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金融管理创新助推低碳经济发展的思考

2012-06-27许晗

商业经济研究 2012年18期
关键词:低碳发展金融管理

许晗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走健康、可持续的低碳发展道路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新方向,我国传统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亟待低碳发展的推动。处于起步阶段的国内低碳行业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有力支持,虽然国内金融机构已经开始介入低碳金融业务,但其作用的发挥还十分有限,如何有效地实现金融创新,助推低碳发展,本文提出了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善碳交易机制、建立完善组织机构和人力资源体系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低碳发展 金融管理 低碳金融

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金融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一)低碳经济是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方向之一

人类工业文明的快速发展伴随着资源消耗与生态恶化的代价,进入21世纪,自然资源和生态的脆弱无法支持传统经济模式的持续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全球各国经济转型或发展的方向,通过技术创新,逐步将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向新能源、可持续能源转变,如核能、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能的快速发展,不仅支撑人类越来越多的需求,也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赢。随着世界各国对于全球气候变化的担忧增多,各国也积极采取行动致力于碳排放的减少,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发展低碳经济,对于产业和技术的要求较高,因而对于处于经济增长上升阶段和发展中乃至落后的国家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此,发展低碳经济对我国来说是一个挑战,但要实现未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现阶段就必须加大力度走低碳发展之路。这其中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低碳发展是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有效途径:我国正在经历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特殊阶段,虽然GDP增速长时间居于国际前列,但我国的单位GDP能耗却远远高于发达国家,是日本的八倍,如果未来仍然按照这种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人口众多将使得我国无法面对能源短缺、环境恶化在未来对经济发展带来的制约和瓶颈。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都早已开始着力发展低碳技术,调整能源、产业以及技术等政策,掀起一场以低排放、高能效的低碳革命。因此,我国必须以更快的脚步加入世界低碳技术的先列,致力于抢占低碳发展这一新型经济发展模式的先机和产业制高点。二是实现经济与自然和谐发展是我国长期的战略发展方向。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但气候和生态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目前的年平均气温较100年前大约有0.4-0.5摄氏度的上升。近十年来,发生了多起重大气候和自然性灾害,频发的自然灾害反映了生态的恶化,人为的过渡开发和无节制的向大自然索取,使得很多自然规律被打破,如果继续下去,将直接危害到人类的粮食和生存环境,因此追求人类发展与自然和谐成为无法回避和选择的方向。

(二)金融管理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必要性

低碳经济与低碳金融二者之间呈现相得益彰的关系。一方面,低碳发展本身就蕴含巨大的商机,可以为金融服务机构提供更多交易服务机会和金融创新空间。具体包括三点:一是促进经济发展和金融收入增长:碳排放权交易,尤其是基于CDM的碳交易是当下全球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内容,金融支持不仅能够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短期经济增长两个目标的结合,还能增加金融业务的收入渠道。二是促进金融机构发展战略转型:金融机构通过提供财务顾问、融资租赁、基金托管、资金账户管理等业务,拓展中间业务收入渠道的同时,也优化了收入结构。三是有利于金融结构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低碳金融支持已经成为国外金融机构的重要业务,提高国内金融机构的低碳支持业务也是顺应国际潮流。另一方面,低碳经济的发展也离不开金融支持。金融因素可以通过促进低碳技术创新,进而达到促进低碳经济增长的目标。具体表现为,金融管理支持可以促进企业加大低碳技术研发的力度;可以促使生产企业大量使用低碳技术;可以促进消费者将消费偏好转向低碳产品。

我国金融系统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和问题

(一)金融支持低碳经济的现状

我国国内金融机构支持低碳经济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碳金融方兴未艾:碳金融主要依托于碳排放权交易过程中的交易活动,但由于我国碳交易市场还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尤其是碳排放交易机制缺失,使得碳金融业务有限,主要表现为依托CDM机制的金融活动。二是节能减排投融资增加:主要通过对国内的减排项目提供资本支持,减轻项目运行的压力。最近几年,我国用于绿色行业的风险投资大约较以前增加了一倍,占总投资的比例提高到19%,大大促进了低碳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也创造了大量绿色就业机会。

(二)金融管理支持低碳经济存在的问题

1.政策激励措施不够。虽然,低碳产业以及低碳金融服务都具有良好的社会效应,但其固有的高风险、收益不确定性等特征却极大的抑制了国内金融机构介入其中的积极性,低碳金融服务从整体上对于金融机构而言还是一个新鲜事物。因而,我国低碳产业还处于政策扶持、投资阶段。但是,随着低碳产业,尤其是节能环保产业的飞速发展,政府也陆续出台一系列优惠配套政策,使得环保产业的政策风险大大减小,低碳产业的投资回报率也逐步稳定,其较低的行业准入门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小型社会投资。在形势变化的背景下,有关金融机构支持低碳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却相对滞后,缺少外部激励条件,使得主要的金融服务提供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的积极性不高。

2.金融机构对低碳金融服务的认识不足。低碳经济的兴起和发展在国内的时间较短,必然使得金融服务机构,如商业银行、证券、保险等机构对低碳金融支持的运作模式、操作方法、风险识别、风险控制和管理等诸多方面的认识还非常有限,对低碳产业缺乏深入的研究和分析。认识的不足必然导致投资信心的缺乏、行动力的缺乏,使得国内低碳环保企业融资难。

3.金融机构介入低碳金融业务的自主创新能力有限。低碳发展方式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各种行业和领域都具有不同于传统产业的特点,因而金融机构要提供金融支持,也必须在现有传统金融业务和产品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比如开发结构性避险工具、中介业务、金融衍生品等等。虽然我国已经有部分商业银行率先认识到低碳金融业务的商机并积极采取行动,但其自主创新能力却表现不佳。以国内低碳金融服务提供的先行者兴业银行为例,与国外银行相比,在碳排放交易代理、低碳投资产品开发、低碳自营业务参与程度上都存在较大差距。新兴业务的发展大都来自于外力的推动,比如绿色信贷的发展得力于央行、银监会、环保总局联合发布的《关于落实环保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在国际主流商业银行的带动下,国内商业银行才开始注重环境责任、信息责任等相关可持续发展的信息披露。

4.组织机构和人力资源配备体系不足。加快推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金融领域的改革必须是与实体经济相配套、相补充的,而且在人才、组织、制度各方面尝试吸取西方国家的经验,并结合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另外,不同于传统金融服务业务,低碳金融业务,尤其是针对于碳排放权的国际交易,应同时在教育系统,比如高等教育和专职教育开设低碳节能技术专业,培养和培训大量专业人才。

助推低碳发展的金融管理创新策略

(一)制定低碳金融服务的政策支持和激励措施

稳定的政策是引导资金流向的有序保障。低碳金融服务所涉及的领域多集中在两高一资行业,从而被纳入能效融资范畴。近两年国家对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方向和规模进行严格限制,而能效融资项目的长周期、高管理成本使得金融机构将信贷投向收益更稳定、更丰厚、流动性较高、风险较低的其他项目。因此,要平衡其他项目与能效项目对融资提供方的利益驱动,就需要对能效项目中有利于节能环保的融资贷款,给予更多的优惠政策措施。央行在制定贷款规模指导窗口时就应放宽对节能环保能效项目贷款的限制,合理优化信贷结构,将信贷流向低碳、环保的项目,同时,积极进行税收相关配套政策支持,对低碳项目实行和农业项目相同的准备金和利率政策。同时,完善绿色信贷政策,将绿色信贷政策所指向的对象由目前的企业扩展到单个消费者,引导消费者消费低碳产品。

(二)完善金融服务提供的基础设施建设

金融机构要加强和改善对低碳经济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建立信贷支持低碳技术、环保技术以及相关工程的长效机制,离不开完善的征信系统作为支撑。首先,金融机构要加强与环保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合作;其次,金融机构要进一步推动将企业环保信息纳入其征信系统的相关工作。金融机构在提供融资服务时,要以企业信用审查报告中的环保信息状况、企业遵守环保法律法规的情况作为金融支持的重要参考,并逐步完善低碳环保领域的直接、间接融资服务。

(三)完善碳市场交易机制

碳交易是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个重要市场。目前,国内碳市场交易机制的缺失,如缺乏统一有效的碳交易平台,缺少发现碳交易的价格机制,以及中介机构不足等问题都使得国内碳市场与国际相比有着非常大的差距。同时这一差距也极大地影响了国内金融机构介入碳市场金融业务的积极性。改变当下国内碳交易所遍地开花的局面,着力发展和培育北京环境交易所、天津排污权交易所、上海环境交易所三家碳交易所,进行功能上的整合。探索市场的价格发展功能,在一定阶段之后可以逐步推出碳交易的衍生金融工具。总之,只有碳市场的交易机制趋于完善,才能激励更多的企业参与到低碳技术的研究开发、创新中来,也才能为金融支持创造稳定的产业环境。

(四)加快金融产品创新

如何更有效地推动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是摆在金融资本领域的一项难题,因为习惯了传统上的抵押信贷或其他产品,新的低碳模式无法量化和控制风险。因此国家应该在金融领域逐步开展几项典型产品来落实,形成一项成熟业务。主要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较熟悉的产品:一是针对碳排放权的质押贷款。借鉴目前知识产权、订单等无形产权,对于有CDM项目及相关业务的实体企业提供贷款,以碳权作为质押权,以碳交易所作为交易场所,一旦出现风险,可以在市场公开拍卖。二是进行产品证券化处理,设立基金形式。借鉴发达国家先进银行和国内主要银行的发展经验,加大推出挂钩环境友好型、低碳消耗以及环境资源类指数的基金类理财产品。三是开发咨询、财务顾问和担保类的金融中介服务。金融机构各自发挥其信息、资金优势,积极探索服务低碳经济的中介业务模式。以碳市场中的CDM项目交易为例,金融机构就可通过咨询和财务顾问等业务的提供,协调CDM项目发起人、金融机构以及政府部门、国外投资者等之间的业务关系。另外还可以探索碳保理业务、票据融资、信用证等传统业务适应低碳金融的新模式。

(五)健全组织机构和人才培养机制

现阶段,我国的金融机构盈利模式还是以借贷利差为主,开展低碳金融相关业务有助于拓宽其盈利业务,增加中间业务比重,也有利于树立良好的社会责任形象,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首先,金融机构应尽快建立健全相关低碳金融提供的组织机构,可以采取对现有机构整改的方式,也可以成立新的专门从事与环境相关金融业务的机构部门,如低碳产品计划或低碳产品线等,由专门的业务部门负责,比如负责开发与推广碳金融市场,同时向实体企业推广,鼓励其采用更节能低碳的设备和技术。在人力资源方面,通过对原有职工进行相关职业培训或者招聘新人的方式,建立适合低碳金融服务的专业团队。比如国内的兴业银行就早已先行一步,在组织机构上增设了可持续金融中心,在人力资源建设上,组建了包括项目融资、技术服务、碳金融以及研究等业务团队。

参考文献:

1.怎样发展中国的低碳经济[OB/OL].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2010-1-20

2.吴晓青.关于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若干建议[J].环境保护,2008(5)

3.刘雪莲.低碳经济发展需要金融创新支持[N].光明日报,2010-2-16

4.农卫东,郭岚,张祥建.碳金融时代中国商业银行的策略选择[J].经济师,2011(3)

5.李平.基于低碳经济的金融体系的构建[J].生态经济,2010(8)

6.柴青宇.以低碳金融促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2011(1)

猜你喜欢

低碳发展金融管理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金融管理
———评《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金融管理:断裂与整合》
金融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
试析金融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
论述金融管理信息化的创新与应用实践
信息化背景下金融管理分析
浅议城乡布局对改善人居环境的影响
营运船舶节能减排现状及其低碳发展的途径
低碳发展中的社会公众参与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