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史前彩陶的装饰美

2012-06-16徐艳丽

科技视界 2012年32期
关键词:鱼纹史前彩陶

黄 蔚 徐艳丽

(景德镇高等专科学校 江西 景德镇 333000)

0 引言

世界上任何自然的或者人为的事物的形成,都有与其相应的原因条件,当我们阐述一个历史时期的一种文明的形成及发达的程度,通常会选择那个历史时期中产生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创造物作为其文化以及历史艺术的标志。陶器的出现,是新石器时代的主要标志特征之一。而史前彩陶的装饰不但极具美感,而且对于其后的漆器、青铜器等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和启发。

1 史前彩陶的装饰抽象美

史前彩陶的装饰,基本上是以几何图案为主,是一种抽象化的概括纹样图案。我们知道,在很多时候,抽象艺术的概念指的是抽象画,在艺术中的抽象最初就是指对具象的概括和提炼,使得消解了具体的轮廓和细节,变得高度象征性。原始人们对于自然界的一些事物,特别是和生活有直接联系并具有深刻影响的事物,如山、水、鱼、鸟等,从写实到抽象化,从而构成了各种几何纹样。史前彩陶的抽象装饰纹样最初着重于体量感与质感的表现,而后开始分析内在的组织结构,质感的表现已经不重要,以尽可能简练的形式直接表现对象的结构特点,最后演变成了只保留极其精简并夸张的外形特征,虽然精简了外形,但仍然保留着内在的主要结构关系。这种由繁入简的变化过程看似简单,实际却包含了思维的变化过程,这点从半坡彩陶的鱼形花纹可以略窥一二。半坡彩陶的鱼形花纹是具有代表性的装饰纹样(图1)。鱼纹多饰于卷唇折腹圜底盆的肩部或卷唇圜底盆底盆的内壁。可分为单体鱼纹和复体鱼纹两类,所谓复体鱼纹,是由两条或两条以上的鱼纹构成一组,有多到四条鱼纹相连组成的。早期多用单体鱼纹,晚期则以复体鱼纹为多。将它们排列起来观察,可以发现起先的鱼纹装饰尚以写实风格当道,而后逐渐演变,将鱼体分割,然后重新组合,图案逐渐抽象化,几何化,样式化,这种几何抽象化的图案造型越来越明显,形成了横式的直边三角形和线纹组成的装饰图案。这种新的抽象造型,极富有形式美感,既简练又单纯,从结构上的线面安排十分恰到好处。线条的分割仍然体现了对鱼整体结构特征的把握,三角形则是将鱼尾抽取出来,分割重构在了一起。这无疑是把人类生活中所理解的美的元素抽取出来,至于其它方面特征就概括或省略掉了。这是我国史前彩陶从自己的审美角度表达出的当时的审美趣味,这抽象出来的新的造型自身就说明了它的价值,它体现了一种思维的飞跃与发展,非常具有历史意义。

在半坡彩陶中,人面形花纹也同样是具有抽象美的装饰。它们多装饰在翻唇潜腹盆的内壁(图2)。人面为圆形,额头上为黑色或者黑色中有白色的三角形。耳朵一般是对称的向上弯钩,有时也代替以鱼纹。两条相交的弧线穿插过面部,经过嘴唇线,在脸的两边形成鱼纹的形状,鱼的周身以短线或者小点装饰,类似鱼骨。可以发现,在头顶还有类似三角形状的发笄。这种规则的几何图形概括出了人的典型特征,甚至包括发式。具有强烈的抽象美感。其中有的纹样是把鱼的头形里画出人的面部五官,具有“寓人与鱼”的特殊意义,对现实形态所具有的抽象意义作了等价交换。人是情感的动物,在我们人类眼中,对现实形态的感知必不能做到绝对的客观淡然,看待事物也必然带有个人的情感好恶,对于观察世界的人类来说,现实中的形态都有超乎象外的意义。我们把自己的情感赋于所见到的事物,所以说“万水千山总是情”,这就是移情作用,是作为艺术家的基本素质。史前人类把人面绘与鱼头之中,在抽象之中体现了一种朦胧的美的幻想。仿佛表现人最原始的理想和冲动。作为几何纹样,也就是说鱼形被抽象变体,并被纳人到一种几何纹样的图案中,这时,鱼纹的主要功能和意义是为了图案的美观和适宜,它的形式的含义超过了概念的意味。是鱼,还是人。是鱼,亦是人。甚至可以说是一种理想中的抽象形象。从本质上讲,艺术家进行艺术创造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再现现实,而是为了再现情感,而“寓人于鱼”也是再现情感的变现,为了再现人类从现实形态中感受到的种种意味,这种抽象意味的表达借助了现实中鱼的形象,用等价的或相应的抽象语言鱼头或者鱼身鱼骨直接传达出来。情感总是基于个人认识而产生的某种感受,就象我们不可能要求所有人用同一种声音说话一样,史前彩陶装饰的艺术表现也是自由的。这种抽象美的个性视觉语言也是非常让人注目遐想的。虽然关于人面鱼纹的争议很多,不管它有何意味,我们不能忽视的是这种彩陶装饰的抽象语言显示着自然和超自然的美。

2 史前彩陶的装饰图腾美

在洪荒与蒙昧的时代,史前人们对于变幻莫测的自然现象以及自身命运难以把握,既恐惧又探求,并怀有复杂的心理,人们祈求神灵猛兽庇佑,并起到镇邪避凶的作用,从而相信具有超自然能力的神灵存在,进而形成了宗教信仰,这些信仰中就包括图腾崇拜。在这个过程中,原始人们对某些动物的体态,如鳄、鲵、蛇、蜥蜴、鸟及某些昆虫等,以及这些动物奇异的能力,如可以翱翔于天空、潜游于水底,可以无足而行,可以蛰伏而居等,产生了崇拜和幻想。人们将它们神话,以图腾的形式装饰于彩陶。在彩陶的纹样中,有许多光怪陆离的兽类图像。据说我国古代伏羲的一支太昊氏最早就以虎为图腾,而另一支少昊氏以凤为图腾,其二十四个氏族,也以不同的鸟为图腾。这文化崇拜,直接反映在了史前彩陶的装饰上,那些半坡类型中描绘猛兽禽鸟的彩陶纹饰,也就是这个时代的产物。彩陶装饰中出现了图腾大鲵和蜥蜴是龙的雏形。蜥蜴纹在甘肃中部和西部的古彩陶上陆续延用了上千年,别称就叫做“小龙”,是当地氏族崇拜的动物。2008年在杨官寨遗址考古发掘中发现了庙底沟文化时期的珍贵文物中,有一件蜥蜴纹彩陶盆,上面清晰地印着蜥蜴爬行的模样,十分罕见(图3)。我们以人们从视觉形象中领会自然的空间特征的能力为起点,将观察彩陶装饰图腾的视觉过程与心理活动相结合,对宗教的敬仰,对自然之神的崇拜将使人们产生一种严肃敬畏并且心向往之的情绪,这种情绪无疑会投射在彩陶上,从而产生一种特别的,心理上无从抗拒的美的印象。人类观念中赋予生命的力量绝非只限于活的东西,而且扩展至整个大自然。正是这样,我们能够使自己与一切事物都发生关系,把我们肉体的感觉渗透到每个物体之中,把单纯美好的信仰渗透到生活中的彩陶装饰之中,聚集在种种图像符号形式里的美好社会意识是一种图腾美。

图1

图2

图3

3 史前彩陶的装饰形式美

克乃夫·贝尔提出“美”是“有意味的形式”(significant form)的著名观点,否定再现,强调纯形式(如线条)的审美性质,给后期印象派绘画提供了理论依据。史前彩陶装饰中的色彩双关法与多效装饰法都具有这样的形式美感。史前彩陶中的双关法使用黑白相间的纹样,从黑色花纹看,是以白色为底色,从白色花纹看,是以黑色为底色。黑色是一种花纹,白色也是一种花纹。这无疑是一种精心计算的“视觉的艺术”,一种富有律动美感的装饰形式,一种利用人类视觉上的错视所绘制而成的绘画艺术。它主要采用黑白几何形体的复杂排列,使用对比、交错和重叠等手法造成各种形状和色彩的骚动,有节奏的或变化不定的活动的感觉,给人以视觉错乱的印象。按照一定的规律给人以视觉的动感。这种史前人们所创造出的视觉艺术与观者的心灵产生了共鸣,并不是自然再现,而是令视觉产生错视效果或空间变形,使其作品有波动和变化之感。它并不联系具体的事物,并不表达感情和体验,而基本上利用视觉变化来造成一种极富美感的装饰形式。我们可以多角度欣赏彩陶上的装饰纹样,正视时是一个完整的装饰体,俯视时也是一个完整的装饰体,这是一个经过精密构思的装饰形式。我们可以感受的到,它并不是一个感性的描绘,而是完全理性,工于计算的精密布置。这种美不在于线条和色彩,不在于意义和内涵,而在于布局和形式,这使这些彩陶看上去充满巧妙的趣味,恰到好处的布局也是有节奏有规律,富有形式美感。

猜你喜欢

鱼纹史前彩陶
回顾与反思:界首彩陶的历史源流与传承现状
银河春韵
史前海王争霸战(上)
夜读春秋
鱼纹瓷
史前人,都画啥?
鱼纹砖
甘肃彩陶真伪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