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饭桌政治

2012-06-26王佩

读者·原创版 2012年4期
关键词:山东人主宾酒桌上

文 _ 王佩

作为一个山东人,我从小就知道饭桌不仅是一个吃吃喝喝的地方,更是一个举行仪式、交换人情或者卸下面具、坦诚相见的地方。人们有感情无法表达,所以发明了节日;有语言无处可诉,所以发明了筵席。

在我的老家,饭桌上有一套严格的规矩。例如,女人不上桌。在家里请客,女人需要另外坐一桌。还有,父子不同席。父亲和儿子不安排在同一桌上坐席,父子一般也不在一起喝酒。以前,如果谁家父子在家里对饮,是要被外人笑话的。

不过要说餐桌礼仪最复杂的还是在酒店里请客。凡是出差去过山东的外乡人,无不对山东的酒桌印象深刻。其规矩之繁、礼数之多、学问之深,足以录制一套 百家讲坛。

饭桌政治的精髓在于排座次。宾与主、主与次,在座位安排上有着严格的规矩。

山东人正式一点的宴请很少在大厅,都安排在包厢或雅间。以一间直筒包厢为例,正对门口、背靠窗户的位置是东道主的,叫主陪。主陪右侧的位置是留给第一客人的,叫主宾。主陪左侧的位置留给第二客人,叫副宾。主陪对面、背对门口的位置也很重要,是留给第二东道主的,叫副陪。副陪右侧是三宾,左侧是四宾。其余宾主,相间而坐。这样安排的好处是宾客里里外外都能照顾到,尽显主人的热情与好客。我到了南方,每逢请客或赴宴,最不适应的就是混乱的座次安排。经常看到客人坐在主陪的位置上,而副陪的位置坐了一位司机——大概南方人觉得这个位置是上菜的地方,一点儿都不重要。

山东人之所以在酒桌上严格排定座次,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劝酒和劝菜方便。筵席一开始,主陪先敬每个来宾3杯酒,接着副陪再敬3杯,然后是主宾、副宾回敬。接下来,大家以各种名目相互敬酒。一个人的酒量、口才、诡辩能力,在这个时候都会充分派上用场。

山东还有为客人夹菜的习惯,所以正式一点的宴请,主陪、副陪旁边都有一双备用筷子。除非客人说喝够了,否则主人不能随便提议停酒上主食,如若不然就是失礼,而且点什么主食,要征求客人的意见。在我的家乡有一个副市长,开会的时候睡着了,轮到他发言,旁边的人轻轻捅了捅他,说:该你了。他睁开惺忪的双眼,大声说:服务员,上饭!这就是主宾当得太多带来的副作用。在北方,人们认为一个优秀的东道主应该是让客人喝醉、自己喝好。家父在这方面曾经战绩辉煌,有一次,他让一个下乡视察的领导喝得跟自己带来的司机握手:别送了,别送了。司机嘟哝了一声:我是你的司机啊,我不送你,你怎么回去?

我从北方来到南方,最大的解脱是再也不用为怎么在饭桌上逃避喝酒而头疼。南方人喝酒不劝,各自随意,让人颇为自在。但是也有一个问题,酒桌上那种团结热闹的气氛也没有了。有时候,跟人吃饭有一种 生意就是生意 的冷冰冰的感觉。此时我倒有些怀念起北方人的酒酣耳热。醉酒是为了让我们从另一种迷醉中醒来,从庸常的生活中浮起来透口气。当然,酒只是一种催化剂,只要跟合适的人在一起,有情饮水饱,可乐能喝醉。也许,等我们阅尽人间,回头注视,会发现,青春不过是一场酒宴。而《圣经》上说,天国也有一场筵席。所以,在饭桌上,什么规矩不规矩、政治不政治,其实一点儿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跟喜悦的人们在一起。

猜你喜欢

山东人主宾酒桌上
酒桌上就不该谈生意的事
《山东人的云南血脉》开启移民文化研究新话题
喜欢给别人斟酒的人,心中有个小算盘
江湖宴饮歌
山东酒席的“四陪四客”
山东饭局,助你登上人生巅峰
近视眼
大清“北漂”族
Music education in the UK: Theory and Practice
红灯女侠翠云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