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近视患者视野改变的临床分析

2012-06-30袁平

当代医学 2012年33期
关键词:敏感度视野角膜

袁平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是一种角膜屈光性手术,是将角膜瓣下基质层切削的同时,保留角膜上皮层及前弹力层,具有术后疼痛感轻、恢复快、回退少等特点,有较高的稳定性、安全性与预测性,是目前较为流行的治疗近视的手术方法[1]。在临床应用中发现,部分患者中心视力已达到甚至超出术前最佳矫正视力,但仍表现为视物模糊、重影。由此可见,术后效果评价不能以其中心视力矫正为主,要将视野、屈光度、对比敏感度等在内的“视觉质量”全部纳入进行综合评价。选择125例行LASIK的近视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并分析其手术前后视野改变情况,并对LASIK手术治疗安全性进行分析,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6月~2011年12月在湖南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行LASIK手术的近视患者125例,其中男49例(98只眼),女76例(152只眼),全部双眼同时手术;患者年龄19~35岁,平均(23.5±2.5)岁;患者术前屈光度为1.5-(-10.00)D。根据患者近视情况,将患者分为观察组63例,全部患者为中低度近视,平均屈光度为(-3.2±0.7)D;对照组62例,为高度近视,平均屈光度(-8.3±1.1)D。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病例标准 排除患有眼部其他疾病,排除患者有糖尿病、全身结缔组织、自身免疫性疾病。

1.3 方法

1.3.2 手术方法 采用分子激光机和微型角膜板层切,由一位医师按常规LASIK手术方式进行。记录患者术中负压吸引时间及准分子激光脉冲次数与持续时间。术后给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4次/d,每周递减1次,4周后停用。术后3个月内随访1~2次,检查患者在1.3.1中的所有项目。分别对比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视野平均缺损(MD)及模式标准差(PSD),增加对比术后1周PSD值。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处理数据,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平均时长(15.8±2.3)min,术中患者无并发症发生,术前、后眼底前段并眼底检查无明显异常,术前、后眼压检查均为正常。经术后3个月持续随访发现,观察组57例患者保持术前最佳矫正视力,4例患者超出术前最佳矫正视力,2例患者低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对照组患者56例保持术前最佳矫正视力,2例超出术前最佳矫正视力,4例患者低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所有低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患者眼视力均≥4.8,两组患者视力矫正情况与手术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术后MD值变化趋势均一致,即在术后呈上升趋势,术后3个月内逐渐下降,但仍高于术前水平,其两组患者1周后的MD值与术前对比,差异有显著性差异(P<0.05),3个月后MD值与术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PSD值术后均有所上升,其中对照组患者1周左右PSD值与术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内呈逐渐上升趋势,3个月后PSD值与术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SD值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PSD、MD轶和值对比

3 讨论

LASIK是一种快捷、高效、安全的治疗近视的手术方法,具有其他术式无法比拟的优越性,目前已成为近视手术的重要方法。随着LASIK手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安全性也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2]。特别是近几年,不少患者反应术后中心视力良好,但仍有视物模糊感,分析其原因可能为周边视力,即视野受影响所致。视野检查是一种重要的视功能检测方法,通过视网膜细胞和神经纤维的损伤必然影响视野。本组研究中,通过对静态视野的随访,来评估LASIK术前后对视网膜功能的影响,对比其安全性。本组采用MD与PSD作为参数进行分析。MD即视野平均缺损,是指受检眼光敏感度与同龄正常人光敏感度的差,表现为全视网膜光敏感度有无下降,及其下降程度。MD值增加则代表普遍敏感性下降,可出现不规则的弥漫性视野缺损[3]。PSD即模式标准差是受检者视野形状与正常人参考视野的差,提示为视野不规则性,代表局部视野相差程度,采用缺损范围及深信来描述。

本组研究发现,无论是中低度近视的观察组患者,还是高度近视的对照组患者,两组术后MD均较术前有所增加,两组患者PSD值术后均有所上升,对照组患者1周左右PSD值与术前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但两组患者3个月后PSD值与术前对比无显著性差异,表明高度近视患者术后1周左右可能会发生局部视野缺损。分析认为,两组患者术后视野平均敏感度下降与屈光性等因素,如球面相关、切削深度等。研究认为,球差使光源发出光线经角膜多焦点区域散射,直至视网膜更大范围,使视网膜相应空间总和区域外成像模糊,使刺激检出率降低,从而造成平均敏感度下降。同时认为,MD平均差值与球面差正相关,术后早期眩光对暗室内进行的视野检查也有一定影响。LASIK患者角膜由于存在切削区与非切削区,光线经过这两个区间会存在散射,其切削深度越大,散射就越大。

对PSD而言,高度近视患者术后1周左右与术前PSD值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的因素可能为,术中制作板层角膜瓣时,固定眼球的负压吸引环导致眼内压骤然升高,使其对视网膜造成一定影响。研究认为,LASIK术中骤升的眼内压对中低度近视视网膜神经纤维层无损害,对高度近视患者可能存在暂时性的损害。这是由于高度近视患者眼球常伴有眼轴延长,后巩膜葡萄肿,玻璃体变性、液化、正常网架结构破坏,灰色纤维及空泡增加,周边粘连等变化[4],由于其眼球本身存在一定发育不够完善,抵御外界刺激力弱等因素,行LASIK手术时对玻璃体的扰动可导致视网膜暂时性视野缺损。本组研究发现,患者虽然在术后1周左右有一定视野缺损表现,但对其视力并未造成影响,因此可以认为LASIK术后对高度近视患者视野缺损的影响是轻微的[5]。

总之,行LASIK手术在术后的早期时间可对患者视野产生一定影响,高度近视患者均为明显。但随着时间的推进,这种影响只是短暂、轻微且可逆的,因此可以认为LASIK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治疗近视的手术方法。

[1]陈文辉,高昭辉.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非对称角膜近视眼的临床研究[J].河北医学,2011,17(12):1591-1594.

[2]李山祥,赵刚平,李国培,等.LASIK术前近视性视网膜病变特征分析与氩激光疗效评价[J].国际眼科杂志,2011,11(12):2169-2171.

[3]张亚娟,孙兰萍,刘桂芬,等.近视患者LASIK手术动机及术后满意度调查[J].国际眼科杂志,2009,9(10):2013-2015.

[4]胡入虎,王莉勇,陈鑫,等.LASIK治疗近视散光的临床观察[J].国际眼科杂志,2009,9(7):1390-1391.

[5]朱大权.准分子激光矫正近视的原理,方法及其优缺点[J].当代医学,2008,11:14-15.

猜你喜欢

敏感度视野角膜
变形的角膜
居· 视野
全体外预应力节段梁动力特性对于接缝的敏感度研究
电视台记者新闻敏感度培养策略
深板层角膜移植治疗角膜病的效果分析
在京韩国留学生跨文化敏感度实证研究
超薄角膜瓣LASIK与LASEK的观察对比
超薄角膜瓣与普通角膜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的对比研究
视野
Diodes高性能汽车霍尔效应闭锁提供多种敏感度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