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新加坡为例谈规划视角下城市文化建设路径

2012-06-14徐莉君

山西建筑 2012年2期
关键词:新加坡空间艺术

徐莉君

全球化在活跃区域经济的同时,也带来了文化趋同现象。世界正在变成一个具有单一的社会与文化背景的世界[1],文化抽离了历史与地理[2],地域空间差异逐渐缩小。特色危机、文化的落寞,使得城市如同丢失灵魂的躯壳,竞争力越发苍白。为唤醒城市的灵魂,提升城市竞争力,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关注文化的价值,城市文化已经成为城市价值追求的基本趋势。

新加坡高速经济发展的背后,其文化繁荣程度相对不足,基于这样的理性认识,新加坡政府下定决心,于2000年制定了新世纪文化发展战略——《文艺复兴城市》。经多年努力,新加坡的文化艺术事业繁荣发展,形成了个性鲜明的创新主义文化。本文从规划视角分析新加坡城市文化的建设路径,总结新加坡城市文化建设经验,以期为我国的城市发展与规划提供参考。

1 城市文化认知

1.1 文化的概念

从广义上讲,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讲,文化是社会的意识形态,测验及与之相对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3]。可见,文化具有物质与精神双重属性。其中,物质文化通过历史的沉淀、记录,逐渐显于实体,出现了基于物质实体所传承下来的显性文化;而非显性的精神文化,抽象成群体和社会所共有的价值观,包括信仰、制度、风俗习惯、道德法律及艺术理念等,这种精神层面的文化,渗透于人们的生活,无形的影响着社会的发展。

1.2 城市文化认知

依据王恩涌等人的研究,人们通常将文化分为三类: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4]。相应的,将城市文化分为城市物质文化、城市制度文化和城市精神文化。1)城市物质文化是城市的表层文化,由实体空间构成,如城市空间格局、各类建筑、绿地水系、道路广场和主要标识等;2)城市制度文化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所形成的社会关系及与之相适应的规范体系,是城市文化的中层;3)城市精神文化是城市文化的内核,存在于市民的思维活动和精神活动之中,包括思想观念、信仰及通过媒介得以表达和传递的服饰、音乐等。

2 城市规划中的文化表征

1)城市空间是城市文化的外在显现。大到城市空间格局,小到微观建筑单体,都包含于城市空间的范畴。城市作为居民生活和工作的载体,其整体环境的规划建设不可避免地带有城市及其居民自身的特征,这些特征就构成了该城市的文化特征[5]。

2)城市生活是城市文化的内涵渗透。城市空间是居民生活的载体,城市生活才是空间的主题。只有用丰富多彩的城市生活来充实空间,城市空间才会变得活跃而有意义。居民与游客融入各项活动中,用活动记录并传承城市的文化特质,增强了城市空间的艺术感和趣味性,使城市充满文化艺术气息。

3)历史遗产是城市文化的核心表征。历史传统最能代表一个城市的文化特质,每个城市在选择其形象定位时,首先应充分认识自身的发展历史以及在历史轨迹中流传下来的文化遗产;然后再合情合理地挖掘历史传统与现代文明之间的关联,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展示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展示城市与众不同的文化特质,并从中凝炼出城市文化精神[5]。

3 新加坡城市文化建设的路径分析

新加坡城市文化的建设路径见图1。

图1 新加坡城市文化的建设路径

3.1 宏伟坚定的城市文化发展战略

新加坡的城市文化建设,首先是制定宏伟而又坚决的文化发展战略。1989年,政府提出把新加坡建成全球艺术中心城市,国家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持,使其文化氛围适宜于创造性事务、知识经济、优秀人才的发展。2000年政府公布的《城市文艺复兴报告》中明确提出把新加坡建设成为“亚洲主要城市和世界级文化中心”,推行“艺术无处不在”计划,把艺术带到城市每一个角落。新加坡凭借有限的资源,激发着无限的创意,其创新主义成为继伦敦的后现代主义、巴黎的浪漫主义、纽约的自由主义和冒险主义之后的又一典型城市文化。

3.2 营造富有文化气息的城市空间

1)完善城市文化设施。图书馆、表演艺术中心及博物馆是重要的文化设施和旅游资源,具有收藏历史文物、提供艺术展示平台、进行科研和教育的功能[6]。新加坡多年来建设大量的博物馆,有系统的把各国文化和历史介绍给国人,培养国人参观博物馆的风气。截止2010年,新加坡已有50多家博物馆,极大的促进了文化的宣传与传承(如图2所示)。

图2 新加坡艺术莲花科学博物馆

2)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建设。新加坡非常重视公共空间的规划设计。首先,通过确定城市人口的承载规模,根据人口比例,配备公共设施,并且预留土地进行公共空间建设;其次,对道路分等定级,划分出社区空间单元,布置公共空间,提高可达性,发挥其承载公共生活的作用。此外,新加坡还建设大量的公共艺术作品作为文化艺术的补充。一座座精美的雕塑,反映了新加坡的城市文化精神,重现了新加坡的历史脉络。

3)建筑单体的性格标识。新加坡的建筑融会了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建筑风格。英式建筑散发着优雅的气息、日式风格透露着含蓄的情怀、中式的端庄、马来的斑斓,加之后现代主义设计理念的冲击,新加坡已然成为东西合璧,新老并存的万国建筑博物馆。通过设计者精心的规划,传统与现代建筑在感官上并未出现突兀的感觉。

3.3 为城市空间注入文化艺术生活

活动能够有效的宣传城市文化,塑造城市形象,唤起人们广泛的联想。新加坡通过组织广泛的活动,充实城市空间,使国人更容易接触到艺术。如艺术双年展吸引了大量世界各地的艺术家来到新加坡,通过作品表现新加坡都市的性格与灵魂;新加坡遗产节引进移民文化,每年吸引200多万人次参观。此外,新加坡通过构建渗入到市民生活是商业活动,进一步浓厚了其文化氛围。

3.4 强有力的政策保障措施

1)政府对文化发展高度重视并提供资金保障。新加坡政府视文化艺术为“集体灵魂”的一部分,这对建立家园归属感和国家认同至关重要。政府设定新闻、通讯及艺术部,统管全国的文化艺术事业,每年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2010年新加坡全年总预算为463.7亿新币,其中用于文化艺术的经费为9.9亿元,所占比重达2.1%,超过了许多发达国家。同时,政府每年拨出超过4000万新币的资金用于培养新观众群和增加对社区文化艺术活动的扶持,破除了艺术只属于少数精英、既昂贵又高不可攀的观念。

2)组织制度与体系的改善。设定法定机构,完善组织制度,以此推动文化艺术的发展。如设立国家文物局来引领文化和历史文物的保护;简化娱乐执照的程序,鼓励私人组织表演,为传统艺术构建更多的表演平台;设立完整的艺术教育体系,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并欣赏表演等。这一系列组织制度与教育体系的完善,为文化艺术的推行提供了制度保障。

3)创新遗产保护活动。新加坡创新保护方法,加入了数码虚拟元素。如,国家图书馆向公众征求电子版的历史文献、刊物和文物等;国家档案局为公共服务部门开发电子记录库,确保政府的电子档案获得妥善管理与保存;此外,政府还开发了虚拟博物馆,加强了博物馆的网络化服务。

4)交通管理政策。公共空间是城市文化集中体现的物质载体。新加坡政府通过一系列交通管理政策,控制小汽车数量。如尖峰时段ERP收费系统、开放式投标系统购买拥车证(COE)及提高小汽车价格等。一系列的交通管理政策,为居民争取到了大量的公共空间,使城市文化得到了发展的空间基础。

4 结语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以休闲、文化和创意为主体的混合经济成为新城市经济发展的主导模式,文化成为城市发展和参与竞争的关键。从文化发展战略到富有文化气息的城市空间营造,从文化艺术生活的精心计划到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保障,新加坡在建国不到50年的发展历程中,无论是经济还是文化,都取得了巨大成就。“把文化作为推动经济发展和提高国民素质的原动力”这一新加坡创新城市文化,值得我们思考。

[1]约翰·汤姆林森.全球化与文化[M].郭英剑,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13.

[2]曼纽尔·卡斯特.网络社会的崛起(导言):网络与自我[M].夏铸九,王志弘,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3]辞海(缩印本)[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50:153.

[4]王恩涌,胡兆量,周尚意.中国人文地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5]张景秋.城市文化与城市精神:规划中的辩证统一[J].规划师,2008,24(11):10-13.

[6]杨 丽.我国博物馆特色旅游开发刍议[J].经济地理,2003,23(1):121-125.

猜你喜欢

新加坡空间艺术
空间是什么?
新加坡
五彩斑斓的新加坡
创享空间
纸的艺术
酷炫的新加坡航展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我在新加坡过冬天
爆笑街头艺术