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新闻工作者的平民意识

2012-06-23王咏梅

中国地市报人 2012年10期
关键词:平民化被采访者平民

□ 何 伟 王咏梅

(临沂日报社,山东 临沂 276000)

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作为新闻工作者也需要与时俱进,特别是新近倡导的平民意识,已成为新闻工作者必须考虑到的一个重要环节,新闻工作者需要正确认识理解平民意识,并运用到采访中。对新闻工作者来说,这也是新时期群众观点的体现。

平民意识 发展 展望

平民意识概述

平民意识的概念

随着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人民在政治、经济领域的需求不断得到满足,在文化领域,随着社会的各种机制得到完善,人民精神生活不断丰富,使得人民百姓对自身的关注越来越高,各地推出的平民化的节目都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新时期,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平民意识便成为不得不探讨的话题。

“平民”在现在被解释为“普通的人民”。而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平民自然就是日常的老百姓。

何为“平民意识”?就是指记者摒弃因职业优势和技术优势带来的优越感,改变居高临下和俯视一切的思维方式,自觉地关注平民并和他们平等交流的意识。①

从这个定义中,不难看出,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平民意识最重要的就是做到“平等”,在整个过程中使得新闻工作者的地位与平民持平,只有把握住平民的所思所想,才能拥有“平民”的“意识”,做出真实可信的新闻、采访。

我国新闻工作者对于平民意识认识的过程从今天看来,过去大多数新闻过于“根红苗正”,大多是“高大全”的形象,根本没有反映群众百姓的思想和需求。

新闻工作者在采访时,对于群众那种审视、疏离,高高在上的态度,也是当时的一个弊病,新闻工作者永远围绕着领导转圈,忽略了平民,同时也只是如同完成任务一般的拍摄采访,对于平民鲜有进行采访的,忽略了人民思想,这样的新闻、报道自然就少了一种责任,一份负责的精神。

不可否认,这时候的新闻工作者已经开始进行了一部分萌芽似的探索,纪录片《话说长江》的成功播出,各种描述平民报道的刊发。可以说,这时新闻工作者的头脑中已经开始出现了平民意识的萌芽。

平民意识的运用

新闻工作者的平民意识,指的不仅仅是某个人、某个新闻工作者的意识,而是指参与新闻制作过程中的人,包括前期采访、后期编辑人员。

新闻工作者要平等对待被采访的平民百姓,真正的贴近百姓。平民意识不是随便说说,它要求新闻工作者能够以平等的姿态,报道新闻事件,要贴近百姓群众,贴近百姓生活,为平民百姓服务。新闻采访作为一种信息,要做到及时,准确,让平民百姓相信节目的喉舌作用,这样就会使得群众关注节目,达到共赢的效果。

新闻工作者要做好新闻话题的选择。很多时候,百姓对于与自己无关的大政方针兴趣寥寥,就像平常人们闲聊时说的,也许从新闻中了解到一些关于自己的权力,但是百姓群众却有看与不看的权力,如果对这则新闻不感兴趣,绝大多数人都不会愿意看下去,直接跳过去就是了。由此,可以看出话题选择上的重要性,这也是平民意识的一种重要体现。

正如艾丰先生在书中所说:“新闻语言就是从新闻的角度对全社会进行‘选择’和反映时所用的工具。”②

记者采访是报道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在这时,必须做到尊重被采访者。这是平民意识中重要的一环,也是新闻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点,被采访者不是被采访者摆弄的木偶,而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如果采访时不注意这些,那采访效果会大打折扣。因为当采访人不尊重被采访者时,被采访者多少都会察觉,由此会导致受访者紧张、焦虑、愤懑,严重点的会拒绝采访,更严重的甚至会攻击采访者,这样就会使得采访出现问题甚至中断,使得受众对于记者采访会失望慢慢变成抵触。

新闻采写完,后期的编辑也十分重要。编辑人员站在受众的角度,可以将新闻版面风格编辑的让人觉得亲切安心,从而拉近与受众之间的距离,不会让人觉得厌烦。编辑在编辑新闻时应该为百姓群众负责,要有人性化的关怀。比如有些报道上对人物进行马赛克处理,这就是一种人文关怀,新闻工作者不是审判者,而是事件信息的传播者,对于被采访者,都需要有一种关怀精神。

一篇新闻如果严格按照了平民意识的要求去做,选题策划,话题选择,考虑到了平民阶层的感受,那么老百姓自然愿意看,这就能有效地保障阅读量,新闻采访的成功便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平民意识的发展及展望

中国90年代以后,新闻工作者逐渐吸纳接受平民意识,新闻进入了平民时代,新闻工作者开始用平民的眼光去观察社会,发现、思考问题,逐渐深入生活,了解平民百姓的酸甜苦辣,而平民意识也在新闻工作者的工作中开始表现出来。平民意识渐渐成为新闻工作者获胜的法宝,新闻工作者之所以在这个社会时期有如此的转变,是和社会整体发展以及新闻工作者的不断进步分不开的。

21世纪后,受众的思想觉醒了,不再是媒体栏目随意“射击”的靶子了,人们开始有意识地了解选择电视节目了,人们主人翁的意识在增强,自我关注的意识在增加,也必然要求新闻工作平民化的出现,而平民化的出现不可避免的需要新闻工作者具有不可替代的平民意识。

同时,民众随着经济发展,对于各种新闻信息,不会再持有可有可无的态度、被动的接受,而是会主动接触,要求参与。这是由于新闻工作者是需要和被采访者沟通的,被采访者具有参与和知情的权力,形成了一种“让观众自己了解,让观众自己判断”的受众的心态。使得新闻具有了平民化的趋向,更使得新闻工作者不得不具有平民意识。

在未来,平民化节目的真情实感、成本节约、易于成功等优点会使得平民意识越来越受重视,之后,也会有越来越多的节目积极考虑这个问题。

总之,各种节目的平民化趋向越来越明显,新闻工作者也应该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积极参与,努力学习,使得新闻工作者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业务水平、优秀的组织能力,还要拥有平民意识。相信以后,对于新闻工作者,平民意识会越来越重要。■

注释:

①阚迪.试谈新闻的平民化和记者的平民意识.理论观察.2008年,第4期

②艾丰.新闻写作方法论.人民日报出版社,2007年版

[1]陆绍阳.视听语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胡正荣、段鹏、张磊.传播学总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二版)

[3]张志坚.浅谈新闻采访技巧.才智.2009年24期[4]孙庚,传播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猜你喜欢

平民化被采访者平民
乌克兰战火未息,平民在帮助平民
浅谈在采访中怎样与被采访者有效沟通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工作中提问的方法与技巧
浅谈新闻采访中的提问技巧
新闻记者采访的提问艺术
苏轼的平民化人格与其晚年书法的朴拙美
解读受众视域下网络剧的发展路径
平民领袖
盯紧!这些将是5年内最赚钱的平民职业
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平民化”的正确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