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引领发展,做强做大种业——第二届中国博鳌农业(种业)科技创新论坛召开

2012-06-15本刊编辑部

中国农村科技 2012年2期
关键词:种业科技发展

◆文│本刊编辑部

创新引领发展,做强做大种业
——第二届中国博鳌农业(种业)科技创新论坛召开

◆文│本刊编辑部

2月11日上午,由科技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教育部、海南省政府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博鳌农业(种业)科技创新论坛在海南省海口市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发来贺信,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出席并讲话。

回良玉在贺信中指出,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基础产业,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确保农产品长期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最大潜力在科技、强劲动力在科技。近些年来,我国农业科技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农作物良种培育和种业发展取得重大成果,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回良玉强调,希望与会代表紧密围绕“创新引领发展、做强做大种业”的主题,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深入探讨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推进现代种业发展的措施,发表真知灼见,提供良言益策,为提升我国种业核心竞争力、推动种业跨越式发展、促进现代农业建设、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出席论坛并进行演讲。万钢充分肯定种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推广等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又为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一是大力推进种业科技自主创新,引领支撑现代种业发展;二是积极探索现代种业发展新机制,大力提升企业实力和市场竞争力;三是不断强化种业科技服务,加快种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四是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种业科技政策措施。

据了解,种业位于农业产业链的最上游,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产业,也是决定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要素。近年来,在国家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等科技计划的支持下,从育种技术、新品种选育、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等方面,对主要农作物、农业动物、林木花草种业科技工作进行了系统部署,大幅度增加了种业科技投入,取得了重要进展。

近年来,我国的育种技术不断拓展,大幅度推进了新品种选育进程。特别是在杂种优势利用、常规育种和部分作物转基因育种等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或先进水平;建立了较完整的动植物种质资源收集与保存体系,在新品种培育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先后推广了一批超级稻、杂交玉米、优质小麦、转基因抗虫棉、高产大豆等突破性优良新品种,使我国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5%以上,良种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超过40%;一批种业企业不断成长壮大,竞争力不断增强,全国农作物、动物、林木花草种业年产值达3000多亿元,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本次论坛以“创新引领发展,做强做大种业”为主题,农业部副部长、中国农科院院长、中科院院士李家洋,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宁等专家和北京市科委、杨凌示范区、中国种子集团等单位代表作了大会主题发言。论坛重点研讨新形势下我国种业科技创新体系、育种模式与产业发展态势及提高我国种业国际竞争力的措施。作为本届论坛的总策划师,科技部副部长张来武在此前接受《科技日报》记者的专访中曾就论坛的背景和主题作了深度阐释。

张来武指出,2011年4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确定了种业作为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的地位;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引领支撑现代农业建设,并进一步要求着力抓好种业科技创新。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和用种大国,现代农产品市场竞争的核心逐渐转向良种竞争,在农业各项增产技术措施中,良种的贡献份额已占到30%~40%。这次会议便是针对种业做大做强,寻找其中关键问题的解决方案,系统顶层设计中国新型种业体系,整体推进中国种业的发展。

据张来武副部长介绍,我国种业发展经历过三个明显发展阶段:1990年以前,种业实行计划管理;20世纪90年代,以实施“种子工程”为标志,多种类型种子公司出现;2000年《种子法》颁布后,种业进入市场化发展阶段,企业逐步成为种业发展的主体。而发达国家种业发展也有三个阶段:公益性种业发展阶段、商业化种业发展阶段和全球化种业发展阶段。虽然经过多年培育高产优质新品种,目前我国农作物新品种覆盖率已达到95%以上,杂交水稻、转基因抗虫棉、双低油菜等部分技术领域居于世界前列,但与世界先进水平比较,总体上我国种业水平处于发达国家20世纪末的水平,差距不小。

而且,我国种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也很突出,目前我国种业发展仍旧处于初级阶段,商业化种业发展机制体制尚未建立,国内种子行业事企不分、公益性与商业性重叠,处于各自为政、小而散乱的现状。由于合作机制的不完善,一方面院所和大学构成的重要科研力量技术推广不出去,另一方面种子企业数量多、规模小、人才缺乏、研发能力弱、市场竞争力不强,这些都制约了我国种子行业的快速发展。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通过农业科技创新来促进种业的发展,这里指的农业科技创新是经济行为,创新的标准应该通过市场价值来实现。美国社会学家亨利·埃茨科威兹和罗伊特·雷德斯多夫教授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三螺旋理论,即政府、企业与大学是知识经济社会内部创新制度环境的三大要素,他们根据市场要求而联结起来,形成了三种力量交叉影响的三螺旋关系。三螺旋理论的核心在于,随着知识经济的出现,在区域内的科研院所与大学成为主要知识资产,具有了更高的价值。在成熟的创新区域内,科研院所与大学通过其组织结构最下层的研究中心、科研小组以及个人等建立起与市场经济活动良好的接口,在区域内发挥了强大的科技创新辐射作用。现在首要是通过设计中国新型种业体系,创建种业科技托管中心、创新商业化育种机制和模式、培育推动中国种业迅速做强做大的科技金融生态环境,推动种业发展的三种力量进入三螺旋。

因此,本届大会设立了4个专题组,第一个新型种业体系建设专题组,围绕新型种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强化育种研发、产学研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服务模式、多元化、社会化的创业型服务机制等方面进行探讨,研究如何构建种业科技资源向企业流动转移的政策和机制。

第二个育种机制与模式构建专题组,围绕如何通过引导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共同探索商业化育种的政策和机制,通过一些科研院所和高校探索科研和商业化育种的良性机制和模式的案例,探讨既能充分调动科研院所、高校科研的积极性,又能迅速推动种业科技成果转化,做强做大种业企业的育种机制和新模式,探讨如何形成科学研究和其成果市场价值实现有机良性的互动。在这种互动过程中,如何形成种业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发明的方法革命,改变老师带学生的“小作坊”做科研方式,形成高通量的育种制种研究体系、平台和方法。

第三个种业科技金融与品种权交易专题组,围绕建设品种权交易信息平台、建立种业发展基金,探讨如何发挥联盟在品种权交易中的作用、建立投融资服务平台。研究如何通过搭建种子托管中心或种子科技银行的交易平台,将种业科技成果交易变现,转化入股,交给企业家、金融家发展,专家利用收益进一步做科研,传递种业持续发展的接力棒,为我国种业产业提供规范化、知识型、开放式、市场化运作的种业技术产权交易平台。

第四个种业国际化专题组,正视我国种业科技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视这种距离为动力,鼓励中外种子产业与技术在中国法律允许条件下进行平等安全的合作,也共同为非洲和其他贫困国家作出贡献。通过探讨国际种业企业进入中国种子市场和中国种业企业走出国门的途径、机制、政策,研究中外种业企业、国际种业企业与国内科研单位进行种业科技合作的模式与政策,研究中外种业科技研发的重点领域。

张来武指出,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颁布后,各地都有所尝试,召开这次会议就是想理清、摸清基层的创造,评估其优缺点,经过充分的讨论来确定国家政策导向,把最有生命力的模式集成整合后进行推广。

对于下一步科技部将在种业科技方面做哪些工作?张来武指出,首先是依托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等计划、专项,支持科研院所和高校开展种质资源搜集、保护、鉴定、育种材料的改良和创制以及育种理论方法和技术等公益性研究;二是围绕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和改善民生的重大需求,重点围绕小麦、水稻等主要农作物加快部署一批种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三是积极推动和支持新型种业创新体系建设,深入研讨新的育种机制与模式及“事企脱钩”的政策措施;四是改进现有农作物种业科研成果评价方式,通过试点推动,针对不同领域种子资源的特点,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五是组织相关公司和创投机构以有限公司形式共同组建中国种业技术产权交易所;六是支持和鼓励从事商业化育种的科研单位和专业素质高、熟悉市场的育种专家借鉴《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实施办法》,与种子企业合作或直接进入企业,实现育种创新要素向企业流动;七是促进科技机构加强科研诚信制度规范建设,抓好对科研不端行为的调查处理,规范育种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及科研人员行为准则。

猜你喜欢

种业科技发展
登海种业
登海种业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五个方面着手 打好种业翻身仗
打好水产种业翻身仗
科技助我来看云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科技在线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