谓一举多得。人工湿地净化出水水质达标,可直接排入到环境水体,也可作小区景观水体的补充水,或用来农灌、浇花草。这在水资源缺乏地区是一种水资源循环利用的有效措施。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如地形允许,可利用污水排放的水位差势能,无须动力提升,故无运行能耗,只需少量定期维护管理的人工费,如果考虑到沼气的回收,还会创出一定的收益。

猜你喜欢

处理工艺污水处理人工
人工3D脊髓能帮助瘫痪者重新行走?
我国乡镇污水处理模式的探讨
太原市61个村要建污水处理设施严禁直排入河
人工,天然,合成
人工“美颜”
稳定轻烃脱硫处理工艺进展
涌浪机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脱硫废水零排放一体化处理工艺研究
新型多孔钽人工种植牙
J75钢的时效处理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