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机榨对云南弥勒县甘蔗产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2012-06-30杨永梅

当代经济 2012年6期
关键词:小机榨季蔗农

○杨永梅 李 宏

(云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云南 昆明 650201)

弥勒县位于云南昆明、个旧、开远三个城市和滇中滇南两个经济区的结合部,地处亚热带,接近北回归线,年平均气温17.3℃,年日照时数2176.4小时,光热条件好。弥勒县蔗糖生产的历史悠久,是国家三大甘蔗优势区域之一的滇西南甘蔗优势区域重点县,是云南省传统的甘蔗种植大县,是国家“八五”、“九五”、“十一五”糖料生产基地县。但近年来,由于民间小机榨的盛行,对当地甘蔗产业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冲击和影响。

一、弥勒县甘蔗产业发展的现状

1、甘蔗产业不断发展,为地方经济作出了巨大贡献

弥勒县立足于区域优势,坚持因地制宜的发展方针,主产蔗区为朋普镇、竹园镇、江边乡等地,甘蔗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2008—2009年全县种植甘蔗9.3万亩,总产突破50万吨,工入榨量达45.9万吨。2009—2010年由于受到干旱的影响,全县种植面积为8.45万亩。甘蔗是当地农民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关系到弥勒县大多数人的利益,甘蔗产业促进了地方财政和农民的增收。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2、甘蔗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甘蔗产业属于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产业的发展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促进了地方的就业。相对于其他农作物的生产,甘蔗生产需要投入更多的劳动力,在农村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的前景下(目前甘蔗生产中一般用工价格上涨为50—60元/工,砍工为80—90元/工,有些地方砍工甚至涨到100元/工以上),不论蔗农是通过请工还是互助的形式,在增加蔗农劳动收入的同时,都会使得当地农村劳动力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而且蔗糖企业甘蔗收购、运输和加工等环节也需要招聘一大批工人,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3、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

在甘蔗产业的发展中,当地政府和制糖企业投入了大量的扶持资金,通过土地整理、坡改梯、农业综合开发、高稳产田地建设和高产创建等工程项目,加强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蔗区交通条件,提高了农业科技发展水平,为当地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小机榨的盛行对弥勒甘蔗产业发展的影响

近年来受利益的驱使,弥勒县甘蔗小机榨发展迅速,蔗区现具备开办小机的台数有238台,其中竹园镇154台、朋普镇83台、江边乡1台,日收榨量高达1400吨以上。小机榨的发展加剧了蔗农甘蔗生产的市场风险,打乱了制糖企业的生产经营计划,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影响了甘蔗产业的稳定发展。

1、小机榨损害了蔗农的利益

目前甘蔗产业通过“公司+基础+农户”的产业化组织模式,把龙头企业与蔗农联结为一个利益共同体,制糖企业在为蔗农提供生产资料、技术服务、资金扶持等非市场安排的同时,由企业按最低保护价收购甘蔗,有效规避了蔗农生产甘蔗原材料的市场风险,如果破坏了这种组织方式,蔗农将面临巨大的市场风险。如在糖价高的年景,有小机榨及糖厂争抢,有蔗贩子炒卖,可以使甘蔗价格提高些,增加一些农民的收入,农民的甘蔗想卖给谁就卖给谁,不必非要卖给蔗区的糖厂,但这只是一种短期行为。而且蔗农因为不是按糖厂安排计划砍蔗,信息不灵,常常遇到找车运蔗不便的情况,蔗贩子往往采取欺骗等各种方法,压价从蔗农手中收购甘蔗,有些收购甘蔗甚至以眼测代称,甘蔗重量以堆、以车论,盘剥牟利,严重损害了蔗农的利益。从长期来看,甘蔗种植属于宿根作物,生产周期长(甘蔗种植的第一年是保本,第二至第三年才有一些纯收入),其种植面积不可能随市场供求瞬息变化而及时调整,市场经济下,糖价也不可能总处在高价期,糖价高的时候,有小机榨、蔗贩子,糖价跌下来,就绝对不会有小机榨、蔗贩子亏本来收购,只有“公司+农户”的一体化组织模式才能真正保障蔗农的利益,帮助蔗农抗御市场风险。如1999年12月,甘蔗受霜冻严重,为减少农民损失,制糖企业开足马力生产,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农民的损失,在处理霜冻甘蔗时,没有一个小机榨、蔗贩子出来收甘蔗,只有当糖厂处理完受灾甘蔗,仅剩下未受灾的甘蔗时,小机榨、蔗贩子才一哄而上。再如2002—2003榨季,甘蔗丰收糖价低,这时就没有一个“小机榨”、蔗贩来收甘蔗,只能是靠糖厂以“亏本也要榨完农民最后一根蔗”的形式保障了蔗农的利益。试想如果“小机榨”、“甘蔗外流”现象泛滥成灾,农民与糖厂紧密合作的关系中断了,千家万户的蔗农将脱离社会化大生产的轨道,面对“自由市场”的种种风险将没有任何的抵御能力,获益的只会是少部分蔗贩子及不法厂家。

表1 2001—2010年弥勒县蔗农收入和税收的缴纳情况

2、小机榨对蔗糖企业的影响

(1)生产计划无法正常安排,生产效率严重下滑。由于小机榨的大量收购,使糖厂榨季生产计划无法正常安排,糖厂到底能得到多少原料无法估计,生产所需流动资金、各种原辅料等无法做到合理安排。按企业加工能力分析,弥勒县制糖企业——云南力量生物制品(集团)有限公司每年对原料蔗的需求量应为63万吨以上(按企业加工天数150计),但因原料不足,设备利用率低。同时由于安排不合理,糖厂有时由于没有原材料而停榨,有时又由于原材料过多的堆积导致蔗糖分转化损失,纯度下降,产糖率下降,生产成本增加,导致企业损失增加,盈利水平低,甚至亏损,在市场上失去竞争力。如2010—2011年榨季弥勒县的制糖企业大量的甘蔗被大量抢收,糖厂整个榨季仅开了30天,收榨甘蔗4.8余万吨,设备利用率仅为8%,出现榨季的历史低谷。

(2)糖厂对蔗农的扶持无法获得应有的回报。为了获得稳定的原材料供应和确保原材料质量,制糖企业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于优良品种的引进推广和技术培训,以高产高糖的品种、新型种植方法代替传统普通品种和方法,积极改善蔗区道路、水利设施建设,有效调动了蔗民的生产积极性和促进了甘蔗产业的发展。近4年来糖厂对蔗区的扶持包括连片种植奖励、生物菌肥、蔗区道路、水利建设和秋植种植补助达2940568元。

但由于小机榨不断地与糖厂争夺蔗源,糖厂的原材料大量流失,企业对蔗农扶持和投入无法得到回报。从2007—2008榨季到2010—2011榨季,弥勒县甘蔗的种植面积和预估产量并没有大的变化,但是由于小机榨的影响,造成糖厂收榨量的不断减少,从2007—2008榨季的40.5万吨到2010—2011榨季的4.8万吨,而小机榨蚕食量从2007—2008榨季的1.5万吨到2010—2011榨季的12万吨。糖厂对蔗区的扶持却不能保证甘蔗原料的充足,极大地挫伤了糖厂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和蔗区的积极性,导致糖厂对蔗区的扶持、指导逐渐失去了信心,糖厂将不再可能像过去那样直接或以担保方式给蔗农提供种蔗贷款、种苗、肥料和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和服务,也不愿意推广甘蔗良种。这样下去,弥勒县的甘蔗发展将会呈现自然发展状态,这势必会导致甘蔗生产的滑坡萎缩。

3、小机榨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

(1)对弥勒糖业品牌带来不良影响。弥勒糖业品牌是多年建设和发展的成果,在全国享有盛誉,是当地重要的无形资产。其“竹”、“竹园”牌红糖早在1951年就享誉大江南北,现有力量生物制品有限公司“云龙”牌白砂糖于2003年11月通过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绿色食品”认证,成为百事可乐、可口可乐、娃哈哈等国际国内著名饮料企业的定点供应品牌。而当地小机榨生产没有《食品卫生许可证》,成品红糖属“三无”产品,无包装或简单包装,无标识,无厂家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加工环境恶劣,还在加工过程中添加多种严重危害消费者身体健康的工业添加剂,严重不符合质量监督部门的食品出厂标准。但小机榨的产品都统称“竹园红糖”或“弥勒红糖”,严重影响弥勒红糖的品牌声誉。

(2)造成了生态环境的破坏。制糖过程极易造成环境的污染,达标的制糖企业一般都要缴纳排污费,申领排污许可证,完善污染治理设施,保证废水治理、烟尘治理要达标排放,必须投入大量的资金以改进生产工艺,减少污染物排放,确保糖厂“三废”达标排放。根据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农业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联合颁布的《糖料管理暂行办法》,工商部门一律不准给小机榨核发《营业许可证》,无《营业许可证》的小机榨属严重违法无证经营,他们对废渣、废水没有任何治理措施,导致生态环境污染和破坏问题非常突出,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产和生活。

表2 2006—2010年弥勒小机榨造成税金损失情况

(3)导致国家税收的流失。甘蔗是弥勒县主要的工业原材料,蔗糖产业是当地重要经济支柱,是地方税收的主要来源。一方面,因为生产方式粗放,小机榨生产中其抽出率及综合利用率不到正规糖厂的35%,平均出糖率仅为10.5%,严重浪费有限甘蔗原料。另一方面,非法经营的小机榨不缴纳税金,而且影响了合法企业的正常生产和经营,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破坏,导致国家税收的大量流失。近五年弥勒县按甘蔗产量和理论入榨量计算的税收与企业实际上缴税收及税收损失估计如表2所示。

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改变弥勒县小机榨发展的现状,任其发展,势必将迫使企业提前停产,工业产值、上缴税金、投入蔗区的扶持资金和农业科技都将大幅减少。而蔗农的正当利益一旦不能保证,丧失了种植积极性,制糖业则会衰退,将面临企业员工生活无着落、蔗农特别是山区蔗农将重新返贫等严重的不良后果,进而影响整个弥勒县社会经济的发展。

三、解决小机榨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1、加强国家相关政策的宣传

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应在蔗区加大对国家相关法律和政策宣传,让大家明确懂得小机榨属于违法行为,认识到小机榨不仅污染环境,还浪费了原料,没有营业执照和生产许可,没有食品卫生许可,污秽不堪的生产环境,生产出的红糖严重威胁消费人群的健康。让蔗农认识到只有积极配合政府小机榨的治理,积极响应国家的相关政策和配合糖厂的安排和计划种蔗砍蔗,积极参与和发展“公司+基地+农户”的原料发展模式,才会有稳定的长远的收益,而不应只看到眼前的“蝇头小利”而把自己的甘蔗卖给小机榨主。让小机榨主知道非法生产的危害,必须积极配合相关部门自觉撤出和销毁小机榨设备,否则必将承担严重法律后果。

2、加大对小机榨的查处力度

成立由工商、质检、卫生、税务和行业主管单位组成的联合执法组,公安、检察院等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明确相关负责人的具体责任,形成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科学制定方案,严密部署,协调村组力量,统一思想,屏蔽相应风险,从砍甘蔗、组织生产、市场流通三个环节进行环环打击。统一协调区域内县与县之间,厂与厂之间的糖料收购工作,严禁跨地区抢购甘蔗。加强对无证小机榨抢购甘蔗生产的打击力度,严格按国家四部委制定的《糖料管理暂行办法》给予经济上的处罚,加大对小机榨厂的查封力度,坚决销毁小机榨设备,维护甘蔗收购市场稳定。

3、不断总结和完善蔗糖产业化运行约束机制

根据甘蔗产业的特点,认真分析和总结甘蔗产供销一体化的经验,积极探索和创新一体化经营的组织方式和运行机制。可以积极总结和推广朋普镇在可乐、矣厦、团结、齐格、黑果坝5个山区村委会共同发起成立了“朋普镇甘蔗发展协会”成功经验,由云南力量生物制品(集团)有限公司与“甘蔗发展协会”签订合同,甘蔗发展协会保证其境内不出现小机榨,并确保把甘蔗交售给糖厂,而糖厂则根据订单实行最低保护价收购,有多少收多少,而且保证当市场价格低于保护价格时,按保护价格收购,当市场价格高于保护价格时,按市场价格收购,消除蔗农的顾虑,调动蔗农一体化经营的积极性。

4、健全糖厂与蔗农的利益分配长效机制

糖厂要谋求发展,必须采取措施让蔗农心甘情愿的把甘蔗卖给企业,而不是选择卖给小机榨主。因此,糖厂要稳定好现有的种植面积,在科技帮扶、资金投入、良种良法、建立示范基地、建立种植大户档案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通过各种非市场安排措施,帮助蔗农解决生产中的困难和问题,充分调动蔗农的生产积极性。同时综合考虑蔗糖市场价格、甘蔗与其他粮食作物的比价关系、甘蔗的种植生产成本等因素,合理制定甘蔗收购价格,使企业和蔗农真正成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共同体,实现蔗农种蔗积极性的提高和糖厂原料供应得保障的“双赢”或“多赢”局面。

5、政府要加大对甘蔗产业的扶持

政府及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甘蔗产业的投入和扶持力度,在不断改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的同时,应结合实际制定政策措施,尽快推广实施和完善蔗价糖价联动机制、二次结算、甘蔗保险等政策。要研究探索出一整套符合当地实际、有特色、能够兼顾工农双方利益的方案和措施,促进制糖行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注:本文为云南省财政厅、农业厅项目——云南现代农业甘蔗产业技术经济体系甘蔗产业经济研究项目的研究成果之一。)

[1]糖价高涨,我省食糖企业何去何从 [EB/OL].云南商务,2011-03-02.

[2]弥勒县治理非法小机榨[EB/OL].红河日报,2011-01-05.

[3]红河州制糖业重规划,整治“小机榨”[EB/OL].中国糖业交易网,2002-08-12.

[4]红河州弥勒县铁拳整治非法小机榨 七大危害[EB/OL].云南糖网,2010-12-01.

[5]加强沟通协调,采取强硬手段,彻底整治小机榨,维护制糖生产秩序[EB/OL].红河公司总经办,2010-11-04.

[6]纵论“小机榨”与甘蔗外流的危害[EB/OL].云南糖网,2001-12-19.

[7]弥勒县竹园镇组织人大代表调研甘蔗产业[EB/OL].弥勒弥阳信息站,2011-06-09.

猜你喜欢

小机榨季蔗农
推行订单农业,保障原料供给
干旱致缅甸蔗农面临困难
运行中小机进汽温度异常下降的原因分析
郑糖价格难大跌
种甜的人
价格指数保险:广西1.13万户蔗农获赔1200多万元
1000MW二次再热机组100%容量给水泵汽轮机冷却方案研究
受种植面积减少影响,印度2016/2017年度榨季糖产量或下滑7 %
百色甘蔗“双抢”忙
2014年泰国砂糖产量预计达1.04亿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